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信(ZT)

(2009-11-06 05:13:58) 下一個
某所大學請我去演講,我問了大學生一個問題:作為中國人,你有自豪感嗎?大家一致回答,有!我問:那到底是什麽讓你產生這種自豪感呢?有人回答是長江、長城,也有回答是經濟的高度發展、5000年的文明、文字、奧運、火箭升空。。。

     
我緊接著又問:假如清晨醒來,你突然發現自己變成了一個菲律賓人,你還會為自己感到自豪嗎?或者,你變成了一個盧旺達人,生活在非洲,經曆過種族屠殺,經常處於饑餓狀態,此時,你還能自信地麵對全世界嗎?

     
整個會場鴉雀無聲。我能體會到,學生們從來沒有從這個角度思考過"自信"的含義,大多數人都不能從自我中尋求自信;如果自信隻能從本質以外的特征來獲得,那麽你無法從容地理解世界問題、民族問題和關乎自我的問題。

     
自信的最本質的來源是什麽

     
我剛到耶魯大學時,同班同學互相做自我介紹,有一位來自菲律賓的同學給我印象很深。他是菲律賓前能源部部長、總統阿羅約的得意門生。他在介紹自己的時候,講解得特別嚴重詳細:"我的名字(Vincent Perez)由兩個詞組成,第一個詞是典型的英語名,第二個詞是典型的西班牙語名,我的名字包含著菲律賓曾作為殖民地國家受多國文化影響的痕跡。"

     
他沒有自卑,用平和的單調回顧了菲律賓的曆史。他的自信來自於一種信念:沒有人可以因為非我以外的東西貶低我,沒有人可以因為我的國家、我的家鄉、我的貧窮來輕視我。他能夠那樣客觀而冷靜地描述曆史,是一種勇氣,也是一種絕對超然的自信。

     
我們都是平等的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差異既然客觀存在,我們就應該坦然地麵對。一個人如果能夠勇敢地麵對現實,執著於自己的追求並為之不懈努力,就是一個強者。在人格上,全世界的人都是平等的——真正的自信應該來自於深植於心的這種信念。

     
中國式的教育

     
在中國,很多家庭沒有培養自信的環境。父母並不尊重孩子的平等地位。我們可以為了孩子的前途把整個身心都奉獻出去,但是我們總想把孩子的前途納入我們的軌道和框架,孩子要按家長的設計去成長 ,不能按照自己的喜好去選擇去發展,這就不是尊重。

     
無論在美國還是在英國,每次在餐廳總會看到一個父母不代替孩子點菜,而是讓孩子自己去點。孩子會直接對服務員說:"我要一個三明治,其中火腿兩片,雞蛋要生一點,加生菜,蕃茄片加三片就可以。"他們點得精細、具體。對比之下,中國父母替孩子點了菜,等菜來了,孩子又不吃,說不喜歡。但是,給予充分的自由,讓他去點,他又不會。我們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為社會輸送了一批又一批沒有主見、卻挑剔人生的人。有一句英文說得好:"Charity begins at hone" (一切美德源於家庭)。沒有平等,就很難有真正意義的自尊、獨立和自信;從家庭中得到尊重,才能夠建立發自內心的自信。

     
中國人的自信

     
我們在國際事務上、在與其他國家的交往和關係中,如果刻意地表現出自信、自尊,往往過猶不及。一個人的自信和自尊,以及獨立的人格是自然流露出來的。

     
中國是我們的家,隻有在自己的家裏被平等地看待,你才會自信地走出去。如果在自己的家裏都感覺不平等,那麽走在世界各地也會有同樣的感受。我們在國際事務上,在與其他國家的交往和關係中,如果刻意地表現出自信、自尊,往往過猶不及。一個人的自信和自尊,以及獨立的人格是自然流露出來的。麵對外國人,尊重是贏得的,而不是強求來的,是以你的自信展現出來的。

  如果你有機會出國,會發現另外一個奇怪的事情。在不同國家入關的地方,對將要入關的人都會分成兩類,在美國的指示牌分為兩類:美國公民,非美國公民。在中國海關入關的地方,你會看到也分為兩類:中國公民,外國訪客。我們總喜歡用外國來表示對方,而美國比較偏向用人來標識不同的人。


  魯迅曾經講,中國人沒有個人的自大,有集體的自大。中國人都是背靠著一個偉大的祖國、古老的文明,來尋找自我的意義。經常說我是一個中國人,而不是說我是一個人。經常說我們有古老的文明,我的祖先怎麽偉大,經常會有一些對今天的中國和世界不符合實際的認識,並容易以此為基礎養成虛驕自大。而這種自大是缺少事實依據的,這種自大經常會在瞬間轉變為自卑。一旦遭受什麽波折打擊,一下就把自大打掉了,因為缺失自信的基礎,立刻就變成極其自卑。


  人的自信是來自內心的,不是外在的。外在的自信可以變遷,內在自信則永恒存在。人的自信也不是通過強調曆史,強調遺產,甚至強調完全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得來的。


  四大發明怎麽樣,有
400大發明又怎麽樣?請你到鏡子中去看一下自己,從外套、上衣、褲子,到襯衣、內褲,上上下下,都不是我們發明的,因此,簡單地比較誰發明了多少東西沒有意義。泰山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黃山就在我的家鄉,我熱愛黃山,但是,我知道世界上還有比黃山更壯觀、更秀麗、更雄偉的,難道因為世界上還有黃石公園、乞力馬紮羅山,富士山,我就自卑了?世界上美好的東西並不一定要在自己家,那是全人類的,是全世界的。

  我們不用依賴曆史的傳承,不用依賴多麽驚人的
GDP增長速度,我們完全可以追求能夠讓自己幸福的目標。隻要有一個堅定的信念:世界上的人不因為背景的不同,不因為文化的不同,不因為是否有悠久的曆史,不因為人口多少,也不因為國土麵積的大小而在自信上有所差異。我們應該堅信:每一個人都有追求自己目標的權利,都是彼此平等的,都不應該因為膚色的差異或財富的多寡而被歧視。

  我們應該牢記的是,自信最本質的來源是相信平等,相信自己。我們不用太在意美國人、歐洲人、日本人如何評價我們,不用每次都要問他們,對我們國家怎麽看,他們怎麽看那是他們的事情。其實,他們也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麽在意我們對他們的評價。我們應該關注自己是否真的有自己的目標,真的對人類的進步作出了貢獻。將目光轉向自己,自信也許更加長久和堅實。


     
與自己比較

     
中國人的自信往往來自於不平等。你月薪3000元,我月薪10000元,所以我自信;你騎自行車上班,我開車上班,所以我自信;你開本田上班,我開寶馬上班,所以我自信;你開寶馬320上班,我開寶馬750上班,所以我自信。在歐洲,多數奔馳、寶馬這類級別車輛的尾部,並沒有出現在中國常見的"S500i750"等用於代表性能的標識。歐洲的消費者經常要求取消車上的這些標識,而中國的一些人卻特別強調要用這些標識來體現身份,從而獲得自信。

     
這種來源不平等的自信,可以在一瞬間轉為自卑。開S500的會遇到開S600的,會遇到開勞斯萊斯、法拉利的,還會遇到開遊艇和私人飛機的,最後在與沙特王子阿瓦利私人購買的A380比較後,會徹底喪失自信。

     
如果真的要進行比較,那麽就應該與自己比較,用自己今天取得的成績與自己昨天的成績進行比較,再與自己能夠預測的明天的成績進行比較。隻要自己是在不斷進步,哪怕取得的是微不足道的進步,也是自己的勝利,是任何人無法剝奪的。

       
同樣,中國不要與外國進行過度的比較,中國應該與自己的過去比較,我們確實解決了很多問題,我們確實也存在很多問題,認清差距,認清問題,一心一意走自己的路,這才是中國人應有的自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