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波逐流的凱茜

在每天簡單平凡的隨波逐流的生活中,包含著驚喜,失落,悲傷,隨著歲月的流逝,最後都歸於平靜。平平淡淡才是真。
個人資料
凱茜Cathy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一鴨兩吃:鹽水鴨,油豆腐線粉鴨湯 及鴨油的營養價值

(2007-01-22 01:00:46) 下一個
近段時間一直在清理冰箱冷凍室,盡量不買葷菜,找到半隻鴨子,上次半個鴨子是做的老鴨湯,鮮得掉眉毛,還想吃,可很奇怪最近附近的中國店竟然找不到扁尖,隻好作罷,改而做了鹽水鴨,還不錯,拿上來大家嚐嚐。



做法: 
  • 鴨子洗淨擦幹
  • 炒鍋內炒鹽和花椒,直到鹽變淡蹤色,立刻趁熱抹在鴨子上(外皮和肚內)
  • 放在冰箱裏醃在兩天
  • 兩天後,燒一鍋水至少可蓋沒鴨子,鴨子水裏衝一下,去掉花椒
  • 水滾後,放入蔥,薑,鴨子,料酒,大火煮15~20分鍾,關火悶30分鍾
  • 待涼切塊裝盆
然後它的副產品就是一鍋鴨湯,太油了,這讓我記起小時候物資緊張,哪象現在大家老嫌吃得太油老減肥,那時油要配給供應,外婆家裏四個舅舅,一個個人高馬大的,外婆不精打細算的話,很難填飽這幾個大男人,有一次外婆就用鴨油燒了次鹹肉菜飯,哦,那個鮮哪,油油的,實在太好吃了,每個人都添了一碗又一碗。再說回來今天這個湯,我也乘出了整整一碗油,覺得不夠健康,還是倒了。(過後網友告知,鴨油是一種比較健康的油,可以利用燒其他菜, 自己又GOOGLE了一下, 並附在文後了.)然後燒了油豆腐線粉湯。






附:金陵鹽水鴨

六朝古都金陵向以鴨肴馳譽海內,故曆來被冠以“鴨都”美稱。其鴨肴之多,食鴨人之眾,可謂中華之最。遠在春秋戰國時期,南京即有“築地養鴨”的記載,事見《吳地記》;另據《陳書》記載,陳軍與北齊軍在金陵北郊外覆舟山一帶交鋒,陳軍“人人裹飯,媲以鴨肉”、“炊米煮鴨”,使得士氣大振,終於以少擊眾,大勝而歸。此為金陵鴨饌最早見於正史之記載。一說金陵鹽水鴨已有1000多年曆史,但至遲明初金陵鹽水鴨已享有厚譽,五百多年來,盛名不衰。如今已成為江南一帶普遍受歡迎的佐酒名饌。清代南京方誌學家陳作霖《金陵瑣誌》載稱:“鴨非金陵所產也,率於邵伯、高郵間取之。麽鳧稚鶩千百成群,渡江而南,闌池塘以畜之。約以十旬肥美可食。……而皆不及‘鹽水鴨’之為無上品也,淡而旨,肥而不濃。”鹽水鴨一年四季均可製作,尤以農曆八月至九月底,稻穀飄香、桂花盛開時製作者為上品,習呼為桂花鴨,以其“肉內有桂花香也”。鹽水鴨製作包括宰殺、醃製、烘幹、煮熟等過程,因其醃漬期較短,故需現做現吃。其加工過程中,控製火候為其成敗關鍵。南京名廚所製鹽水鴨脯上席時,特講究鴨塊之造型,或為菱花狀,或為葵花狀,以其形式之美而佐食家之逸興。該菜成型皮白油潤,肉嫩微紅,淡而有鹹,香、鮮、嫩三者畢具,令人久食不厭。



鴨油:



經實驗,鴨油的膽固醇相對其他動物油含量比較低,遠遠低於其它動物油,是動物油中比較利於人體健康的。

鴨油的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較好,比較接近理想值。

油脂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對身體有益這一觀點已經廣泛的被大家接受,而不飽和脂肪酸中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對心腦血管和癌症的防治作用尤為突出。居住在地中海一帶的居民喜好喝酒和食肉,但此地區居民患心血管病、癌症、糖尿病等都比較少,有關專家認為原因在於他們主要食用的油脂是橄欖油,而橄欖油的不飽和脂肪酸,尤其是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很高,飽和、單不飽和、多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比例約為1:5:1,即單不飽和脂肪酸占71.43%,是一種對人體很有好處的油脂,而有專家研究結果表明對人體最有利的比例是1:6:1,即單不飽和脂肪酸占75%。所以說,飲食習慣使得該地區居民相關病症的發病率大大降低。

常見食用油脂肪酸的組成 名稱 單不飽和脂肪酸所占比例

花生油 41.86%
豆油 24.24%
芝麻油 38.28%
玉米油 27.92%
菜籽油 60.84%
棉籽油 28.10%
棕櫚油 44.35%
豬油 47.84%
黃油 50.00%
橄欖油 71.43%
雞油 47.37%
鴨油 58.33%

由上麵的數據可以看出,鴨油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在常見食用油中是比較高的,更接近最佳值(75%),應該算作一種健康的油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