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對李慶霖事件的看法

(2021-07-13 06:29:59) 下一個

1. 文革時期的上山下鄉主要目的是趕走能量過剩的紅衛兵,不讓他們在完成了奪權之後繼續搗亂,也是解決經濟停頓時期勞力過剩的辦法。因為實在需要這麽做,不再秉承自願原則,規模上涉及每一個有子女的家庭。

2. 對這種做法全國反感,最著名的代表恰恰是黨章規定的接班人林千歲。是他說的知青下放是變相勞改。

3. 焦頭爛額的李慶霖作為父親實在熬不過這樣冠冕堂皇的上山下鄉,絕望中向毛澤東申訴苦衷,他為的是自己的孩子,但是申訴得恰恰是時候。此時的毛澤東非常孤立。表麵上全國的老百姓還在狂熱於毛主席萬歲,其實人人對文革漸漸冷漠,批林批孔根本看不到文革初期的熱情。上層特別是軍隊幹部都把同情投向忍辱負重的周恩來。文革派掌握的國家一團亂麻,怎麽也搞不好,而鄧小平一去就恢複了秩序,這一點毛澤東表麵上相當讚賞,心裏卻十分忌諱,他在失去民心。在這種形勢下與其鎮壓這個沒用的老右派(指李慶霖),不如順水推舟,借他這個人表明自己其實也關心千萬知青的命運,以抵消林彪在知青問題上給他的重擊。但是因為並不真心,所以一切的改進隻是皮毛。無獨有偶,就在李慶霖的信發表不久,江蘇的許世友深諳毛澤東本意,將南京100萬城市居民下放,不服從的全部被斷絕經濟來源,結果他們集體上街要飯,一時間古都南京成了乞丐城,戴著紅領巾的小學生成群結隊在餐館要飯,直到毛澤東去世。總結這一條,李慶霖既不是為廣大知青告禦狀,也沒有解決上山下鄉的根本問題。

4. 1973年文革派在和鄧小平的較量中漸漸處於下風,情急中推出類似於神風隊精神的五不怕。那時人民日報天天讚揚不怕撤職、不怕開除黨籍、不怕離婚、不怕坐牢、不怕殺頭的反潮流精神,張鐵生和黃帥都是那個時候找出來的典型。很多人看不懂這個運動,因為在老百姓眼中此時的正統正是毛澤東領頭的文革派,難道是在號召人民反對他們自己?他們不知道文革派是因為在造勢上吃了虧正在號召昔日的造反派繼續起來跟反文革的老幹部鬥,隻是毛澤東不許他們明說。在這一較量中李慶霖和他們一拍即合。他們接見李慶霖,給他官做,同時要他在政治上帶貨。不諳世事且見利忘義的李慶霖不顧一切地替文革派在福建打頭陣,很多人吃了他的苦頭。終於,文革結束後李慶霖被捕下獄。這是他為自己的不仁不智付出的代價,和知青命運無關。

5. 真正取消了上山下鄉並且把知青全部收回原籍的是鄧小平。別人要不就沒有這個願望,要不就沒有這個膽量,要不就沒有這個能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