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做了扁豆燜麵吃。
我和皮皮豬都是生在北京的,但我父親祖籍是廣西,母親出生在北京,祖籍是山東的。皮皮豬家裏母親一邊是杭州的,父親是浙江寧波的。我們好象都應該算是南方人?不過每次別人問我是哪的人,我都盡量解釋全麵,恨不得畫個家譜樹,然後,就等著他們斬釘截鐵的告訴我,我算北方人還是南方人。
羅嗦半天,主要想說我們北方人和南方人口味不同,喜歡吃的東西也不同。我媽媽最喜歡吃餃子。我爸爸喜歡吃魚。每到他們一起休息過周末,我們就有福氣了。因為我媽堅持吃餃子,我爸堅決認為那餃子不如鮮魚好吃。最後,我們經常是一邊吃餃子,然後一邊吃米飯,就紅燒魚。
好在我和皮皮豬,基本是通吃型。既不分南食北食,都一概歡迎喜歡。最近,尤其偏向北方食品。包括,鹵煮,炒餅,麵疙的湯等不上正經台麵的小吃。而扁豆燜麵,好吃好做,成為周末首選。
很多扁豆燜麵的菜譜了。我做的是最簡單的一種,肉絲扁豆燜麵。肉絲酒醬油醃一醃,豆角擇好,白白的蒜多剝,然後就編肉絲,下豆角,加些炒好的醬,然後下麵條。關鍵要經常看著,加了雞湯,快幹了就翻翻,加點雞湯,再燜。( 這裏有菜譜。http://www.epochtimes.com/gb/4/6/25/n579106.htm).
我用的是那種常見的廣東幹麵。也可以先煮煮麵。我沒煮。麵放進去,開始是幹幹的,直直的,很難想象這硬邦邦的麵條,以後會軟。可是,就是中國烹飪的特點,麵,直硬,可禁不住和豆角,雞湯在一起,小火燜著,烤著,慢慢的麵軟了,慢慢的,肉湯豆角的滋味進到麵裏了,而麵自己在湯裏,又分解出來自己的麵湯,最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後,我又加了幾個西紅柿。出鍋的麵條,麵筋道滑軟,肉香菜香都進了麵。我們每人都高興的吃了幾大碗。
中國烹飪,講究的是和諧。菜出來,不是說那塊材料更好吃,而是整體的色香味。紅樓裏,一塊普通的茄子,之所以好吃,是多少隻雞的滋味喂出來的。可你看不見別的,隻是茄子。其他味道,都隱在裏麵。可如果光是茄子,絕對沒有這麽複雜美味的。
相比來講,外國的菜肴,簡單多了。一塊牛排就算牛排,菜單煮了擺在傍邊,互相絕不混淆。沒見過西餐裏,那牛排是用了傍邊擺的蘆筍的汁煮出來的,而蘆筍,也就是蘆筍,不會是雞汁煨出來的。剛到美國吃西餐,當時很覺得他們的原始。後來知道,東西文化的區別有很大稱度上,如這烹飪。
東方文化,講究的是融。我們要的是混沌,服從。我們要最後的整體效果。西方更重個體,更重獨立。他們強調的是,個體的優秀,整體才優秀。出發點不一樣。
中國的婚姻,最高境界也講究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夫妻越來越象。西方,我還沒嫁給外國老頭,不過以我知道的他們的婚姻,他們是更會尊重對方的特點,兩個人,更象 Business Partner 。經營婚姻,不失自我。到時分手,也更幹淨利落。不象中國人,不光兩個人,牽腸掛肚的來來回回,還有父母親戚,單位領導,電梯裏幫你按電梯的大媽,都是有責任說上兩句,為你們操操心的。
一句話,要是從牛排大餐裏,重新把牛排拎出來,容易。要是從扁豆燜麵裏,把麵不沾扁豆的味道而提出來,不容易。
有時吃膩了中餐,我們也喜歡西餐。他們餐廳漂亮,服務氣氛一流。食物到也幹脆利落,青青爽爽,肉是肉,菜是菜。而他們的 Salad ,更是我最愛。我有時連汁都不澆,隻喜歡各類青菜的本味。倒是五更腸旺讓我覺得模糊。不過,拌飯還真是香。
到底吃什麽,是一鍋煮,還是分鍋煮。是大家混沌一體,還是各自鮮明。不過是一口飯。吃飽了就好。
我每天上班時,經常看見鄰居的老外美女們遛狗也有,帶小孩散步的有。她們都是全職的家庭婦女。我不相信她們的老公在經濟上同她們拎得清。大部分老外結婚後,還是一鍋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