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度人生愛誰誰

形而上痛苦並形而下快樂著
正文

愛 情

(2006-12-04 21:23:51) 下一個

依舊喜愛傍晚漫步,看黑壓壓的蝙蝠從紫色的天邊幽靈般地飛來,象極了小時候在陽台上納涼的情景,多年前的那份恬靜甚至伴隨著蟋蟀那空靈的呱噪聲新鮮地襲來了,此時心中異常寧靜,原來,每個人心底裏都有一個類似搖籃的空間,那乳香那哼唱那搖晃令人沉醉,隻要眼前的情景扣合了你的一段記憶,這空間便開啟了,輕鬆、愜意、無拘無束,飄飄欲仙。

 

依舊喜愛夜晚看月,天邊的月雖遠猶近,心底的人雖近猶遠,清風搖散花香、搖碎竹影,想無數多情寄托於風花雪月,雨或芭蕉,到如今,一切灰飛煙滅,天無情天不老,多情又為哪般?

 

有些恍然大悟了,襲來的潮水並非排浪蝕月的永遠隻是影,鏡中花水中月也好,執子之手與子攜老也罷,人永遠都在自己堆砌營造的記憶中孤獨地走完一生,於是對愛情有了新解。

 

正因為人們孤獨,所以渴望愛情。孤獨就在於每個人需要去麵對人生的所有事情,生老病死痛苦悲傷,沒有人能替代你,為逃避孤獨,人們群居、戀愛、生孩子,為自己與這個社會發生關連象蜘蛛一樣辛苦地織著網,有事業、財富,陶醉於人文和山水,有親人、朋友,似乎就不再孤獨了。愛情隻是這種種方式中的一種,與其他方式不同,愛情使人喜悅使人激昂使人利他,可想而知,如此耗費能量如此無私如此不需積累能有如此愉悅的享受,完全有悖平淡自利厚積薄發的原則,注定是短暫的。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每個人生來就具備愛他人和體會愛的能力了,無論他(她)將來愛上誰,都隻是實踐這個能力而已,被愛的人隻是個使者和載體而已,主觀上說人們需要愛,需要在愛中忘卻孤獨逃避寂寞,客觀上卻完成了上帝賦予的使命--傳宗接代,而這恰恰是被賦予體會愛情能力的真實用意。我們除了苦笑,還能做些什麽呢?

 

每個人會對某些人情有獨鍾對其他人卻視而不見,從本質上說,應該是基因、緣分、性格等因素在起作用,應該承認愛情和愛情是不同的,有的是側重心靈之愛,有的是肉體的享受,有的是事業或生活上的扶持和依賴,雖然每個人的體驗是獨特的,本質卻是一致的:需要,所以愛情的本質是軟弱的、病態的、相互牽製的,皆因人的孤獨而起。同時每個人希望這份獨特的感覺永恒, 這也就是婚姻童話的開始。

 

婚姻是人類特有的現象,愛情隻是導向婚姻的一個前言一個引子,是兩個人合作經營的一個推動力一個誠信的初始值,就象引兩股洪流合並,修正河道,泥沙俱下,洪流漸行漸遠,塵埃落定,河床本來麵目才顯現出來,幸運些的良緣會使婚姻的經營相對容易些,如同資本雄厚人和地利,孽緣就會使婚姻維持困難些,如同小本經營風雨飄搖,但伴隨人們時間最長的不是愛情而是這後來的婚姻。

 

既然愛情是短暫易逝的、非正常狀態的、示弱的,體驗過然後能刻骨銘心實屬幸運了。

 

     不經曆心碎如何到此境界:心如止水,任風起雲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