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若納生】-許宜銘(台灣)

(2006-07-23 20:36:38) 下一個

來源: 豬豬笑了06-07-05 00:03:58 

豬豬很喜歡的一個故事,曾深深的受感動,被啟迪,跟走廊的朋友們分享......

--------------------------

【若納生】是什麽?— 許宜銘(台灣)

以智慧去接納生命的一切真相

你問我當年為何選擇海鷗作為“生命潛能”的Mark,我想是因為我曾看過李察巴哈的作品《天地一沙鷗》。當年,我帶成長課程的時候,曾感覺我和這本書的主角Jonathan有很深的連結,所以可能是潛意識下自覺的選擇了這隻海鷗。

故事是這樣開展的:漁船一進港,成千上萬隻的海鷗便爭相前往覓食,海鷗們會為了進食而爭鬥,即使在垃圾堆裏也互不相讓。“難道生存的意義隻是為了尋奪食物,難道生存沒有其他意義嗎?”一隻不斷苦思的海鷗終於頓悟,原來生存的意義就是“飛翔”。從此,它開始去感覺飛翔,享受飛翔。飛了一段時間之後,它有了更高的欲望和目標,他想飛得更高、更快,它想試試俯衝的速度能有多快,它就是Jonathan。

然而,就在它學習飛翔的過程中,它的父母及身邊的朋友都不斷的勸說:“冬天快到了,不多吃點食物,讓自己的脂肪多一點,搞不好你連冬天都過不了。我們隻是一隻海鷗,你幹嘛做些無聊的事呢!”在親友反對的壓力之下,Jonathan仍然選擇去做他自己喜歡的事情;即使當中它遭遇了許多挫敗,例如它飛得太高以致侵入了老鷹的領域,而被老鷹攻擊得遍體鱗傷,甚至曾因俯衝得太快,而失速墜落到海底撞昏,還差點淹死。

其實,Jonathan它也曾想過放棄飛翔,但它仍然堅持下去,因為它無法抗拒內心的那股力量,依然持續飛翔。他的行跡終於傳到海鷗族長老的耳裏,它們為這位特異分子召開會議。長老們對Jonathan宣布決議:“你不照我們海鷗傳統的生活方式生活,不照我們的路線去飛,不照我們的方式去生存,所以你不配當我們的族人,你被驅逐出境了。” Jonathan非常震驚,但它仍強忍著悲傷與家人、族人告別,遠離了熟悉的環境及生活的支持網。

被驅逐之後,它更專注於飛行,終可飛得更高更遠。通常,航海的人看到海鷗就知道陸地近了,因為海鷗是離不開陸地的一種鳥。然而Jonathan超越了這個極限:它飛到外海,飛越一座座的島嶼,它看見沙漠、親觸冰天雪地,這是一般海鷗永遠無法親眼看到的景象。它開始接觸到更寬闊的世界,而且飛行技術愈來愈完美,他甚至可以俯衝直下而捉到水裏麵一公尺深的魚。當它具備許多技巧的時候,他常想:如果族人也學會這樣飛翔的方式,他們就不必靠垃圾生存,也不怕沒有食物了。可是它知道它不能回去,內心痛苦掙紮,卻無人可分享,這種感覺一直困擾著它。

有一天,它的靈魂突然來到海鷗的天堂,有一群海鷗來迎接它。它發現這裏的海鷗都跟它一樣具備完美的飛行技巧。聽說,要生存了幾百代、在幾萬、幾十萬隻海鷗中才出現一隻這樣的海鷗。覓食對它們而言已經不是問題,所以它們聚在一起共同研究飛行的技巧,相互切磋。Jonathan也接受了一位長老的指導,學習各種飛行方法,最後它學會用意念飛行。

長老告訴他:“飛行是一種速度,有速度就有極限,不管速度再快,還是會被時間、空間所局限;如果你學會了用意識飛翔,沒有任何東西比意識更快,你就可以想到哪裏就飛到哪裏。”所以Jonathan開始練習用意識飛翔,等到意識的飛翔愈來愈熟練了,長老便叫它想象愛,用愛來飛行,當它在練習中張開眼睛時,竟然發現它回到原來的族群。它覺得很震撼,也覺得不可能,它們驅逐我出境,我被它們所討厭,也被它們傷得很深,而我想到愛的時候,我居然還會出現在這裏?它的內在突然有很深的領悟,它內心最深的地方還是愛著它們,而且也需要它們;當它學會飛翔、能夠捕捉海裏的魚時,是多麽渴望跟它們分享啊!

Jonathan發現被驅逐的海鷗不隻它一個,剛被趕出來的佛萊契正獨自惱怒、憤恨著,於是Jonathan飛到它的身邊,陪著它飛翔:無論佛萊契使用任何技巧,Jonathan都能不急不徐的陪伴著它飛行,所以佛萊契臣服了,請求Jonathan作它的飛行老師。就這樣,學習飛行的學生慢慢的增加到了兩隻……八隻。最後,Jonathan告訴佛萊契:“我要到另外一個地方去協助其它海鷗飛翔,從此這裏還會有更多的海鷗加入,由你來代替我指導它們。”故事就結束了。

我覺得這故事跟追求心靈成長的過程很像的就是,當我們拋開了芸芸眾生所追求的價值觀,開始追求自我成長時,可能會引起周遭親人的反對、抗拒和排擠,隻能很孤單的學習。但當我們的心靈逐漸茁壯,終能飛翔時,又會發現其實在內心深處,渴望與身邊的人分享。所以怎麽回過頭去邀請那些人來陪伴我們,加入我們的行列,漸漸的擴散影響力,這就是“若納生”的精神。

有很多書將Jonathan翻譯成喬那山、嶽納珊,而我翻成“若納生”的原因除了發音接近外,我更喜歡的是它的含意:“若”就是佛經中般若心經、大般若心經的“若”,般若的意思就是智慧;“納”就是接納;而“生”就是生命的真相。所以“若納生”的意涵好比《生命潛能》的中心思想一樣,就是如何“培養智慧去接納生命的一切真相”;我們關切的不是變得更好,而是更接近生命的實相。

就讓我們重新謙卑的與人性的本來麵目接觸、學習,這是一股新的風潮,也意味新文藝複興時代即將來臨,而這股思潮的基本宗旨和精神,就是人類以愈來愈圓熟的智慧來接納生命的實相,這叫"若納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deer3600 回複 悄悄話 涼山謠(向麗):mms://stream1.a8.com/a8/258379/20060323060003391.mp3

作詞:楊曉敏(彝族) 作曲:向麗 演唱:向麗

七月的火把點燃,八月的蕎麥飄香,我站在大小涼山,
看見小時候那隻雄鷹, 為什麽眼裏滿含淚水, 哦!!

火把向太陽點燃,風中祖先的期盼,我站在大小涼山,
聽見聲聲鴻雁呼喚,象我的路,媽媽的白發。

我站在火的故鄉,聽風把祝福久久傳揚;
人們笑也歌唱, 悲傷也唱,我生生世世深愛的地方。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