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OGOU溫夢

生活感觸、從業劄記、杞人憂天、抒放心靈、論天論地、以文會友。。。凡此而已。
正文

英子

(2019-03-31 14:13:16) 下一個

                                                   

                                                  (一)

      家人要吃飯,爸媽需打工,四五歲的小英子就像一件行李在親戚家傳來傳去。隻有一隻橘紅色的小皮箱,裝著英子的家當,陪伴她在親戚中行走,這一走就是十年。

        那一年,媽媽把英子送到姥姥家,囑咐英子聽老爺的話、聽大舅媽的話,不要淘氣。媽媽什麽時候走的,走的時候流著眼淚一步一回頭,英子一概不知,一門心思沉浸在串親戚的興奮之中。

       說是姥姥家其實姥姥早就沒了,姥爺老了和大舅一家一起生活。大舅在郵局上班,大舅媽在家相夫教子。大舅家有三個孩子,大表哥上班了不在這座城市,大表姐二表哥都上學。家裏還有一個慶姥姥,是大舅媽的母親。她個子不高,穿的雖然很舊但齊齊整整幹幹淨淨。慶姥姥好脾氣,從來不大聲說話。說是有搖頭病,總搖頭停不下來,耳朵上的耳環也跟著左右搖擺,英子就叫她“搖頭姥姥”。平日媽媽也常帶英子回姥姥家,所以這個小院子和小院子裏的人英子並不陌生。姥爺不上班了,每天推著小車賣一些針頭線腦,掙些零花錢。英子來了,姥爺可高興呢,每天收攤兒回來就把英子叫到他的屋子裏,和英子拉大鋸、翻繩兒,有時英子就坐在姥爺的腿上爺倆聊天兒。姥爺有一綹長壽眉,英子最喜歡坐在姥爺的腿上揪他的長壽眉,英子揪,姥爺躲,爺孫兩個就會樂個沒完。有時趁著大舅媽看不見,姥爺會偷偷給英子點好吃的,譬如幾粒落花生、一塊水果糖、一塊點心等。每到這時姥爺就叫英子藏到屋門的後麵,叫英子不要說話,快快吃,吃完快走。姥姥家住的是四合院一明兩暗的連三間,老爺住房是西邊一間。室內房間之間是隔扇兒,上半截都是玻璃窗,窗簾兒白天是敞開的;屋外牆上是兩扇大玻璃窗,窗外就是小院。舅媽做飯、表姐表哥們玩耍都在小院裏,一抬頭屋裏的一切都盡收眼底。英子一個四五歲的孩子,無論如何也藏不那麽嚴實,姥爺偷偷給英子吃東西的事兒很快就叫大舅媽發現了。那天大舅媽很氣的到姥爺屋裏抗議:”兒子的孩子和姑奶奶的孩子都是孩子,給吃的您就應該一人一份兒,幹嘛給姑奶奶的孩子吃偏食兒?!孩子們在院裏撅著嘴不高興,您不心疼嗎!?”姥爺急忙解釋:“這個孩子爸媽不在身邊,多照顧她一點兒有什麽可爭的?!”“我不爭,可您看看您那孫子,眼淚噗潵兒的,您就忍心嗎!?”姥爺不再說話,大舅媽氣呼呼地走了。這件事傳到英子媽媽耳朵裏,趁歇班的日子英子媽媽和大姨兒一起趕到姥姥家。手裏提著大兜小包的食品,進門姐倆先跟大嫂賠不是,英子媽媽說:“是我給你們添麻煩了,大嫂照顧爸爸就夠受累了,我還把孩子擱你這兒,太沒眼力價兒了。我今兒就把英子帶走。”搖頭姥姥生氣了,數落大舅媽:“姑奶奶回娘家事比天大,是貴客登門。二姑娘能把孩子放你這兒,是高看你一眼。再說了,人家是找他姥爺的,你是大嫂,怎麽能這麽事兒媽?!”回過頭又對英子媽和大姨兒一個勁兒地道歉:“兩位姑奶奶別和她一般見識,別叫孩子走。”又對英子媽媽說:“你和二姐夫都要上班,英子這麽小,你怎麽辦?誰還沒有個難處的時候。這個孩子可討喜那,甭理她鬧小性兒。我替我姑娘給姑奶奶道罰了,好歹給我個麵兒讓孩子留下來吧。”英子的大姨兒說:“沒事兒,慶娘,我把英子帶到我家去。”英子媽媽和大姨兒給搖頭姥姥道了謝,囑咐姥爺幾句,拉著英子,提著那隻橘紅色的小皮箱就離開了姥姥家。

        下一站英子到了大姨兒家。大姨兒家隻有三口人,大姨父每天上班,大姨姐天天上學,英子就和大姨兒在家裏。大姨兒身體不好,上班上學的走了,大姨兒忙了一早上也累了,就給英子幾個玩具讓英子自己玩兒,大姨兒躺到床上休息。有時大姨兒會告訴英子:“大姨兒累了,歇一會兒帶你去公園玩兒。”一個鎮紙、一個萬花筒都可以陪伴英子一玩兒就是半天。到了下班時間,隻要大姨父一回來大姨兒家立馬熱鬧起來。大姨父喜歡孩子,大姨姐十幾歲了有自己的天地了,大姨父自然就覺得寂寞了。寂寞難耐時,一進院門就把自行車鈴鐺按的山響,同院裏的孩子聽到鈴聲就圍著大姨父的自行車來到大姨家。大姨父每天下班都要喝酒,叫來孩子們就和孩子圍坐在小飯桌旁邊,給孩子們一人一個小盤子,把自己就酒的小菜分給孩子們,自己一邊喝酒一邊給孩子們分菜,像極了鹹亨酒店吃酒的孔乙己,不時還逗得孩子一會哭一會笑。為這事兒大姨兒沒少和大姨父生氣,大姨父我行我素大姨兒也沒轍。英子來了,大姨父別提多高興了,也不再叫院裏的孩子了。隻是不時故意逗英子著急生氣,把英子逗哭了再把她哄笑了,好像英子這一哭一笑間裝滿了他的快樂。英子來的時候頭上梳著兩個牛角小辮兒,係上兩個蝴蝶結,美氣美氣的。大姨兒不愛給英子梳小辮兒,嫌麻煩,大姨父就帶英子到理發館剪了一個劉海兒。頭上沒法紮蝴蝶結了,英子心裏本不是很高興,可大姨父偏偏拿英子的發型嘔她。回到家大姨父就問英子:“你知道你理的這是什麽頭嗎?”英子一臉懵懂,搖了搖頭,大姨父接著說:“這個頭叫馬桶蓋兒!”之後故意大聲嚷嚷:“快來看啊!看這個小孩兒理了一個馬桶蓋兒。”還覺得不夠勁兒,手捂著鼻子說:“這個小姑娘頭上頂著一個馬桶蓋兒,太臭了!太臭了!”直逗得英子哇哇大哭,大姨父笑的前仰後合。氣的大姨兒抱起英子一個勁兒數落大姨父:“那麽大人就沒點兒正形,愛也沒個好愛。你說你老逗孩子幹嘛!”大姨父趕緊接過英子抱在懷裏,解釋說:“英子不哭了,都哭成成小花貓了,太醜了!大姨父逗你玩兒,你剪這個發型叫劉海兒頭,小女孩兒都剪這個頭型!不信你看姐姐和你是一樣不一樣?漂亮不?”英子看了一眼大表姐,眼淚還掛在臉上就破涕為笑了。在大姨家英子成了大姨父的小寵物,下了班一眼看不見就滿世界找。英子也離不開大姨父,大姨父下班的時間是英子最快樂的時間,所以到大姨父快下班時間她就會跑到門口等著。大姨父是京劇票友,對京劇喜愛到癡迷的地步,每禮拜都得看兩三場京劇,看京劇還必須帶上大表姐和英子。那個時候沒有出租車之類交通工具,出門就得坐三輪車。每次坐三輪車大姨父坐在座椅上,大表姐坐在大姨父腿上,英子隻能蹲在前邊兩隻手緊緊把著三輪車坐後麵的兩根鐵棍。天暖和還不錯,看看沿街風景,看看來來往往的人,對於整天呆在家裏的英子還是挺開心的。到了冬天可就不舒服了,先不說兩隻小手冷得猴冷,腿也麻酥酥的又不能動彈,多呆一分鍾都忍受不了。還不能哭,一哭眼睛就凍上了別提多難受了。坐三輪難受坐一會兒就可以下車,最難受的是聽京劇。一個四五歲的孩子,的確聽京劇活受罪。帽兒戲還好,大都是武戲猴戲,耍槍弄棒,打來打去看個熱鬧,不時還跟著大姨父鼓鼓掌;看到壓軸都是整出大戲,不是一個大胡子唱起來沒完,就是女的咿咿呀呀總也不下去。再加上時間晚了英子又睏又累,有時趴在包廂座椅的上睡著了,大姨父還要把她叫醒,叫她好好聽戲,英子心裏那叫一個煩。大姨父再叫她去看京劇,英子就提條件:“坐三輪我不蹲在前邊!”大姨父就說:“你不蹲前邊你蹲哪兒?你坐的是三輪,什麽叫三輪知道嗎?我最大,我花車錢,我當然坐一輪;大姐比你大,大姐就得坐二輪;你最小,你不坐三輪誰坐三輪兒?”英子畢竟還小,大姨父一番理論英子也不知該怎麽辦,隻能委委屈屈和大姨父坐三輪去看京劇,可心裏總在想辦法逃離。直到有一天又要去看京劇,英子急了,哭著喊著找媽媽。大姨一個勁兒埋怨大姨父:“你非得把孩子招急了不可!四五歲的孩子讓她看京劇,虧你想得出來。我都不愛聽咿咿呀呀沒完沒了的出來進去,何況一個孩子?!”回頭對英子說:“英子想媽媽了?沒事兒,趕明兒大姨帶英子去看媽媽。”

過了幾天,大姨帶英子到了小姨家去找媽媽。小姨家兩個孩子隻比英子小一兩歲,三個孩子一見如故,玩兒的不亦樂乎,看媽媽的事兒也放一邊兒了。小姨精力旺盛,一天到晚不歇息,總有話說,總有事情做。加上在姥姥家小姨最小,雖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仿佛還沒有完全脫離孩子胎,時不時還和孩子們一起玩兒。英子喜歡這裏,大姨走的時候左哄右哄英子說什麽也不肯走。大姨說:“小姨孩子多,她照顧不過來。再說你不回去,大姨父想你怎麽辦?”,英子一言不發,大姨放心不下大姨父和大表姐隻好把英子先放在小姨這裏,對英子說:“那你就在小姨這裏住幾天,我過幾天再來接你。”自己一個人先回家去了。

        在小姨這裏,英子一住就是八年。稍大一些才知道,如果當年不任性,回到大姨家,英子的一生將會是另外一種安排。英子自己說:這都是命。之後,英子篤信任命隨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