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醉晶迷

寒煙籠金陵,月夜泊秦淮。
正文

中國國內金融數學人才鳳毛麟角

(2007-01-12 10:15:55) 下一個

 

    中國國內金融數學人才鳳毛麟角

         2006-5-29

   諾貝爾經濟學獎已經至少3次授予以數學為工具分析金融問題的經濟學家。北京大學金融數學係王鐸教授說,但遺憾的是,我國相關人才的培養,才剛剛起步。現在,既懂金融又懂數學的複合型人才相當稀缺。

  金融數學這門新興的交叉學科已經成為國際金融界的一枝奇葩。剛剛公布的200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就是表彰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恩格爾和英國經濟學家克萊夫•格蘭傑分別用“隨著時間變化易變性”和“共同趨勢”兩種新方法分析經濟時間數列給經濟學研究和經濟發展帶來巨大影響。

  王鐸介紹,金融數學的發展曾兩次引發了“華爾街革命”。上個世紀50年代初期,馬科威茨提出證券投資組合理論,第一次明確地用數學工具給出了在一定風險水平下按不同比例投資多種證券收益可能最大的投資方法,引發了第一次“華爾街革命”。1973年,布萊克和斯克爾斯用數學方法給出了期權定價公式,推動了期權交易的發展,期權交易很快成為世界金融市場的主要內容,成為第二次“華爾街革命”。

  今天,金融數學家已經是華爾街最搶手的人才之一。最簡單的例子是,保險公司中地位和收入最高的,可能就是總精算師。美國花旗銀行副主席保爾•柯斯林著名的論斷是,“一個從事銀行業務而不懂數學的人,無非隻能做些無關緊要的小事”。

  在美國,芝加哥大學、加州伯克利大學、斯坦福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和紐約大學等著名學府,都已經設立了金融數學相關的學位或專業證書教育。

  專家認為,金融數學可能帶來的發展應該凸現在亞洲,尤其是在金融市場正在開發和具有巨大潛力的中國。香港中文大學、科技大學、城市理工大學等學校都已推出有關的訓練課程和培養計劃,並得到銀行金融業界的熱烈響應。但中國內地對該項人才的培養卻有些艱辛。

  王鐸介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在一項“九五”重大項目中,列入金融工程研究內容,可以說全麵啟動了國內的金融數學研究。可這比馬科威茨開始金融數學的研究應用已經晚了近半個世紀。

  在金融衍生產品已成為國際金融市場重要角色的背景下,我國的金融衍生產品才剛剛起步,金融衍生產品市場幾乎是空白。“加入 W TO後,國際金融家們肯定將把這一係列業務帶入中國。如果沒有相應的產品和人才,如何競爭?”王鐸憂慮地說。

  他認為,近幾年,接連發生的墨西哥金融危機、百年老店巴林銀行倒閉等事件都在警告我們,如果不掌握金融數學、金融工程和金融管理等現代化金融技術,缺乏人才,就可能在國際金融競爭中蒙受重大損失。我們現在最缺的,就是掌握現代金融衍生工具、能對金融風險做定量分析的既懂金融又懂數學的高級複合型人才。

  據悉,目前國內不少高校都陸續開展了與金融數學相關的教學,但畢業的學生遠遠滿足不了整個市場的需求。

  王鐸認為,培養這類人才還有一些難以逾越的障礙———金融數學最終要運用於實踐,可目前國內金融衍生產品市場還沒有成氣候,學生很難有實踐的機會,教和學都還是紙上談兵。另外,高校培養的人大多都是本科生,隻有少量的研究生,這個領域的高端人才在國內還是鳳毛麟角。國家應該更多地關注金融和數學相結合的複合型人才的培養。

  王鐸回憶,1997年,北京大學建立了國內首個金融數學係時,他曾想與一些金融界人士共商辦學。但相當一部分人對此顯然並不感興趣:“什麽金融衍生產品,什麽金融數學,那都是國家應該操心的事。”

  盡管當初開設金融數學係時有人認為太超前,但王鐸堅持,教育應該走在產業發展的前頭,才能為市場儲備人才。如果今天還不重視相關領域的人才培養,就可能導致我們在國際競爭中的不利。

  記者發現即使今天,在這個問題上,仍然一方麵是高校教師對於人才稀缺的擔憂,一方麵卻是一些名氣很大的專家對金融數學人才培養的冷漠。

  采訪中,記者多次試圖聯係幾位國內金融數學界或金融理論界專家,可屢屢遭到拒絕。原因很簡單,他們認為,談人才培養這樣的話題太小兒科,有的甚至說,“我不了解,也根本不關注什麽人才培養”。還有的說,“我現在有很多課題要做,是我的課題重要,還是討論人才培養重要”、“我沒有時間,也沒義務向公眾解釋什麽諾貝爾經濟學獎,老百姓要不要曉得金融數學和我沒有關係”。(劉世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