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天地

交流防癌、抗癌最新資訊。歡迎廣大熱心於抗癌事業的專家、學者、醫學界的朋友們、對防癌抗癌資訊有興趣的人士來與賀醫生共同探究和交流!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環球科學》2006年十大科學新聞揭曉(ZT)

(2006-12-31 01:49:29) 下一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31日 08:49 《環球科學》




  《環球科學》雜誌是《科學美國人》中文版,該雜誌最新一期評出了2006十大科學新聞,“全球變暖被確認”位列榜首。

  1.全球變暖被確認 氣候問題再成焦點

  2006年5月12日,《科學》雜誌發表題為《氣候變化:毫無疑問,世界正在變暖》的文章,分析了美國氣候變化科學項目組公布的報告。該報告對僵持已久的全球氣候變化問題進行了研究,以確鑿的數據證明:全球氣候正在變暖。這種變暖不僅發生在大氣層表麵,而且貫穿到大氣層底層,變暖的方式與溫室氣體模型預測的方式相同。這份報告的出爐,為35年來爭議不斷的全球變暖問題提供了明確證據,也使全球變暖成為2006年最熱的科學話題。

  2.冥王星降級 太陽係隻剩八大行星

  2006年8月24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第26屆大會通過行星決議,冥王星降級。盡管九大行星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但冥王星一直與其他八顆行星格格不入。近年來,太陽係邊疆發現了更多天體,其中一部分天體的大小直逼冥王星,原有觀念已無法表達對太陽係結構的最新認識,行星的定義也亟待明確。在這樣的背景下,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通過了行星定義的決議,並在各界引發強烈反響。盡管科學界仍然爭議不斷,但一個新的太陽係形象已經呈現在公眾麵前。

  3.黃禹錫造假事件

  2006年1月10日,韓國首爾大學公布了黃禹錫造假事件的調查結果,確認黃禹錫在國際權威雜誌《科學》上發表的兩篇論文確屬編造數據。作為國際克隆領域的先驅者之一,黃禹錫聲稱,自己已經成功培養出11個與患者基因吻合的胚胎幹細胞,這無疑是治療性克隆領域的一大進展。

  但經過調查發現,黃禹錫2005年發表的論文中,包括DNA指紋分析、畸胎瘤和胚胎照片、組合適合性以及血型分析在內的數據,均屬編造。1月11日,韓國政府宣布取消黃禹錫“最高科學家”稱號,免去他擔任的一切公職。黃禹錫造假事件震動全球科學界,把科學家的學術道德問題推向公眾關注的焦點,為全球學術界敲響了警鍾。

  4.第一個癌症疫苗麵市

  2006年6月8日,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準宮頸癌疫苗“加德西”在美國上市,這是人類研製成功的第一種癌症疫苗。這種疫苗由美國默沙東公司研發,適用於9歲至26歲的女性,主要針對6型、11型、16型和18型人乳頭狀瘤病毒(HPV)。宮頸癌疫苗麵市,是人類在癌症防治方麵取得的一個重大進步。

  5.龐加萊猜想得到證明

  2006年8月22日,國際數學家大會宣布,龐加萊猜想已經得到證明。龐加萊猜想由法國數學家龐加萊在1904年提出:在一個三維空間中,假如每一條封閉的曲線都能收縮到一點,那麽這個空間在拓撲學上一定等價於一個三維圓球。經過幾代人的努力,這個困擾了人類百年的世紀難題終於得到證明。俄羅斯數學家格裏高利·佩雷爾曼因為對這一猜想的證明貢獻突出,榮獲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菲爾茨獎,中國數學家朱熹平和曹懷東也因為參與證明過程,受到極大關注。

  6.人造膀胱首次移植成功

  2006年4月15日,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的科學家宣布,他們在實驗室中成功培育出膀胱,並順利移植到7名患者體內。由於用來移植的膀胱由接受移植者的體內細胞培育產生,所以移植後不會發生免疫排斥。這是世界上首次將實驗室培育出的完整器官成功移植入患者體內,這次組織工程領域的重大突破,為此後其他器官的培育研究奠定了基礎,也讓無數苦苦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看到希望。

  7.基因組測序廉價化

  2006年,美國科學家喬治·M·邱奇利用自己開發的基因組測序技術,將基因組測序的費用從2,000萬美元降低到了14萬美元。邱奇的技術是以堿基(DNA的基本組成單位)的物理性質差別為基礎,他將這種物理差別轉換成可檢測的物理信號,從而進行測序。目前,基因組研究的重點開始轉向疾病的起源以及作用機製,邱奇的測序技術無疑為後續研究奠定了基礎。隨著基因組測序價格的急劇下降,基因組測序將進入家庭,使個性化醫療成為可能。

  8.發現34億年前最古老生命化石

  2006年6月8日,科學家在澳大利亞西部發現了一個形狀怪異的土堆,土堆由古老微生物在34億年前構建,很可能是地球最古老生命的化石。這些土堆由無機沉積物、礦物質、水和細菌排出的二氧化碳混合在一起,被這些微生物的黏液“黏合”,經過數萬年的沉降和分離,一層一層地構建出來,這正是早期生命的證據。土堆的發現不僅證明生物多樣性的出現時間比生物學家以前所認為的要早得多,也為如何尋找地外生命提供了新的思路。

  9.證實宇宙暴漲

  2006年3月16日,美國宇航局公布WMAP探測器3年的觀測數據,證實宇宙發生過暴漲。暴漲是指大爆炸之初宇宙經曆的爆發性瘋漲過程。暴漲模型成功地解釋了許多已知觀測現象,但卻從未真正做出過“預言”。WMAP通過對微波背景輻射偏振所做的測量,首次驗證了暴漲模型提出的預言。15年前,COBE探測器對微波背景的觀測為大爆炸提供了證據,該成果獲得2006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現在,WMAP則為大爆炸最初時刻的暴漲提供了證據,讓人類對宇宙的認識上了一個新台階。

  10.首次取得彗星塵樣

  2006年1月15日,美國宇航局“星塵號”探測器返航,將從彗星上采集的塵埃顆粒成功送回地球。科學家對這些塵埃進行研究後發現,塵埃中包含從極熱環境中生成的礦物,證明來自太陽係最寒冷地帶的彗星,形成過程比科學家的預期要複雜得多。另一項重要發現是,這些塵埃富含有機物質,還包含了兩類全新的有機物,為地球上的生命原材料來自於彗星這一假說提供了有利證據。首次從彗星上采回的塵埃樣本,不僅為彗星的形成,也為生命的起源提供了新線索。

  來源:《環球科學》2007年第1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