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吹散往事如煙滅

康熙朝穿越故事,性情各異的阿哥們,宿命的味道,往事有沒有可能是這樣的?
正文

我眼中的曆史上真實的雍正——BY qqyap(qq)

(2006-08-04 10:51:56) 下一個

覺得楚大這篇的清宮文中的老四和曆史上的雍正的性格蠻象的。

我看了易中天老師的《品人錄》和清宮檔裏的一些奏折批示和上諭,改變了以前我對他的諸多誤解,雍正是個勤政的帝王,每天批閱奏折要寫8000-9000個毛筆字,批閱奏折是他生活的很大一部分,從奏折的批示上很能瞧出他個性的一些端倪。下麵是根據我看到的資料而對他做的性格分析。

雍正是一個複雜的曆史人物,是個卓越的政治家,勤勉的帝王。

雍正為人嚴厲、勤勉、較真、耿直、矛盾、行事果斷、刻薄、心思縝密。戳破把戲是他的拿手好戲,而且他本人還因此非常自豪,不放過任何戳穿的機會(感覺他做這種事有快感,有點小變態,嗬嗬),不給人留麵子。這個人挺極端的,愛憎分明,感覺他對於朋友象春天般的溫暖,對於敵人象冬天般的寒冷。他對於人的誠實有相當嚴苛的要求,痛恨被人欺騙。

他為人精明,對貪汙腐敗深惡痛絕,貼麵無私,由於太不講情麵,得到炒家皇帝的綽號。對於懶官他也有的是辦法,杜絕出工不出力的行為。他每次考察官員績效都是親力親為,渾水摸魚者很難逃脫他的法眼。

除此之外,雍正還有可愛的一麵,雍正的字寫得非常之好,對藝術品有非常高雅的鑒賞品味有很多雍正官窯出品的瓷器都是雍正定稿讓十三監製的,品味非常之高雅)。他還非常喜歡鼻煙壺還有西洋的物件,對眼鏡有特殊嗜好。喜歡穿古裝讓別人畫畫,過過明星癮。不但自己喜歡,還喜歡漂亮mm穿古裝,看過他的《十二美人圖》,感覺他的口味偏好江南美女。雍正非常幽默,看他的批示經常能讓人哈哈大笑,他和十三經常在奏折裏開玩笑。記得看《雍正行樂圖》上,其中有一幅是他偷桃子,還有一幅是他在洗腳,非常搞笑,是屬於自娛自樂型的。在生活上,他也是很有情趣的,他喜歡當服裝設計師,對衣著和小飾物也有心情指手畫腳,關於手絹的顏色和花樣還能專門出幾篇上諭。雍正還很喜歡狗,有幾篇上諭還特意提到了小狗穿的衣服,對於小狗帶的帽子的小飾物,還要羅羅嗦嗦說上半天,出一道上諭,讓人當正經事情辦。我汗,看來雍正也有溫柔婆媽的一麵。

雍正喜好杯中物,尤其喜歡寧夏的一種羊羔酒,還寫在密折裏讓年羹堯幫他搞。據說弘晝的老媽挺能喝,老四喜歡和她一起喝。

玄學對於雍正有著不可阻擋的吸引力,(估計老康也挺迷的,看他給那些兒子起的名字就能看出來,但沒有造成嚴重後果)可能早年,他就意識到了自己剛直急躁的個性,想通過參禪來修煉自己的個性,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參禪可以讓他更好的掩飾自己的個性,但對他的個性改變似乎作用不大。後來因為身體不好,雍正迷上了道士和丹藥,對於養生之術非常崇拜,(注意,感覺他和秦始皇的初衷並不是很一樣,秦始皇似乎是想活到永遠的感覺,胃口似乎有些大,嘿嘿。而雍正很清楚人的正常壽命,似乎沒那麽大的奢望,不過是希望活得長些,健康些。)從雍正八年,他得重病差點死掉開始,他開始豢養道士,逐漸不可自拔,還把圓明園當成煉丹場所,搞得烏煙瘴氣,極大的破壞了自然環境,環保局應該對他罰款。最後,雖然沒長生,倒是不老了,沒到老就死了。

老四參禪悟道還頗有心得,他召集兄弟們、兒子們及寵臣們研究佛學。一群“居士”(雍正自稱“圓明居士”,收徒14人,胤祿是“愛月居士”,胤禮是“自得居士”,弘曆是“長春居士”,等等)參禪論道,還在宮裏舉行法會。我汗,玩玩票就行了,還搞得這樣有模有樣的,一群僧非僧道非道的不倫不類的君臣聚在紫禁城裏熱火朝天有滋有味的討論佛法,笑死人了。

雍正是個卷卷毛,小時候和年輕時候非常瘦(這個可以從大臣給康熙的奏折裏推斷出來)後來當皇帝後有些發福,年輕的時候中過暑,所以特別怕熱,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畏暑如虎。 為了熬過酷暑,他還自己設計大型風扇。可能身體不太好吧,生的一堆兒女,才活了3個,人丁稀薄哦,一次次的喪子之痛,連當老丈人的夢也成了泡影,蠻悲慘的。 可能是他最後迷戀丹藥的原因吧。

 

雍正對人的誠信有過分高的追求,眼睛過於揉不下沙子,和中國社會的人的生存之道為官之道不可避免的發生衝突,導致他很容易被人誤解。而他又偏偏很想和人溝通,讓別人理解他,他為人驕傲,自視甚高,受不得一點委屈,當別人攻擊他時,他迫不及待的自我辯護。所以炮製出了千古獨一份的《大義迷覺錄》自我秀了一小把,他讓全國的士子每月初一集體朗讀,以致“謗毀君父之言,每於月吉宣之於口”。這麽一搞,讓很多原來知道“十大罪狀”的人,更加深信不疑;原來不知道什麽“十大罪狀”,通過雍正的宣傳卻都知道了。“十大罪狀”被雍正自己愈描愈黑,擴散到全國窮鄉僻壤,深入人心,演化成許多稗官野史,流傳至今。這還不夠,可能是受刺激了,他還經常把兒子兄弟和大臣叫到宮裏麵,喋喋不休回憶自己自小生活的點點滴滴和所見所聞(當然也包括了老康的一些破事兒),抖出了不少宮內秘聞,害得他兒子乾隆好一頓忙活,才把有可能四處流傳的內宮花邊新聞給堵得差不多。看來他還真有些任性和孩子氣。但中國人民就是這樣,你不說還差不多,你越辯解就說明你哥越有問題。真的花邊新聞叫乾隆堵了絕大部分,假的花邊新聞就不是乾隆所能控製的了,大眾對於這位喜歡辟謠的神秘人物的興趣越來越高,那一點兒真的新聞很難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娛樂文化需求,關於老四的真假新聞就越傳越邪乎了。於是乎,老四的那點事就成了人民群眾茶餘飯後的熱門話題,老四也榮登八卦明星人物,經曆了幾百年歲月的考驗,至今仍具有極大的新聞價值和娛樂資本,還有強大的可持續發展性,自己生的兒子,別人非說抱養的。自己和老婆生的兒子,別人非說是和承德的醜姑娘生的。最後真假連他們自己家裏人都搞不清楚了,連自己兒子生在哪裏都搞不清楚了,為此兒子作詩,孫子也作詩,兩人說的還不是一個地方,重孫子還將印有孫子遺言的出版物召回了。一次一個樣,每次還樂此不疲的提那壺不開的水,越提大夥兒越有興趣。可惜當時沒有狗仔隊,說不定真能偷拍個緋聞女主角的照片也給咱過過幹癮。

雍正讓我最敬佩的優點就是能很好的隱忍自己的喜好,不讓一般人知道自己喜歡什麽。他深知帝王的喜好如果被大家都知道,就會形成一股溜須拍馬的風氣,大家就會想辦法投其所好,浪費國家資源。所以,一般他有什麽需要,會用密折的形式,告訴他的幾個心腹,讓他們暗暗查找。為一個帝王,他如果喜歡什麽,大可以告訴大夥兒,傾一國之力,很快就會滿足他的需要,而他沒有這麽做,而是選擇比較慢比較苯的辦法,把國家的利益放在自己的享樂之上。這一優秀品質,遠遠高於他的兒子乾隆皇帝和唐玄宗等著名帝王。

雍正的小心眼。對於老八他們的處理,是他人生的汙點。我覺得殺老八他們是必要的,因為他們的存在威脅到了皇權的穩固和國家的安定。但是,除了這個原因外,我覺得雍正的小心眼也是他殘害老八他們的原因,我懷疑他妒忌老八和大臣之間的和睦關係,這是他窮極一生都很難做到的。雍正失敗的原因就在於他對於人誠信品德的極度追求。所以老八的一些圓滑個性和巧妙的處理人際關係的手腕,在他看來就是虛偽。因此,就對老八他們橫加侮辱,痛下殺手。 (關於老八,缺少他做事的資料,但總覺得不像雍正說的那樣不堪,否則,康熙朝的大臣們和康熙的哥哥為什麽那麽器重他,他當時隻是個貝子而已,就能掀起這麽大的風浪,我覺得他的能力是很強的。處理問題的手法上和雍正完全不一樣,而又受到大家的喜愛,這在雍正看來也許就是賣乖賣巧賣人情,自己忙活一頓不撈個好,他老八沒怎麽忙活,偏偏人人都說好,老四的心理開始陰暗了。雍正的妒嫉,可能是雍正侮辱他名譽的重要原因之一。)從老八事件的處理上,也反映出雍正偶爾表現的任性和孩子氣,殺就殺唄,損壞人名譽有很多方法,怎麽會想到起外號呢?也算是古今獨一份了,可見小心眼到家了。雍正口口聲聲說不怕別人怎麽看他,其實他心裏是真心希望別人理解他喜歡他的,否則自我辯護個啥勁。他總是自己和自己鬧別扭過不去,我覺得老四很需要看心理醫生,他常找人倒苦水就很說明他需要看心理醫生,可惜當時沒這個職業,就算是有這個職業,把他的病治好了也該被殺了。

 

這裏提一下老八,我覺得雍正對他還是不公平的。雍正自的老娘是老康的寵妃,生了最多的孩子,他的養母是康熙的表妹,和康熙感情甚好,老康自然常上她那裏去,也就常看見老四。皇後死得早,佟貴妃早就是後宮的實際掌門人,甚至臨死還封了皇後。老四的養母自己沒法生育,自然會一心一意對雍正啦。雍正還是頭幾個出生的阿哥,康熙那時候自然稀罕,對他們都是在乾清宮由老康親自教養的,所以雍正接觸康熙的時間自然很多,和老康的感情自然比老八深厚得多,對老康的了解也比其他人透徹。雍正的這種地位和客觀因素,決定了他一定不會受誰的氣,自視甚高,也促成了他的形式風格。而老八卻不一樣,老八的老媽是辛著庫的賤人(就是犯了罪的家屬當奴隸),養母(好像是惠妃)自己還有自己的兒子,自然不會對他上心,老八出生那會兒,老康的兒女也多了,也不太稀罕了,沒有親自教養了。從相處時間上看,老八和老康相處的時間比老四要少得多,所以老八對老康的心思把握上差了很多。老八的處境,決定了老八不會像老四這樣無所顧忌的行事,他應該對人際關係比較敏感,經常在夾縫中生存,除了自己爭氣外,還好多為老媽爭得身份。老八也夠不容易的了,所以老四一味說他虛偽,有些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感覺。老四若是處在老八的處境下,可能生存都困難。 老四因為是老康親自教養的,所以對老康的心思把握得通透,使他成為少數幾個沒有讓老康責罵或圈禁的阿哥之一,孫子裝得好,還拿走了所有的蛋糕。我覺得老八和老四爭奪的失敗原因在於出身低下(滿族對於老媽是什麽身份可是講究得很,老康尤其講究)二人起點差距甚大和對老康心思的把握失當。老八也是個人才,可惜了。

老四的感情生活。從雍正大小老婆的生育情況推測,(一般都是某人接連生孩子,某個時期後就再也不生了)老四的感情生活大概是不同的時間段迷上不同的女人,和西門的看法類似:女人有保鮮期的,過了期後有沒有感情不清楚,但好像不上床了。 他年輕的時候喜歡弘時的老媽李氏(估計是看上了色),李氏一連生了三個兒子一個女兒,隻活了一個,後來還被老公弄死了,李氏也人老珠黃了,老公再也不看她了。中年看上年氏(不知道是真愛還是政治原因,如果光是政治原因才和年氏上床,汗,那和男妓也沒啥區別,隻不過賣色相得到的不是鈔票,而是其他利益,嗬嗬),也生了三子一女,全夭折了,年氏也死了。年氏來人間白走了一趟,來去匆匆,忙活了一頓,啥都沒留下來,還滅門了,蠻慘。最後一個受到密集型寵愛的應該是謙嬪劉氏,生了圓明園阿哥的那個。如果再熬兩年, 雍正還活著的話,沒準能混個妃或貴妃什麽的,可惜小孩剛三歲,大樹倒了,從此開始守寡。 乾隆母子倆最有福氣,享受了雍正攢的厚實家底和全家別人的陽壽,活得風風光光有滋有味的。感覺雍正的大老婆享受到的尊敬可能遠遠大於愛情。

雍正對於我來說是個謎一樣的充滿魅力人物,他神秘、複雜、深刻、偏執、有個性、有趣味。 不知道我的分析是不是有不合理的地方,請大家指正。也希望我的這篇心理分析能對楚大的寫作有一定幫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