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洋過海赴美之路

飄洋過海為您提供1>如何成功簽證移民USA;出國前準備工作(過海關,登機,離境,入境...); 在美國職業發展的信息
正文

[轉帖]亞裔“擇校風”激蕩 給美國教育傳統帶來強烈衝擊

(2006-09-09 14:16:34) 下一個
[轉帖]亞裔“擇校風”激蕩 給美國教育傳統帶來強烈衝擊
--------------------------------------------------------------------------------

作者:王波


中國快報7月26日消息/■美國家長望子成龍意識不強

■亞裔移民注重擇校舍得投資

近年來,中國國內中小學擇校問題日漸突出,許多學生家長絞盡腦汁,不惜代價讓孩子進重點學校。相比之下,擇校在美國似乎並不是一件讓家長操心的事情。但亞裔移民卻十分重視擇校,給美國教育傳統帶來強烈衝擊。

實行就近入學原則

美國從小學到大學都有公立和私立學校之分,理論上講,誰都可以選擇讓子女上公立或私立學校,但實際上由於私立學校學費昂貴,並非一般家庭所能承受,多數美國家庭仍然選擇讓子女就近上公立學校。

美國的公立中小學都實行按家庭所在學區就近入學的原則,某一地區的居民的子女原則上隻能到附近的某一所或幾所學校就讀,一般不允許自行擇校。

以美國最大的城市紐約為例。學生從小學到初中階段上學都遵照“就近入學”的原則,紐約市教育當局將全市劃分成幾十個學區,然後按照住所到學校的距離、交通狀況、學校設施利用情況、社區具體需要等因素決定居住在某一地區的學生上哪一所學校,沒有特殊原因的一般不能跨區上學。

在聯邦政府和各州政府的積極推動下,美國近年來在基礎教育改革方麵有了較大舉動。將標準化考試引入中小學,並對各校在英語、數學等基本科目的成績進行考核排序,然後根據考核結果采取必要改進措施。而允許學生擇校又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麵。

當局嚐試鼓勵擇校

在過去的幾年中,紐約市每年都有10%到20%的公立學校未能達到聯邦政府“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規定的標準,經排名後被定為“需要改進的學校”。一旦被列入這樣的名單,校方就必須允許家長將子女轉到本學區的其他公立學校就讀,或者提供免費的課後輔導。這一措施的初衷是給那些在教學質量太差的學校就讀的學生再次選擇的機會,促進學校競爭,從而推動教育質量的提升。但由於可供選擇的範圍有限,且仍在同一學區,因此想轉學的家長並不多,而最終如願的就更是少數。

還有一種情況是,在過去的一二十年中,美國許多大城市的中心地區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衰落,導致大批中產階級家庭搬到郊區居住。由於學區經費來源於區內居民財產稅,這一人口構成上的變化也導致了教育資源分布上的改變,進一步拉大了不同學區之間在教育質量上的差距。

為了改變這一狀況,實現教育資源的合理分配,美國的教育當局也嚐試鼓勵擇校。但是,盡管如此,美國擇校生占學生總數的比例仍不大。

一些教育專家認為,這可能是因為許多美國家長讓子女上名校出人頭地的意識並不強,他們一般尊重子女的意願,讓子女找到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而美國豐富的教育資源、靈活多樣的教育形式也為美國學生提供了多種選擇的機會。

亞裔移民注重擇校

也有人指出,美國家庭實際上是通過選擇居住地來間接實現擇校的,那些十分在意子女上什麽學校的中產階級家庭早在租賃房屋、置辦房產時就考慮到學區的因素了,有的幹脆就讓孩子上私立學校。

亞裔移民在定居美國的同時,也給美國教育帶來了深刻的影響。絕大多數亞裔移民在子女的教育上舍得投資,肯花時間和心思。他們在買房子的時候,學區的好壞是首要的考慮因素,許多人寧願在其他方麵節省一些,也不惜花高價在好學區置下房產,好讓孩子上個好學校。一些來美國時間不長的新移民就在好學區租房,讓孩子跨區擇校上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