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洋過海赴美之路

飄洋過海為您提供1>如何成功簽證移民USA;出國前準備工作(過海關,登機,離境,入境...); 在美國職業發展的信息
正文

美國反移民浪潮高湧 現要找替罪羔羊出氣筒

(2006-08-22 17:24:24) 下一個
美國反移民浪潮高湧 現要找替罪羔羊出氣筒 新聞來源: 世界日報 美國因伊拉克戰爭、經濟挫折和9.11事件引發的新一波“反移民潮”,似見愈來愈興盛的跡象。國會眾院司法委員會12月8日通過嚴苛的法案,逾期居留將視同聯邦刑事罪犯逮捕遣返、雇用非法移民雇主將遭嚴懲,對拒絕接受美國遣返非法移民的母國,甚至授權行政當局禁止其人民入境美國,形同威脅“鎖國”。 世界日報報道,此外,眾院正醞釀剝奪在美國出生的非公民子女的公民權利法案,92位保守派議員組成“移民改革聯盟”,矢言推動該法通過。民間的行動包括“義勇兵”巡邏邊界,有人並設網站貼出雇用非法移民的企業老板照片,企圖藉羞辱、舉發手段阻止非法移民就業。 另一跡象是,各地方警察局協助查緝非法移民的興趣漸濃,加州橙縣柯斯塔梅沙市警察已開始取締非法移民。得克薩斯州四分之三的州民也主張,警察應介入查緝非法移民。理由是經濟不振及國家安全,非法移民是禍首。 立場保守排外的官民相呼應,一鼻孔出氣在各州發難,儼然要找“外人”開刀了。這是美國每隔幾年都會出現的周期震蕩,因為社會始終有一群抱持封閉、隔絕保守心態的白人,以為北美洲是白人擁有的土地,後來移民者都是外來客。但在法治和開放社會不敢說出真心話,美國也真的需要外來移民,這群人要找代罪羔羊,挑起排外情緒,包括歸咎中國低廉勞工搶走美國人的工作機會、找Wal-Mart出氣等,都是類似情境的下的產物。 這種社會心理,大體和哪個政黨主政和經濟、政治情勢有關。9.11事件後美國人更懼怕外來不明身分人士,國會通過的反恐法案如愛國者法,或許多行政命令和執法過程,移民無可避免受牽連,其中,中東和南亞裔受害尤甚。 近年經濟衰退、複蘇緩慢,失業率難降低,非法移民低薪搶走了工作,遂成集體社會情緒,加上共和黨在2004年選舉大獲全勝,各地保守勢力抬頭,潛藏在社會深處的排外意識浮上台麵,科羅拉多州聯邦眾議員譚葵多(Tom Tancredo)就是典型的人物。 這股趨勢會不會引起各州跟進?抑或如187提案埋葬掉共和黨在加州前途般使共和黨付出政治代價?1994年共和黨加州州長威爾遜主導187提案,禁止非法移民及其子女享受教育、醫療和其它福利,搭反移民風潮便車的他也連任成功,但187提案卻被聯邦和加州高等法院法官相繼判決抵觸聯邦法令或判例,不得施行。 殷鑒不遠,但反移民的保守議員多數選自白人為主的保守州,不會理會大局。2000年布什能在佛羅裏達州僥幸獲勝,進而贏得總統寶座,移民票左右了大局。在 187提案後,共和黨在加州成為反移民的代名詞,55張總統選舉人票成民主黨唾手可得的囊中物,可見反移民雖討好了部分選民,卻可能成票房毒藥。 非法移民在美國的產值達數千億美元,填補了低時薪、白人和非裔都不願從事的工作。譬如加州的農工八成以上來自墨西哥和中南美,旅館和餐飲業雇用這群人口比例達八成。很多非法移民依法繳稅,卻未享福利,以致社安署每年有五六十億元社安金沒人認領。沒有非法移民,許多企業的成本會高漲,消費者支出會更多,美國經濟會更糟。但這群弱勢者沒有選票,現在成了替罪羔羊和出氣筒。 新一波反移民浪潮正湧現,有些主張華裔並不陌生,譬如兩岸三地不乏懷孕婦女入境美國,生個美國籍兒女帶回祖國撫養,待18歲後再全家移民,這類“快捷方式”並不合理,國會如改革類似條款無可厚非。但反移民風潮熾盛,華裔難免受池魚之殃。加州西裔當年集會示威反187提案,華裔參與甚少,這波反移民浪潮如擴大,華裔如何自處,或聯合其它少數族裔反製,早晚須麵對這個課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