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朱德與四位奇女子的婚姻

(2006-08-22 20:35:05) 下一個
朱德與四位奇女子的婚姻 一、蕭菊芳   1912年秋天,朱德同昆明師範學院學生蕭菊芳結婚了。   這時候,朱德是雲南陸軍講武堂的年輕教官,許多人都很關心這位年輕少校的 婚事。   在朋友的巧妙安排下,朱德來到蕭菊芳家裏。菊芳對這位年輕英俊的少校頗有 好感,見到朱德時,羞答答地同朱德說了一席話。這在當時是相當“革命”的舉動 了。 ww   在這次見麵中,朱德感到蕭菊芳是一個誠實和相當進步的姑娘。朱德還發現蕭 菊芳的一個秘密:她沒有纏足。這一大膽而又進步的行為又使朱德對蕭菊芳增加了 不少好感。   不久,朱德和蕭菊芳結婚了。   婚後的一段時間裏,朱德依舊住在雲南陸軍講武堂,整日帶兵操練,蕭菊芳繼 續在師範學校讀書,住在學校的集體宿舍裏。朱德和蕭菊芳隻有在星期天才能團聚。 憑朱德當時的地位,完全可以在昆明找一套別墅住,可是朱德和蕭菊芳沒有這樣做。 多年以後,朱德曾經自豪地說:這婚事並不是資產階級的。   1916年初,朱德隨討袁護國軍第1軍北征,開往家鄉四川。這時蕭菊芳已經懷孕 了,也許是想念丈夫,也許是想念丈夫的家鄉,朱德出征後,蕭菊芳毅然坐轎子來 到瀘州,在瀘州租了一所小小的住宅,同朱德住在一起。   9月底,蕭菊芳生下一個男孩,取名保柱。保柱為這個小家庭增添了許多歡樂的 氣氛。蕭菊芳為養育保柱日夜辛勞,卻不知病魔突然襲來。保柱出生後數個月,蕭 菊芳患了類似赤痢的熱病,不幸去世。     二、陳玉珍   蕭菊芳病逝以後,許多人勸朱德再婚,勸朱德為這個家庭找一個主婦。朱德想 到沒有母親的嬰兒需要有人照料,就同意了。   這場婚姻也是由朱德在軍隊中的朋友介紹的。   這位女子叫陳玉珍,是一個受過教育的姑娘,也是大足,參加過1911年的辛亥 革命和1916年的革命活動。陳玉珍有個條件,如果不在結婚前同求婚人當麵談談, 她就拒絕考慮婚事。   朱德接受了這個“挑戰”。朱德見到陳玉珍後,雙方都產生了好感。   不久,倆人就結婚了。   陳玉珍是一把理家的好手。婚後,她把家庭布置得簡樸、新穎,非常幹淨。當 她知道朱德喜歡養花時,她在小家庭的裏裏外外都擺上了鮮花,她還精心修整出一 個很漂亮的花圃。她愛保柱,把保柱看作是自己親生的孩子。   第二次結婚,使朱德有了一個幸福的小家庭。   在窮兵黷武的年代裏,朱德的三口之家仿佛是一個安全港,是一個與世隔絕的 小天地。當年當地有思想的人,經常到朱德的寓所聚會,研究中國社會,探討民主、 科學、民族和種族平等等問題。為此,陳玉珍還布置了一間精致的書房,搜尋了一 些關於俄國十月革命的思想以及關於種族和民族平等的宣言這類題材的書籍和小冊 子,還訂閱了《新青年》和《新潮》等雜誌。   由於兩人的興趣和愛好相近,陳玉珍精心為朱德選購了《詩經》、《水滸》、 《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唐詩三百首》、《孫子》等大量書籍, 還買了兩個漂亮的書櫃,她把這間書屋整理得井井有條。這是朱德十分喜愛的一個 地方。   1922年夏天,朱德決心赴上海尋找革命道路。臨走前,朱德接到川東軍閥楊森 的電報,楊森邀請朱德到重慶作客。朱德就告別妻子和兒子,離開了陳玉珍的家鄉 南溪。誰知這一別離朱德再也沒有見到他們。     三、伍若蘭   朱德一生則酷愛蘭花,這源於朱德一段纏綿的愛情故事。   1928年2月15日,朱德率領工農革命軍第1師攻下耒陽古城。朱德進城時,突然, 街道上一位年輕女子邊跑邊喊:   “鄉親們,共產黨領導的工農革命軍第1師打敗了章家梅的常備隊,解放了耒陽 城。為了歡慶戰鬥的勝利,大家快到城中廣場參加軍民大會!”   朱德發現遠處這位喊話的女子大膽潑辣,就問鄧宗海:“她叫什麽名字?”   鄧宗海說:“她叫伍若蘭,出生於縣城南九眼塘姓伍的知識分子家庭,上過衡 陽女子三師,前年加入共產黨,是我們縣有名的女秀才。”   朱德仔細一瞧,見到這位姑娘高個大腳,體格健壯,“頭發挽在後麵,黑黑的 皮膚上有些麻點”,渾身洋溢著青春活力。   大會結束以後,朱德對鄧宗海說:“你叫那位姓伍的女秀才來一下。”   鄧宗海在台上人群中找到伍若蘭說:“蘭妹子,朱師長派我來叫你。”   伍若蘭一聽這話,非常高興,連忙去見朱德。朱德笑容滿麵,雙手握著伍若蘭 的手,情不自禁地稱讚道:“你講得真好啊!你講得真好啊!”   伍若蘭微微一笑,說:“我講得不好,朱師長過獎啦!”   當天,伍若蘭組建了婦女聯合會,親率姐妹們給部隊送去了大米、蔬菜、稻草 等物,朱德讓後勤部的同誌按價付款。臨走時,朱德熱情地把她們送出軍營。這時, 伍若蘭發現許多官兵都是赤腳,於是,她和女子聯合會的姐妹們,發動全縣婦女開 展“編草鞋競賽”。夜裏,伍若蘭和姐妹們坐在豆油燈下編織草鞋,特意為朱德編 了一雙新草鞋,又做了一雙布襪子,精心用花布包好,悄悄地藏起來。   結果,全縣婦女兩天時間就編織了1000多雙草鞋。隨後,她們肩挑一捆捆嶄新 的草鞋,送向軍營。伍若蘭打開花布包,取出草鞋、布襪遞給了朱德,含著笑道: “這是我特意為你做的,請師長收下吧!”說畢,她感到羞澀臉紅,心髒突突地跳。 原來這位多情的少女已經愛上了將軍。   一天下午,伍若蘭來到縣蘇維埃政府,左看右瞧,像在找誰。鄧宗海湊過去, 在她的耳邊說:“蘭妹子,是找朱德師長吧?”   伍若蘭大大方方地說:“是找朱師長。”   鄧宗海笑容滿麵,拍拍伍若蘭的肩,親切地說:“如果你喜歡朱師長,就請你 明天晚飯後到城南河堤等候,他約你到耒河岩畔聊聊天。”   “好的!”伍若蘭答應了。   第二天晚飯後,伍若蘭獨自向城南走去。   城南河堤上的大柳樹下,果然站著朱德師長。見她走出古城,朱德含笑迎過來。   路上,朱德告訴伍若蘭自己以前結過兩次婚,然後,詳細講述了他家庭、婚姻 的曲折和痛苦。伍若蘭聽著這位南征北戰的大將的經曆,堅決地說:“我不在意你 的過去,隻要你現在誠心誠意地愛我就行了。我真心愛你,是永遠不會變的!”    三天之後,朱德和伍若蘭在工農革命軍第1師師部舉行了婚禮。   4月28日,朱德率領的部隊與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在江西礱市勝利會師。 兩支部隊合並後,組建了工農紅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在這期 間,伍若蘭從未離開過朱德。除了協助他工作以外,還精心照顧他的日常生活。   當時,井岡山由於被敵人四周包圍,交通阻隔,通信難又消息閉塞,想得知山 外的情況很不容易。為此,朱德交給妻子兩項重要任務:一是調查井岡山內軍民的 詳情,收集紅軍歌曲、短詩、歌謠及戰役、戰鬥簡況等;二是搜集敵占區的報紙, 了解國際國內情況。   伍若蘭愉快地接受了任務。她走遍了整個山區,邊調查邊搜集宣傳材料。為了 給朱德提供情況,她派人化裝成老百姓混到敵占區弄來一些報紙。夜幕降臨後,她 坐在豆油燈下,整理簡報或者抄寫文章,給朱德參考閱讀。   1929年1月,為了粉碎敵人的第三次“圍剿”,朱德和毛澤東率領紅軍轉移到井 岡山以外,去調動、分散敵人兵力。部隊走下井岡山,一天在長途行軍中,朱德和 小股部隊在小廟裏休息,突然被跟蹤而來的敵軍劉士毅的部隊包圍了。  情況非常危急。伍若蘭望著丈夫,堅定地說:“我和警衛班的同誌掩護你突 圍!”   伍若蘭使盡全身力氣,把朱德推出廟門外,說:“你快走吧,再遲了會出事的 !”   歸隊後,毛澤東見到朱德不見若蘭,禁不住問道:“若蘭呢?”   朱德含淚說:“若蘭同誌在戰鬥中不幸被捕了。”   敵審訊官對伍若蘭毫無辦法,電告蔣介石,要求嚴處。   蔣介石複電:從速處決,割頭示眾。   接到電文的當天,贛州敵軍指揮官就下令官兵把伍若蘭押到刑場上。   伍若蘭壯烈就義了。殘忍的敵人用大刀砍下她的頭,將其頭顱解送長沙,掛竿 示眾。   朱德得知伍若蘭英勇就義的詳情,難過地流淚了。   1961年3月3日,朱德在廣州遊覽越秀公園時,寫過這樣一首詩,表達了自己對 蘭花的鍾愛和懷念伍若蘭之情:   越秀公園花木林,   百花齊放各爭春。   唯有蘭花香正好,   一時名貴五羊城。     四、康克清   伍若蘭犧牲後,1929年底,朱德和康克清結婚了。   朱德和康克清是在井岡山鬥爭的艱苦歲月中相識的。結婚那年,朱德已經43歲, 是紅四軍軍長,康克清則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紅軍戰士。朝夕相處的革命鬥爭生活, 使將軍與戰士之間逐漸萌發了愛慕之情。   康克清從小生長在貧苦農民的家庭裏,由於生活窘迫和繁重的勞動,她從來沒 有上過學。上井岡山時,康克清還不識字。參加紅軍以後,康克清擔任了宣傳工作。 為了提高自己的政治覺悟和文化素質,康克清經常大膽地到朱德那裏登門求教,朱 德總是熱情地鼓勵和輔導康克清。在朱德的熱情輔導和影響下,康克清的文化水平 提高很快。朝夕相處的革命鬥爭生活,使將軍與戰士之間萌發了愛慕之情。   有一天,康克清坦率地公開了自己的婚戀觀。她對自己的戰友們說:“我可以 奉告大家,我的婚戀觀就是無產階級的婚戀觀,隻要革命堅決,品德高尚,對黨的 貢獻大,真的誌同道合,我就不計年齡,不媚權勢。”   朱德聽到康克清的這番話以後,心中增添了幾分敬意。他緊握住康克清的手說: “克清,我現在需要有一個像你這樣純潔、真誠、堅強的姑娘真心地愛我,我們結 成終身伴侶,好嗎?”   康克清甜甜地一笑,低下了頭。   忽然,她想到朱德馬上就要率領部隊出發了,猛地抬起頭,說:“打了勝仗來 結婚。”   1929年3月,朱德和毛澤東率領紅四軍在贛閩邊界地區遊擊。3月14日,紅軍在 長汀一戰中,殲敵2000多人,勝利攻克了長汀縣。不久,朱德和康克清結婚了。   一對紅軍戀人終於結成終身伴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