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這才叫高科技:神六不為人知的內幕 (圖)

(2006-08-22 16:28:26) 下一個



香港《亞洲周刊》最近披露不為人知的神六內幕 2006-04-07 04:52:30 點擊:2748 香港《亞洲周刊》最近披露不為人知的神六內幕      香港《亞洲周刊》最近刊登澳門資深軍事研究員、澳門國際軍事會會長、中國軍事科技活動中心成員、澳門電台客席主席、軍事專欄撰稿人黃東的文章,披露不為人知的神六內幕。他的文章常見於《廣角鏡》、《軍事家》、《澳門日報》等。      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自行研製的神舟六號太空船,經過七十圈共一百七十五小時飛行後終於順利回航,開創了中國人遨遊太空的新裏程,確實是值得全球華人自豪。然而從港台和西方評論觀之,顯然都未真正了解和客觀評價中國航天科技以至全國科技的能力與水平。中國的整體科技水平被外界遠遠低估。      有人認為不少中國人仍未解決溫飽問題,根本不是參加太空大富翁遊戲的時刻。其實根據各國平均統計,航天每一元投入,會產出十四元經濟效益,否則不會吸引大批第三世界國家競相參加。神五花費近十億人民幣,神六雖然作出一百一十二項改進,成本卻下降至九億元人民幣,可見中國成本控製日趨成熟。由此推測,神六產生的經濟效益將達百億元以上。神六的科技成就遠遠超出了太空船本身,支援和受惠的行業多不勝數,從而帶動了中國各行業的共同進步。包括這次人們耳熟能詳的太空中式餐點、太空冰淇淋、太空特製刮胡膏、太空纖維、太空不掉屑拭紙、太空睡袋、太空食品加熱器、太空大小便收集器(傷殘人也可用)、太空沙漠玫瑰花、新近開發的測控應用軟件等,都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也都有很大的潛在市場價值。更何況,中國返回式衛星搭載的蔬菜、水果早在10年前就已端上人們的餐桌。催生神舟的「921工程」十多年來,共耗資一百八十億人民幣,而前四項發射不可回收損耗僅一億美元。相比俄羅斯每年投入二十多億美元,隻是九牛一毛,況且美國太空總署年度預算大約是俄國的六倍。神六以至整個中國航天工業的效益是非常驚人的,這還未算它將拉動上千億人民幣產業鏈以及航天股份在股票市場上的收益。在航天業,中國走出了一條低投入、高產出、高回報的技術道路,中國產品低成本、高質量、高可靠性的特點,讓習慣了“高投入、低回報”的西方人目瞪口呆。      不少日本人和印度人認為美國穿梭機是目前最佳的太空交通工具,所以神舟如何追趕都是枉費心機,此話大謬。雖然兩者同屬載人往返係統,但可比性不多,正如拿航母和核潛艇比誰更先進同樣荒謬。理論上,穿梭機的確是太空船的代替品,但由於發射成本和可靠性不理想並發生過兩次慘劇,每次航天飛機一死就是7人,連美國也打算十年內棄用,取而代之的是美俄同時研製多次往返式太空船,這對日本和印度來說是最大的嘲諷,也說明科技發展講的是硬道理,不是酸葡萄心理和意氣用事。目前,人類最佳的天地往返係統看來仍是俄國的聯盟TMA太空船。神六雖然比俄國飛船晚出四十多年,然而卻是踩著前人的肩膀,一步跨上了第三代太空船的台階。例如,美國、俄羅斯飛船用血的教訓明白了飛船內最好的氣體是氮器、氧混合的1個大氣壓,中國飛船就避免了從頭摸索。俄羅斯飛船用了40年時間,才由單艙、雙艙發展到三艙,而它的通訊係統仍然使用窄頻模擬傳輸技術,而中國飛船從一開始就跨入了三個半艙的先進行列(軌道艙、返回艙、推進艙和附加艙),使用寬帶數字壓縮和解碼技術,而且首創了留軌6個月的軌道艙,這實際上就是中國的“短期太空實驗室”。神舟在重量、尺寸、設備方麵都比TMA先進,除個別技術外,無疑是現時世界上最佳的天地往返係統,不過可靠性仍須日後發射數十次後才能驗證,這隻是時間問題。      八十年代時,日本科技代表團參觀長征火箭,回國後嘲笑中國工藝和產品粗糙落後,認為沒有幾件東西是日本不能生產。然而至今,日本最優秀的H-2A火箭平均兩三枚就炸掉一枚,技術指標雖優於中美,但是無用。長征和神舟追求的並非“單項最優”而是“整體最優”,這就是錢學森在中國大力提倡的係統工程(System Engineering)。中國航天工業正是在係統工程精神指導下,遠遠超越了中國不爭氣的汽車工業,取得了矚目成就。神六發射和回收成功,得益於全國的龐大係統工程網絡,涉及全國二十多個省市的航空、航天、電子、兵器、艦船、冶金、食品、化學、科研院校等。中國所有航天器皆軍民兩用,其中的產業如武漢儀表公司是中國飛機儀表三大供應商之一、航宇公司的安全救生係統用於全國軍用飛機、三江航天集團(066基地)是鷹擊和東風導彈的供應商、武昌造船廠是全國最重要的常規潛艇生產基地、兵工53所的油氣懸掛係統將應用於2010年後定型生產的某新型坦克上、中航二集團602所是專武直10的生產商,據說專武直 10將在年底定型生產。隻有高超的協調能力才能做好係統工程,這是真正的大國和強國才能做到的。日本遠未吃透係統工程的精髓和優越性,所以日本單個產品的工業製造和加工水平很高,但它的各個係統始終捏合不到一起,強行捏合起來則毛病不斷,難有突破。      中國無需過份掩飾其軍民兩用實力和一些正當的軍用目的,如果怕人說三道四而刻意避諱,反而更加重別人的疑慮,適得其反。讓拉姆斯菲爾德訪問二炮指揮部,說明了中國正在變的自信和聰明。正如美、俄一樣,一個航天大國必須在技術過硬和心理自信上同步成長。很難想象,一個畏首畏尾、怕人猜疑、缺乏自信的大國,即使把人送上了月球,隻能突顯技術上的成熟和心智的不成熟。其實,早在神二上天時,神舟飛船就已有偵察目的,每次飛行期間軌道艙實際上就是多功能偵察衛星,以中國目前的水平,相機分辨率已達到零點六米,軌道艙前端安裝的就是電子偵察天線,內行人一看便知。很多人問神六航天員為什麽要用分辨率很低的手持家用攝象機拍攝地球,問題是即使裝有專門的高分辨率照相器材,也不可能讓外界知道。讓航天員用手持家用攝象機拍攝地球,說明中國載人航天是和平的。      這次令筆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有:首先是箭體和整流置安裝了耐高溫鏡頭,視覺效果比9月份升空的美國航天飛機效果還要好,這是中國首次公開表演圖像實時傳輸和圖像壓縮技術,這種多媒體信息技術對於戰場實時偵搜非常有價值。其次,返回艙著陸時落點誤差僅一公裏且能垂直著陸,這說明神六導航定位技術和姿態控製技術比神五又有提高。再者,飛船多次變軌和軌道維持都有極精確的水平,這說明中國的小動量火箭變軌技術已極先進。另據太空船熱控製分係統主任設計師範含林透露,中國的碳-碳防熱燒蝕材料工藝和成本已大大領先美國,美國主要發展的是航天飛機高溫隔熱瓦技術,但隔熱瓦脫落和出事,說明安全可靠性有致命缺陷,而俄羅斯飛船的燒蝕係統則成本太高。通過綜合研判,有理由相信:相似的隔熱燒蝕技術很可能也應用於東風31/41和巨浪二洲際彈道導彈的高速突防技術,命中精度能和美、俄並駕齊驅。神六其實是中國科技水平兩年一度的全國性綜合測試和大練兵,外界必須客觀認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