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縈徽州

徽州文化全麵崛起於北宋後期,明清時期達到鼎盛。作為一種極富特色的區域文化,它與
正文

安徽都市之安徽省會—合肥

(2006-06-12 00:10:02) 下一個
        這裏是全國園林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全國甲級對外開放城市、聞名全國的科教基地、安徽省會——合肥市。
 

        “合肥”名稱之由來,說法不一。北魏酈道元所著《水經注》載:“夏水暴漲,施合於淝,故曰合淝。”通常把施水叫南淝河,肥水叫東淝河,這是一種說法。唐代有人提出另一種說法,淝水出雞鳴山,北流二十裏分而為二,其一東南流(南淝河),經過這裏入巢湖;其一西北支(東淝河),二百裏出壽春入淮河。《爾雅》上指出“歸異出同曰肥”。二水皆曰淝,合於一源,分而為二,故曰合肥。
 
        合肥地處江淮之間、安徽腹地。全市轄4個市區及肥東、肥西、長豐3縣,另轄3個開發區。東與滁州、全椒、含山接壤;西連六安;南濱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與巢湖市及廬江、舒城相鄰;北界淮南、壽縣、定遠。與經濟發達的滬、杭地區僅距400多公裏。全市土地麵積7266平方公裏,其中市區麵積458平方公裏,建成區麵積120平方公裏。年均降水量988毫米,年均氣溫15.7℃,無霜期230天。2001年全市總人口442.16萬人,市區人口 137.95萬。有28個民族,漢族人口逾99%。
   
        合肥,古稱廬州,城市布局以環城公園環抱的老城為中心,向東、北、西南三翼伸展,城鄉一體,園城交融。工業門類齊全,商貿繁榮,科教文衛體事業發達。今日合肥已建設成為全國園林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全國甲級對外開放城市、全國城市綜合實力 50強城市、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全國四大科教基地之一、全國45個公路交通樞紐城市之一、全國建設中的鐵路交通樞紐,是全省的政治、經濟、交通、文化中心。
  
        合肥曆史悠久,人傑地靈。早在夏商時期,境內居住的“淮夷族”人,已經是人類早期文明的部落群體。春秋時期,境內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麵的發展狀況,“皆勝淮左”。西漢時,合肥置縣。東漢光武帝改合肥縣為合肥侯國,由此,“合肥其地視他邑獨重。”東漢建安中(約200年),合肥為揚州治所。此後,曆經1700餘年,合肥一直為州府名都要邑治所。
    
        三國時期,合肥曾為魏國重鎮,兵家必爭之地。吳魏曾數戰於此,以致使這塊土地成為著名的古戰場。曹操點將教弩台、張遼威震逍遙津、吳主躍馬飛騎橋的故事,仍為今人津津樂道。遺留下來的古教弩台、張遼衣冠塚、三國合肥新城等古跡遺址,已成為今日合肥的名勝景觀。
    
        合肥作為剛正不阿、鐵麵無私、匡扶社稷、屢糾冤案的一代清官包拯的家鄉,自古人才薈萃,如一代辭章怪傑徐南陽,一代書法大家沈石翁,一代圍棋國手張之仁,一代國術高手唐殿卿等皆出自合肥。清朝末年,中國曆史上一支近代化軍事集團——淮軍,其誕生地就在合肥。19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淮軍完成了中國軍隊由冷兵器向熱兵器的過渡,開創了中國軍隊近代化的先河。在軍政界,一大批淮軍將領、幕僚,構成中國近代史上舉足輕重的派係——淮係。李鴻章則以淮軍起家,官至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把持朝政長達20多年,是清末洋務運動的著名代表人物。
   
        經濟建設  合肥曆史上曾為一商業都會。合肥置縣後,民間商貿得到進一步發展。合肥憑借得天獨厚的淝河黃金水道,南可至巢湖而達長江,北可經瓦埠湖而達淮河。此外,有可輻射四鄰地區的陸路相佐,交通便捷,成為南北農副產品集散地。加之民間能工巧匠雲集,手工業發達,使合肥逐漸形成繁榮的商業都會,成為全國16大商城之一。
   
        共和國成立以來,合肥經濟建設步入良性快速發展階段。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農業全麵推行聯產承包責任製。肥西縣山南柿樹崗公社黃花大隊於1978年9月,率先實行包產到戶,山南鎮小井莊積極推行黃花大隊的做法,生產發展效果顯著,得到鄧小平的充分肯定。繼肥西縣黃花大隊、小井莊之後,市郊區城東鄉隆崗村通過改革、發展,已建成中國名村、全國創建文明村鎮示範點、安徽第一村。該村與肥西小井莊,雙雙被中央電視台拍入大型專題紀錄片《大地之光》。
    
        進入“九五”時期,合肥市實行企業組織結構、所有製結構和產業產品結構相結合的綜合結構調整,優化資本結構,建立現代企業製度,大力發展非公有製經濟,大力扶持和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實施多種經濟成份並存、多樣化經濟齊頭並進的發展戰略,將合肥美菱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合肥百大集團控股公司、合肥豐樂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國風塑業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具有競爭力和發展潛力的股份企業發展為上市公司,建成美菱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榮事達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等一批作為安徽輕工業大省的龍頭企業。全市一、二、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日趨優化。同時加強外引內聯,發展高新科技和名優產品,並按照“大麵積、小規模”的原則加大引進外資力度,增加對外出口,開創了生產快速發展,經濟高速增長的新局麵。2001年,合肥市工業增加值完成15.3億元。其中,國有和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非國有工業企業(簡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109.6億元,完成產值355.34億元。工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 40.7%,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支柱作用進一步增強。
   
        合肥市改革開放事業的深入發展,各項事業的快速前進,開創了全市國民經濟穩定持續增長的大好局麵。2001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 363.4億元,合肥市財政收入達到49.29 億元,城鎮居民儲蓄存款餘額達225.64億元。
    
        合肥市緊扣“抓住機遇、深化改革,開放開發,再造新合肥,建設現代化的大城市”的總體思路,按照國務院批準的城市總體規劃,實施“收縮布局、控製征地,合理填補充實,分段改造舊城”的近期建設方針,以及“大、快、美、強”的要求,先後完成金寨路、長江路、美菱大道、榮事達大道等多條主幹道的改造和拓建工程,辟建了壽春路、蒙城路等多條高標準新幹道,建成全國規模一流的四層互通式五裏墩立交橋,開通了一環路,辟建二環路,將市區眾多的丁字形路改建成以井字形為主的幹道骨架,總長度達到1010公裏,使建成區麵積拓展了1倍。在改造拓建城市道路的同時,對合肥向外部輻射的7條主幹線和46條支幹線的合肥段亦進行了拓建改造,縮短了合肥與周邊城市的行程距離,增強了合肥對外的輻射力和吸引力。隨著合九鐵路的建成通車,合肥新火車站和合肥西火車站的建成啟用及合肥鐵路樞紐建設工程的推進,提高了合肥鐵路的運輸能力和水平。合肥駱崗機場經擴建改造,開通至全國30多個大中城市的營運航班,並開通直飛香港的每周固定航班,旅客年吞吐量達到150萬人次。合肥南淝河航道改造建設竣工,使合肥水上運輸得到進一步發展。合肥交通的全方位建設發展,陸海空齊頭並進,形成一個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現代化立體交通網。今日合肥交通,已發展成為全國45個公路交通主樞紐城市之一,全國建設中的鐵路交通樞紐和全省交通中心。
   
        合肥市不斷加大居民住宅開發建設力度,先後建成西園新村、琥珀山莊、南園新村等環境優雅、功能齊全、配套設施完善的住宅區,居民住房條件得到極大的改善。琥珀山莊、南園和西園新村住宅小區分別榮獲國家建設部住宅小區綜合金牌獎、工程質量魯班獎和意大利“利古裏亞”國際特別榮譽獎。2001年,全市人均住房麵積達到15.3平方米。
   
        科教文衛   合肥堅持實施“科教興市”戰略,繼20世紀70年代初,中國科技大學遷建合肥後,中國科學院合肥分院在西郊董鋪島上建立。80年代,電子工業部第16所、38所、43所等科研機構相繼遷建合肥。全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16所,在校生達 8.42萬餘人。省、市、縣專設圖書館發展到6所,館藏圖書達到271.5萬冊。各級衛生醫療機構達658個(其中專科和綜合醫院232所),病床數達 12521張。科教文衛體事業的全麵發展,使合肥成為全國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
   
        名勝景點  合肥市重視環境治理,改善城市衛生,加強城市園林綠化,發展旅遊事業。城市園林綠化麵積達718公頃,人均公共綠地7.56平方米。在對環城園林作進一步綠化的基礎上,於環繞古城的 “綠色錦帶”上新辟建了四處自然景區,被譽為“一根項鏈,四顆明珠”。在整治昔日“廬陽八景”的基礎上,又新建成十大自然景點及蜀山森林公園、植物園、花衝公園、杏花公園、瑤海公園、清溪公園、銀河公園等,加上城內城外數處街區遊園相匹配,使全市形成城中有園,園中有景的花紅樹綠的世界。1992年,合肥市被評為全國園林城市和全國衛生城市。經市民公開推薦,反複論證,評定“合肥新十景”:
   
       【逍遙古津】即逍遙津公園。園區占地31、3公頃。全園翡翠環抱,碧水蕩漾,園中又建有梅花、牡丹、杜鵑、藏幽、盆景、獨峰等景園和動物園,亭閣羽水上,名勝古跡納其間,可謂園中還有園、景中更有景。

       【包河秀色】以包公祠、包公墓園、清風閣、浮莊、廉泉井及包河秀水連片構成風格別具的獨特景觀。水麵波光粼粼,遊艇蕩漾其間;樓台亭閣,古樸壯觀;古建築雕梁畫棟,古色古香;包公塑像,莊嚴肅穆,令人肅然起敬。另有水榭長廊、石峰拱橋相點綴。兩岸垂柳婆娑,水中綠荷飄香,綠蔭環抱紅牆,曲徑蜿蜓通幽,真乃各色景觀薈萃的遊覽勝境。

       【環城翡翠】即環城公園。景區全長8、9公裏,占地137、6公頃,為多功能、開放式公園。全園環繞古城區分建春、夏、秋、冬四景區。蒼鬆挺拔,古柏參天,綠草茵茵,藤蘿攀援。另有巨型雕塑“鯤鵬展翅”坐落其間。還有鶯雀穿梭、遊人信步。絕妙美景,景景相連,儼然為一條綠色的翡翠項鏈,其上鑲嵌著四顆光彩斑斕的明珠。

        【教弩梵鍾】古教弩台,三國時曹操教練強弩手之台。台上有寺,乃明教寺。寺有梵鍾。昔每至午夜,僧人按緊十八、慢十八、不緊不慢又十八的次數和節奏撞擊梵鍾,鍾聲悠揚,善者聞之而情舒,過者聞之而思悔,惡者聞之而心驚。
   
        【蜀山春曉】大蜀山,乃合肥鎮城之山。今日大蜀山,建有苗木花卉基地、野生動物園、安徽第一畫廊——蜀山畫廊、安徽名人園、十二生肖園、匹特搏彩彈射擊娛樂中心及櫻花園、月季園、楓樹林等。合肥高新技術產業區也坐落於該山東側。每逢春日,登臨山巔,極目遠眺,但見漁帆隱隱,飛鳥盤旋,蝶舞蜂喧,耳聽鹿鳴,鼻聞花香,如臨仙境。

        【五裏飛虹】即五裏墩立交橋。該橋建於城西五裏墩,為四層互通式立交橋,是安徽省第一座高標準化公路立交橋。橋最高 21米,長1100米。一橋飛架,猶如十幾條巨龍翻江倒海,東西南北暢通無阻。每當夜晚,星星點點的燈光,又將十幾條巨龍點綴成縱橫交錯的彩色飛虹,給今日之合肥憑添一道亮麗誘人的景觀。
 
        【琥珀流光】即琥珀山莊。建於城西,是一座建築風格獨特並具園林風格的住宅小區。整個小區建築,借鑒皖南明清古建築風格,依山傍水,隨坡就勢營造,形成屋在園中,樹掩住宅,玲瓏剔透,流光溢彩的奇麗景觀。一座座建築宛如一塊塊天然琥珀。另有假山、亭閣、小橋點綴其間,使全區形成一美麗的花園。整個小區,集居住、休憩,觀遊於一體,不僅是一處具有現代化高水平的住宅區,更形成合肥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廬州燈火】早在20世紀80年代,合肥就製定並實施全城亮化工程。經過幾年來的建設和發展,合肥全城終於亮起來。每當夜幕降臨,沿街不論高樓或是店麵及其他建築物,霓虹燈、柔性燈箱、輪廓燈、廣告燈、彩色路燈,爭相閃爍,光照宇廈,彩映城輝,宛如玉宇移大地,恰似銀河落人間,使全城成為不夜城、五彩城,盡顯都市輝煌。

        【花園藝韻】位於市中心花園街。跨街花池,綠草茵茵,鮮花錦簇,“雙手世界”、“生命·運動”、“恒”、“圖騰柱”、“日晷”等構思精巧的雕塑布設其間,另有天虹拱欄、噴泉、小橋、曲徑相點綴,雖為人造景點,但巧奪天工。每逢節假日,遊人至此,或漫步,或休憩,或拍照留影,流連忘返,莫不稱讚花園為合肥鬧市中的一處藝韻獨具的佳境 。

        【吳王遺蹤】位於市轄長豐縣吳山廟鎮。吳山廟是祭祀五代吳王之廟宇。吳王廟宇,雕梁畫棟。宇內置有塑像、碑刻,莊嚴肅穆。吳王,名楊行密,合肥人,唐末起兵據廬州。天複二年(902)受唐封為吳王。吳王在官清貧淡泊,死後喪葬亦簡,深受後人敬仰,故得建廟以祭,而成一人文景觀。在大革命時期,合肥革命先行者蔡曉舟等發動曆史上著名的吳山廟起義,打響了合肥地區武裝反對帝國主義,鏟除封建軍閥的第一槍。為紀念此次武裝起義,今在吳山廟起義舊址建有一座紀念碑,使今日吳山鎮更增新的榮耀和光輝。今天,人們來到吳山鎮,或祭祀吳王,或瞻仰豐碑、緬懷革命先烈。來此觀光、憑吊的人們,絡繹不絕。

        城市環境、設施及其他各項條件的改善,極大地適應和促進了改革開放事業的深入發展。合肥市先後與日本久留米市、布隆迪布瓊布拉市、塞納利昂弗裏敦市、美國哥倫布市、丹麥奧爾堡市、西班牙萊裏達市結為友好城市,每年來合肥訪問、考察、交流、探親、旅遊觀光及開展商貿活動的香港、澳門、台灣同胞,旅居海外的華僑、華裔及外國友人絡繹不絕。合肥正以強勁的實力,充沛的活力,優美的生態環境和文明的社會環境躍居中國大城市之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