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高無上的權威:人民解放軍在參觀北京時學習毛主席語錄。無論作者去哪裏遊覽,她都可以看見毛澤東的“小紅手冊”被大家翻閱。這裏麵有批判美帝國主義的話,但也有比較溫情的言語,“在世界上所有的東西中,人民是最寶貴的。”
在北京歡迎羅馬尼亞總統齊奧塞斯庫來訪時候,學校女學生穿著節假日的服裝,裙子迎風飄擺。50萬人集中在長安街上,夾道歡迎,敲鑼打鼓,唱歌跳舞,揮舞著旗幟,他們大喊,“歡迎!歡迎!”這些女孩子們的花裙子和西方普遍印象中當代中國穿著長袍的印象大相徑庭。
在節日的故宮,台上正在演奏革命歌曲。五百年前皇帝用來做祭祀儀式的廟宇被重新修整後向所有遊人開放。五月一號勞動節的早上,這裏和其他在公園裏建的十個臨時舞台,專業演員在演五個樣板戲裏麵的選段,兩段芭蕾舞,和一段關於現代中國革命的音樂。由毛澤東的妻子江青做指導,這些文藝作品成為政府讓大家延續保持中國建黨時革命精神教育手段和工具。
在天壇附件,一家去遊玩的人給孩子係鞋帶。這家人的父親是個士兵,但他不一定要住在軍營裏,遠離太太和孩子。很多民兵都選擇留在家裏,隻是每天早上去報道,象其他工作一樣。由於家庭父母都是雙職工,孩子都留給祖父母或者幼兒園照料,周日一般是全家一起出遊的日子。在這個長期為人口問題困擾的國家,政府鼓勵大家晚婚晚育。一對兒夫婦兩個孩子被認為是理想家庭。
和真人一樣大小的雕塑在紫禁城的一個展覽館裏陳列,表現解放前人民悲慘的生活。這組雕像左邊,一個祖母被一個貪婪的地主的隨從抓著,不讓她把手裏饑餓的嬰兒給他的母親,那個母親則被另一個隨從抓著,因為這個母親要去哺乳地主的孩子。在共產黨1949年掌權之後,沒有具體數目大約千人左右的地主被鎮壓和執行處死。
老朋友相遇:中國總理周恩來,右邊,歡迎作者的父親,加拿大外交官Chester Ronning,他一口流利的中文都不需要翻譯。兩人曾經在1945年頭一次見麵,當時Ronning在中國駐防。半開玩笑,周總理對這位76歲老人的提早退休頗有微詞。“我知道你比我大三歲,”周微笑著說,“但我們應該例外,比如我吧,你看,為什麽要現在退休呢?”
這是在一段長城上集合的戰士們,他們來旅遊。這段長城距離北京隻有35英裏。兩千年前修建的長城,是為了阻擋北部來的野蠻遊牧民族,穿行在高山和沙漠中,大約綿延1500英裏。
這是兩個共產黨員在北京的學校一天的勞動和學習之後在床邊吃晚飯。這個學習項目,目的是教育知識分子和普通工人一樣有同樣的勞動經曆,這是從60年代末期的文化大革命開始實施的。這個運動的目的是加強黨的理想中的無階級的社會。當作者問,“要學多長時間?”其中一位婦女回答,“這要看我們的態度如何了。”
軍人在清華大學接受高等教育。很多人都戴著毛澤東的紀念章。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毛澤東關閉了國家的中學和大學。隻有去年,清華大學重新開課,收了2800個學生。
在給聾啞兒童紮針灸。在手腕上紮穴位,據說可以治愈很多聾啞兒童。幾千年前發展起來的針灸,雖然沒有很多科學的解釋,但一直在中國流傳治療很多疾病包括治頭痛。
在中國萬花筒一樣的生活中,作者發現了以下這些麵孔:拿著煙鬥的小夥子稱自己為一個普通的農民。對中國共產黨來講,過去有貶義的農民,現在成為一個驕傲的事情。他和他的太太,一位兒科醫生,他們還有兩個孩子,一位祖母,都是在北京近郊一起生活。他們喜歡音樂,都會吹笛子和唱歌。
杭州,有著美麗可愛的姑娘,正在生產精良綠茶的公社勞動。
85歲的滿臉皺紋的老人,住在Yenan. “傳統中國人追求長壽”,作者寫到,“但是沒有過去那麽狂熱。”
外交官的女兒,17歲,從軍隊請假來參加作者的爬梯。女兒的父親,是住在剛果的前外交官。問她為什麽要參軍,她回答,“為了冒險,軍隊裏有很多和我同齡的女孩兒,比我呆在家裏有意思。”
西安的一個小男孩的頭被剔成女孩兒的樣子。父母認為這樣做就可以讓魔鬼覺得這個孩子是女孩,就不會在她身上浪費時間禍害了。
沒有尿布,也沒有洗衣店,孩子的父母都出去工作了,祖母把孩子穿得很實用。
中國工業的門戶,煙霧繚繞的上海是國家最大的城市和港口。
揚子江上的帆船。
拉纖的纖夫。這樣的拉纖時間很長,有時幾個小時,長得需要幾天。
外交官Ronning在農田裏。
最好看的節目,外國人在田地裏幹活吸引了幾個小觀眾。
婦女在用機器切割金屬。婦女很高興能和男人一樣有同樣的薪金和提升機會。在很多中國的大型紡織廠都有婦女幹部。
上海港口的中國萬噸巨輪。造船業是中國一個新興工業,未來要建三萬噸巨輪的藍圖,和日本的10倍於此的輪船比,還是有些小。
在工作中的樂趣,學生們在一個造筒的工廠唱歌,他們在這裏接受思想教育。中國人喜歡各種業餘的演出和音樂節目,主題是不變的革命題材。
鞍山鋼鐵廠的煉鋼爐。當日本從這個占領了14年的地方撤出,他們拆除了很多工廠。盡管如此,東北還是很快成為的中國的工業基地。
北京居民在表演劍舞。每天早上,都會有很多人聚集在廣場街道上鍛煉身體。
從織布機下織出的毛澤東的畫像,在由此送到各大百貨商店,在最後進入偏遠的村莊。最讓人驚訝的如今中國的一個方麵作者發現,是對毛澤東智慧的尊敬。任何成功都可以歸功於他的思想。
延安的窯洞。1934年,麵臨被南方國軍消滅的危險,毛澤東率領9萬人開始了萬裏長征,6000英裏,跨越18座山脈和24條河流。
窯洞外麵的毛澤東語錄牌,他和其他四位領導人曾經住在裏麵。
沈陽農村,農民在用水牛耕地。後麵的紅色拖拉機,是農村開始實行機械化的證據。
在田裏插秧,隻有手工勞作才可以完成這些事情。
人們都用腳蹬車移動:一輛三輪車載著孩子們去幼兒園,從天安門廣場經過。
沈陽騎自行車的上班的人們,經過毛澤東的雕像。大家在中國都騎車,擁有私人轎車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但是他們很幸福的享受到一個沒有汽車廢氣汙染的環境。周總理相信,由於工業化起步晚,中國可以避免其他國家麵臨的環境汙染。
作者Mrs Topping在旅途中拍照。1947和1948年她在南京大學學習。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又回到中國。
國家地理5月中國專刊(一)--城市(多圖)
國家地理5月中國專刊(二)--貴州地捫(多圖)
國家地理5月中國專刊(三)---新長城之奧運北京
國家地理5月中國專刊(四)---未來(多圖)
再謝謝!
我們女的也插秧,所以記得臉腫。。
我們還赤腳在濕田埂上挑秧苗,真重嗬,真難走嗬,那時連哭都沒淚的。
現在我們變得很能哭。
謝謝黃鸝的解釋!正是如此。
就象花草換盆螃蟹換殼蛇蛻皮,等等等等。。。
剛開始稻的種子(穀子的良種)是撒在水田裏的,密度會很大。
問好這兒的各位哦,
喜歡明亮的所有文字。
我覺得並非非得這樣,麥子就是直接散播的。
我想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提高產量(所謂精耕細作)。
稻種經過浸泡散在秧板田裏(這個秧板田做的非常平整,並且略高於水麵, 如照片那樣),一來不容易被水衝走,二來容易管理,最後的結果就是容易存活。
等到秧苗長到一定高度時候, 它們的適應性就提高了,這時候再拔出來插播在大田裏, 這樣就比較容易存活,也利於以後的除草啊之類的活動。(秧板田經過平整後最後也要插秧)。
就象杜姐說的,拔秧相對來說很容易,一般婦女幹的多,插秧相對來說複雜多了,不但講究速度(第一行的人一般最快,因為他需要給後麵的人弄出一定的行距),還講究整齊和質量(就是說不能插得太深,不能插得太淺被水漂起來)。
想!很想!:)))
黃鸝,還有杜姐姐:再問個無知問題啊,那幹嗎開始種的時候不把間距算好呢?留出足夠的地方長秧苗啊?這麽開始密,後來再疏散開,不是很費勁嗎?
The seeds are uniformly(Very densely) spread in a small region(like in the picture).
When they are grown up, they need to be transferred to the big regio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the near part is before they are transfered, the part far away is after they are transfered.
插秧是往後退的
而不是往前走,弄得不好一P股就坐水裏了。
自我更正一下。:)
剛發現“在田裏插秧”這一幅畫她寫錯了,作者沒注意到這些姑娘們在拔秧而不是插秧。隻有拔的時候才有坐小板凳的福氣嗬,少累多了。插秧時候是一直低頭往前走的,到晚上才發現臉很腫!
是71年嗎?很巧,那時候我剛好在田裏拔著插著呢。。
達爾文,對啊,我當時也那麽想的。周總理隻是沒想到我們工業化的速度,比他想得要快多了。要是同時把保護環境跟上就更好了。
coco1215,嗯我覺得哪個時代的人都有知足和不知足的兩類。打個比方吧,要是當時的那個外交官女孩,看到現在的照片,也許也會說,這些人應該很物質生活這麽好,應該很滿足幸福吧。:)
wo-8.嗬嗬,謝謝念經。我也跟著念念。但我不知是否和你念的一個意思。:)
可選項123,嗯,是吧。那時國家也很注重形象的。
stillthere,嗬嗬,不客氣。有空再來吧。
“沈陽騎自行車的上班的人們,經過毛澤東的雕像。大家在中國都騎車,擁有私人轎車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但是他們很幸福的享受到一個沒有汽車廢氣汙染的環境。周總理相信,由於工業化起步晚,中國可以避免其他國家麵臨的環境汙染。”
非常欣賞;
謝謝明亮!
薑小白,我也是。我現在都眨巴著眼睛把眼淚吞回去。早上看新聞還看見一幕感人的場景。也謝謝你還喜歡我文筆。關於寫文章的事情,說實話我想了很久。我們可以說我們對這場災難感同身受,雖然我們也流淚,可我們遠離他們,我們流淚和那些失去至親至愛的人的流淚,不一樣!我試著在一個角落裏麵不動,那感受和身子壓在水泥板裏,一點點等死的感受不一樣!那些輕飄飄的文字,怎麽配來緬懷逝者呢?我不能寫,也寫不出什麽,為這些人的,原諒我吧。
明亮的文筆這麽好,寫點關於地震的文字,就當作是對逝者的緬懷吧。
我不太看國家地理。以前有一期有幾個大猩猩,印得那個清楚--所以我就躲了。我以為那個1971是文章本來的標題呢。:)
It's been a tough week. 祝你周末流水愉快。
applaud,嗯,你真是個很認真的好人。這個1971年中國的副標題是我加上去的。這期地理雜誌,非電子版的,並沒有這篇文章和這些圖片。這個是他們網站電子版為配合這期介紹中國一並放在那裏的。我覺得好,就搬過來了。題目是回到中國的過去。但這些照片是1971年的。其實就像你說,文字的照片都有一定的誤導程度,因為人是記錄這些曆史的,就會有人自己的因素摻雜在裏麵。絕對真空的曆史到底如何,我想沒有哪部曆史可以逼真還原當時。能做到的就是從各個角度逼近。我相信,大家也不會一葉障目看了某些張照片或者一篇文章就推斷出當年的全貌,不過是一個側麵,這個還應該相信群眾的逐漸提高的覺悟吧。:)
馬馳勝,嗯,當時大家精神麵貌還不錯,單純。
---------------------------------
That means welcome, haha.
I wouldn't object if these are some personal collections. But when a reputable widely circulated magazine claims something like "1971年的中國", I feel uneasy.
'西安的一個小男孩的頭被剔成女孩兒的樣子。父母認為這樣做就可以讓魔鬼覺得這個孩子是女孩,就不會在她身上浪費時間禍害了。'
為什麽魔鬼不會在女孩子身上禍害?
'西安的一個小男孩的頭被剔成女孩兒的樣子。父母認為這樣做就可以讓魔鬼覺得這個孩子是女孩,就不會在她身上浪費時間禍害了。'
為什麽魔鬼不會在女孩子身上禍害?
黃鸝,你又飛回來啦?前一陣不見你做窩啊。
applaud,其實我明白你說的,畢竟那個時候沒有開放,外國人能拍攝和參觀的也一定是組織同意的。但這些照片,從某個角度看,已經很真實反映了當時的一些情況了。其實這組照片和當代照片比較看,很有意思的。比如人們的穿衣打扮,笑容,環境等等。
我就是,我覺得你慧眼,阿貝的照片你見過啊?能給我看看她的新發型嗎?
天地一扁舟,噢,嗬嗬,看我這文盲,謝謝謝謝。我當時覺得,能拍這麽多照片估計是建交了,要不這個雜誌登出來,想當然啦。再次感謝。
薑小白同學,你學著點,雖然你那年沒在你媽肚子裏,可那不是你我孤陋寡聞的借口。好吧,下次希望你主動正確回答問題。
我就是,嗬嗬,又見你一麵,我和我老板的關係呢,好得時候挺好,有壓力時候大家都急,這時矛盾就多了。尤其在我不讀他郵件,先看wxc的地震新聞研究神為啥鬧地震的時候,讓他很生氣。於是我也就很鬱悶啦。隔著三十多年看回去,那時中國真的簡單淳樸。不過我還是覺得不要停留在那個時代好。
Sunne,那這麽熟悉的畫麵讓你回憶那時的青春時代了吧,一定很溫馨。
andromedae,嗯,是挺生動的。不過那會兒主題都是革命題材。現在看起來挺逗的。
小屁涵,嗯,我也喜歡曆史老照片。有本書還是雜誌啊,就是老照片,裏麵照片配故事,讀起來真久遠了。
南山鬆,回答不錯。這麽多人就你自覺交作業,我把說明一個個加上了。那個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收租院,好像是奶媽問題。
punny,嗯,當時大學裏麵都有。沒注意後來什麽時候給拆的。也許有些還留著的。我今天可是老老實實幹活幹了一整天。不知能堅持多久。:)
mycereal, 嗯,是啊,父母那代就是這樣的。一代一代也真是快啊。
嗬嗬,我倒想呢!我沒那個大的奔兒頭。大奔兒頭的孩子聰明啊!說真的,那個大奔兒頭的小孩兒倒有點兒象我老媽小時候的一張照片。我老媽小時候,神童一個啊。倒是大奔兒頭下麵的那張,老奶奶夾著的那個,象我。:)
嗬嗬,我倒想呢!我沒那個大的奔兒頭。大奔兒頭的孩子聰明啊!說真的,那個大奔兒頭的小孩兒倒有點兒象我老媽小時候的一張照片。我老媽小時候,神童一個啊。倒是大奔兒頭下麵的那張,老奶奶抱著的那個,象我。:)
sure. no fight.
Sorry, it should be "I" not "We".
I didn't know what was the reality of 1971.
and we will not fight with each other for this, right?
Thanks for your help.
We can't understand anything without your insightful knowledge.
那酷斃了的發型,你現在還留嗎?阿,阿,阿貝?
回複明亮的評論:
明亮 評論於:2008-05-14 18:48:12 [回複評論]
薑小白,嗯,71年的老照片。當時剛建交吧?
=============
具體情況不是很了解,當時我媽的肚子裏還沒有我。
那個時候啊,空氣真好,人也好單純,就是太窮了阿,那日子也不好過啊。唉
明亮的心思好細致,讚一個!
你那麽不喜歡你的老板嗎?阿,阿,阿貝說要幫你揍他(她說是騙你的,可是我信啊,那天她就打了個電話叫我老板站在我後麵看我上文學城)
明亮 評論於:2008-05-14 18:48:12 [回複評論]
薑小白,嗯,71年的老照片。當時剛建交吧?
=============
具體情況不是很了解,當時我媽的肚子裏還沒有我。
尤其是看到哪個小夥子拿著煙鬥的那張, 凝視一會, 竟恍惚起來.
也不知為什麽, 就是愛看一些有曆史沉澱的人物生活照.尤其是祖父母收藏的舊的黑白照片. 總有莫名的感動, 雖然我並不曾生活在那個年代裏.
總的感覺是:當時的人們很純樸,很相信和擁護黨的領導.
中央領導(國家領袖)在人們的心目中地位很高.
那時候是不是有農業合作社和大煉鋼鐵呀?
知道周恩來的外交政策搞得很好.
有兩幅照片是革命聖地延安吧?
有一幅是不是泥塑收租院?記得小時候有憶苦思甜教育.
你不是在考我們曆史吧?
就寫到這裏. 交卷.
嘻嘻,71年,坐投機沙發的還沒生了呢 :)
明亮,同情一把,給老板抓住不太好玩呢,看來你要老實幾天了
我睡覺去了。大家晚安,白天安。:)
真實的反映那個時代的生活現象。
寶貴,寶貴。。
鏡頭前,
泛起曆史的沉澱
明亮辛苦了,快去睡個好覺,明天再接著侃:)
請大家接著看圖說話吧。我今天可沒力氣說話了。明天我有空補上介紹。:)
誰需要坐報紙的找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