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度人生愛誰誰

形而上痛苦並形而下快樂著
正文

話說找工作

(2009-12-22 04:57:57) 下一個

曆時兩年的尋工終於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有些差強人意,好象登月失敗卻因這身登月的行頭被拉去做了科普專員,花不紅,柳樹成蔭。

相信每個“一窮二不白”的異鄉人都有欲說還休的找工故事,個中滋味隻有自己最清楚。總的來說,在一個無根基、無強大關係網、無文化優勢的“三無”環境中尋找一份滿意的專業工作是經受一場全方位的破壞試驗,直到你支離破碎、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最後堅如頑石才洞開一扇大門。反諷的是,最後一擊時往往如同在馬拉鬆比賽終點撞上那輕飄無物,積聚的憧憬在這無回應的虛空中急劇耗散,瞬間蕩然無存,浮上來的都是疲憊與委屈。

從技術上說,找工需要過兩道關,簡曆和麵試。寫一份像樣的簡曆是第一步。首先根據自己的實力選擇適當的職位。這裏需要提到的是,如果你是牛刀,也許隻能瞄準殺雞的工作。為什麽?因為我們交流的不足和對西方體製的陌生如同給牛刀蒙上了一層鐵鏽,自己感覺不到,別人用起來不爽,是很委屈,您別急,一旦這層鏽被打磨掉,就可以大鬧天宮痛斬牛魔王了。其次,盡管吹泡泡編故事不是我們的強項,削足適履是必須的。研究推敲解構職位描述,揣摩什麽樣的技術背景可能受青睞,選擇什麽樣的關鍵詞,這些都是要做的功課。還要一個重要的文檔,就是求職信(coverletter),它的職能是針對職位描述簡要列出你的相關技能和經曆並提供鏈接指向你的簡曆。

第二關,麵試。本地人都會緊張,我們這些老外回答問題時要考慮答案還要組織語言,難上加難。我覺得沒有捷徑可走。讀過一些談麵試技巧的書,大致有兩類,戰略類和戰術類。前者給出綱領性的指導意見,分析用人單位的意圖和評判標準,後者數據庫般地羅列可能涉及的問題。我喜歡前一類書,自己在實踐中舉一反三。除了業務水平和工作經驗,團隊精神、交流技巧、誠實認真都是被看重的素質和品質,一樣都不能少。對海外來的移民來說,缺乏本地的工作經驗通常是難以逾越的障礙,雖然有時有例外,如緊俏專業,人才市場供不應求,以前就在知名外企,麵試時被老板一眼相中。通常有幾個策略,一,作義工,二,去政府創辦的幫助移民找工的機構找機會,三,讀書拿個敲門磚。當這些條件都具備了,就隻是時機問題了,堅持,堅持,堅持,是唯一的出路。

很喜歡隧道的比喻。在隧道中摸索的過程是飽受折磨的,一點亮光、一點水聲和一點微風都令人欣喜,走近時卻發現都是錯覺,如此反複幾次,除了自己抱有的希望找不到任何別的令人堅持下去的依據,那無盡的黑暗將希望染得黑黑的,你要用眼淚不停地去洗;那無盡的隧道將你的耐心扯得長長的,你要用血肉不停地去補那快斷裂的縫隙;那九十九道彎將你的心忽悠來忽悠去,你要用腳結實地貼著地止住不停的眩暈。
    有了這個經曆墊底,也許不會再怕黑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