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家園

愛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愛是永不止息.
個人資料
正文

認識自己-原生家庭影響你的婚姻(4)

(2006-06-22 19:20:43) 下一個
摘要:
認識這些心理定律後,在婚姻、家庭中,比較能理性地滿足自己或別人的內心需求,也更懂得如何教導自己的孩子……

*********************
內容:
〔心理上的兩個基本需要〕

沒有憂慮是何等美好,隻是生活中難免會有憂慮,甚至很多人處在痛苦愁煩之中。上帝愛世人,祂深知人類的需要,聖經裏有很多內容可以幫助我們發展情緒智商(E.Q.),藉著真理使我們過平安喜樂的生活。

上帝創造天地萬物時蘊含了物理定律,人的心裏也有一些定律,認識這些心理定律後,在婚姻、家庭中,比較能理性地滿足自己或別人的內心需求,也更懂得如何教導自己的孩子,讓他們健康地成長。以下我們來了解內心的兩個基本需要。

一、 安全感:

人出生後就需要安全的環境,知道下一餐有沒有得吃、關愛的人是否在身邊,如果這種安全感不能得到滿足,將來對愛情、婚姻、子女的關係都會產生問題。不同成長背景的人,對不同情境會有不同的詮釋,也許是正麵的,也許是負麵的:從小受傷的人,常把別人的善意當成惡意;沒有安全感的人,對別人的笑意會解釋成嘲笑或別人有居心,卻不能想象那可能是一種友善的表示。

二、 身體的撫觸:

第二個需要是身體的接觸和撫摸;很多臨終的病人,即使已失去語言溝通的能力,但被撫摸時,仍有感覺、反應。

所以有句英諺說:“We need three hugs to survive, another three hugs to thrive.”我們每天有三個擁抱就可以活得很好,再多三個擁抱會更神采煥發。但若從前的創傷未愈合,長大後恐怕也很難用擁抱來彌補。

〔心理治療上的兩個要素〕

心理治療中最有效的兩個要素是,鏡映(Mirroring)與理想化(Idealizing)。

父母親是小孩心理上的第一麵鏡子,孩子起先不知道自己是誰,靠著父母對他的反應、評價,從中建立自我形象和自我觀念。而我們總有軟弱,愛也不完全,多半喜歡成績優異的、漂亮的、跑得快的、聰明的孩子,更喜歡跟自己長得像或個性相像的孩子,無形中,對待孩子就會有一些差別待遇,對那些被冷落的小孩造成影響。因此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關愛他們,同時要好好麵對自己的問題。

身上還帶著過去傷痕的父母,若不懂得麵對自己的問題,會比較不能容忍孩子負麵的情緒。大多數中國人習慣用高壓政策,隻許孩子有正麵的情緒,像乖、聽話。至於負麵情緒則會帶給我們困擾,像觸犯了心中的地雷,不太舒服,於是就壓抑孩子不能發怒。但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讓孩子懂得如何適當地表達怒氣是非常重要的。

聖經上也說“生氣卻不要犯罪”,生氣是正常的情緒,重要的是如何以合宜的方法疏導,並且“不要含怒到日落”──不累積怒氣──累積久了會變成苦毒、疾病,導致一般常見的胃痛、偏頭痛……。許多人在成長過程中,情緒被壓抑,沒有表現出來,但其實一直在內心翻騰、攪動,一旦引爆,情況便難以收拾。

相對於“鏡映”,另一個要素是理想化(Idealizing);每個人都需要有個比自己更高、更大、更有智慧的力量引導,小孩需要父母關愛他、管教他。有些小孩雖然物質不虞匱乏,但父母很忙,無法陪伴他,這些小孩比較無法控製情緒。

國內在實施一胎化後,有個“四二一”現象:一個小孩有四個祖父母、二個父母,這個孩子集三千寵愛於一身,沒有人敢管教他,而且有求必應,變成一個小霸王或小公主,產生許多兒童問題。其中的關鍵不在於他們得到多少愛,除了愛,孩子還需要有外在的規範加以約束。假如小孩偷錢,沒有被抓到、沒有人管教,這個小孩心理上會越來越沒有安全感,越不能控製自己的情緒。如果小孩偷錢時被父母逮到了,嚴嚴地教訓一頓,反而可以幫助他建立內心的安全感,就像把內在許多的動力放在鐵軌上,讓火車可以循軌而行,而且衝得很快,也會發展得很好。

所以如何平衡愛與管教,是非常重要的,它們猶如老鷹的一對翅膀,要同時具備才能展翅上騰。鏡映和理想化就像上帝的兩個屬性:一是“無條件的愛”,一是“公義”的性格;前者是恩典,後者是真理。人需要無條件的愛,也需要有公義的法則;才能克製衝動,發展堅韌的品格,完成人生目標。

愛雖重要,卻如此難以拿捏,需要我們努力學習。你我都不完全,我們的愛也不完全,我們有責任從自己開始,不要讓過去代代相傳的問題繼續出現。

(未完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