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母中淘篩曆史的細節

西人資料中搜尋關於中國的點滴
個人資料
元亨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解構主義與德裏達

(2006-06-01 18:07:47) 下一個
解構主義之父亞克•德裏達,於2004年十月八日病逝於巴黎,享年七十四歲。《紐約時報》十月十日發表文章介紹他的學術活動。解構主義是一種學術探討的方法,其主要觀點是,任何寫作都不可避免地存在混亂和矛盾。不論作者意圖何在,他都無法擺脫語言的內在矛盾。不管是文學,曆史還是哲學,文本都無法反映真理,也不存在絕對意義和永久性。這個概念被推廣到所有藝術和社會科學領域,包括語言學,人類學,政治科學,甚至建築學。
德裏達的作品艱澀難懂,有時一個句子可以長達三頁。他本人對解構主義,也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1993年,德裏達在一篇講稿中說:如果有這麽個東西稱為解構主義,那麽它隻能是產生於關於不可能的事物的體驗中。(“…Deconstruction, if there is such a thing,takes place as the experience of theimpossible”)在1998年的記者采訪中,當問到究竟什麽是解構主義時,德裏達冷冷地答到:為什麽你不去問數學家或物理學家什麽是困難?解構主義需要下功夫。假如解構主義真的那麽難理解,為何我的講座吸引成千的聽眾?他們覺得能夠運用他們已經理解的部分去理解更多的東西。德裏達又說:定義解構主義,是個無法回答的問題,如強我所難,我的回答將連我自己也無法滿意。
雖然無解,解構主義的產生還是為七八十年代學術界的反叛者們提供了屬於自己的哲學運動。解構主義被用來消解現存的學說,抗衡學院的元老,為年青的學者提供了新的教學研究的職位。但也是因為沒有權威的定義,既使專家學者們對解構主義的理解,也是誤解從從,自相矛盾。
《紐約時報》十月十四日發表一篇馬克•泰勒的文章,題目就是:德裏達的原義是什麽(What Derrida ReallyMeant)。在他的文章裏,泰勒寫到:理解解構主義之匙在於,包含人們經驗的任何一種結構,無論是文學的,心理學的,社會的,經濟的,政治的,還是宗教的,其構成和維係,都是由一係列的排斥過程來完成的。在生成一個事物的同時,另一個事物會不可避免的被排斥(The guiding insightof deconstruction is that every structure - be it literary,psychological, social, economic, political or religious - thatorganizes our experience is constituted and maintained through acts ofexclusion. In the process of creating something, something elseinevitably gets left out.)
泰勒進一步解釋:這些具排斥性的結構可能產生出一種壓抑力,這種壓抑力又會產生後果。與佛洛伊得相似,德裏達認為被壓抑的東西不會消失,它會回來破壞你的結構,不管這結構有多穩固。作為一個猶太人,德裏達親身體會過各種左(斯大林)右(法西斯)思潮的危害性,這些信念和意識形態的結構把世界劃分為誓不兩立的極端,而隨著時間的流逝,都給人類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因而德裏達的學術活動旨在克服那些排斥差異的模式,因為差異恰恰是使生活美好的東西。政治上的,文化上的。不要把世界簡單地分成黑與白,男人與女人,異性戀與同性戀,好與壞等。這一點也許可以用來觀察今天的世界局勢,政治,文化(文明衝突論等),種族等等。當然,德裏達不一定就對,他本人的學說也可能落入解構主義的臼巢中(子之矛攻子之盾),但他的學說可提供一個參考點。
泰勒是維廉母學院的人文教授,與德裏達有二十年的學術來往且私交甚厚,泰勒的兒子女兒都曾寫過關於解構主義的文章,德裏達曾大力為他們提供材料,通信解釋。泰勒認為德裏達是二十世紀三大哲學家之一(另二位是維根德斯坦和海德格爾).希望泰勒對解構主義的解構能貼近老德的原意。
個人感覺:似乎解構主義總是用於社科學術,現代科學方麵是否也可解構?現代科學也並不是絕對真理,受過現代科學訓練的都知道,她的方法也是一種理想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