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母中淘篩曆史的細節

西人資料中搜尋關於中國的點滴
個人資料
元亨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美國入境檔案--蒲安臣、誌剛和孫家穀1868年

(2023-06-01 08:28:02) 下一個

NARA-美國國家檔案館--www.archives.gov
familysearch--FS,NARA的合作單位--www.familysearch.org
蒲安臣是美國人,本名Anson Burlingame,似乎沒有中間名,總是這2個姓和名。他是1860年代美國駐中國公使,我找到NARA還是拜他之賜。
1868年,蒲安臣受大清政府所封,代表中國,與誌剛,孫家穀前往美國,最後簽署了號稱中國第一個平等條約。那麽1868年他們應該有入境美國檔檔案,到FS搜誌剛,Chi Kang,沒有結果,搜孫家穀--Sun Chia Ku,仍然沒有結果。最後搜Anson Burlingame,居然真的有結果,不過要加年齡限製,他生於1820。加了後,FS立刻顯示1868年的,紐約入境,點進去,輪船公司紐約入境乘客名單
檔案係列:New York Passenger Lists, 1820-1891;
文檔:295 - 19 May 1868-2 Jun 1868;
頁碼:93。

放大蒲安臣幾個人,但是似乎沒有放大多少


1868年,檔案還很原始,就一張紙,沒有船名什麽的信息,要往前翻。p92到是印刷的表格,再往前翻,p91,是個封麵,上麵的字好認一點,Str Arizona,May 22nd 1868 Asp-,這樣看,船名是Arizona,1868年5月22日到紐約,出發港是Asp,可能是簡寫。p92上信息更多,但是寫的實在太草了,船長名字看不出來,船名寫為SS Arizona,出發地(表格上方有“is Master, from”),Aspxxxx,asp後麵的字母看不清。關於蒲安臣等人的這次美國之行,同行的誌剛有詳細記載,他寫了一本《初使泰西記》。他們是同治七年正月初一自北京出發,在運河坐船,二月初三在上海虹口登格斯達噶裏號船東行往日本,初六已經到了日本領域,十一日至橫濱。十四日登美裏堅國齋納大輪船,齋納會不會就是China?“亦太平船也,長四十丈。載四千頓--每頓一千六百斤。”十五日開船。原書p24上說到時差,“二十五日重日說泰西以由中華日本往東每日日出早二十分”。三月初九入美裏堅國,還注“本音埋裏嘎”。到了加拉福呢邦,顯然是加尼福利亞州。金山海口,即舊金山了。四月“初九日登廓落拉多輪船沿美國西岸南行”,已經稱“美國”了,“廓落拉多輪船”顯然是Colorado號輪船。二十二到了帕那馬海口,二十三坐火車至阿斯賓末爾海口,易阿裏足納輪船東北行。這裏的阿裏足納顯然就是Arizona,所以至此,與入境檔案銜接了。那麽出發港就是阿斯賓末爾了,Aspxxxx,搜巴拿馬的aspxxx港,給出Aspinwall。閏四月初二,“北行至美國東界紐約海口”(原書p50)。同治七年閏四月初二,為1868年5月23日,而這裏的入境檔案是5月22日,因為誌剛用的是中國日曆,比美國早半天。
回到FS上的檔案,p93中間有條縫,似乎分為上下兩半,蒲安臣他們在下半
Anson Burlingame 50 male Politics,蒲安臣
Maria Burlingame 40 female wife,蒲妻
Fanny Burlingame 8 female child,蒲安臣女兒
Ann Smith 36 female servant,傭人
Ely Deschamps 29 male Chinaman China,中國人,但是名字不是中國人名字
Andrew M. Brown 32 male gentleman China,後麵這個China指國籍還是近居?p92上,這欄是“the country to which they severally belong”,應該是所屬國。應該是國籍。下麵是誌剛孫家穀了
Chi K Tkgen 50 male gentleman China 誌剛,
Sam Tekjen 45 male gentleman China 孫家穀
原件上,字母寫的潦草,看不清。誌剛的Chi K,可能就是誌剛,他字克庵,所以Tkgen(FS錄為Thgen)應該是克庵。h看著是k,但是FS錄為h。孫家穀,FS錄孫為Sam,看著也可以是Som,FS將Tekjen錄為Thgen,可能FS以為2人是兄弟,都寫為Thgen,實際上,Tekjen也可能是YeKjen,不是家穀,是孫家穀的字貽生。
根據誌剛的記錄,他們是在上海坐船去日本,日本再坐船到舊金山,可惜舊金山沒有那麽早的入境檔案,可能有,我還沒發現。然後他們坐船去巴拿馬,再坐火車到Aspinwall港,坐Arizona號前往美國,1868年5月22日在紐約入境。FS的這個紐約入境檔案,隻記錄了最後一程,從巴拿馬到紐約。蒲安臣帶妻子女兒,一名女傭。另有2人,Ely Deschamps,似乎是中國人,記為Chinaman,另一位是Andrew M. Brown。據《初使泰西記》開頭,誌剛記他與蒲安臣,孫家穀,還有“英國協理柏卓安法國協理德善等”,柏卓安應該是Andrew M. Brown,Ely Deschamps應該是德善。柏可以對應Brown,但是Andrew似乎應該是安卓,誌剛記為卓安,不願意與手機重名?德善顯然對應Deschamps。網上資料說柏卓安是John M. Brown,存疑。Ely Deschamps無疑是德善,與網上資料符合。搜到英文資料,說柏卓安是英國使團的一秘,McLeavy Brown,德善是法國使團二秘,M. Des Champs。來自《Anson Burlingame – The Diplomat》,作者是Philip Chin Editor ,Chinese American Heroes,這是一個網站:ChineseAmericanHeroes.org。還有一本書《Anson Burlingame and the First Chinese Mission to Foreign Powers》,作者是Frederick Wells Williams,1912年發表,作者是耶魯大學東方曆史係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Oriental History)。該書稱柏卓安為J.McLeavy Brown(p49),英國使團的中文翻譯,J應該就是John。
誌剛記錄了中國與美國的時差,接前麵那段“二十五日重日說泰西以由中華日本往東每日日出早二十分”,下麵是:“至西洋海英國分界之處泰西謂之西半球應較東半球通計趕前早得半日再由英西界至中華每日日出遲二十分通計向後晚得半日故於大東洋中間與英界度數平分之處東洋則重一日故此日之二十五直至次日午後仍謂之二十五再一日方為二十六至英界分度之處則憑空減去一日及至周環仍與前加之日相符此次度大東洋得兩二十五日”。所以誌剛記錄的抵達紐約日期是1868年5月23日(按中曆換算),而Arizona號輪船的乘客名單記為5月22日。

p91

p92,還記錄了貨物的噸位--2793 44/100,將近2793.5噸。
再往後翻,實際上還有中國人,p97
Chang Wang 30 M Gentleman China
Eng Wang 28 M Gentleman China
Contu Wang 30 M Gent China
Tsintse Wang 25 M Gent China
Fung Ke 26 M Gent China
Tsi Hong 37 M Gent China
Ling Chu 35 M Gent China
Tsi Fa 32 M Gent China
Py Yang 30 M Gent China
原檔案藏NARA,圖片經Familysearch.org惠許(Courtesy of Familysearch.org)。

《初使泰西記》中還記著,誌剛行前進宮拜見皇上,那時同治可能還很小,“皇太後在黃紗屏後問何時起身。。。諭隨從人務須管束不可被外國人笑話”(p6)。後麵這句,一直流淌在中國人的潛意識裏,並且有各個變種、延伸。自1970年代末出國人越來越多,很多公派的,出國前恐怕單位都會集中學習,其中一個內容就是:不要被外國人笑話--維護國家尊嚴。中國人的麵子問題。實際上,之所以清廷聘任浦安臣,主要是因為中國人都不了解西方禮儀,怕到了外國失禮。差不多同一時期,很多朝臣去西方,都是以翻譯,見習生的名義(今天的臨時工),這樣失禮了,麵子上比較好看些。

NARA上有蒲安臣照片:“Hon. Anson Burlingame; Massachusetts”,ID=167247981,隻有一張圖。

另外還有一個,“Hon. Anson Burlingame, Mass”,ID=525619,2圖,但是似乎2圖是同樣的

前麵那張似乎也是同一張。

附上關於誌剛的一張圖

這裏誌剛的姓名拚為Che Ko-An,誌克庵。

另有澎湃網上《走向世界:大清國第一個外交使團》:

從左至右依次為:莊椿齡、桂榮、聯芳、鳳儀、德善、孫家榖、蒲安臣、誌剛、柏卓安、德明、塔克什訥、廷俊、亢廷鏞。“同去的還有同文館的英文學生德明、鳳儀(曾隨斌椿去遊曆過);俄文學生塔克什訥、桂榮;法文學生聯芳、廷俊。另有書手亢廷鏞、王綸秀、嚴士琦、莊椿齡,弁兵數名。出行費用從’總稅務司赫德處支用,覆實開銷’。”還有資料說同行的還有張德彝。似乎都對不上英文名字。

上麵2張圖片來自網絡,違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元亨利 回複 悄悄話 《初使泰西記》,誌剛行前進宮拜見皇上,那時同治可能還很小,“皇太後在黃紗屏後問何時起身。。。諭隨從人務須管束不可被外國人笑話”(p6)。後麵這句,一直流淌在中國人的潛意識裏,並且有各個變種、延伸。自1970年代末出國人越來越多,很多公派的,出國前恐怕單位都會集中學習,其中一個內容就是:不要被外國人笑話--維護國家尊嚴。
元亨利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梧桐之丘' 的評論 : 謝謝!蒲應該是最早的中國人民老朋友
梧桐之丘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好文,謝謝你的辛苦勞作。著名的《蒲安臣條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