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美國DIY—自己動手,房屋裝修(二)

(2009-09-13 10:31:11) 下一個

在美國DIY—自己動手,房屋裝修(二)

Henry Song

2009.9.12

 

牆壁篇

 

 

這裏水管問題解決了,那邊目光就不由自主地被浴池邊上的那麵牆吸引住了.原來浴池的拉門下角,洗澡時偶爾有水滲出來,流到了牆邊,時日一久,便把那牆的一角腐蝕了.因牆上貼了牆紙,平時不留神注意不到,可手一碰,裏麵就聽到一陣牆壁腐爛後變成灰土掉落的窸窣之聲.把牆紙扒開一道縫隙,就發現裏麵全都爛掉了.

得,這麵牆得換!

盡管論年頭,自己做DIY也不短了,可平日不過是弄弄下水,修修廁所之類的,從來不曾碰過修牆這樣的事.知道這牆壞了,要換,可怎麽換,卻毫無頭緒.好在自己還認得字,而Home Depot除了賣裝修的工具與材料之外,還賣各種教你如何裝修的書籍.於是,奔那裏買了幾本書回來,活學活用,

 

點擊圖片或使用鍵盤← →翻頁

現買裝修書來讀,照本宣科,活學活用

 

如果你有千裏穿透功能的眼力的話,這時候,你就會發現,在我家客房的洗手間裏,一個中年男人,人瘦個低,鼻梁上架著一幅鏡片比酒瓶子底還厚的眼鏡,盤腿席地而坐,麵對著一堵不大的牆,左手持著一本翻開來的圖文並茂的書,右手輪換著操起不同的工具比劃著,目光在書本與牆壁之間頻繁而堅定地輪流審視,時而一臉嚴肅,眉頭緊皺,做苦思冥想之狀,時而嘴角飛揚,喜從中來,做頓然徹悟之態,那陣勢,應該不乏噠摩麵壁的遺風.

不過噠摩麵壁,用了十年,而我的麵壁,用了僅僅十幾分鍾,就宣告出關了.這年頭,光陰荏苒,人生苦短,一切要講究速成啊.現代的人都很忙,每天有處理不完的事情要做,可沒有古人那麽悠閑,有著大把的時間,能夠對著一麵牆發十年的呆.

原來美國的房子,原理真是太簡單了,一般都是木結構,牆壁裏每隔十六英寸就是一根木樁(stud),外麵的牆,不過是一麵dry wall,用釘子釘在木樁之上,dry wall與dry wall接口之處,再用joint compound(專門用於抹在接合處的泥,可買粉狀自己調和,比較便宜,或按桶買現成的)抹上蓋住,最後刷上油漆,一麵牆,就成了! 所謂dry wall,就是中間是石灰兩麵用紙包著的板子.通常最普遍的是四英尺寬,八英尺長,因厚度與防火防水規格不同,零售價格在每片五美元到十美元左右不等.看到這裏,想想我們街上隨便一棟老房舊屋,動則至少五六十萬美元,常常超過百萬,便覺得真是豈有此理,蒙人啊!

 

點擊圖片或使用鍵盤← →翻頁

工欲善起事,必先利其器.好在修牆需要用到的工具不多

 

當然,理論讀起來簡單,可真正實踐去做,就沒那麽容易了,紙上談兵是永遠出不了真正的將軍的,尤其對我這種業餘人員而言,很難說會弄出什麽結果.好在我在動手之前,便與太太有了約法:我可以做,但不能對我有時間上的要求.家裏要整理的地方太多,我一點一點慢慢來,幾個月,半年,一年,甚至更久,都有可能.因為做裝修最大的不定因素就是,動了第一步,誰也不知道後麵會牽扯出多少步來.這不,換了個生繡的水管,已經引出要換一麵牆了,既然換了牆,就得重新刷油漆,而且必須整間地刷,而要刷油漆,就得先把牆壁上的牆紙撕掉.一撕牆紙,誰知道下麵會露出什麽破綻呢!牆紙是前屋主貼的,如今已經顯得陳舊了.

 

點擊圖片或使用鍵盤← →翻頁

牆壁上貼了牆紙,時間久,就顯得陳舊了.誰知道下麵會掩蓋著什麽破綻呢

 

聽一個朋友講,他認識一個人,DIY裝修自家房子,本來不過是發現了白蟻,做些處理,結果越做工程越大,曠日持久,至今還沒做完.多久?二十年了!聽得我啞口無言,被震撼得呆掉了.心想,幹嗎不把房子拆了重蓋啊!估計那人不是做得上了癮,就是騎虎難下了.環視一下自己的房子,應該不至於那麽糟糕,會耗費我二十年.但會不會纏著我十二月,一時還難說.管它呢,做了再說!

決定了做,下一步就是準備必要的工具了.咱老祖宗不是說了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照著書上所例,跑到Home Depot把那鏟子,刀子,沙紙,丁字尺之類,一應俱全買了回來.再買了兩片專門用於修補的32英寸正方形的dy wall,外加一捅joint compound,就開始了.

 

點擊圖片或使用鍵盤← →翻頁

用丁字尺量出所需修補牆麵的大小,用工具刀切下來,換上一麵同樣尺寸的新的Dry Wall,

換牆的原理其實就這麽簡單

 

先用工具刀(utility knife),將那片牆壁腐爛的部分一路橫著全部切了下來,牆裏麵的三柱木樁便顯現出來了.然後將那新買回來的Dry Wall, 按同樣尺寸切了一塊,平貼在木樁之上,用螺絲釘牢牢地釘住.一麵爛牆就改頭換麵,麵目一新了.聽著很容易,是吧?不過真實的情況是,為了做到新鋪上去的牆與原來的牆壁尺寸吻合,交接處天衣無縫,我浪費了一張Dry Wall,花費了兩天的時間,流了半桶的汗.當然,這桶的總容量應該不超過一兩.

 

點擊圖片或使用鍵盤← →翻頁

牆麵是拐角處,外麵還需要一層金屬皮包好,才不會輕易被摩擦或撞壞

 

牆壁正是拐角之處,最容易受到磨損,所以還必須用一道L形的金屬皮將牆角包住.為了找到適合的金屬皮,又將那Home Depot與Lowe’s跑了幾趟.金屬片找到了,釘到牆上則是個細活,要保證與牆壁上原來的牆角一路延伸下來的金屬片銜接得整齊幹淨,形成一條直線,不能有一絲的突出凹進或者歪斜.

這一切之後,最重要的就是得讓這麵新換上的牆與原來的牆不分彼此地打成一片,最後看不出曾經有過修理的痕跡.這就需要時間與耐心了.先順著新舊牆麵交接之處,打上薄薄一層joint compound(接縫泥),趁還未幹,在上麵貼上一條寬約兩英寸見方的專門用以掩蓋兩牆交接的接縫紙條(joint tape),然後耐心細致地將紙條壓進泥裏.並且要一路抹平不能有所起伏,之後在紙條上麵再打一曾joint compound將它蓋住,等幹了之後,用沙紙磨平,再繼續打上更寬的一層,涼幹後磨平,再打上比前次更寬的一層......如此反複,最後用沙紙打磨成與原來牆壁一樣的平麵,新舊牆壁就差不多相擁一體,不分你我了.

 

點擊圖片或使用鍵盤← →翻頁

兩麵牆交界處,抹了第一道接縫泥之後,一定要貼上一條接縫紙,再在上麵一遍一遍地抹接縫泥,

並用沙紙打摩平整,否則接縫處會出現裂紋

 

當然,如果原來的牆壁表麵並不是單一的平麵,而是有紋絡的話,工序就會多一些困難.譬如我家的牆壁,上麵就有所謂的橙子皮紋絡(orange peel texture),便讓我一時有點不知所措了.請教朋友,上網查詢,都不得要領.裝修書上也沒有提到.最後,隻好去和那些Home Depot和Lowe’s的店員聊天詢問.這些工作人員大多有裝修經驗,或至少天天和搞裝修的人打交道,日久天長也就積累了不少的知識,從他們那裏,總會得到一些有益的建議.果然,工作人員告訴我,有專門為牆壁噴出橙子皮效果的噴劑,買了一罐回來,對著牆練習了幾次,終於噴出了與原來牆壁幾乎看不出太大區別的牆麵.幹了之後,再將整個房間刷上新漆,一間看似全新的洗手間就初具成效了.

 

點擊圖片或使用鍵盤← →翻頁

用噴劑噴出橙子皮紋絡,刷上油漆,一麵與原來的牆接合的天衣無縫的新牆就大功告成了

(看不出這上下兩麵牆交接之處吧?)

 

看著自己做的效果不錯,信心頓時倍增,一激動,手一癢,便順帶著把主臥室裏洗手間的兩麵牆壁,也如法炮製,換補了兩大塊.有了之前的經驗,這次工序就感覺得心應手,簡單得多了,效果也更為滿意.所謂熟能生巧,一點不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