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的丁丁四海為家

生活如同一杯杯啤酒,初嚐苦澀,習慣了就好,最後欲罷不能
個人資料
正文

為什麽沒人問問小悅悅父母的責任並反思一下現有製度?

(2011-10-25 21:27:15) 下一個
相隔一周廣東兩個小悅悅慘死在車輪下,第一個小悅悅是被兩車相繼碾過18人經過無一援救引發了媒體連篇累牘責問中國日益低下的社會道德。但我卻沒有看到質問兩個孩子的父母有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或者也許有但關注度低被淹沒了。第二個小悅悅則是在母親眼前被車軋死。這兩個小悅悅的父母都是做小生意的,第一個小悅悅的父母是根本忙得就顧不上搞清楚孩子的去向,而第二個母親則說自己和孩子保持3米距離不脫離自己的視線,這樣的距離有多大作用不用問血淋淋的結果已經給出了答案。

作為在北美生活了多年的人叢剛來這邊就給灌輸了很多概念,什麽想管住老公讓男人不花心就得來北美,這邊是真正的家庭生活等等。這裏麵很大一個原因就是法律規定父母得保證孩子到12歲時刻都有人監管,所以雙職工的父母那可是累啊,白天送晚上接,周末假期全賠,除了正常上學還要費盡心思接送去各種興趣班夏令營之類的。有錢的可以找保姆,要不就得把二老申請過來幫手,如果犧牲一個人全職在家看孩子那生活壓力大啊,供房供車全家開支都在那緊巴巴重稅後的剩餘裏出,還不說這邊隔三差五就搞搞下崗。返回到小悅悅這件事情來說,如果發生在北美開車的人如果沒有醉酒多半就是扣分判個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買單了事,而父母多半得給追究監管不力。車禍致死在美國死亡原因排行裏一般排在第5-8位,4萬人左右,媒體天天報道哪裏車禍死人了但還真沒聽到哪個報道4-5歲小孩自己玩到馬路上給車撞死的。也許我孤陋寡聞了但反過來說明這邊父母在孩子比較懂事前還是很付監管責任的。

回想我們小時候大約到4歲後就處於比較自由放養的狀態,就是小孩子有自己獨立出去玩/上學的自由,我5歲半上一年級基本上自己走路來回的,當然國內的學校離家一般不是太遠。現在看來國內還是屬於這種半放養的居多,但是放養也得看環境,車水馬龍的鬧市和偏僻的鄉村或者封閉的大院是兩碼事。還有現在的車比咱小時候不知道多了幾百倍,更不用說現在的坑蒙拐騙偷搶數量。如果國內實施類似的12歲前必須保證時刻監管並能徹底實行形成一種大家的自覺遵守的習慣小悅悅的悲劇完全有可能避免。不過國內金字塔的收入結構,不完善的福利/保險製度無疑很難實施北美這種高成本的監護。再看看國內頻頻報道的各種負麵新聞,比如什麽無青壯年的村莊,高房價迫使人逃離北上廣,各種“高科技”食品“加工業”,汙染,沙塵暴,艾滋村,癌村,有錢人紛紛移民,老人倒地你千萬別扶等等等等,已經讓大家觸目不驚心了,剩下的隻有一聲歎息。

耳邊又響起汪峰的《春天裏》,是啊小時候那麽窮卻那麽快樂,現在好像什麽都有卻那麽的累那麽的痛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