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洋過海赴美之路

飄洋過海為您提供1>如何成功簽證移民USA;出國前準備工作(過海關,登機,離境,入境...); 在美國職業發展的信息
正文

探秘北卡“科研三角園”

(2006-08-22 17:24:19) 下一個
探秘北卡“科研三角園” Research Triangle Park in North Carolina 【環球財經 梁冶】美國北卡“科研三角園”官商學協調運作並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模式,值得中國形形色色的科技園區、開發區學習。   位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中部的“科研三角園”(RESEARCH TRI ANGLE PARK)坐落在一座麵積為7000平方英畝的森林公園之中,40號公路正好穿園而過。四通八達的公路網將整個公園連成一體,園內的每座建築物與周邊其他建築和自然景觀均形成隨景就勢的最佳搭配。 故事由三所大學講起   20個世紀50年代,北卡在美國是個經濟落後的農業州,煙草和紡織服裝據稱是該州兩個最大的產業。然而,隨著美國經濟結構發生變化,煙草和紡織服裝行業開始走下坡路,“科研三角園”所在地區的失業率大幅度上升,當地政府為激活當地經濟和增加就業采取了多種措施,但卻收效甚微。   就在當地政府苦於找不到良策之時,一些有識之士提出了借助與該地區相鄰的三座大學建立科研公園帶動經濟發展的建議。從北卡州地圖上看,與“科研三角園”相鄰的羅利、達勒姆和查伯爾希爾三座城市之間形成了三角地形。有趣的是,這三角地形的每個角上都有一所著名的大學:達勒姆市的杜克大學位於最北角,羅利市的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位於西南角,查伯爾希爾市的北卡羅來納大學位於東南角。   1952年,北卡羅來納大學的奧杜姆教授別出心裁地提出了這樣一個設想:把三所大學連接起來,利用三點支撐一個三角形平麵,用來做科學研究基地;把三所大學的人才集中起來,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利用當地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吸引政府、財團、企業來此投資創辦研究開發機構,以科技進步為龍頭,使北卡州擺脫經濟落後麵貌。奧杜姆教授等人的設想很快得到了政府、工商企業和三所大學的積極響應。   1959年,“科研三角園”應運而生,同年組建的科研三角協會成為“科研三角園”土地的開發商,專門負責吸引各類科研機構進駐“科研三角園”,並為這些機構進行科研工作提供相關的幫助和服務。   1965年,世界計算機龍頭企業IBM及美國聯邦政府重要研究機構國家環境衛生科學研究院(NIEHS)先後進駐“科研三角園”,帶動了美國大批高科技企業跟進,從而成為“科研三角園”迅速發展的新起點。如今,杜克等三所大學已經成為“科研三角園”的最大財富,為在園內的科研機構提供了大量的科研人才、科研成果、科研設施及科研服務。   官商學一體模式   “科研三角園”之所以取得如此迅速的發展,主要是得益於政府、工商企業和大學之間的密切合作。   “科研三角基金會”總裁羅伯遜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北卡州政府在促使“科研三角園”發展中發揮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北卡州政府提供了大量投資,在園內興建和發展北卡微電子研究中心及北卡生物研究中心,以吸引這兩大領域的高技術公司。為幫助一些新創小型科研機構開展業務,政府下屬的小企業管理局向在園內開業的小企業提供貸款擔保及其他金融服務。   此外,北卡州政府對到園內開業的企業提供10萬到50萬美元的低息貸款,貸款的期限長達七年,貸款年利率僅為政府債券利率的一半或為固定的5%。   北卡科研三角地區合作機構執行副總裁泰德告訴記者,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和完善,“科研三角園”如今已經發展成為與加利福尼亞“矽穀”和得克薩斯科研園齊名的美國最大的民用科研公園。   目前,三角園內聚集了130多家研發機構,其中包括著名的國家環境衛生科學研究院、北卡生物技術中心、微電子研究中心以及GE、IBM、思科和杜邦等大型跨國公司的科研機構,僅IBM在園內的科研人員就高達14000人。園內除一些大型高科技企業外,還有著大量的小型研發機構,園內有40%的研發機構的就業人員不到十人。   不僅如此,目前,三所大學每年獲得的合同研究項目總金額超過15億美元,這對三角園來說的確是一筆不小的財富資源。三所大學不僅為三角園提供了大量的科研人員,而且也為園內的科研企業提供了許多新的科研成果,其中許多科研成果已經開發成商業產品,為相關企業和大學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科研三角園”的發展主要是依靠政府、大學和企業之間的合作。“科研三角園”目前是由非盈利機構“科研三角基金會”進行管理。基金會理事會由政府、學校、企業等各方代表組成,主要負責管理和指導科“科研三角園”的建設和規劃。這種官商學共同管理的模式使政府有計劃地與大學和企業相結合,促進教育科研與研發生產相結合,左右了科研園的發展方向,為提高當地科技經濟水平起了關鍵作用。一方麵利用政府力量彌補了企業發展中後勁不足的缺陷,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良性的科研智力環境;另一方麵,共同管理也避免了政府行政權力的過多幹預,激發了大學和企業界的活力。   科研聽命於市場   北卡“科研三角園”將新科技產品開發與高教科研緊密結合起來。   大學根據市場的實際需求進行科研攻關,研究出的科研成果迅速移交給專門的研發機構進行開發,開發出的新產品很快移植到企業,生產出的產品便成了高科技產品。這種結合不僅出成果快,開發周期短,而且都是高技術產品,經濟效益非常好。記者在園內采訪時發現,這三所大學的學生,有不少在學習期間就在園區內科研機構的工廠實習,畢業後往往就被有關科研機構正式吸收為科研人員。   據泰德介紹,“科研三角園”的科學家始終站在本學科前沿陣地,牢牢抓住世界科技發展主流。如,20世紀90年代,隨著網絡工程和生物技術蓬勃興起,三角園建立了幾十家大大小小的網絡和生物科學研發機構。進入21世紀,“科研三角園”的研究方麵又集中於生命科學領域。2003年,北卡州生命科學行業吸引的風險資本總額高達2.35億美元,在全美50個州中名列第四。不難看出,“科研三角園”為美國科技在世界處於領先地位立下了汗馬功勞。   記者發現,“科研三角園”內絕大部分都是研發機構,這裏沒有工業製造業和其他汙染源。羅伯遜告訴記者,為保護園內環境不受汙染,三角園管理機構嚴格禁止工業製造企業進入園內。目前,園內除了幾家谘詢服務機構外,絕大部分企業都從事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材料科學、環境保護、醫藥、化學和電信等領域研究與開發的科研機構。   “科研三角園”之所以能夠吸引眾多著名大企業到這裏開設科研分支機構,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裏有著大量的高科技人才資源和良好的生活居住環境。   為了吸引和留住科研人才,“科研三角園”管理部門在北卡州政府及當地政府的支持下,為三角園建立了大量生活、教育及娛樂配套設施。2003年,科研三角地區被美國《就業評論》評為美國最佳生活和工作地區。此外,三角園區公交部門已經提出規劃,準備籌資7億美元在園區內修建一條全長35英裏的輕軌,預計2007年通車。   記者在“科研三角園”采訪期間,從主人提供的資料中意外地發現一家來自中國的名為MAGNEQUENCH的國際公司也在三角園內建立了科研分支機構。當記者提出要采訪這家中國科研機構時,有關管理人員告稱這家企業剛剛被一家新加坡公司購並。   羅伯遜告訴記者,“科研三角園”引起了中國許多地方政府的關注,近幾年來已經接待了十幾批到訪的中國地方政府考察組,目前他已經應邀成為江蘇省無錫市政府的外國顧問。羅伯遜先生表示,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和中國企業向海外擴張,他期待著將來會有中國企業到“科研三角園”來設立科研分支機構,並且與美國同行共享科研成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