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母中淘篩曆史的細節

西人資料中搜尋關於中國的點滴
個人資料
元亨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道家人體實踐

(2006-06-01 18:12:27) 下一個
中國遠古人體學說今,《黃帝內經》中的零星片斷可見一斑,後來的道家,繼承了醫家的傳統而做了發展。其成果集於《道藏》及其它一些道家著作中。但由於人體的複雜性(生理上,社會性等),道家內部往往是秘密單傳,“得其人乃傳,非其人勿言”;而道書也是多用隱語,而且抽去一些關鍵點,所謂“秘易不秘難”,“秘母不秘子”,“讚鉛不及汞”等,這與武術類似,對此決不能簡單地歸為封建迷信保守。
人體是形與氣的統一體,“形與氣相任則壽,不相任則夭”,其形千萬年來變化很小,而人對氣的感知能力,在過去二千年裏則大大衰退。人體的內氣之源,即元氣,來自遺傳,而且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弱,但是氣是可以修複和再生的。在〈內經〉裏這稱為生神和通天,統稱為得道。氣在人體內的運行渠道,就是中醫的經絡係統。經絡又有其自身的結構層次,輸送信息的是經脈,傳遞能量的是經筋,以及絡脈,芷脈等,各司其責;人體的氣,也有其內在的層次分類,最高級的是精氣。又經氣是真氣,真氣的運行,一呼一吸行六寸(戰國時尺,合11。8厘米),每秒約3。54厘米。全身經脈28條,總長16丈2尺,真氣一晝夜運行近百周,可另外的兩種人體重要的氣,營氣與衛氣在經脈內外運行五十周,這三大氣流的不同步,是人類經絡係統進化滯後於形體所造成的,類似的問題還有男陰芷,女陽芷隻有絡脈的功能,以及人體十二結節不解等問題。這一不同步,正是人體疾病及壽命減短的原因。
道家修練的一個根本點,就是要找到改變,修複這一人體缺陷的“道”路,達到健康長壽。因而道家的工作是,人體經絡的優化和重構,也可說是遺傳因素整體性的自我改造。所以它既能去病強身,又能延年益壽。這是道家的中國特色,也是得道養生與常態養生的區別。八十年代以來社會上流行的氣功,多為常態養生,可以去病健體,而不能延年,很多大師級的氣功師,也未過七八十歲的常人壽命。據472BC到1910年曆史人物12021人的統計,其中儒家9535人,釋家2206人,醫家103人,道家171人,平均壽命分別是64歲,68歲,74歲及81歲;百歲以上分別為0。09%,1。27%,4。85%和17。9%。以道家為最,超過當代發達國家男子的最高水平。當然道家的統計人數太少。。。(見薑亮夫《曆史人物裏傳碑年綜表》,陳垣《釋氏疑年錄》,陳國符《道藏源流考》,任繼愈《中國道教史》,俞慎初《中國醫學簡史》等)但是,道家本身也受到宗教及神仙家的某些幹擾,走過彎路。另外,人的個體區別也是極大的,有的人生來經脈“道遂且深”,不去專門鍛煉也能過百歲,但現代大多數人的遺傳都有各方麵的缺陷,就象定時炸彈,到時就會暴發疾病。
那麽道家是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的?基本上走的是兩條道路,一是調息,一是所謂治“七損八益”。七損八益在內經中提及但沒有任何具體描述,在長沙馬王堆帛書中有,是與性有關的。兩性修練,在中國起源很早,因為遠古人對性不象今人那樣禁忌,他們發現兩性交合中產生的高於平常的能量,能用來增強氣的運行,而打開人的堵塞不暢的經絡。“兩精相搏(?唬┪街?神”,此神即“元神”,“元氣”。老子的“穀神”,莊子的“抱神”,內經的“守神”,“治神”,都指此神,乃“神”的初義。漢代的冉裏訣:“出為半,如為一”是說男女精氣,“其中有信”,但各人隻有元神的一半,隻有“兩半成一”,才能補複元氣。但性的修練,牽涉的技術問題和社會問題太複雜,尤其是隨著時代的演變,性變得越來越神秘,而上至帝王,下到百姓,人人想享用。很多人聽說過房中術,就是道家修法的世俗化變體,很大程度上偏離了養生延年的本意,弊多於利。乃至今人一聽房中術,就以為是黃色下流。這種情況的另一極端就是所謂“閉精”“不泄”,違反了自然法則。道家實踐的是自身的練功方法,加上行氣,即夫婦性生活的節製和改造的正確組合,從而得道,使人體出現巨大深刻的本質變化。孔子的“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百姓日用而不知”,是否就是指的這個?但是兩性修練不是目的,清靜單修是道功的主體和根本,因為“客氣終不我身也”。
調息是道家修練的另一主要途徑,幾千年道家作了大量實驗,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生死教訓。道家典籍中,談及的調息,主要宗旨是要減,即在練功中自動減息,古稱胎息:男女合練時減半,單行時減四分之三,從而使經氣,營氣和衛氣的運行,“並行一數”。具體操作方法,戰國的《靈樞五十營》中有二刻,百刻(一呼一吸為一息,一晝夜共13500息)經氣兩種運行模式。具體的息數各代各派略有不同,概有12520息說,12500息說,及12000息說。這些是道家修練的定量模式,它又是以人體脈度,骨度(見《靈樞》)為形體基礎。
經絡優化重構的標誌是什麽?
1.還精。大流量的精氣自動穿過尾閭,從背上,經夾脊,腦後至頭頂,再下咽喉,經胸部注於腹中,周而複始,最後封固於下丹田,近代稱為任督通。今人常以此為練功的最高標準,以為此即大小周天,有誤。
2.胎息。練功時,胸式呼吸漸漸自動轉為腹式呼吸,“氣之往來,勿令耳聞鼻知”,頻率降為常態的1/2或1/4。
3.結丹。在腹,心,腦形成精氣神的三個升降出入的吸引中心(參考現代科學混沌理論的語言―吸引子)。先秦稱為“一”,道書為“丹田”。還精,胎息,結丹是互為因果,同步進行的。
4.打通芷脈,把男子的陰芷,女子的陽芷從原來隻有絡脈功能,提升到奇經水平。
5.開辟左中右神氣的大通道,這是得道必備的大流量,高功率的行氣通道。
6.打通四肢的十二節,這是神氣所遊行出入,與外界的氣進行交流的(“十二節皆同乎天氣”)道路,並非簡單的骨節。有關文字可見《靈樞》。
7.易筋。晉《漢武帝內傳》“六年易筋”,東漢《釋名》“筋,靳也,肉中力氣之元也”,筋氣是人體原始的能量,十二經筋是筋氣的通道。易筋即刻經筋的重構及能量機製的轉換。這是百歲動作不衰,中國武術的來源。(少林寺的易筋經就不用提了吧,人人皆知,那實際是從道家借來的,其過程不知又可演義出多少金庸梁羽生)
8.易骨。《素問》“骨氣以精,謹道如法,長有天命”,先民認為骨氣是生命的動力,腎氣是後起之說(“骨”,“腎”字近)。
9.易皮。《管子》“得道之人,理蒸毛泄,胸中無敗”,易皮就是打通絡脈,孫脈和閉而不開的毛細管,形成最佳的經絡血液的微循環係統,這是道者“年且百歲,猶有壯容”的由來。
10.經氣自生。丹經又說“真氣日生”,氣入骨,髓生氣,日學日新,這是內練筋骨皮(與武術的“外練筋骨皮”可能有不同)使“無一毛不通於氣,無一節不住與神”的根本。
以上的某些過程,是極為困難和痛苦的,尤其是結丹的上丹田大腦,結構複雜,加上人的思維活動的幹擾,內氣在打通各個氣道時最為難行。前人記載這種種艱苦,有“腹如療刺”,“拔斷筋”,“敲碎骨”,“斧劈腦”的說法,後來道家有修練的“法侶財地”之說,此也是一個原因。

這裏想提出討論的是方法論上的問題,也就是不可避免的:古人是如何進行這種“研究”的?與現代科學關係又如何?首先,中國人體學說產生於遠古,其目的是養生長壽,得道帶來的生理和病理上的變化是可知的;行氣的變化,也可以在練功中,通過內視功能的開發,在“返觀中照察之”。與宗教的“不死”,“成仙”,或“來世”等無法驗證的說法要劃清界線。〈黃帝內經〉更是明確提出“道無鬼神”的觀點。但這與現代科學的方法又是截然不同的。這種養生的修練,是以實踐為第一位的,理論的重要性與作用是遠遠低於實踐的,是輔助性的,敲門磚式的。中國人也不喜歡建立體係,分類這些西方現代科學的方法。這可以用現代體操訓練來粗粗的打個比方。體操是人體的一種技術,有不少力學,運動學,生理,解剖學方麵的理論,但要培養一個體操運動員,最重要的是教和練。這種教和練,恐怕是無法用理論來框定的,也沒有哪個世界級的體操運動員是靠理論成為冠軍的。中國武術也一樣,看一本拳譜就能成為一頂一的高手,隻是小說家言而已。所以道家修練的觀查手段是“內視”,“觀於窈冥”,加上實體的解剖作為參考。〈內經〉還有“援物比類”,實證,曆史的邏輯與簡單的數理邏輯等方法相結合。至於所謂的陰陽五行,八卦易經等是從這種基本的中國先人認識手段中派生出來的,是第二性的。而且有可能是後代大儒因人體功能的不足而用理論來彌補。所謂東方思維方式與西方思維方式,所謂整體觀,也都不脫此類巢臼。
補充一點,道家的長壽觀認為,八十到一百是最低標準,一百二左右是中等,一百五以上是上壽。據道家資料記載,明末清初的龍門六代(1441~1836)十三個傳人平均壽命105。8歲,其中130歲到204歲的有五人,占38%強。當然這資料不一定可靠,而且在這十三人外可能還有修練而不得長壽的。但十三位百歲以上的道者,已是可觀的成就。更何況近代宗教家不以養生為主的。民國年間還有一位李青山的,據說活了二百四五十歲,則一是孤證,二是無確鑿證據,隻能姑且聽之了。
中文的文字體係中,也有珠絲馬跡可尋。“脈”字(繁體為謬,派[去三點水]與永同),古即“永”字,永即長壽。而如果仔細看“永”字,它實際上是一幅人體主要脈絡圖,也就是說,如果人體的脈絡通暢的話,就能長壽。其它還有很多類似的字,一時找不到古文字的圖象,就且不提了。傳說倉頡造字“天雨粟,鬼神哭”,大約是誇張,但恐怕也說明中文字確實含有某種信息在內

(本文首發西西河裏 http://www.cchere.com/article/307754)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