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空

人在旅途,高歌自娛,朝花夕拾,癡人夢語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色戒觀後感

(2007-10-30 21:58:54) 下一個
李安的電影色戒是華人社會近期議論的重點,有人分析張愛玲的創作動機和她個人曆史的聯係,有人指出這部電影對抗日烈士人物原型的嚴重歪曲,有人分析李安的所要表現的人性,我這裏撇開張愛玲,不去聯想人物原型,僅談一下自己看這部電影的感受。
    
    電影的女主角王佳芝是個缺少親情之愛的女孩,她失去了母愛,上海淪陷前,父親帶著弟弟去英國卻留她一人在上海,不久,父親再婚,父愛似乎也漸漸遠去,王佳芝躲到影院流淚。孤女一般的王佳芝和幾個青年開始逃難,他們流落到香港,在那裏繼續學業。沿途目睹戰爭的殘酷,破碎的河山,遍野的橫屍,唱著戰歌奔赴疆場的年輕士兵,這一切令幾位熱血青年的愛國熱情空前高漲。
    
    在愛國熱情的支配下,六個一起逃難的青年自發組織起來去殺漢奸易。祁是這次行動的倡導者,他有哥哥被日本人殺害的切膚之痛,他的抗日信念比王來得深刻,王喜歡祁,但祁對王的態度很不明。王扮演一個闊太太去接觸漢奸易,她象演抗日劇一樣很快進入角色。易是汪精衛漢奸政權的一個幹將,鷹犬。眼看著易漢奸就要愛上王,這時眾人才意識到王是處女,於是,他們中一個嫖過妓的人把王變成了婦人,而漢奸回上海了,他們的計劃和行動從頭到尾幼稚得象遊戲一樣。
    
    就在幾位青年垂頭喪氣之際,一幕血腥出人意料地上演,借給學生房子的香港商人窺破了幾位學生的計劃,他想趁機敲詐,激烈的爭執最後變成了極其血腥的你死我活的戳殺,尖刀插入那位商人的腹部,胸膛,後背,一刀,一刀,又一刀,最後扭斷脖子,畫麵令人作嘔,或許李安想用極端的方式表達人性中貪婪自私殘忍的一麵。
    
    王之前之所以可以麵對巨大的犧牲,那是有信念的支撐,但是,當她失去的寶貴少女貞操變成無謂的犧牲時,她無法麵對打擊,她從眾人的視野裏消逝了。王輾轉回到淪陷的上海投靠舅媽,父親已不再給她寄撫養費,舅媽買掉了她家的房子,供她繼續上大學,她開始了寄人籬下的生活,有時要和難民一起排隊領救濟,拿到可憐的一點大米。四處是淒涼的戰爭陰影,一個年輕女子獨自在戰亂中體會著世態炎涼,經曆著亡國奴的體驗,她遊魂一樣生活。
    
    幾年後,祁找到王,這時祁為報國已加入中統,他仍希望王去接近漢奸易,這時的王無論在情感上或是精神上都處於無所依的狀態,漂泊數年的王或許需要某些寄托,或許她不想自己幾年前的犧牲白費,對於這樣危險的事情,她沒有猶豫。她又成了闊太太,並聯係上了易。易的太太終日麻將,王一直在麻將桌上陪易太太以接近易。易陰暗冷酷,內心極端悲觀,他知道自己在幹什麽,他能看到日本終將失敗,但他並沒有能力結束自己行屍走肉的生活,作為漢奸或許他根本就沒有退路,王的出現讓他感到了生活裏有了一抹溫柔。
    
    易越來越喜歡和王接觸,易最初給王以關注僅僅是單純的王讓他緊繃的神經有所放鬆,王則從易那裏感受到了從未體會過的體貼。易的心理及其扭曲,他以及其粗暴的形式占有了王,王繼續忍辱負重和易交往,或許,她在意識裏明白這是為了任務所必須的犧牲,王在使命感裏繼續走著。
    
    後來易對王有了真正的溫柔,如此親密地和另一個人相處是她以前從未有過的體驗,她對易有了感情,還產生了嫉妒,她已在不由自主地想得到易的感情。易本來是個殘酷且猜疑心極重的人,他最終愛上王並不全是因為性,他是在體會到了王的真情之後,徹底愛上了王,易的防備之心隨之鬆懈。隨著交往的加深,王和易的戲越演越真,祁這時意識到了王的危險變化,他吻了王,或許他試圖給她一點精神的支撐,然而,這時的王已經沒有了回頭的餘地。
    
    很多評論說王在和易的交往中,她的女性意識被喚醒,我認為是誇大,王佳芝曾愛戀祁,這說明她的女性意識是清晰的,並沒有沉睡,可惜祁沒有給予她感情,甚至沒有溫情,王缺少的是關懷和感情。
    
    王和易一起去試戴易送給她的一個大鑽戒,王終於找到機會刺殺易,或許是在使命感慣性的驅使下,王沉著冷靜地啟動刺殺易的行動,並沒有因為感情猶豫,她打電話通知她的同伴行動,所有的人都靠攏了目標。
    
    王把美奐美侖的戒指套上手指,易這個惶惶不可終日的漢奸,這時眼神裏流露的不再是殘忍與猜忌,是坦然的柔情,這對一個缺少關愛的女孩該是怎樣的衝擊,王突然間感動,不能自已,當她意識到易即刻就會在她的眼前倒於血泊之中時,她不假思索地告訴易快走,易飛一樣跳入汽車逃命,四周埋伏刺殺的人匆忙行動,一陣混亂。
    
    瘋狂的搜捕,和王曾經並肩的五個人全部落網,王也無法幸免。易的手下間接提醒易,考慮到易和王的關係,王是否槍決尚未確定,易這時可以放王一條生路,易沒有手軟易,甚至沒有猶豫,他在槍斃王的判決書上簽了字。六個青年跪成一排被槍決了。可憐的王為了那一點可憐的溫情,犯下可恥的錯誤,刹那脆弱的人性,讓六條鮮活的生命瞬間隕落。
    
    雖然電影有許多的性愛鏡頭,但色的終極是情,或許這是李安想表達的。
    
    王的悲劇在行動的一開始就已經定型,她過著孤女一樣的生活,沒有家庭和朋友的愛,也沒有組織的力量支撐,那個中統組織因為工作的性質極少和她聯係,國家存亡民族大義在她那裏隻是感性的認識,並沒有深化,也沒有形成堅定的信念,她孤獨地去執行一件她所不能勝任的任務。
    
    這是一個很極端的故事,理性和情感極端分裂,在千鈞一發的瞬間,情主導了王的思維。如果王佳芝有足夠長的時間去思考,主導她人生大方向的,還是理性,就象漢奸易會殺王一樣,至少,她不會出賣同伴。但是,人生許多重大的決定都是瞬間由潛意識裏的情所決定的,這才是人的悲哀。
    
    回過頭再看這部電影,如果僅從故事本身所設定的人物及導演的思路來看,感情的誤區,脆弱的人性,複雜的環境,所有這些疊加在單純的王佳芝頭上,她根本不堪重負,她最後的行為便也順理成章。但是如果再深究一下,對於中統這樣組織嚴密的機構,把誘殺老奸巨猾漢奸這樣一件超難度極端複雜的任務,放在一位不諳世事的少女身上,和前邊幾個學生自己組織起來去殺漢奸如出一路,太象兒戲之作,中統做這樣幼稚的事,缺乏說服力。即使是真有此事,也隻是極為特別的個例,但是導演把這樣一件事放在抗日的大背景下,不免讓人有所聯想,這樣的故事對於曆史缺乏尊重,對於抗日犧牲的誌士有欠公正,難怪許多華人為之憤怒。
    
    電影是編劇導演和演員一起用影視畫麵加音樂為元素創作的作品,有人用思想家的高度去要求電影的導演和編劇,是不是說明人們對導演和編劇估計過高,曆史終歸是曆史,不可能因為一部電影就能改變。我的一位聲稱理解支持汪精衛的同事,看過電影之後,憤怒地指責電影歪曲曆史貶低抗日誌士,由此可見,華人世界在對抗日曆史的認識上,即使是某些地方有局部的差異,但曆史大方向不會被輕易歪曲,正義的聲音永遠不會消失,令人欣慰。
    
    最後附一點對演員表演的評價,
    湯唯的表演很有張力,情緒飽滿,,尤其是在表達激烈情感方麵,把情緒詮釋得層次,有爆發力,這對一個新演員來說很難得。
    
    梁朝偉的表現也很出色,雖然話語不多,但都很到位地表達了感情。但我覺得,即使是梁朝偉也是把易定位到漢奸的位置,是以否定的態度來演的,梁朝偉把易演得很猥瑣,你看他走路的姿態,腳抬得很低,順著地皮啾啾快速移動,象老鼠,哈哈,另外,他的眼神一直忐忑不安,把漢奸的惶惶不可終日表現的淋漓盡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