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洋過海赴美之路

飄洋過海為您提供1>如何成功簽證移民USA;出國前準備工作(過海關,登機,離境,入境...); 在美國職業發展的信息
正文

了解中國係列:三陪女笑談幹部(轉發)

(2006-08-22 11:39:36) 下一個
了解中國係列:三陪女笑談幹部(轉發) 筆者從不同的兩個渠道,聽到了兩個幾乎一模一樣的故事。 一個刊登在上個星期的那一期《南方周末》上,一個不太起眼的地方。 一位從國外學成歸來的醫生,標準的“海龜”,就職於某市某家大醫院。該醫生不僅醫療技術高超,而且醫德高尚,工作兢兢業業,盡職盡責。僅有這些,還就罷了,此醫生有一“怪癖”,或者說,從國外帶回來了一個“壞毛病”,就是從來不“笑納”病人私下主動遞上來的“紅包”,這還得了,馬上就激起了大多數醫生們一致的憤怒。你既不是“無產階級先鋒戰士”,又不是“三個代表”,憑什麽你假正經,叫我們怎麽活? 於是,最後由“組織”出麵,將這個醫生下了崗,解除了聘用合同。當然,根據中國大陸多年來的豐富鬥爭經驗,不是簡單的讓他一走了事,還扣了幾頂不大不小的帽子,言明這個醫生工作一向不稱職,不能勝任醫生的神聖崗位,弄得這位醫生下崗後四處求職不得,隻好又被迫遠走他鄉,重新出國另謀他路。 這個星期天,我們從住在美國西海岸的一位老朋友那裏,也聽到了我們一位老熟人的相同的經曆。事情發生的年代不同,故事的主人公也不同,但兩個人的職業相同,都是醫生,整個故事的經過和最終的結局也都相同。聽了讓人感慨萬分,說什麽好呢? 在今天的中國大陸,腐敗蔓延到教育界和醫療界是一件讓每個人都倍感擔憂的事情。一個關係到培養子孫後代,一個是治病救人,人命關天,一旦出了問題,後果非同小可。 在一個腐敗的環境裏,劣幣驅逐良幣,稗子戰勝水稻,帶給整個社會的消極意義是十分明顯的。它說明這個社會正在自絕其後路,正在走向末路,自取滅亡。任你鐵打的江山,架不住我慢慢腐蝕,鏽蝕鐵的道理說起來誰都懂,一具體到社會學上就又糊塗了。 因為整個社會從上到下的整體腐敗,“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處處可見。很多年來,筆者經常到中央直屬機關的一個窗口行業辦事,對那些滿臉不耐煩,麻木不仁,私下一塞點小禮物或紅包就立刻笑遂顏開的景象司空見慣,我知道,這些衣衫筆挺、語氣昂然的中央機關的幹部裏麵,一半以上都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幾乎都是用公家的錢,買下的電大、函大、夜大的文憑,名為大專畢業,實則中小學文化。 我曾見過他們中間有一個幹部與眾不同,此人對前來辦事詢問的人不收禮,不要“紅包”,而且從沒有絲毫的敵意和冷漠之感,始終態度熱情,和藹可親,而且專業知識嫻熟,有問必答,且條理清楚,還能主動為你出謀劃策,規劃一番。從側麵一打聽,此人是這個部門僅有的幾個具有大學本科學曆的幹部之一。這種情形持續了一段時間,當我們再去這個大機關辦事的時候,發現這位幹部不見了,同一辦公室裏的人都支支吾吾,不做回答,再從側麵一打聽,原來此人被領導排擠走,下崗了,被扣上的帽子是如此荒唐可笑,竟然是“不安心本職工作”,“不熱愛本集體”。 二十世紀,意大利產生了一位最偉大的作家、思想家卡爾維諾。卡爾維諾寫道:在一個人人都偷竊的國家裏,唯一不去偷竊的人就會成為眾矢之的,成為被攻擊的目標。因為在白羊群中出現了一隻黑羊,這隻黑羊就是“另類”。 是什麽原因,使世界上一個號稱擁有最先進意識形態,代表未來人類社會發展方向的政黨,在短短幾十年間,把一個十三億人口的大國,變成世界上社會最黑暗、政治最腐敗的國家之一。這是為什麽?無論是先總理李鵬,還是後總理朱鎔基,一個在臨退下去時自豪地把自己稱為“清官”的人,都無法阻止中國社會的腐敗進程。 說到“清官”,筆者想起一件往事。 一位朋友對筆者說過,當初他落魄蟄居在深圳、珠海的時候,室友幾乎都是一些靠出賣文字養家糊口的人,在他們居住的出租屋附近,更多的是那些靠出賣自己皮肉以此為生的風塵女郎。在從事這個人類最古老的行業當中,身材高挑、皮膚白皙的“東北大姐”,以及小巧玲瓏、豔麗動人的“川妹子”,是其中的主力軍。此外,皮膚黝黑,額頭高聳的“兩廣靚妹”也不在少數。 也許是出賣腦力文字和出賣皮肉都有著某種相同之處,這些男女之間也經常交流一下自己各自的生活經曆,因為同處於社會最底層,相互都熟知對方的根底,所以雙方互相尊重,交往從不出圈,也從未鬧出過什麽感情糾葛。筆者的室友將她們一概稱為“織女”,係由“*女”—“支女”演化而來,她們習以為常,默然接受了。“織女”們被迫出來,不得已從事皮肉生涯,隻有一個最根本的原因:先後兩任總理,十數年間,都沒有解決她們全家的“溫飽”問題,當時任何人也都無法預測到,很快就輪到“溫加飽”來出任新的總理。 每當談到“清官”這個話題,總會引起“織女”們的一陣哄堂大笑:“他們要是‘清官’,那我們就都是處女了。”笑聲讓人聽了心酸、心寒。那些年,我幾乎踏遍了半個中國,我常聽到有兩句順口溜:“幹部不嫖*,對不起黨中央。”“婦女不賣淫,對不起*。”"記者不當雞,對不住小向熹." 一位有著“重大”高等學曆背景的“川妹子”告訴他,在中國曆史上最腐敗的滿清王朝的後期,為了抬高某些新“入道”的*女的身價,把這些年幼女子一概稱之為“清倌人”。“清倌人”和前來嫖*的“清官”並列,成為當時社會的一大笑談。在她們家鄉,早已經是無官不貪,無吏不汙,很難再找到清白幹淨的縣鄉鎮一級的幹部了,“為民辦事”更是一杯隔夜的溲茶,成為了天方夜譚。她出身貧寒的農家,四處借錢讀完了大學,畢業了卻因為農村戶口找不到工作,當地暗示她,隻有送錢或者“獻身”才能給安排工作,送錢她沒有,“獻身”給那些當地的官場流氓又不心甘,萬般無奈之下,隻好出來賣身,一為還債,二為解全家的貧困之難。 “織女”中的最佼佼者,總有幾個突然就金盆洗手,退出江湖,再來老屋敘舊的時候,已經是滿身珠光寶氣,儼然一副大家閨秀的淑女派頭。其他的“織女”不無醋意地告訴說:這是碰到了“靠山”,遇上了供養她們的“大款”“大腕”,被包養作了“二奶”,住在了私人購置的高層樓房甚至小別墅裏,真正達到了(包括老家的全家人)衣食無憂。 “織女”們還說:她們在私下交流的時候,發現這些“大款”“大腕”們的真正身份,港商、台商合起來不足十分之一,其餘的百分之九十的人,打著港商、台商的幌子,其實都是大陸的人,各地、各層、各種身份的幹部占了一多半,剩下的是靠了幹部們發了大財的暴發戶。“織女”們自豪地說,如果各地各級直至中央的紀律檢查委員會,檢察機關的反貪局是真心要反貪倡廉的話,在她們中間建立情報係統或收集貪官汙吏的財產線索,那真是會一抓一個準,個個不落空。“織女”們說,真可惜,這隻是她們的一廂情願,各地的反貪很少有“動真格的”,大都隻是擺擺架勢給老百姓和上麵看的“樣子貨”。 這個被“織女”們精心挖掘出來的新發現真讓人高興不起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