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空

人在旅途,高歌自娛,朝花夕拾,癡人夢語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解讀瞬間

(2010-06-17 21:09:34) 下一個
前不久,有幾位客人到訪,我帶客人去一個小島玩,小島離海岸很近,也就幾英裏的距離,島上的風情卻與陸地截然不同,海浪,沙灘,比基尼,四周的景色令人目不暇接。那時,我正迷相機,於是,抓住一切機會把周圍的新鮮事物捕捉進鏡頭。話說一行人盡興之後打道回府,在開車回輪渡碼頭的途中,我的拍攝興致依然高漲,我一邊欣賞沿途風光,一邊透過車窗抓拍周圍所見的街景。
    
    當我們的車在一個紅燈前停下來等綠燈的時候,我把鏡頭對準了右前方一棵大樹,這時,車上同行的人提醒我看車的左前方,一個帶著義肢的年輕人正從我們的對麵穿越街道,令人吃驚的是他穿著短褲,義肢完全暴露在外,更令人感到震驚的是,那義肢沒有任何裝飾,幾隻粗細不一類似於骨骼的金屬支架和關節完全暴露在外麵。
    
    有人提醒我拍照,我卻沒有舉起相機,另一個人更提醒我,這麽好的題材不要錯過,我嘴上含糊地答應著,還是沒有任何行動。我們默默地看著年輕人邁著方步走進路旁的冷飲店,綠燈亮起,我們的車背離而去。
    
    短短的時間過去,一分或者二十秒?我並沒有概念,但一刻的震撼卻揮之不去,我的思緒常回到那個場景徘徊,雖然沒有拍照,但那個青年帶著義肢悠然漫步的的身影時常在我的腦海裏清晰地閃現,我一遍又一遍地回味那一刻的心情,一遍又一遍地分析自己的心理,我問自己當時為什麽不照相,試圖找到一個答案。
    
    在我看到那青年的時候,我仿佛突然麵對一個人的苦難,我仿佛體驗到了失去肢體的疼痛和以及所必須麵對的精神衝擊,對那個痛苦曆程的聯想震撼了我,讓我產生了一些複雜的心情,那感受很難三言兩語講清楚。我的那種感受可能是出於同情,或者來自於本能,也可能是因為母性。那一刻,仿佛拍照會冒犯這位青年,我不由自主地停止一切行動,以默默注視表達我對同類的尊重與同情。
    
    那青年大約二十歲左右,他的狀態看起來很不錯,他走路的姿態和我們正常人沒有兩樣,看起來非常輕鬆自如,看來他習慣並接受了金屬作為自己的肢體,對一個年輕充滿活力的軀體,從肉體到金屬是多麽巨大的改變,不知道他經曆了怎樣的心裏掙紮,方走到如今這樣從容的地步。當我們看別人,看同類,難免會映及自身,以前,我所看到的不幸肢殘的人,大都過著或者艱難或者淒慘的生活,有些人流落街頭,那些不幸場景會讓人不由自主地萌生同情憐憫之心,但那些情景也叫人感到生命的無奈和生活的艱辛,但這個青年的情形不同,他在苦難之後過著正常人的生活,不再是脆弱和無奈,仿佛雨後的豔陽天,燦爛得叫人感動,叫人鼓舞,叫人感到希望。
    
    我也曾一遍又一遍地猜想那個青年的心理,他為什麽選擇讓鋼筋暴露在外,他為什麽不把義肢做些裝飾,比如外麵加上與肢體相近膚色相同的塑料,讓人難分真假,或者穿上長褲,那樣的話,他看起來和正常人根本就沒有兩樣。我想,或許他想以這種方式來宣示自己戰勝殘缺的驕傲。
    
    我問自己,如果我再次看到同樣的情景,我會不會拍下照片,答案並不肯定,或許在某種念頭之下,我會有不同的反應,我這樣質疑自己放棄拍照的理由,也許拍照並不會冒犯那青年,拍照可以是因為被青年所感動,可以是為了頌揚他的精神。我發現,當一個人基於現實的考慮決心做某件事的時候,他總是可以找到行動的理由,修飾會讓事物的本來麵目失真, 深思熟慮最為虛偽,本能的反應更為接近本我。
    
    事後的解讀似乎總是有幾分不貼切,似乎還有些感受我並沒有表達出來,或許給我感受最為強烈的是一種超現實感?我一時難以分辨。本真往往存在於瞬間,我抓住了一個瞬間,一遍遍地尋找,一遍遍地挖掘,想要一個突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