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宋是一陣痛(一)太祖二三事

(2008-07-03 22:54:21) 下一個



宋朝開國皇帝,太祖趙匡胤公元927年出生於洛陽夾馬營。父親是四朝的禁軍將領。據傳太祖出生時 “赤光繞室,異香經宿不散,體有金色,三月不變。”三個月的黃疸啊。這孩子夠可憐的,可是當時沒有紫外線療法。這個編得比劉邦那個好些。據《史記·高祖本紀》載,劉邦是這樣出生的:”其先,劉媼嚐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與其上,已而有產,遂產高祖。“為了證明自己是龍鍾竟然給老爸戴綠帽,隻有劉邦能做得出來。


1. 陳橋兵變


將門出虎子。32歲的趙匡胤已經官升後周的禁軍統帥,戰功卓著,深得世宗的賞識。世宗死後才一年,他卻有了野心。看恭帝年幼,便有了取而代之的欲望,於是導演了一處自欺欺人的“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鬧劇。先是誣稱遼國入侵,受權領兵北上禦敵。到了陳橋驛,按照事先排練好的戲目,趙匡胤裝睡,手下即趁機“強行”給他穿上龍袍,山呼萬歲,擁為天子。恭帝幼弱,大權旁落,自然不敢違背“天意”,隻能乖乖讓出皇帝寶座了。


雖然這樣的鬧劇隻能騙騙弱智,但其手法兵不血刃,還是值得表揚的。縱觀其前其後,中國曆史上每次改朝換代幾乎都得生靈塗炭,血流成河。金光燦燦的龍袍,其實全都浸泡過殷紅的血。不過這樣的伎倆不是一般人能玩的。要是他沒有重兵在握,龍袍怎麽穿上還得怎麽脫下,滅九族那是起碼的。


2. 杯酒釋兵權


以己之心度人,趙匡胤當然知道很多人對自己的皇位虎視眈眈。尤其是那些擁兵自重的武將,更讓他不放心。自己靠那樣的不光彩手段奪位,自然怕這些人也跟著學樣,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一日,太祖召禁軍幾位位高權重的將軍喝酒。酒過三巡,忽歎曰:本人能有今天,全賴各位相助。可是你們未必知道,我這皇帝不好做啊。不瞞各位,我已經有一年沒睡過安穩覺了。


眾將軍驚問何故。太祖曰:皇帝這位子,很多人眼紅啊。


將軍不傻,聽出話外音來了,慌忙說:陛下何出此言?當今天下已定,誰敢對陛下有二心?


太祖說,不然。你們幾位我當然信得過。怕就怕你們的部下裏麵有些貪圖榮華富貴的人,趁你睡著的時候把黃袍披你身上,那是恐怕你就身不由己了。


聞聽此言,幾位將軍早已嚇得尿了褲子,這個可是太祖首創,是他的專利啊。趕緊跪下磕頭:我等粗人,何曾想到這個?望太祖指條出路。


太祖暗笑,說:我都替你們想好了。不如這樣,你們把兵權交出來,回鄉做個閑官,給子孫置點家業,安度晚年多好。


眾將軍:陛下給我們想得太周到了。


翌日,眾將軍就集體請辭,屁顛顛的到地方上當節度使去了。


此後,軍權和財權全部集中中央。軍隊改由文官指揮。”杯酒釋兵權“不同於”狡兔死走狗烹“那樣無情無義,難怪被某些人推崇為”最高的政治藝術“。它固然有效地避免了藩鎮割據的局麵,但是它是宋朝重文輕武風氣的開端,大大削弱了軍隊的戰鬥力,最終導致宋朝的滅亡。


3. 燭影斧聲


開寶九年,太祖趙匡胤50歲,正是盛年,身體倍兒棒,正忙於北伐統一中華。那年的一天,10月19日,忽召弟弟晉王趙光義進後宮飲酒。宮外雪厚更深,宮內酒酣耳熱。一會太祖便醉了,躺下休息。趙光義屏退眾人,要自己服侍哥哥休息。透過窗紙,可以看到兄弟倆說了些啥,接著是燭影搖曳,似聞鐵斧落地聲。然後趙匡胤高聲說“好為之,好為之”。天將亮時,趙光義急急喚人說大事不好,皇上駕崩啦。繼而拋出其母杜太後遺命之說,即“金匱之盟”,稱杜太後死前命趙匡胤,他死後皇位要傳給弟弟趙光義。


太祖死後兩天,趙光義在靈柩前即位,


有的史家把趙匡胤“好為之,好為之”解釋為“好好幹,好好幹”,相當於”你辦事,我放心“。本鳥卻覺得他說的是“幹得好,幹得好”。太祖通過陳橋兵變奪得皇位,卻被弟弟以這種方式奪走,雖然血腥了點,還是要表揚弟弟“幹得好”。“幹得好”後麵是一聲歎息:我猜著了開頭,卻猜不著這結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Thunder_Bird 回複 悄悄話 說得對。太祖應該是整個宋朝皇帝裏麵最有作為的一位了。不僅武功了得,而且極有政治手腕,對什麽大事的處理都讓人心服口服。
艾麗思筆記 回複 悄悄話 趙匡胤對柴家還是很厚道的,一代梟雄做到那個份上著實不易了,換了別人估計都是殺之以除後患。

如果“好為之”是“幹得好”的意思,我猜趙匡胤對這個弟弟是無可奈何中的心心相印了,他一定想起了陳橋。

還得夠早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