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開放婚姻-其實成熟的婚姻形式

(2007-03-22 10:43:07) 下一個
可能自從我知道男人很好色,很難一輩子隻跟同一個女人(哪怕是妻子)有親密關係之後,我就開始設想一種我認為比較合適公平的婚姻關係,可能很難在現實中做到,尤其是對傳統的中國人,可能有些類似我所理解的美國人的open marriage吧。

我並不傳統到從一而終,因此對於婚姻之外的戀情可以理解。有人說婚姻是社會行為,戀愛是個人行為,我很讚同。有人很幸運,生性忠誠專一而且找到了一生中至愛,對他們來講沒有任何人可以取代自己的另一半,性與愛就能夠完全統一,外麵的花花世界也就不對他們造成有威脅性的衝擊,這是一種真愛。但是,還有更多的另外一種人。那就是情感上依戀自己的另一半,身體上很希望有出軌的機會,又不希望會影響到與另一半的關係-這就是為什麽會有那麽多婚外戀甚至換妻的情況發生。

希望婚姻提供給自己的踏實感,但是又想體驗性的多樣化,有沒有可能呢?有,就是開放婚姻。我是這麽理解這個詞。一對男女,經過長期的互相了解和有效溝通、互相支持和全力幫助,建立了親人一樣的難以分割的關係,就可以走進婚姻,這種關係有點象最好的知己或朋友。一般新婚夫婦都無比恩愛,為什麽感情會在日複一日的婚姻中消耗呢?為什麽會有七年之癢?因為人的原始欲望-對性的多樣性的要求不能得到滿足,看到別的女孩子/女人在眼前晃來晃去,她們因為陌生而神秘、因為新鮮而渴望,其實誰都知道,真的搶過來當了自己老婆,沒過多久就又會生膩。而在沒被滿足的欲望中,人就變得對生活失去熱情,而且很可能把這種不滿移情到妻子身上,埋怨自己的妻子(尤其是洗衣做飯的簡裝版時)為什麽沒有別人那麽吸引人,其實自己的妻子在精裝版時由於同樣的原因,已經勾住了別的男人的魂。

人真的是貪得無厭嗎?真的不是。是一夫一妻的婚姻桎梏了人的本性,男人恐怕都無一例外的向往舊社會的一夫多妻製,無奈女人現在不象過去沒有生存能力,隻能靠男人過活。為了體現男女平等,婚姻被強製規定成現在這個樣子,婚姻的形式也算與時俱進了。如果我們了解男人有時隻是在性的方麵花一些,在男人發生外遇的時候,日子就沒那麽難熬了。其實發生婚外戀之後,大部分的男人都不想拋棄結發妻子,長期共同生活構建的深厚情感和關懷了解要跟別的女人相處很久才可能達到,如果妻子能夠理解他的出軌,那個丈夫估計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男人了。而因為這種深層的理解和對自己任性的包容,這個丈夫會對妻子生出產生無法割舍的愛意。

可是老公被人分享總是一件讓人揪心的事情。這種揪心可以解決。那就是自己也出軌,去喜歡別人。這不是報複,是一種平等交換。大家平心靜氣的各自精彩,彼此又真誠的互相關愛扶持,這種現象不在很多對夫妻或戀人裏麵存在嗎?比如梁朝偉和劉嘉玲,他們自己說十年的感情已經超越婚姻,無論有什麽緋聞,各自仍然在娛記麵前力挺對方相信對方,其實有時候那些緋聞一定是真的,隻是為了自己的行為自由兩人心照不宣的不去揭發對方罷了。

當然他們是明星,跟普通人不同。但是他們也是人,至少說明人的本性都一樣。他們也似乎還沒有結婚,但是都年近半百的人了,這樣同居著跟結婚又有什麽分別?凡人不同的就在於適齡不結婚,別人就會以為你是怪物,如果你條件還不錯,總會有人勸你標準低一點,別那麽自視清高;若是還交遊廣泛,那你鐵定是背上個人生活不檢點的罵名了。所以女人比男人更需要婚姻,來證明自己其實還正常或者滿“檢點”的。

男人這麽花心,女人自然也會。隻是身為社會的人,要順應社會的發展規則不能做得太出格。所以有句話是這麽說“女人前半生忙著偷奸,後半生忙著捉奸”,這麽說起來男人一輩子都在偷奸,要不女人捉什麽?既然大家都這麽喜歡奸,又何必又偷又捉呢?結婚之前冒著談戀愛的名頭盡覽天下美色,結婚以後隻能對著一個人柴米油鹽,怪不得男人不願結婚,因為社會環境對他們寬鬆啊,風流倜儻可是成功男人的象征啊,同樣的詞語擱在女人身上就約等於“你一輩子甭想嫁掉”了。

好在再風流的男人都有累了的一天,他的精力終會衰退到隻夠應付一兩個而不是七個八個女人,多年的情海浮沉會令浪子渴求一個平靜溫暖的港灣,更不說還有斷後和當孤老的危險,他們於是想結婚。開放婚姻這個時候,反而不是十分有意義了。因為自己的心說累的時候,是最不容易有外遇的時候。

了解了婚姻的本質,就不會那麽迷信婚姻了。大家倘若都能身心專屬一人自是最理想最美滿的狀態,倘若都不能,也不是隻有享受單身逃避婚姻這一種辦法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澀郎 回複 悄悄話 easier to say than practice
雨打梧桐 回複 悄悄話 哈哈,英雄所見略同。
開放婚姻。不是一一對應,應該是映射?
SINEAD4273 回複 悄悄話 Great view.... eduacational....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