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四通故事(76)談鋒 - 博客 | 文學城
個人資料
萬家述評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四通故事(76)談鋒

(2011-06-16 14:16:15) 下一個

第十二章 四通文化 7
———————————————————————————————————

四通故事(76)談鋒


談鋒(1988年,北京)

IBM 高級代表團訪問四通的那張照片是視頻截圖,非常模糊。中間是我,我的右側是 IBM 的副總裁,我的左側,就是談鋒。

如果說四通文化是斑馬文化,那麽談鋒就是其中最亮眼的白道。當時他是總裁辦公室主任。我經常稱讚他恰當地代表了四通的形象:兩袖清風、一身正氣。談鋒和我同年,比我還早上一年大學。 1963 年,他從上海考到了北京,讀的是北大。文革之後,是社科院新聞所的研究生。畢業後,他被分配到人民日報工作。在加盟四通之前,他是人民日報(海外版)的港台版主編。在報社內部,他是耀眼的新星,第三梯隊的接班人,副總編譚文瑞的得意門生,用談鋒自己的語言,他和老譚“情同父子”。

為什麽這麽優秀的人物,也下海到了四通?是誰在其中牽線搭橋?是王緝誌。準確地說,是王緝誌的弟弟王緝思。

王緝誌一家,可謂一門俊秀。前麵我提到過,王緝誌有一個出色的妹妹,我的清華校友王緝惠,也參加了四通。他還有一個出類拔萃的弟弟,叫王緝思,當年是社科院美國所李慎之的大弟子,現在被認為是中國當代一流的國際政治學家,著名的美國問題學者,現任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在一次重要的外交訪問中,談鋒和他們結緣相識。

王緝思熱情地向談鋒推薦四通。一位讓談鋒非常敬重的長者,也對他說:這些人(指四通人),是中國將來的脊梁。談鋒心動了。回京以後,由王緝思安排,王緝誌和談鋒在鬆鶴樓見了麵。記得鬆鶴樓是在長安街上,一家古色古香的餐廳。王緝誌的溫文爾雅,談鋒的文人氣質,十分契合。男人之間,也會“一見鍾情”。一席推心置腹的交談,談鋒便下決心到了四通。

本來,王緝誌是想讓談鋒到開發部幫他的忙。他帶談鋒來見我,一見麵,我就說:“這個人才,我留下了!”

我喜歡談鋒,因為年齡、經曆、性格的相同,彼此了解要比其他人來得更容易、也更深一些。我們之間,除了友情,還有一種親情。用談鋒的語言,我們“情同兄弟”。我的那個同胞弟弟儲忠,和談鋒的交情,好像比同我還更親近。就個性而言,談鋒要比我更單純一些。在我的個性當中,有許多不同的麵:既有老王的精明,也有老沈的城府;既有老段的敬業,也有小崔的海派。談鋒的正直和狷介,應該也是我個性中的一個側麵。

談鋒到四通以後,成為總裁辦公室主任和《四通人》的第二任主編。曹務奇則出掌綜合計劃部,成為公司的首席智囊。

譚文瑞當年想讓談鋒在《人民日報》更上一層樓,卻在報社的基層遇到了很大的阻力,老譚徒呼奈何。1988年,我特別邀請譚文瑞總編,當時他已經是《人民日報》的總編兼海外版的總編,到四通來參觀。臨別時,他緊緊地握著我的手,說:“我終於放心了!”我的感覺,像一位老父親,把自己心愛的子弟托付給了讓他放心的兄長。

《四通人》是一份小報。談鋒上任以後,提出“辦小報也要有大手筆”,我自然是舉雙手讚成。《四通人》從原來的四版,擴充為八版。從 23 期開始,在《四通人》上開展了“四通現狀與前途”的大討論。一共有四個專題。記得之一是“危機意識和緊迫感”;之二是“我們端的是泥飯碗”;之三是“用戶是我們的後台”;之四是“完善我們的管理”。

原來區裏準備拍一部介紹海澱的新聞片,說要給四通兩分鍾的鏡頭。結果,新影廠拍了一部將近 20 分鍾的專題紀錄片:《四通人》。這是國家科委介紹星火計劃的係列片之一。這部影片由新影廠的殷蘇平執導,劇本的文字稿,則由談鋒執筆。

我一直在找這部影片的拷貝,但沒有結果。有一天,談鋒很興奮地來電話,說這部影片他在網上找到了。我把它轉貼在下麵,供所有對《四通故事》有興趣的朋友點擊:


四通人01
 


四通人02



四通人03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齊雲山月 回複 悄悄話 兵慫慫一個,將慫慫一窩

四通當年精英薈萃,是萬潤南的凝聚力。看萬老(當時小萬)的講話,真是“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
巧者勞而知者憂 回複 悄悄話 看到一些熟悉的麵孔,恍若隔世。
萬家述評 回複 悄悄話 http://i53.tinypic.com/334px0w.png
加州花坊 回複 悄悄話 關鍵還是領導層的思想,策略和智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