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請問台獨:為什麽台灣精英移民大陸,而大陸黑幫妓女去台灣

(2006-08-22 16:28:17) 下一個
每年移民逾200萬 “登陸”首選滬京深港 (2005年09月06日)   中新社9月6日消息 大陸經濟發展引得不少台胞赴大陸絡繹於途。而這些精英“登陸”地,首選上海、北京、深圳和香港。   據台灣媒體報道,台胞在大陸工作,有成功也有失敗,但近年來,周遭的朋友或親人,或多或少都有人前進大陸工作,甚至定居。這當中,更有一些白領階級,舉家三代移民大陸,準備根植大陸,造成人才和資產的流動。   根據台“內政部”統計,台灣的移出人口已經連續三年超過移入人口,人口遷移的逆差日漸擴大。這個數字雖然沒有精確的台胞移民大陸的統計,但有人估計約200多萬人。近年來,已有50多萬外移謀職,語言與地緣相近的大陸更是首選,上海、北京、深圳、香港,成為台灣人才的新舞台。   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經濟所所長管中閔指出,雖然沒有具體數據,但島內各行各業精英競相離開台灣是事實,特別是到大陸置產、投資或工作的人,都具備各領域的專業技能或競爭優勢;目前企業派駐大陸的幹部,已不再是基層員工,而是能獨當一麵的精英分子居多。   此外,大部分白領精英看準市場後,紛紛去大陸。許多企業家的第二代、第三代,小時候送到美國去念書當小留學生,長大後直接搭機投效家族事業,而降落地點則是祖國大陸。   研究人口經濟學的台大教授駱明慶指出,有能力走出去的人都是精英;兩岸的人才流動日後隻會愈來愈頻繁。   “年輕的精英人口外移,除了人離開,連帶也改變了他們的結婚對象、生育地點、置業消費習慣,整個人生都跟著外移。”台灣大潤發總經理魏正元說。大陸機會正蓬勃,人才外移也沒有緩和的跡象;台灣人口金字塔上層外移,當然也影響了台灣的消費力。不過他認為,他其實不擔心消費力的減少,但他憂慮的是,高級知識人才,離開台灣,將來對台灣企業來說,人才流失是很大的挑戰。 台灣選後亂象紛呈,專業人士爭先恐後奔大陸 04/15/2004/10:02 華夏經緯網 4月14日的參考消息刊登了香港《亞洲周刊》4月11日一期報道《台灣專業人士用腳投票》(記者 紀碩鳴) 原文提要:台灣選後亂象紛呈,移民潮再現,且出現專業人士出走的現象。他們大多是“淺藍”或“淺綠”的中間選民。谘詢移民人數增加3倍以上,有意赴大陸定居人士也增加。 選後的台灣股市一片愁雲慘霧,民眾對“大選”後的危機意識在台灣股市得到充分表現,“大選”後首個工作日,台北股市開盤就幾乎全盤跌停,終場暴瀉455點,成為台灣股市曆史第6大單日跌幅,是1996年以來的最大跌幅,成交亦大幅萎縮,僅470億新台幣(4新台幣約合1人民幣)。據悉,這一天,從台灣撤離的資金高達50億美元。接下去的一個星期,台灣股市都以下挫的態勢探底,在一周後才反彈。 台灣中央大學一項在選前開始至選後才完成的調查,呈現了消費者對未來台灣的信心下滑。槍擊事件與選後的紛擾不安,令投資者的信心受挫,過半數投資者直指未來半年不是買股票的好時機。而未來半年的家庭經濟狀況、購買耐久性消費品、就業機會等指標,信心反應全部下滑。 但是,對台灣長遠影響更為重大的是,移民潮再起,白領專業階層去意加劇,紛紛到包括大陸、香港在內的海外尋找各自的新居所,使台灣產業空洞化的憂慮有更為擴展的趨勢。 宣布連任後的陳水扁在接受《華盛頓郵報》專訪時明確表示,即使可能麵臨戰爭危險,他也將繼續把台灣發展成為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華盛頓郵報》指出,陳水扁的這些挑釁性言論表明,他將不顧台灣社會的嚴重分裂,不顧布什政府的不安。有美國官員擔心,陳水扁製定新“憲法”的計劃會把美軍帶入一場同解放軍對抗的不必要戰爭中。 選後新移民潮 台灣不確定的未來也讓民眾陷入深深的擔憂中。台灣民眾對台灣現狀及未來的失望還表現為大選後新移民潮的泛起。台灣多家移民公司都表示,大選後谘詢移民海外的客戶增加3倍以上,和以往台灣商家投資移民的特點不同,這次一心離去的大多是有技能、高學曆的白領中產階層,大多三四十歲。 有移民公司的老板說,谘詢者中泛綠泛藍的支持者都有,主要是屬具知識智慧的“淺綠”“淺藍”者或中間選民,包括醫生、工程師、教師、銀行經理等。 2002年4月19日公布的調查顯示,受訪民眾當中,每5人中就有1人想移民。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仍是台灣民眾外移的最愛,但調查也顯示,有意以大陸為移民目的地的受訪者比例攀上21%的新高,比上年調查大幅增長12%。雖然這部分人有意移民會為移民公司帶來收益,不過該移民公司老板憂慮,台灣的精英會流失,“台灣真的要空洞化了,我很擔心”。 曾任職護士、現任台南市政府公務員的賴小姐說,看到這種亂象,就根本沒有繼續在此生活的熱情,想移民但缺錢,她正拚命補習英語,打算到澳大利亞進修護理,然後以護士身份移民。 金馬國際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仇福憲滿懷信心從北京赴返台北投票,希望可以將台灣4年前失去的東西奪回,結果卻帶著失望來到香港。她和朋友們都接受不了這個事實,久久難以平複的心情使她不願馬上回北京,希望可以在香港調整一下心態。曾經在凱達格蘭大道參加通宵抗議,仇福憲說,在抗議現場,大家強忍淚水,這種委屈是一種強烈的被政治強暴的感覺。 《亞洲周刊》獲悉,台中市本來在“3·20”後投資及推出個案的房地產項目約有300億台幣,但大選後意想不到的紛爭及當局失去誠信,令投資者不敢貿然“錢”進,對未來缺乏信心令300億的投資暫時擱置,並會重新考慮投資去向。 仇福憲表示,政治前景不明、社會生態不穩,任何商界人士都不會在這樣的環境中求生存。1989年8月就到大陸投資房地產,1992年結束台灣業務,仇福憲稱是從商業發展的大環境考慮根移大陸。但她強調,“感情基礎、心靈的根仍在台灣”。在台北、台中,仇福憲都有房產,那份深深的成長和創業的感情永遠不會泯滅。 仇福憲祖籍江蘇,被稱為外省人,這4年來,外省人成為原罪,成為民進黨人抨擊的箭靶,這也是仇福憲反而鍾情大陸的另一個原因。 移民隊伍多階層擴展 麵對政治亂局和經濟不景,出走成了無奈的選擇,而離開台灣的隊伍也在向不同階層擴展,有報道稱,台灣數百名民航機師都有感薪資及地位不及外籍機師,正密謀出路,發起“我要到大陸去”的另類“公投”,希望爭取到大陸發展,令台灣航空業人士擔心或會引發台灣機師外流,令本土機師不足及影響飛行安全等問題。 活動發起人“中華民國民航飛行員協會”理事長閻駿指出,台灣機師薪資遠不如外籍機師,加上行業世界流通,他們自然想為自己尋找另一個更寬廣的發展空間,現在諸如日本、韓國、新加坡,甚至中東國家的航空公司都在向台灣機師招手。 台灣機師的月薪約為20萬到24萬新台幣,大陸機師的薪資水準雖僅是台灣的30%,但這幾年,大陸機師的薪資上升,台籍機師在大陸被視為外籍機師,薪資略高,加上大陸物價低廉,食宿亦幾乎免費,有相當的吸引力。台灣約有近2000名民航機師,其中外籍機師有600多人,麵對台灣現狀的困惑,前進大陸自然也成為這些專業人士的選擇。 台灣“大選”投票時正值有意到大陸高等院校升學的台灣學生開始報名,有感台灣政局紛擾,一些家長表示,台灣在選舉後的局勢混亂,促使他們決定讓子女到大陸讀書,預計今年報考大陸大專院校的台灣學生會比往年增加。 上海台商會會長葉惠德,投票當日就返回上海,過香港時是當天下午5時多,在香港機場就基本知道了選舉最後的結果。葉惠德表示,當19日得知槍擊事件,就知道基本行清了,隻是總抱有一絲希望,最後還是失望地回到上海。第二天,葉惠德就接到來自台灣的電話,朋友托他打聽子女在上海報考大學的情況,稱不能讓孩子在沒有誠信和紛亂的社會中接受教育;也有朋友向他谘詢上海的房產,說要將台灣的房子賣掉移居上海。 香港台灣工商協會前秘書長陳自創從台灣返回香港,在中環置地廣場碰到了台灣來的幾位老同學,原來他們都是不堪台灣的政治喧囂,要到香港找機會的。陳自創表示,台灣經濟本來就已經非常脆弱,這次大選的亂象實際上暴露出兩大陣營結怨已深,短期內很難抹平,而備受注目的兩岸關係走不出新路、三通遙不可及,相信台商會加快資金與人員流出的速度。 台資洽購香港豪宅 香港近期經濟複蘇,鄰近的東方明珠成為台灣人出走尋覓的港灣,台資在香港洽購住宅出現大幅上升的趨勢,九龍倉公司發展的九龍站擎天半島豪宅成為台資的最愛。九龍倉助理董事黃光耀透露,台灣選後的一周,有台資通過委托一家投資銀行向該集團查詢詳細資料,洽購擎天半島二期一座餘下的50個單位,估計整批單位成交金額可達6.5億至7億元。 香港物業市場近期活躍,台資流入或為推波助瀾的一股新力量。長實集團高級經理何雨盈透露,紅廝海名軒尚未公布下季銷售安排,已接獲約22張認購入票,包括7張來自台資背景的準買家,每張涉及金額約2300萬港幣。而長實集團同期推出的映灣園,接獲的千多人來自台灣。在上海、深從事房地產業的王叔華,這次來不及回去投票,移居大陸10多年,但王叔華仍然在台灣有房產,他深感台灣危機重重,令人感覺不安全。不過,王叔華依然對台灣有信心,他相信未來兩岸都會有機會,因為誰都輸不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