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麵具的舞者

隻想寫寫玩玩,找點兒樂,心情日記,隨意塗丫。
正文

這一天風很大----VT血案之我見

(2007-04-18 15:08:06) 下一個
這幾天整天電視上或網上看到的都是弗吉尼亞工學院(VT)的新聞報告,一場令人震驚的血案,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早上,如果非要找出一點點反常,那是四月了天氣依舊寒冷,這一天風很大,32個辜的人命喪一個23歲的青年之手。
事件一開始就報道KILLER是亞洲人曾讓海外中國人擔心不已,雖然最後公布凶手是韓裔青年,也並未讓中國人寬懷多少,畢竟我們都長著亞洲人的臉。有新聞采訪說一部分在美的韓國人準備在未來段日子裏假稱是中國人或日本人,而韓國駐美大使更呼籲在美韓國人禁食32天以慰籍32個亡靈,從亞裔人士對這件事的誠慌誠恐的反應來看,北美這片土地仍然是白色和黑色的,黃皮膚的亞洲人依舊是過客。
其實,凶手趙承熙(音譯)八歲來美,在美國生活了15年,是他人生的主要部分,他的思維方式和審美及道德標準可以說不折不扣的是在美國形成的,聽說他的家境貧困,父母當年是因為在韓國生活不下去了才移民美國,即使可以把他對富家子的仇恨歸因於他的家世,那麽他對槍枝的喜好和用槍枝殺人的可行性不能不說是拜美國的大環境所賜,悲哉,海外的韓國僑民們,在你們為無辜的人流下同情的淚時,還要禁食謝罪,如果要謝罪,更要謝罪的是反應遲鈍的校方和讓槍枝自由買賣的政策,以及背後支撐的軍火商。
其實,這就是現實,而人們在現實麵前已經麻木了,人生太短,為了生存,為了日子好過,一切還得照著遊戲進行,有記者采訪了一個遇害的印度教授的家鄉的人們,新德裏,在這裏仍有很多人在夢想著去美國,當記者問道這件事是否會影響這些人去美國的熱情時,一個女學生回答說不會,因為象這樣的事情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都可能發生,這隻是一個意外事件。是啊,在今天,到處都聽聞憂鬱怔,聽聞殺人流血事件,聽聞意外,居此地還是去彼地,在哪裏都在是地球上,躲不過不如依舊故我,原來想幹什麽還接茬幹什麽,這就是一個印度女學生的邏輯,這大概也是大部分人的邏輯。
聯想當年盧剛事件,黃蓓佳的小說《派克式左輪》試圖還給盧剛人性完整的一麵,畢竟他當年殺人僅僅為了複仇,沒有提著槍到處亂射,或許還尚存人性。現在人們看到了是冷酷的屠殺,毫無人性可言,人們震驚了,無所事從,留神去看,除了哀傷,更多地你看到的是茫然的眼神,無助的表情。此時的哀傷悲慟能持續多久,此時的反省討論能被傳講多久。不如掬一把黃土,再撒向空中,閉上眼楮,無言地承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