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間黑店

春三十娘有雲:此地烏煙瘴氣,各位又麵目猙獰,絕不像是一家客棧,莫非是一間黑店?
正文

另類聲音:不必對北京奧運會的成功感到太得意 (完全讚同)

(2008-08-11 09:19:27) 下一個
作者:潘宏斌

盡管南韓SBS電視台提前泄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正式亮相依然讓整個西方世界為之顫栗。這份榮耀屬於中國政府;屬於北京奧委會;屬於張藝謀總導演;屬於一切台前和幕後的誌願人員和工作者;也屬於我們海內外的全體中國人。其實,屏幕上所顯示的隻是這一偉大作品的一小部分,更多的甚至還不為人所知。聽說當夜為保證開幕式無雨,更多的工作人員和俄羅斯專家用1104枚火箭彈組成一道空中“火牆”,攔截了一場即將進入北京的暴雨,簡直不可思議!

看到這樣成功的開幕式,估計西方一些不懷好意的政客想死的心都有了,哈哈哈哈。連開幕式前一直喋喋不休地批評中國政治的解說員在結束後的解說詞中感歎道:“沒有人,沒有人再會對這次開幕式的成功存在爭議;這是一場令人目瞪口呆,目瞪口呆的完美表演!”

話又說回來,一向戴著有色眼鏡的西方主流媒體被“雷到了”,不足為奇。我們自己不能為此而沾沾自喜,因為,實在有些地方差強人意。張導演充分利用他在電影拍攝中對光、聲、電的理解,給觀眾以視覺上的震撼,是關鍵性的成功之舉。但令世界關注的奧運主題歌《我和你》卻是個不倫不類的三流作品,令人掃興。別說在表達歡樂和激情上無法與漢城奧運會的《手拉手》不是一個數量級,就連和春節聯歡晚會上的二流作品《難忘今宵》都無法相比。

張導演拍電影的致命弱點就是主題內容的空洞和不連貫,這導致他與奧斯卡獎無緣,不幸這次大導演的老毛病重犯。孔老夫子的“弟子三千”齊聲朗讀《論語》的滑稽場麵就不要提了,那才叫一個守舊和封閉!所宣揚的“和諧”思想很難被世界所認同,更不要說西方主流媒體。說好聽的,那是一廂情願;要是說句粗的,那就是用熱臉貼人家的冷屁屁。難怪當畫麵出現“和為貴”的字樣時,連美國解說員都樂了:“哈哈,這個隻能是屬於‘未來’的!”

“活字印刷舞”也同樣差強人意。老美大都看不懂,有的甚至說:“對了!中國人正在表演是他們發明了麻將”,真讓人能笑破肚皮!首場的“擊缶表演”也頗令人鬱悶,擊鼓就擊鼓唄,幹嘛要寫成“擊缶”?!擊缶就是擊打碗盆,是中國古代最底層人的娛樂內容,大概是因為置辦不起樂器。後演變為送喪的禮樂和窮叫花子敲墩缽。好在老美的解說員也不懂中國文化,否則老美解釋說:那是在表演喪禮,豈不晦氣?!

其實,曆史劇有兩場也就夠了。第一場可表演秦皇漢武修長城、戰匈奴,表現我中華抗擊外來侵略,“敢犯大漢者,雖遠必誅”的英雄氣概,也體現出一下我民族自古就有“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不要讓這些狂妄自大的黃毛小子以為隻有他們才有血性和正義!第二場應該表演“絲綢之路”、“鑒真東渡”和“鄭和七下西洋”等中外交流史,反映中國人民自古就有愛好和平的傳統。西方文明中好的東西我們有,西方文化中沒有的東西,如“平等相待”、“與鄰為善”,我們也有!整體表演的主要方向應該立足於今天、展望未來。而這次的表演總讓人感到張導演還沒有從秦始皇兵馬俑坑裏爬出來,難道近年來中國的成就真的不值一提?!

然後是鏡頭選取。奧運會本來是世界性運動盛會,屬於大眾娛樂。本想看到各國觀眾狂歡的鏡頭並擺出各式各樣的Pose照相,就像亞特蘭大奧運會那樣,搞成一個狂歡節。結果很掃興!我看到的大都是把鏡頭給了主席台上的那些過了氣的老常委。難道這個開幕式隻是為這幾個老頭搞的,所以要討得他們的歡心?真搞不懂!

奧運開幕式的點火也很讓人失望,李寧這個飛天的動作和創意在《夢想》表演中都出現過,點火缺乏驚險和懸念,所以沒有給海外觀眾留下什麽印象。人們永遠也忘不了巴塞羅那奧運會開幕式上殘疾人運動員裏貝羅在夜空中射向70米遠、21米高聖火台的那支箭,至今仍在電視上一遍一遍地反複播放著。筆者並不是個想象力豐富的人。不過,若是讓我當導演,寧可讓9歲小英雄林浩和坐在輪車裏的金晶,在奧運會主題曲《我和你》的歌聲和中國觀眾的歡呼聲中共同繞場一周,讓那些坐在看台上的那些尊貴的西方政要知道一下:什麽才是真善美!

最後,應該讓一個渾身塗滿白色熒光的一個真實的鴿子嘴裏叼著橄欖枝形狀的火種,在空曠的體育場上空展翅翱翔。最後,正當人們提心吊膽看著它將要飛走時,它突然將火種丟在火炬上-----世界被照亮了!

除了舉辦中出現的某些不盡人意之處,國家舉辦奧運會的動機也很值得商榷。說實話,我總覺得奧運會都是人家西方玩剩下的遊戲,光倫敦就要舉辦第三次,要不是二戰取消那次就是第四次了。別人辦奧運謀求的大都是商業利益,第二屆巴黎奧運會和第三屆聖路易斯奧運會是借著世界博覽會的機會同時進行的,巴黎的田徑場那時還長滿了青草。更絕的是,馬拉鬆比賽還要穿越大街小巷,所以其他國家的運動員認為法國人包攬前三名全靠“熟悉地形”!

其他西方國家的情況大致也差不多,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德國人在體育設施上花了8億多美元,應該說是大頭了。總之,他們是支出能減則減,收入能加就加。畢竟,市場法則決定一切,這年頭誰願意充當憨大?!

中國的精英們熱衷於舉辦這次盛會,他們為中國畫了個人好大的圓餅:“奧運能使經濟騰飛”、“奧運會是經濟社會加速器”、“以1964年的東京奧運會為契機,日本大踏步全麵走上世界經濟舞台的聚光燈下”、“奧運會將日本、韓國帶上國際經濟舞台”。甚至當時的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指出,北京申奧成功將在今後7年內平均每年拉動中國GDP增長0.3到0.4個百分點;時隔一天,北京市統計局也聲稱,舉辦奧運會將對北京每年的經濟增長產生2個百分點以上的拉升作用...嘎嘎!

真實的情況卻是這樣的:

1964年東京奧運會時,電視開始進入家庭,日本想展示日本的經濟活力和日本產品的精良,向世界表達“日本不是一個戰敗國了”,以洗刷戰後日本產品物次價廉的形象,不惜花費30億美金來辦東京奧運會。他們不僅把場館建設到一流水平,更重要的是改建了東京中心地帶,並新建了高速公路和高科技的電氣化鐵路,為經濟擴張打好基礎。難怪當時的國際奧委會主席基拉寧諷刺說,東京為舉辦奧運會修建設施,其實真正需要它們的是日本和東京,而不是奧運會。

人算不如天算。結果呢?1965年日本GNP從上一年的13.2%降至5.1%!狡猾的日本人來了個“腦筋急轉彎”,利用冷戰東西對立而搭上美國的戰車,不僅不費一槍一彈收回了琉球群島,更由於越南戰爭軍火訂單而實現了經濟張,使日本經濟得以起飛。“索尼”品牌脫穎而出成為國際級品牌、日本消費電子產品的得到起飛、甚至汽車後來卓有成效地與歐美國家廠商進行競爭都與越戰訂單有很大的關係,將功勞記在奧運會的帳上,實在是中國精英們的一大發明。

1988年漢城奧運會的開幕式舉辦的神秘又很有特色,商業操作也十分成功。共有160家電視台通過25個衛星向85個國家轉播奧運會,不僅使全世界對韓國增加了解,對韓國旅遊產業產生了長期的影響。南韓奧運會組委會在運動會的組織過程中使用本國電子設備,這給韓國電子技術產業提供了大好機會。

即便是這樣,結果也十分不妙。1997年11月11日金融危機時,當天南韓的外匯存底隻有38.4億美元,兩周後需要償還的外債就高達100億美元!光是韓國需要從外國輸入生活必需食糧,也需要120億美元。就在南韓幾乎“被槍架在脖子上”時,引發民族主義。不少韓國人捐黃金,有些人幾乎傾其所有,200多萬韓國人捐出黃金總額高達10億美元。受其感動,國際上幫助南韓渡過了經濟危機。

隻要睜開你的眼睛看一眼就會明白:奧運會並沒有“推進了日本、韓國經濟起飛”。而是日本和南韓的由於經濟擴張,曾打算利用奧運會來促進,因為這兩個國家當時無法使用武力,隻能出此“下策”。而後來的騰飛,卻是另有它因,與奧運會沒有多大的關係。否則,你怎麽解釋雅典奧運會後,希臘的經濟增長率隻有3.3%,創9年來的最低?!而且希臘人為了這個該死的奧運會可能要背負近10年的債務。否則,你怎麽解釋舉辦了兩屆奧運會的英國,經濟一下子就被中國超過?!

從官方渠道傳來的聲音說:北京奧運會將表達了中國成為一個大國的訴求,這些混話近於無知。中國早在毛澤東時代就已然就是準超級大國,套用美國政治家的話來說,就是“第三超級大國”和“潛在的超級大國”。近三十年國力相對下降,但還不至於淪落到對自己是否是“大國”都不自信吧?何必畫蛇添足、多此一舉?!

有的精英說,日本和南韓就是用奧運來提高民族的自豪感、加強民族的凝聚力的。可笑啊!南韓的民族凝聚力是有的,與奧運會有一毛錢的關係嗎?!民族的自豪感,哈,還是聽聽別人是怎麽評論他們的吧。日本就是舉辦一萬次奧運會,也改變不了其哈美心態。美國,甭管它是惡棍還是世界的救世主,它確實是有讓人尊敬的地方。這不,剛造了兩顆原子彈,就朝著日本人頭上扔下去了...從此它就成了世界的老大,贏得了世界的尊敬!

北京奧運會,直接耗費的金錢竟達2800億人民幣(約合370億美元),創造了世界之最;至於在其它方麵所作的讓步就更不用提了。即使高效益的2005—2008年的“奧運投入期”內也沒有給北京,更不要說給中國帶來“額外的經濟增長”。在下看來,這純粹就是沒有任何經濟效益的一種賠本賺吆喝的“形象工程”。如果我是國家領導人,趁早把南沙、台灣和釣魚島都給收回了,到時什麽什麽經濟利益、大國的地位、愛國主義都有了。林肯說過:“一座房子不能從中間裂開。” 為了維護國家的統一,他不惜打了一場傷亡數百萬人的南北戰爭。幾十年後,美國一舉躍升為世界頭號經濟大國。

落後就要挨打,是中國人從自己悲慘屈辱的近代史中得出的慘痛教訓。這個落後,其實說的還不是經濟實力,更是國家政治體係和國民素質。滿清經濟實力世界第一,是日本的數倍,卻依然慘敗在日本手下,從此成為一個落後國家。中國有很多問題很棘手,都是腐敗所致,腐敗導致物質和人力資源不能有效利用,必然繼續落後,繼續挨打。一味地坐而論道,無助於建立大國信用,維護國際公義。 說白了:不幹點大國該幹的事人家能承認你是“大國”嗎?!

國家的前途和特權階層的利益,隻能選取一樣,沒有中間道路可走。隻有讓特權階層無“特權”可享,無利可“圖”,腐敗才能被有效抑製,才能得到人民的擁護,國家才能強盛。筆者近日回國去蘇州旅遊,不小心暴露身份而差點被黑社會綁架撕票,隻得取消一切訪友計劃而返回。蘇州作為改革的樣板,黑社會招搖過市,公開控製了從旅遊、運輸和色情行業。有的地段夜間單身不敢出門,怕給“做了”。如果說蘇州公安局和市政府沒有“保護傘”,打死我都不信!這次美國排球隊教練的父母奧運期間在北京遇害,影響很壞。因為說到底還是社會治安出了問題,和“恐怖分子”沒有一毛錢的關係。要深究原因,還和腐敗有關,信不信由你!

這次奧運一個意外的收獲,就是民族的凝聚力得到加強,也讓這次北京奧運會成為世界曆史上最為引人注意的一次奧運會。不管是海外的聖火傳遞還是國內的四川大地震,都讓人感到中華民族確實“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隻有“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的份了。我問過那些平時根本不關心中國的人這時候為什麽敢挺身而出?他們有的說:“實在是看不下去了”;有的給我的回話說:“談不上什麽愛國,隻是責任所在。”;有的說的更直接:“都到這個份上,再不上還算是人嗎?!”

說老實話,筆者是含著眼淚看完奧運開幕式的,深感中華民族確實多災多難。遠的就不說了,光是眼下就趕上奧運聖火傳遞受阻、南方雪災和汶川大地震。北京奧運會是中國人民強忍著淚水獻給世界的一份歡笑、一份驚喜、一個奇跡。苦難的中國這次像一支紅色的蠟燭:流幹了眼淚,照亮了世界,最後燃燒完自己...

中國曆史上的奇跡工程有許多,像長城、大運河和頤和園。有的雖不能直接受益,但卻造福後人,使民族強大;有的隻能招致衰敗,留下罵名。無論結果是什麽,此次奧運會必將對中華民族在本世紀的盛衰走向有著深遠的影響,很可能就是一個曆史的轉折點。是非功過,自有後人評說。

冷靜點吧!不必對北京奧運會的成功感到太得意。

(潘宏斌 美國田納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