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伊的博客

從傳統文化裏發現解決現實問題的方法,在交流過程中尋找令人茅塞頓開的靈感。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2022-02-05 19:38:44) 下一個

  千軍萬馬過獨木橋(1)
  1924年5月,孫中山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幫助下,創辦了黃埔軍校,培養革命軍事幹部。校內建立了黨代表製度和政治工作製度。
  蔣介石任校長,廖仲愷任黨代表,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葉劍英任教授部副主任,熊雄、惲代英、蕭楚女、聶榮臻、張秋人等共產黨人擔任教官及各方麵負責工作。
  軍校分步兵、炮兵、工兵、輜重兵、憲兵、政治等科,至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前,軍校一至四期的畢業生共4981名。以軍校學生為主組成的革命軍,參加了統一廣東的戰役與北伐戰爭。
  1924年3月27日黃埔軍校舉行第一期新生入學考試,4月28日放榜,錄取學生編成4個隊。11月30日第一期學生考試完畢。1925年6月25日補行畢業典禮,共645人畢業。
據統計,在這一批學員中最低是初中學曆,18人大學畢業,63人大學肄業,26人專科畢業,師範畢業生59人,可以說,是當時很有文化的一批人了。
  而這批學員也沒有讓人失望,黃埔一期的畢業生大多數都成為了後麵二十年中國共爭霸的重要將領,可以說是將星如雲,謀士如潮。在國民黨方麵的有宋希濂、陳明仁、黃傑、鄭作民、胡宗南、王敬久、孫元良、賀衷寒等等,共產黨方麵有蔣先雲、金佛莊、左權、徐向前、陳賡、曹淵等人。
  1924年6月,黃埔軍校正式成立。
  第一任校長是蔣介石,第一期正常入學的學員有499人,後來又從多地送來了178人。據了解,在第一期學員中,最低的文化程度是初中。第一期學員考試完畢後,共有645人畢業。之後的20年,黃埔一期出身的將領有很多出名的黃埔軍校第一期學員中無論是年齡、學曆還是能力都非常複雜!在第一期生中,情況各不相同,首先年齡相差懸殊,最大的是榮耀先,當時已經50歲;最小的是譚煜麟、李隆光和劉璠三人,都隻有16歲;
其次學曆各不相同,從小學到大學都有,甚至留學生都有2位:留學德國哥廷根大學的顧濬和留學日本北海道帝國大學的宣俠父,這兩人都是中共黨員。特別是宣俠父,認為蔣介石指定各黨小組長每周直接書麵報告黨內活動及工作情況的做法是違反孫中山“以黨治軍”的原則,最後憤而離校,臨行前留言“大璞未完總是玉,精鋼寧折不為鉤。”相當的瀟灑,後來宣俠父任八路軍少將高參,1938年在西安被國民黨特務暗殺;當時的學員之中除了學生之外,還有不少人已經是軍官,有名的如中山艦事變主角李之龍,曾任鮑羅廷的翻譯兼秘書。還有範漢傑,入學前就曾任江平艦艦長、桂軍中校參謀、作戰科長、第六路軍司令等要職,為了進入黃埔,寧願放棄已經到手的軍銜官職,再當學生。範漢傑畢業後再從少尉排長幹起,最後官至陸軍副總司令、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錦州指揮所主任。

  千軍萬馬過獨木橋(2)那是一個存在於夾縫中的短暫時代,卻是一個回不去的“黃金時代”。它作為一塊文化高地,孕育了很多當下的文化基因,現在文化界的各種現象,很多都可以在那時找到苗頭。無論是大學,還是專科,或者是中專,隻要提起是77級的,那份牛氣絲毫不亞於今天的985。隨著最後一批77級的退休,77級即將成為曆史,留給人們的隻有輝煌而自豪的記憶。豪氣了將近半個世紀的77級,牛氣的底氣來自哪裏?為什麽人們對其崇敬有加?
  77級,就是1977年入學的那一級。這一年,中斷了10年的高考終於恢複招生。77年之前的10年裏入學的大中專學生都是從工農兵裏麵推薦錄取的,俗稱“工農兵大學生”。這些免試推薦入學的學生除了極少數是憑關係走後門進去的,絕大部分都是工農兵中的優秀知識青年,其中不乏傑出人物。為什麽就是77級最牛逼呢?因為77年是恢複高考的第一年,考生最多,錄取最少,考取的難度最大。後來的幾年,曆屆的考生逐步超齡,不好報考了,參考人數逐年下降,而錄取人數則逐年增加,錄取的難度越來越小。豪橫了半個世紀77級,即將落幕塵封,但這一段曆史應當被牢記。

  “國腳”,陰盛陽衰的注“腳”
  “陰盛陽衰”是一種中醫上的理論。它指的是人體陰氣和陽氣失調而導致的一些疾病。中醫認為人體陰氣與陽氣相互製約,陰氣強則陽氣弱,陰氣弱則陽氣強;一旦其中的某一個失去平衡另一個也隨著失去平衡導致人體疾病的發生。
  陰盛陽衰在人體上表現為畏寒,小便清長,神情淡漠等等。治療原則與用藥 對於陰盛陽衰的治療原則主要有采取中醫方法補充身體損耗的陽氣。
  不說在世界豪強前,單看在亞洲的國足,就知道是得了典型的
“陰盛陽衰”疾病:畏“寒”(韓),怕“熱”(日),甚至慘敗於挑“躍”(越)。這陰盛陽衰疾病如何補,中國體育界靠的是以“錢”補,以聘請世界級教練,付最頂級的薪酬來“補”卻越補越差,反而成“亞三流”的技術水平。治標不治本,病毒越益深沉,飲鴆酒解饑渴是越補越差的根本。
  因為錢這個東西是“必要惡”;超出了運動員自己的必要性就成了“惡”,所以有錢人越有錢就越多欲望也欲多毛病。
  窮思變,富走淫,有錢人家的子弟哪能有舍身炸碉堡,拚命堵槍眼的精神。
一個“錢”字,就害了國足幾代人……
  詩曰:
  金錢能使鬼推磨,
  財富難謳國足歌。
  慣養嬌生陰盛輩,
  陽衰赤兔馬成騾。
  唐代文學家張說著有流傳千年的《錢本草》將錢財喻為一味草藥,《錢本草》說:錢,味甘,大熱,有毒。偏能駐顏,采澤流潤,善療饑,解困厄之患立驗。能利邦國,汙賢達,畏清廉。
  貪者服之,以均平為良;如不均平,則冷熱相激,令人霍亂。其藥采無時,采之非禮則傷神。此既流行,能召神靈,通鬼氣。
  如積而不散,則有水火盜賊之災生;如散而不積,則有饑寒困厄之患至。一積一散謂之道,不以為珍謂之德,取與合宜謂之義,無求非分謂之禮,博施濟眾謂之仁,出不失期謂之信,入不妨己謂之智。以此七術精煉,方可久而服之,令人長壽。若服之非理,則弱誌傷神,切須忌之。
  譯文成白話文:
  錢,味道甘甜,性熱有毒。它的藥效很神奇,隻要“吃”了它,便能預防衰老,駐容養顏,治愈饑餓寒冷,解決困難。國家有了它,還能利民,能強國,讓外邦敬服。它能玷汙聰明、幹練者的良心,卻懼怕清廉之人。
  貪婪的人服用最好不要過量,如果過量,則會冷熱不均,引發霍亂。這味藥,沒有固定的采摘時節,如果巧取豪奪、無理采摘它,神靈必會降罪責罰,使得到它的人心神不寧。
  如果隻收不支,早晚會有水、火、盜賊等災難發生。反之,如果隻支不收,饑寒交迫必定找上門來。收支有度稱為“道”;不把錢當寶貝稱為“德”;所得與付出相對應稱為“義”;不貪非分之財稱為“禮”;樂善好施,有扶危濟困之心稱為“仁”;一諾千金,信守承諾稱為“信”;不被錢牽著鼻子走稱為“智”。用這七種方法精煉此藥,才可以長久地服用,使人長壽。反之,則會智力減弱,精神損傷,一定要引起特別注意。
……
  國足缺的不是錢,缺的是一種眾誌成城的“敢死”精神(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