正文

告訴你一個真實的毛岸英

(2006-08-22 20:35:06) 下一個
告訴你一個真實的毛岸英 首先聲明,這文章有點宣傳的色彩,不過內容基本屬實,批判吸收,了解一點總是好的 2000年11月25日,是毛岸英烈士犧牲在朝鮮戰場50周年紀念日,他的親人劉鬆林、 毛岸青、邵華、李敏、李訥、王景清、毛新宇與他生前的戰友趙南起、楊鳳安等, 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紀念毛岸英犧牲50周年座談會。許多人聞訊而來,大家回憶毛岸 英,觀看著新攝製的電視專題片《毛岸英──在抗美援朝》,許多人禁不住流下淚 來。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軍委委員的趙南起說:“毛岸英犧牲在抗美援朝的 戰場上,他是毛主席的兒子呀!我們當初這些普通的人,不僅活了下來,後來都有 了老婆、孩子、官位,什麽都沒耽誤,可他卻再也沒有歸來,最後連屍骨也沒能運 回國”       毛岸英是怎樣一個人   毛岸英方臉高額頭,闊鼻臥蠶眉。180公分的個頭與他的父親.站在一起不分伯 仲。1922年10月24日,他出生在湖南長沙的教會醫院───湘雅醫院。8歲時,與母 親楊開慧在板倉住所被當時國民黨清鄉司令部所屬的“鏟共義勇隊”的區隊長範覲 熙(楊開慧家鄰居)帶領的槍兵抓獲。後被解送到長沙“協操坪監獄”。   母親被殺害後10多天,他才被舅舅楊開智、舅母李崇德從監獄接回。為了避免 再被迫害,毛岸英與弟弟毛岸青、毛岸龍被送到當時黨中央機關所在地的上海,由 叔父毛澤民安排進了“大同幼稚園”。大同幼稚園是上海黨組織為了安置救濟和培 養革命烈士的後代,由黨的外圍組織“中國互濟會”出麵開辦的。其間,4歲的毛岸 龍因病不幸夭折。1932年3月,黨組織鑒於大同幼稚園的實質已經暴露,決定將它解 散。毛岸英和毛岸青被大同幼稚園的創辦人之一當時是地下黨員並從事牧師職業的 董健吾領回家中寄養,黨組織按月出30元的生活費。   以後董健吾外出躲蔽追捕,他的前妻黃慧英負責照看,由於斷了生活來源,日 子清貧,孩子們吃不飽穿不暖,還時常挨打受罵,他們便離家出走,從此流落街頭。 解放後,毛岸英、毛岸青在不同場合都說過“那是《三毛流浪記》的日子”。   1935年秋,遠在中央蘇區任中央工農.政府國民經濟部長的毛澤民,托錢之光, 找當時中央特科的潘漢年,希望尋找毛岸英、毛岸青。直至1936年夏天,地下黨才 從一座破廟、一幫流浪兒中間把他們找到。隨後托張學良東北軍的部下、抗聯總司 令李杜,在他出國時帶倆人到了法國的巴黎。半年後,由當時任.中央駐.際代表團 副團長的康生,一路照看著他倆到了蘇聯的莫斯科,並張羅著將他們送進了莫斯科 市郊的莫尼諾第二國際兒童院。   隨後的5年裏,由於毛岸英聰明、好學勇敢、堅忍並愛好“軍事、政治和時事”, 他逐漸成了兒童院裏的“小領袖”。他先後擔任了少先隊的大隊長、兒童院的團支 部書記和區裏的團委委員。他應邀經常到各處去作報告。他寫過一篇長達3000多字 的文章《中國兒童在蘇聯》,文筆流暢優美,被當時正在莫斯科治療臂傷的周恩來 帶回國,後刊登在1940年4月12日延安的《新中華報》上,報社還配發了“編者按”。   當毛岸英20歲時,他眼見著蘇聯衛國戰爭打得殘酷而激烈。盡管他有主見,拒 絕加入蘇聯國籍,但當戰爭來臨時,他主動給斯大林寫信,要求上前線。後來他又 去找蘇軍將領再三請求,終獲批準入了伍。他先入士官學校,後進軍政大學。1943年, 參加了蘇聯.。隨後被任命為坦克連的指導員,獲授中尉軍銜,參加了對德國反法西 斯的大反擊。1945年,蘇聯最高統帥斯大林接見了他並贈一把手槍表示褒獎。   毛岸英5歲時與.分別,1937年11月他15歲時恢複了與父親的書信聯係,.與兒子 談時事、政治、談讀書,表現出了他對長子的情有獨鍾。毛岸英對當時已在中國黨 內確立了領袖地位的父親,則是依照自己的判斷,逐漸從了解、理解、認同與敬重 走向了能夠與之進行思想的交融與溝通。1946年1月,他23歲時,回到了闊別18年之 久的.身邊。   初回國的毛岸英很“洋氣”。懂俄語、英語、德語,穿著蘇軍呢子製服和馬靴, 會跳交誼舞,寫得一手似乎無師自通,得到了乃父真傳的狂草體的好字,為人處事 有些不拘小節。毛主席對他要求很嚴格,提醒他:延安雖“土”,但這裏是中國革 命的“聖地”,到處都有“真人”,不要“顯擺”自己,他立即擺正了自己的位置, 自願地穿起了大褲襠的棉褲,進“勞動大學”用雙手的老繭換回了“畢業證書”。 他經常出門去拜訪老革命、老同誌,虛心地向他們討教。他參加土改工作隊,還抽 時間翻譯出版了恩格斯的《法德農民問題》等論著。   毛岸英在政治上逐漸成熟。可以在父親麵前坦誠地談論他對當時權高位重,許 多人認為很了不起的康生、陳伯達等人的不好看法。以後他從中央宣傳部調到社會 調查部,任李克農的秘書兼翻譯。建國初期毛主席出訪蘇聯,他參與了安全護衛工 作。   對毛岸英在實際中表現出的政治思想水平,老一代和熟悉他的同誌均有過客觀 公正的評價。1948年,周恩來對毛岸英在土改中的表現及他總結的有關土改工作經 驗,給予過很高的評價。趙南起也說過:“毛岸英在政治上確實很成熟。我常想, 假如毛岸英還活著,文化大革命就可能不發生,或者他不會讓江青的‘四人幫’那 樣猖狂”這話可以看作是對毛岸英個人能力的一個認定。       毛岸英是怎樣入朝參戰的   關於毛岸英是如何入朝參戰的?有說是李克農讓去的;有說是軍委作戰部的李 濤選定的事實上是毛岸英自己主動提出來的。當中央在討論是否出兵抗美援朝的時 候,毛岸英就懂得了自己對父親的支持,兒子隻有一個選擇:那就是他要帶個頭, 帶頭去朝鮮參戰。   是否要派兵出去抗美援朝,可以說是.一生中最費躊躕的一件事。胡喬木在《胡 喬木回憶.》一書中曾說:“我在毛主席身邊工作了二十多年,記得有兩件事使毛主 席很難下決心。一件是1950年派誌願軍入朝作戰,一件就是1946年我們準備同國民 黨徹底決裂。”   毛岸英當時跟主席很親近,發生的這一切情景他當然都看在了眼裏。   那時的毛岸英,政治上已經相當成熟。他似乎有一條看不到的觸角,能夠深入 到.的內心世界裏。他可以從許多外人看不到、或者不太注意的細微之處的變化,來 感受.的思想脈搏。比如,他當時在父親臥室大床的床頭,看到.正翻看《東周列國 誌》。他看到了劃了線的“假吾道以伐虢,虢無虞救必滅,虢亡,虞不獨存”的話, 他便聯想到國與國、唇亡與齒寒、生存與死亡的問題。這真是.在讀書,毛岸英在讀 父親。   彭德懷後來說過:“毛岸英是誌願軍裏的第一人。”應當包含這樣的意思:毛 岸英生活在毛主席身邊,比較早地知道了中國要派兵抗美援朝;毛岸英是在主席設 家宴為彭德懷餞行時,確定去朝鮮,那時是毛主席和黨中央在聽取了.人士的意見後, 剛剛確定用“誌願軍”的名義用兵;毛岸英是中央軍委主席.的兒子。 全國解放後,毛岸英多次提出下基層工作。他打算下到工人們中間去,邊工作邊搜 集他喜愛的民間諺語。他在與他的好友、蔡和森的兒子通信中這樣說過。後來他終 於去了北京機器總廠。那還是他托周恩來出麵向李克農說情,社會調查部才放他下 去,但人事關係仍沒給他轉。   當時,毛岸英完全可以呆在機器總廠當他的黨總支副書記,不必參軍去朝鮮。 但是,他與.心心相連,息息相通。有道是“知子莫如父”,毛岸英已經是識父莫若 子了,遂堅決地請求上了戰場。   至於他為什麽留在誌願軍司令部裏,工作在彭德懷身邊?那實在是因為毛岸英 懂俄語、英語,過去又從事過機密情報工作,是個合適人選的緣故。抗美援朝時期 任中國人民解放軍代總參謀長的聶榮臻這樣回憶說:   “彭總入朝時,為了和駐朝鮮的蘇聯顧問取得聯係,確定帶一名俄文翻譯,原 先確定從延安時期就擔任中央領導俄文翻譯的張伯衡同誌,但當時張已擔任軍委外 文處處長。由於大批蘇聯顧問來到北京,張伯衡工作很忙,難以離開,後來又挑選 了一名年輕的新翻譯,可是軍委作戰部長李濤同誌提出,入朝作戰非常機密,應選 一名經過政治考驗和可靠的翻譯,當時時間很緊,我立即向毛主席請示怎麽辦。主 席立刻就說:‘那就讓岸英去吧,我通知他。’就這樣,毛岸英就隨彭總一起入朝 了。”   毛主席本人在1951年3月,與他的老友周世釗的談話中,也解答了“毛岸英為什 麽要上朝鮮前線”的問題。他說:   “當然你說如果我不派他去朝鮮戰場上,他就不會犧牲,這是可能的,也是不 錯的。但是你想一想,我是極主張派兵出國的,因為這是一場保家衛國的戰爭。我 的這個動議,在中央政治局的會上,最後得到了黨中央的讚同,作出了抗美援朝的 決定要抗美援朝,我們不隻是物資的援助,金日成同誌的告急電報是明寫的‘急盼 中國人民解放軍直接出動援助我軍作戰’,要作戰,我要有人,派誰去呢?我作為 黨中央的主席,作為一個領導人,自己有兒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又 派誰的兒子去呢?人心都是肉長的,不管是誰,疼愛兒子的心都是一樣。如果我不 派我的兒子去,而別人又人人都像我一樣,自己有兒子也不派他去上戰場,先派別 人的兒子去上前線打仗,這還算是什麽領導人呢?這是一個方麵。另一方麵,岸英 是個年輕人,他從蘇聯留學回國後,去農村勞動鍛煉過,這是很不夠的,一個人最 好的成長環境就是艱苦!在戰鬥中成長要比任何其他環境來得更嚴更快。基於這些 原因,我就派他去朝鮮了。”       毛岸英犧牲時的實情實景   10月25日誌願軍剛入朝後,就在倉促的情況下與敵人接上了火,所以後來誌願 軍出國作戰紀念日定在這一天。第一次戰役的時間也是從這一天算起直到11月7日結 束。彭德懷這才抽出時間與誌司首長研究並宣布了誌司總部處、部級幹部的正式任 命。成立了一個直屬彭德懷領導的司令部辦公室,負責作戰指揮和來往電文處理, 大家習慣稱“彭總作戰室”。組成人員有彭德懷從西安帶來的張養吾、楊鳳安,從 北京總參來的成普、徐畝元,還有13兵團的丁甘如、楊迪。趙南起是朝鮮族人,當 時在總部是彭德懷的朝鮮語翻譯,毛岸英是俄語翻譯,也分別被任命為作戰參謀和 機要秘書。原來的黨小組擴大成黨支部,毛岸英從原來的小組長繼續被推舉為支部 書記。   第二次戰役是11月25日開始的。這之前,毛岸英為彭總會見金日成和蘇聯駐朝 大使擔任翻譯,隨後又連夜整理會議紀要,熬到很晚才睡覺。當時敵人似乎已經發 現了大榆洞是個重要目標,所以飛機來得很勤。彭德懷是個大軍事家,性子烈,不 怕死。有人在回國匯報工作時談到了誌司在朝鮮的防空問題,遠在北京的.和軍委放 心不下,多次打電報提醒注意。據記載就有10月21日,10月27日,10月28日,11月 21日的電報都涉及到了這個問題。11月24日,毛主席又致電彭德懷等人,“請你們 充分注意領導機關的安全,千萬不可大意。”誌司也決定:25日淩晨4時開飯完畢, 除作戰室值班脫不開身的,其他人員必須進礦洞內隱蔽。   為了勸彭總離開作戰室木板房,毛岸英還向洪學智出了個主意,那就是把彭總 隨時都離不開的作戰地圖“先斬後奏”地移到防空洞那邊去,彭德懷這才被洪學智 連拉帶拽地離開了作戰室。   有文章說毛岸英是從防空洞裏跟出去又返回木板房內熱飯吃才遇上轟炸的,這 是不確切的。當時他與高瑞欣、成普、徐畝元是值班人員。敵機這次飛來得隱蔽又 突然。四架野馬式戰鬥轟炸機,當時平飛而來連俯衝的動作都沒有做,就迅速投下 了帶亮點的燃燒彈。因為毛岸英與高瑞欣所處的位置離門較遠,他們又在專心地收 拾作戰地圖和文件,站起跑出來的動作遲緩了些,還沒等跨出房門,就被上千度的 燃燒彈爆發的高溫吞噬掉了。       為什麽人們對毛岸英知之甚少   毛岸英犧牲在朝鮮,遺骨沒有遷移回國內安葬,.和彭德懷的想法是崇高的,也 是一致的。朝鮮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第一場大規模的國際性局部戰爭”, 雙方的損失都很重大。據誌願軍司令部1953年9月統計:誌願軍戰鬥傷亡36萬,非戰 鬥減員(包括病退、病故和事故、裁減)38.6萬,二項合計74.6萬。朝鮮人民軍 傷亡26萬。美偽軍被我軍斃傷、俘虜為109萬。   我軍犧牲了那麽多的戰士,不可能把屍骨全部運回國。但中華民族又講究“葉 落歸根”、“活著見人,死了見屍,”所以毛主席又必須帶這個頭。他的內心也萬 分痛苦。這就是他為什麽用“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需馬革裹屍還”這句古詩作為對 劉鬆林請求的回答。正因為如此,後來才有14萬人民子弟兵,埋骨在朝鮮各地近百 處陵園和墓地中沒有遷回來的事實。   毛主席一直提倡少宣傳個人,他在世時,老一代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大都健在, 他當然認為自己的兒子不足以宣傳,也不會同意別人去宣傳他。自古以來,人命是 關天的大事,但是作為像.這樣的了不起的革命家和政治家,對於長子的為國捐軀, 他從來沒有抱怨過彭德懷,反倒寬慰地說:“岸英是一個普通的戰士,不要因為是 我的兒子,就當成一件大事。” 近年來,雖然有些文章和作品反映過毛岸英,但是由於毛岸英去世早,留下的資料 少,與他接觸的當事人少等原因,加上有些幹部子弟的行為,使人們群眾不滿,所 以,毛岸英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人們缺少完整的了解。   1991年3月11日,江浙名總書記在韶山毛主席故居參觀,看到了毛岸英1949年10月 寫給表舅父向三立的信,當即叫人複印了一份,他語重心長地對周圍的人說:如果 我們每個黨員,每個幹部都像毛岸英同誌信中說的那樣,做人民的忠實兒女,我們 就經得起任何嚴峻的考驗。他還說:毛主席對子女要求很嚴,對全黨的幹部子弟也 是一個很大的教育。要宣傳毛主席是怎麽教育子女的。在這方麵,我們後代人都要 像毛主席那樣,對子女嚴格要求。   3月17日,江總書記在長沙聽取湖南省委、省政府工作匯報時,在談到幹部廉政 建設時,拿出複印的毛岸英的信,念了幾段給與會者聽。他說:我看了這封信後, 感慨係之。假如我們所有的幹部對子弟都能像毛主席對待毛岸英那樣,我們的黨一 定興旺,我們的黨一定為群眾所擁護。      這是黨和人民對毛岸英的最高評價和讚賞。毛岸英不愧為“誌願軍裏第一人”。   毛岸英入朝參戰雖然隻有短短的34天,他沒有作出如同邱少雲、羅盛教、黃繼 光、楊根思那樣的英雄壯舉,更沒有獲得任何榮譽稱號和紀念獎章。但是,他作為 “誌願軍的第一人”,其中值得挖掘和品味的東西,以及他和.在這場戰爭中,在硝 煙散去,在今天中國迎來了和平與發展的環境時留給人民的思考,更顯出了它的彌 足珍貴。   曆史是人民寫的。人民不會忘記曾為他們作出過貢獻和犧牲的任何人。       難以忘卻的紀念   毛岸英生前最關愛的人是與他同甘苦、共患難,情同手足的親弟弟毛岸青。1950年 10月14日,毛岸英最後告別的親人是他的嶽母。他向張文秋鞠了4次躬,拜托了4件 事,其中一件事是請求她給岸青每月一點兒零花錢並照顧好他的生活;另一件事是 希望嶽母促成“岸青與少華妹妹的婚事”。如今已是解放軍中將的毛岸青和少將的 邵華夫婦談到這些往事時,仍然動了感情。   毛岸英的妻子劉鬆林,對丈夫永遠地離她而去,總以為是夢。當她守寡12年堅 不再嫁時,毛主席無奈之中,便讓邵華去勸她。誰想到,兒媳婦道出的“心結”讓 .的心靈受到了震撼,為了這對夫妻的情深意篤,也是為了自己的“疏忽”,毛主席 的雙眼淌下了不多見的淚。劉鬆林說:“岸英瞞著我去了朝鮮,再也沒有回來,我 最後連他的屍骨都沒看到,連他的墓地都沒去過,怎麽可能考慮再婚的事?!”後 來,中辦來人轉達毛主席的意思,說已安排秘書沈同陪她們去朝鮮為岸英和長眠在 那裏的誌願軍烈士們掃墓。   臨行,主席拿出自己的稿費為他們每人置了身新衣服,並囑咐說:“你們去看 望岸英,這是我們家的私事。不準用公家的一分錢;不要驚動朝鮮的同誌;住在大 使館裏;也不要呆得太久。”   劉鬆林探望丈夫毛岸英的心願終於實現,撫摸著那冰涼的水泥墳塚,望著“毛 岸英同誌之墓”的豎碑,她的心碎了,她不相信但又不得不相信眼前的現實。她常 歎道:“普通人家,每年清明或忌日時,都可以到親人的墓前寄托哀思,可岸英離 開我有50年了,我一共才有為他掃墓的4次機會,我的心呀痛啊”盡管她後來聽從毛 主席的勸說,與一位空軍幹部結婚並生育了三個子女,但她對毛岸英的緬懷之情延 續至今。   毛新宇是毛岸英的侄子,.唯一的孫子,是毛岸青和邵華的兒子,現在解放軍軍 事科學院攻讀博士學位。他說,他心底有一個願望:就是作為毛家的後人,一個新 時代的青年學者,並有責任來謳歌這個紅色家族裏的革命忠烈:楊開慧、毛澤民、 毛澤覃、毛澤建、毛楚雄、劉謙初、陳振亞(係張文秋二任丈夫,毛新宇姥爺)張 振國(毛新宇舅爺)、楊開明、楊展(楊開慧的堂弟與侄女)。日前,由他撰寫的 40萬字長篇傳記文學《我的伯父毛岸英》也已由長城出版社出版,在紀念毛岸英犧 牲50周年之即,作為敬獻給烈士的一份祭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