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郵票的來曆

(2006-08-03 22:15:15) 下一個


郵票誕生之前,郵政收費是按照信件用紙的張數和投遞路程的遠近逐件計算的,郵資由收件人支付。1837年,英國的羅蘭·希爾在他的論文《郵政製度的改革──其重要性與實用性》中提出“在英國本土對二分之一盎司以內的信件統一收取一便士的郵資,郵資必須預付。”他的“ 一便士均一郵資法” 被英國政府采納並運用。

1839年,英國財政部公開懸賞征求郵票設計圖案,雖然收到2100多件作品,並對其中4件設計頒發了一等獎,卻都沒采用。羅蘭·希爾親自設計,以威廉·韋恩精刻的1837年維多利亞女王登基時的側麵肖像紀念章作原圖,請雕刻家希恩兄弟雕刻版模,交由帕金斯·信有限公司承印,選擇白色無底紋紙,在每枚郵票的正中印有皇冠水印,對著陽光便可看到。就這樣,世界上最早的“ 黑便士” 郵票誕生了,它標誌著世界近代郵政的產生。1854年羅蘭·希爾被任命為郵政局秘書,女王賜予他伯爵稱號,國際集郵協會尊他為“ 郵票之父” 。

1840年5月6日,英國倫敦泰晤士河邊的郵政總局的桃花心木的櫃台前,人們用一枚枚金閃閃的英鎊爭相換購一張張黑幽幽的“黑便士” 。羅蘭·希爾在日記中寫道:“今天,郵票第一次在倫敦問世,郵局喧鬧異常。”第一天售出了價值2500英榜的郵票。

1840年後,各國紛紛仿效英國開始發行郵票,票麵圖案多為君主頭像,中國人把這種郵票叫“人頭票”。

1878年,清光緒四年發行中國第一套以“雲龍”為主圖的郵票,接著發行小龍、蟠龍郵票。中國早期郵票上多有“龍”圖案,民國前一直被稱作“龍頭”票

 

1880年,上海清心書館編印的《花圖新報》曾刊登一篇“各國信館之印圖”的文章,將郵票稱為“郵鈔”,而在郵局往來的正式公文中,稱郵票為“圖記紙”。清朝郵政公布的郵政章程中規定“郵政局製造信票.以便粘信麵”,這裏的“信票”就是郵票,指定該票是寄信專用票,並將信票上的圖案稱為“信資圖記”

台灣省郵票曾被稱為“士擔紙”,即英文STAMP的音譯。1888年,台灣設立文報總局,在其頒布的《台灣郵政票章程》中首次出現“郵票”二字。總局印發了兩聯單式的台灣郵票,用以傳遞公文中分清職責和傳遞時間,官用的稱“郵票”,民用的稱“商票”
 
中國郵政正式使用“郵票”一詞從1899年開始,“信票“上的“信”字已不能包括全部郵政業務。

1912年,中國發行的“光複紀念”郵票上第一次印上了“郵票”字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