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罷扁案不易成功 過程遠比結果重要

(2006-08-22 16:28:37) 下一個
:“罷扁案”不易成功 過程遠比結果重要 2006-06-13 23:01:48 轉寄 列印   據台灣媒體報道,罷免不易成功,但“憲政”史上將留紀錄。   據報道,罷免案在“立法院”正式展開運作。雖然國親排除各種狀況,讓罷免案順利付委,但罷免案要通過,卻因為門檻太高,連泛藍也不樂觀。翻開“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罷免案需要經過四分之一的“立法委員”連署才能提案,排入議程經“全院委員會”審議之後,更要三分之二“立委”同意才算成案,罷免案才能交付全民複決。也就是成案門檻高達148席,就算最理想狀況下,國、親、無盟聯手。也要從綠營爭取到28席才能成案。   國親表示,要在“憲政”史上留下一頁記錄,讓陳水扁成為第一個遭到“立法院”提出罷免的“總統”。除了一個記錄,“憲政”史上還有別的意義,國民黨團副書記長雷倩指出,民主的內涵除了人民透過選舉賦予當政者權利,人民也能收回權力,讓掌權者應該自我警惕。   學者也認為,比起“倒閣”案看的是結果,罷免案重要的是過程。台大政治係教授張亞中指出,十五天的審查期,關鍵是“總統府”如何將各種弊案說清楚,“總統府”的響應必須攤在陽光下,不隻給全台民眾檢視,甚至國際間都在看。除了陳水扁本身有壓力。民進黨方麵也要背負責任,國民黨團書記長潘維剛表示,罷免案是清廉跟貪腐的對抗,要全民看清楚,每一位“立委”的表現。   國親認為,就算民進黨團最後祭出黨紀,就算擋下罷免案。但民進黨也將背負為一個操守操到質疑的當局護航的指責。換言之,盡管藍營清楚罷免案要成功幾乎不可能,但整個罷免案的過程遠比結果重要。民進黨跟民進黨當局,在整個罷免案中的表現能否讓全民信服,讓國際信服,還是盃葛讓罷免案無法成案,阻擋了全民行使複決權的權限,在“憲政”史上都會留下記錄。相關評論>>進入論壇>>【打印】【糾錯】【評論】【主編信箱】(責任編輯:董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