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寫在《焉知三十載,重返北大荒》登出之後

(2006-10-04 00:15:28) 下一個

我真是沒想到,會有這麽多人來讀《焉知三十載,重返北大荒》。在我貼到大概第十章時,文學城把它放在了首頁,那一天,有將近十萬人次點擊了我的博克。到現在,我貼完全部文章後,幾個星期內,一共有將近十七萬人次點擊了我的博克。

我知道,這不是衝我來的,是衝著知青們來的,是衝著上山下鄉來的。因為,我從留言和評論中看到,它牽動了人們的心。

很多人以及他們身邊的人,都有過上山下鄉的經曆。有的人的父母是知青,有的人的哥哥姐姐是知青,有的人的朋友是知青,而有的人本人就是知青,就是上山下鄉過程中的一分子。我從留言中看到,有的人當年和我是一個連的,有的人和我是一個團的,有的人是其它團的,還有的人是在其它地方插隊的。

當我看著重返北大荒時拍攝的照片,當我翻動著日曆,發覺再過不到一個月,就是我下鄉 37 周年紀念日時,我心中有著一種壓製不住的衝動,無數往事真的就像電影一樣,一幕一幕在我眼前

閃過。我覺得這一段曆史,這一代人,應該讓更多的人知道。

文章登出後,好幾個當年和我在一個連或一個團的知青都激動不已,給我打電話或發 email, 回憶當年的事情。

其中一個當年和我一個連的知青,在電話裏詳詳細細的回憶了當年兩個女知青小吳和小王拉煤時被砸死的情景。她告訴我,那次拉煤本來也有她去,可不知什麽原因又不讓她去了,要不然說不定被砸死的也有她了。結果隻去了兩個趕馬車的車老板和三個女知青,小吳,小王和小馬。

當煤堆轟然一聲塌下,把小吳和小王砸在下麵時,人們一時都不知該如何救她們。那煤塊太大了,搬都搬不開,想砸碎了再搬開,下麵又壓著人。好不容易才把人從煤堆下麵刨出來,人已經沒氣了。兩個車老板趕緊截車把人往醫院送,還要讓連裏知道出事了。那時也沒有電話,更不用說手機了。於是小馬一個人,趕著兩輛馬車,在冰天雪地裏走了十幾裏路,回到連裏抱信。

東北的馬車都是四匹馬拉的,一匹馬駕轅,三匹馬拉套。平時,有經驗的車老板趕車還要加著小心。小馬個子還沒有馬背高,從來沒有趕過馬車,一個人,隻好跑到前麵的馬車趕兩下,又跑回後麵的馬車趕兩下。就這樣,一路趕著,一路哭著,跌跌撞撞,令人難以置信的趕著兩輛馬車回到連裏。那是怎樣一個悲壯的情景啊。沒有親身經曆過的人,很難想象出當時的樣子。

我所寫的,隻是千千萬萬知青事跡中的滄海一粟。

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講,從教育我兒子的角度講,我應該讓他知道這些,看看這些。他怎麽想,是他的事情,讓他知道,是我的事情。我應該把這些記下來。於是,有了這篇文章。

大家對文章的評論,是我始料不及的。我常常在夜深人靜,萬籟俱寂的時候,一遍又一遍地閱讀讀者在幾個論壇裏和我的博克裏留下的評論。我感到一種和讀者們心靈上的互動和交流。我常常讀著讀著,被讀者們的回複感動得熱淚盈眶。

讓我在這裏摘錄一些讀者們的評論吧。

。。。。。。

我身邊也有一些在兵團呆過八年的親友 , 朋友 , 讀了你的文字 , 對他們生出了許多敬意 . 他們那時就是十五 , 六歲的孩子 , 可他們卻遠離家鄉和父母 , 在那麽堅苦的地方 , 用自己還沒有發育完全的身體 , 承受著那樣堅苦沉重的體力勞動 , 一呆就是八年 , 不管他們的付出是否有意義 , 但他們的精神和經曆都是值得我敬佩的 .

算起來,我的父親和您同齡。我聽父母講過他們那時求學的艱辛,我非常佩服我的上一代,積極進取,為家庭為國家無怨無悔。不管由於什麽曆史政治原因,青春時光被禁錮被浪費,但是這些人生曆練,都是寶貴的經曆和財富。

我父親也是老三屆 , 也帶我回過當初他下鄉的地方 , 隻是當初的我 , 並不能理解 , 謝謝您的文章 , 讓我更能體會父親的用心。

看到那塊斑駁的趙光站牌,恍忽回到當年,曾有一次徒步從趙光走回二團,一個女孩子隻身走了四、五十裏雪路,相伴的隻有道兩旁不明深淺的溝、逐漸西落的殘陽、遠處林子裏竄來竄去的野狼。真不敢想像當時怎麽會有那麽大的膽量。

感謝作者與我們分享這真實、感人的遊記。真情實感,樸實無華,這才是文字的真正的意義。四十年前發生在中華大地上的那些事情,現在去給出任何的定論都為時過早,曆史最終會作出公正的評判。對於那些豪情萬丈、一往無前的千百萬祖國的優秀兒女,曆史已經豎立起了一座座看不見的豐碑。作為親身經曆的千萬知青的一員,作者沒有流露出絲毫的怨天尤人,從豐富個人閱曆的角度,給予 PAOSITIVE 的思考,這就更加另人欽佩。加上出色的文字駕馭能力,終於成就這篇讀來酣暢淋漓、蕩氣回腸卻又平實醇厚、樸實無華的作品。感謝您!

聽了這首小提琴曲 , 看了您精彩的文字 , 我感動得熱淚盈眶 . 那是一個過去了的時代 , 然而它卻在我們心裏刻下深深的痕跡 . 青春和熱血留在了那片土地上 , 即使如今遠隔重洋 , 我們對它的感情依舊如金子般那麽珍貴 .

我的父親是在文革之前大學畢業分配到農墾兵團一師師部,所以我就出生在趙光,童年生活在北安,在哈爾濱讀的小學和中學。想不到出國之後還能在文學城的網站上還能看到如此熟悉的北國小鎮的名字,分外親切。掐指算來,我也有將近 20 年沒有回過北安和趙光。如果不是在這裏看到這些名字,他們隻能出現在夢中。恍若隔世,恍若隔世。感謝作者寫了如此美妙的文章,讓我還能回憶起在那些北國小鎮度過的少年時光。

誰說你們會被遺忘?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你們將被曆史永遠銘記;誰說你們浪費了青春?那段經曆不就是你和你哪代人的人生財富嗎?

總覺得人們應該從更深刻的角度重新認識這段曆史,的確,你們也許因為沒有讀書,人生多了一份坎坷,可你們的經曆一定會以更積極的狀態在你們的後代中爆發。所以,長遠來看,得真的大於失呢。我們不應在以一己或功利的思想評判那段純潔的曆史。

另外,我覺得有識之士應該把現在所存留的農場保護起來作為一段曆史的見證。功不可沒。

當薑昆和他的 WIFE 帶著他們的女兒重回北大荒時.他們的女兒說:"為什麽爸媽在這呆了10年,這麽長."他們倆哭了.

看到最後,我竟然也跟著作者一樣的淚滿眼眶,這段曆史對於我這個年齡的人來說真是太遙遠了,很多場景都隻是在描寫知青下鄉的電視劇中才能見到,不過這組遊記更真實,更感人,時隔 30 年,作者竟然對於當時很小的細節都記憶猶新,那個 8 年,無比寶貴的青春歲月就那樣蹉跎在那片荒涼的土地上,對於有些人來說應該是不堪回首的,甚至是憎恨的吧,,而作者卻用如此情深義重的筆觸來描述,實在難得,希望作者當年的朋友戰友可以看到這組好文,一切功過是非都不重要,一切都已成為曆史,隻有記憶是永存的 。

。。。。。。

我想,任何一個人讀到這樣的評論,都會被感染的。我發自內心的感謝所有的讀者,留下評論的和沒留下評論的。

我在寫這篇文章時,也沒有太想別的,隻希望某些地方,讓人看過之後,能引起一些共鳴。我感到欣慰的是,我在某種程度上,做到了這一點。看過這篇文章後,有人想到了自己的家鄉,有人想到了自己小時乘火車的情景,有人想到了貝滿女中,有人想到了自己下過鄉的父母,哥哥姐姐,親戚朋友,街坊鄰居,有人想到了自己下鄉的情景。

更讓我釋懷的是,人們對知青的態度,除了同情,還有讚賞,欽佩和崇敬。不錯,今天和過去大不一樣了。人們沒有必要再去刻意追求過去的艱苦了。許多過去的事情,在今天看來是幼稚可笑的,甚至是荒誕的,但是當年的知青不怕艱苦,為理想獻身的精神卻還是值得懷念的。

最後說一下,有的朋友問我如何轉到國內的網站?我實在是不知道。文學城意見區曾有人建議用 msnvip, 但那樣恐怕會改變電腦的設置。原意的話可以試試,但有可能改變電腦設置,對電腦不熟悉的人,建議不要試。

有人要轉載,當然可以,我也看到有些網站轉載了,東西寫了就是讓人看的。如果能告訴我轉到哪裏就更好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raining2006 回複 悄悄話 I have forwared your blog to my friend who came from 北安. I was told that he could not hold his tears when he was reading your blog. I was born and grew up in 北大荒(3 師 21 團). your articles about 北大荒 touched us deeply. your pictures brought us back to our home. thank you very much.
dreams 回複 悄悄話 To 餛飩侯and 經常糊塗:俺歸隊來了。二師十四團:)))
看著這些評論,熱淚盈眶。。。油然而生的是被理解被尊重的感動!人們沒有忘記一代熱血青年在極其特殊的條件下有青春用汗水用生命寫下的曆史。。。
楓葉紅了嗎 回複 悄悄話 去北大荒才算是真正的插隊。
經常糊塗 回複 悄悄話 37年過去了,每每反思都沒有這次拜讀大作後深刻。我又看到了趙光,北安,和二龍山,聽到了康拜因的轟鳴,見到了老農憨厚的麵孔。也許我們真算不上曆史的見證,但這些經曆對我們來說的確是刻骨銘心。1991年,黑龍江兵團知青出版了一本畫冊《魂係黑土地》。今天,也許你可以用你的網頁辦一個魂係黑土地的聯絡網,從師,團,營,到連。相信許多魂係黑土地但身居大洋彼岸的朋友們正在互相尋找。
馬大新 回複 悄悄話 我曾做成MDI文件,但國內的人仍然無法打開,最後我把原文貼到WORD文件裏就成了.WORD文件應是最簡便可靠的了.
流浪漢屁挨地 回複 悄悄話 朋友,您好!我已經拜讀了您的作品,感慨萬千!雖然我沒有下過鄉,但我哥哥當年下鄉的場麵,和他在集體戶那種艱難的生活場麵,我一直難以忘掉!
都了你的“北大荒”後,我把全文及照片下載,排版成pdf文件,用郵件的形式傳給了國內的哥哥,讓他回憶當年下鄉時的感受。我現有這pdf文件,可以用郵件形式發給讀者。如果你需要一份,我可以發給你!如果需要什麽改進,重新排版,我願意義務服務。目的是讓更多的人了解知青,了解北大荒!
請與我聯係:xguo27514_41@msn.com
謝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