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追求一種“做人如山”的境界

(2013-12-10 10:19:58) 下一個


1924年,有人問即將出發的英國探險家喬治·馬洛裏,為什麽你非要征服珠峰?他簡短地回答說:因為它就在那裏。”75年之後,馬洛裏的遺體在海拔8150米的岩壁上被發現,他的部分身體與泥土和碎石凍結在一起

因為它就在那裏”---這就是一種高山仰止的境界。

地殼經曆了滄海桑田的變化,隆起而成了山峰,從此便默默千萬年屹立在那裏,悅盡人間之春花秋月。這些山峰或層巒疊翠,或瘦石嶙峋,或花香鳥語,或虎嘯狼嚎。或巍峨,或綺麗,或荒蕪,或猙獰。有人望之卻步,有人趨之若鶩,有人盤桓其間,有人隱居終老。“隻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它就在那裏”---這也是一種做人的境界。

無論自己是挺拔,是逶迤,是峻峭,是連綿,就在那裏,安詳而剛毅。無論是重陽節的香山人滿為患,或者是暴風雪夜的珠峰渺無人煙,它,就在那裏,傲視著世態炎涼。眼前多少花開花落,陰晴陽缺,我自巍然不動。

唐代詩人劉禹錫的《陋室銘》開篇第一句就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這種東方思想的境界,比起“它就在那裏”那種境界,又高出了一個層次來。

“它就在那裏”,是因為珠峰山勢的險峻,氣候的變幻無常,氧氣的不足等諸多外部因素而令人生畏。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追求的不是外部的優勢,而是內核的氣質---一種仙風道骨之氣。或許乍一看,是一座平淡無奇的山丘,可是倘佯其間,就會感到清風徐來,空穀回音,雲霧氤氳,天籟依稀。渾身上下的濁氣蕩滌殆盡,氣定神清。

“做人如山”---是我孜孜以求的一種境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三木匠 回複 悄悄話 仁者愛山。。
stillthere 回複 悄悄話 山的大氣;
山的穩重... ...
俺每天騎車上班遙望 Mt Olympus, WA 山每每總是給我靈氣。
5fruitsaday 回複 悄悄話 為什麽喜歡一座山要通過神仙? 自己直接喜歡不行嗎? 我覺得那位老外說得很實在, “因為它就在那裏”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