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左太北:"不是八路軍的,不要打著八路軍的旗號."八路軍文物嚴重損毀 (

(2006-08-22 20:33:33) 下一個



左權將軍的女兒左太北為此發表聲明:“不是‘八路軍’的,不要打著‘八路軍’的旗號。” 八路軍總部遺址麵目全非 文物嚴重損毀(圖) -------------------------------------------------------------------------------- 2006-05-18 17:10 來源:山西晚報 【字體:大 中 小】 八路軍總部遺址幾乎被工地上的土石遮掩   山西晚報消息 “百餘壯漢壓陣,鏟車隆隆開進“八路軍前方總部舊址紀念館”門前的20多畝麥田,將長勢喜人的麥苗全部毀壞。按照開發商原先的構想,廣場上將要建大型兵器展覽館、多功能露天舞台、健身場地等現代化設施,以“綜合開發利用”總部遺址這一紅色招牌。此事在全國引起軒然大波,左權將軍的女兒左太北為此發表聲明:“不是‘八路軍’的,不要打著‘八路軍’的旗號。”時隔一個多月,5月11日,記者再次來到左權,發現“建設”依然在繼續”。   現狀   總部遺址麵目全非   麻田八路軍總部遺址坐落在距離左權縣城40多公裏的大山中,記者於5月11日來到這裏。   眼前的八路軍總部紀念館,多少顯得有些陌生——原來的紀念館大門改成了第二道門,前麵修了一個可以兼做停車場的院落,添置了一處當年彭總和鄧政委下棋的“對弈亭”,水泥砌成,柱子漆著紅漆。   院子的外牆,被修建成陳毅《過太行山書懷》詩牆,詩牆北側是添建的古烽火台。這些2002年以後搭起的“新景”,一概被稱做“紅色旅遊景點”。這個院落的舊址上,原本曾是鄧小平、彭德懷、左權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耕種的菜園。就在這片土地上,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們和當地居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總部舊址大院隔壁的院子,當年曾是首長警衛人員駐地,現在成了純商業性質的“八路軍總部紀念館藝術團”和鎮文化站駐紮地。   紀念館新大門更是闊氣,黑漆門麵,高達數米,看上去很像一個舊時的大“衙門”。若非對麵立著一塊“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碑,上麵刻著“八路軍前方總部舊址”的字樣,記者幾乎懷疑來錯了地方。村子裏的老人告訴記者,老革命家們在這裏生活戰鬥的時候,根本沒有這樣一個大門。   緊靠石碑,是開工不久的“將軍廣場”工地,挖掘機、推土機正在冒雨作業,原來的土地變成了兩米深的大坑——這就是原先毀掉20多畝良田、聲稱投資過億修建的將軍廣場,麵對輿論壓力,臨時改為要建停車場。   人物   張小寶據理力爭   今年51歲的張小寶曾在總部紀念館工作過12年。在此次的毀地建將軍廣場風波中,他是持反對意見最堅決的一個。   其實,在左權,張小寶是最早看到開發紅色旅遊資源價值的人,1990年總部舊址能夠得到專項資金整修,張小寶發揮過不小的作用。但就連他自己都沒想到,當麻田紅色旅遊事業有望得到“振興”的時候,他會成為反對最堅決的一個。   早在2002年,就有消息傳出說要建將軍廣場,原先的耕地為此需要全部改變用途。消息很快得到了證實,2003年秋,曾有人試圖強占耕地,後在群眾反對下草草收尾。2005年7月,村裏再次開會討論征地問題。會上,張小寶提出不同意見。他認為,發展紅色旅遊很有必要,但毀掉農田建廣場是一種非常荒謬的想法:一,麻田本就土地資源緊張,人均耕地不到2分,毀掉老百姓的命根子建廣場是很大的浪費;二,在旅遊事業中,山水、田園是一大看點,旅遊開發不應破壞其原有結構,遊客沒必要到這裏看一堆鋼筋水泥建築;三,總部門前的這塊土地曾見證過當年的軍民魚水情誼,毀掉這塊地就是割裂了那段曆史……   然而,他沒有想到,農田最終還是被強行毀掉,與他一道反對此項荒唐之舉的村民張彥偉、王元生在陪同旅遊衛視記者采訪時遭到毆打,打人者至今逍遙法外。   故事   趙彩鳳兩次搬家   采訪中,一位老大娘迎上來:“你們是記者吧?我有點事想和你們說。”   這位老人名叫趙彩鳳,今年70歲。抗戰期間,鄧小平等革命家曾在她家祖屋居住。後來為響應政府號召建鄧小平故居,她們一家從老屋遷出,遷入左權、羅瑞卿等人曾住過的院子。1992年,當地有關部門說要建左權故居,又讓她遷出,承諾要為她安置新的宅基地。但不知何故,這個承諾拖了十多年,依然未能得到解決。因此,當有關部門拆掉重新建成僅僅十年的左權故居要進行二次重修時,老人出麵攔阻。這一攔,就是3年。   在老人的指引下,記者找到了左權故居。隻見舊院門已坍塌,新修了門卻沒有院牆,院中堆著一大堆建築垃圾。正房當年曾是左權等人的居所,現在早已蕩然無存。據記者調查,左權縣共有革命文物保護單位150餘處,隻有麻田八路軍前方總部遺址、西河頭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十字嶺左權將軍殉難處保存相對完整,其他大都嚴重損毀。   內幕   開發公司不圖回報?   近年來,左權縣決定加快旅遊發展步伐,在剛提交的“十一五”發展規劃中,左權縣提出了旅遊發展綱要:到2008年,要初步建成知名的特色旅遊、生態旅遊基地……   旅遊局長霍彥明說,資金匱乏是該縣發展旅遊事業的最大瓶頸,為解決這個問題,在確定了有關優惠政策後,左權縣的招商引資很快見效,並由此產生了幾個轟動全國的新聞:2004年12月,“左權縣將帥旅遊開發公司”成立。2005年7月,該公司爆出將花3億元建中國新聞烈士陵園的虛假新聞,左權縣委、縣政府被迫召開新聞發布會辟謠。隨後,號稱有雄厚外資支撐的“將帥”人間蒸發,一起消失的,還有兩百多萬元工程招標款。“將帥”溜走後,原“將帥”總工程師翁艾發單獨留了下來,又注資50萬元成立“小江南紅色旅遊開發公司”,繼續“將帥”未竟的事業。   在八路軍總部遺址門前,記者碰到了翁艾發。他的名片上印著總經理、總工程師、總設計師等職務,他大談對紅色旅遊事業的熱愛,但記者了解到,將農田變成工地這種嚴重損毀總部原貌的行為,正是出於該公司之手。翁說,“小江南”是由新加坡、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的6個財團組成,資金力量非常雄厚,“500萬對於他們來說和50元的概念沒區別”。他說,他們不惜巨資在這裏搞建設完全不圖回報,隻圖造福老區人民。   真是這樣嗎?在之後的采訪中,一位業內專家向記者道出了個中真諦——借紅色旅遊之名開發左權,會有極大的商業回報——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於2004年年底印發了《2004—2010年全國紅色旅遊發展規劃綱要》:按照這個規定,國家對於紅色旅遊有專項資金扶持,公司先墊付,然後由國家返還。公司的收益在於得到了很長時間的景點經營權。 責任編輯:周軍 ———————————— 別拿“紅色旅遊”搞“灰色營生” 旅遊經理人網 [www.CTCEO.com] -------------------------------------------------------------------------------- 【旅遊經理人2006-4-25訊】  在太行山深處原八路軍總部所在地的山西省左權縣麻田,正在發生著一個將徹底改變麵貌的大事情。“小江南旅遊開發公司”租用良田開建“八路軍總部廣潮,於是,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八路軍前方總部舊址”模樣大變,62戶村民長勢正好的麥苗連同肥美的耕地遭遇滅頂之災(4月24日《山西商報》)。 “紅色旅遊”的根本目的是通過“寓教於遊”的方式,加強革命本色和愛國主義教育,加強道德修養,提高廣大黨員幹部的素質以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雖然它是革命老區發展經濟的一種方式,但它的目的同時決定了必須是以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如果說以“紅色旅遊”的名義變相占有農民的耕地,那是漠視甚至侵害人民群眾的利益,傷害了人民群眾的感情,它就背離了“紅色旅遊”的初衷。      “紅色旅遊”還應該是以“尊重曆史、還原曆史”為原則,如果說“紅色旅遊”隻是在曆史的遺跡上生編硬造,或者為了享受政策上的優惠而建設的現代“休閑景點”,或者隻是以“紅色旅遊”的招牌吸引遊客度假休閑,那它就無法帶給參觀者對曆史的感動,也實現不了“紅色旅遊”寓教於遊的目標。      有一些商家就是專門鑽“紅色旅遊”的空子,硬是把本來純粹的商業行為拔高到一定的政治高度,以此騙取政府的信任和支持,蒙蔽人民群眾的眼睛,實際上暗地裏卻在行追逐暴利的商業投機之實,甚至幹起違法行為。這不是“紅色旅遊”,隻不過是假借“紅色旅遊”名義而進行的“商業投機”行為;這是典型的“灰色營生”,甚至是對“紅色資源”的褻瀆。對此,政府部門一定要擦亮眼睛,更不能是為了眼前的“引資目標”和短期經濟效益,而罔顧對“紅色資源”傳統精神內涵的保護。      開發“紅色旅遊”的人,首先是應該有強烈的愛國情結,有對革命傳統的深刻認同以及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否則,就會把“紅色旅遊”這本經念歪。所以,要想使“紅色旅遊”不走樣,那些革命老區的決策者和幹部們,首先就要自己去接受“革命本色”教育,而且還要要求那些開發者們認真的研讀曆史和體悟曆史。隻有這樣,才能讓“紅色旅遊”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博弈中找到平衡。 來源:紅網吳振坤 --------------------------------------------------------------------------------   別把紅色旅遊搞成寒心工程 旅遊經理人網 [www.CTCEO.com] -------------------------------------------------------------------------------- 【旅遊經理人2006-4-25訊】  在太行山深處原八路軍總部所在地的山西省左權縣麻田鎮,正在發生著一件將“徹底改變麵貌”的大事———“小江南旅遊開發公司”租用良田開建“八路軍總部廣場”。於是,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八路軍前方總部舊址”模樣大變。62戶村民家中長勢正好的麥苗連同肥美的耕地遭遇滅頂(《山西商報》4月24日報道)。   中辦、國辦印發的《2004-2010年全國紅色旅遊發展規劃綱要》總體思路中明確強調,紅色旅遊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持因地製宜、堅持統籌協調、堅持多方參與的基本原則。國家有關部門負責人曾為此解釋說,發展紅色旅遊既是一項經濟工程,更是文化工程、政治工程。這是對各地政府行政智慧的重大挑戰。但從報道中披露的左權發展紅色旅遊的情況看,上述“三個工程”的統一問題顯然沒有解決好———看重了經濟工程,而大大忽略了文化工程、政治工程。   從開發主旨看,左權的紅色旅遊毀掉了20畝耕地,建設一座與“紅色主題”沒有多大關聯的廣場,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不符合“因地製宜”的要求,既破壞了當地生態,也破壞了“紅色載體”本來的文化內涵。毀田開建廣場,更與當初八路軍為百姓把荒灘開墾成良田的行為形成強烈反差,從根本上背離了八路軍與老百姓魚水情深的光榮傳統,與紅色旅遊的主旨背道而馳。   從主題定義看,左權的紅色旅遊隻是成了一個可資利用的“賣點”,而以商業為目的的休閑遊、武器陳列展、演出等等,倒成了主角。與中央“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的原則格格不入。   從項目操作方式看,左權把紅色旅遊的“多方參與”,理解為交給商業公司運作後便萬事大吉,對上述“三個統一”缺乏起碼的把關。據項目開發商自己透露,在連一個完整規劃方案都沒有的情況下,縣政府就和開發商簽訂長達5年期限的合作協議。20畝耕地,數百萬元的投資,生態改變後當地百姓的切身生存,統統維係於這項“以紅色名義”、變數極大的項目中。令人費解的是,當地黨政機關到底是真的既缺政治頭腦,又少經濟意識,還是另有別的隱情呢? 來源:北京青年報馬龍生 --------------------------------------------------------------------------------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