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夜話

向上看不要向下看,向前看不要向後看,向外看不要向裏看,伸出友好的手.
正文

淮陽(陳州、陳國)史[轉]

(2006-09-15 21:13:50) 下一個
一種地域文化的形成,要受三方麵因素的影響,即曆史發展、地理位置以及上述二者相結合而形成的曆史區位關係。
從地理環境上看,陳地屬黃淮平原的一部分,以沙潁河為界,以北為黃河衝積平緩平原區,以南為淮河支流衝積低緩平原區,土地平曠,河流眾多,土質疏鬆肥沃;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型氣候,降水量適宜,有利於農作物生長。陳地兼有南北地理條件之長,具有發展農牧業的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
陳地地處豫東要衝,疆域廣袤,無山水阻隔,交通便利。《史記·貨殖列傳》載::“陳夏千畝漆”,其富與千戶侯等;“陳在楚、夏之交,通漁鹽之貨,其民多賈。”清初曆史地理學家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說:陳地“控蔡、潁之郊,綰汴、宋之道。淮泗有事,順流東指,此其經營之所也”,“又其地原濕沃衍,水流津通”。這種特殊的地理環境條件,使之融匯南北,包容四方,熔鑄成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風格。
從曆史發展階段來看,陳楚文化包括先陳文化、媯陳文化、陳楚文化三個延續的階段。


一、地質時代
古生代細分為寒武紀-奧陶紀(5.7--4.38億年前)、誌留紀-泥盆紀(4.38--3.55億年前)、石炭紀-二迭紀(3.55--2.45億年前)。 中生代(2.45--0.65億年前)細分為三迭紀、侏羅紀、白堊紀。 新生代(0.65億年前—現在)細分為老第三紀、新第三紀、第四紀。
老第三紀細分為古新世(0.66--0.55億年前)、始新世(0.55--0.37億年前)、漸新世(0.37--0.24億年前);新第三紀細分為中新世(0.24--0.06億年前)、上新世(0.06--0.034億年前);第四紀細分為更新世(0.0340--0.0001億年前)、全新世(1萬年前--現在)。
在寒武紀以前,中國境內絕大部分是海的情況下,就已經出現了淮陽古陸。
  距今1.3億年前,燕山運動,使河北西部隆起為太行山脈,東側斷層下陷,為海水所淹沒,形成一個大海灣。到了新生代,喜馬拉雅山運動,河北西部的山地再次上升,東部繼續下降。黃河從黃土高原上帶來的大量泥沙,首先在山前河口一帶形成一係列大小不等的衝積扇,且不斷伸展,逐漸與淮陽丘陵連接,終於形成了今日的豫東平原。
  地質時期,淮陽地區屬中緯暖溫帶季風氣候環境,第四紀以來,沒有受到大陸冰川的直接侵襲,中亞的幹燥氣候對本地影響也不深。這對古人類的生活是極為有利的。況且,這一帶為黃土地帶,土壤質地均一,結構鬆疏多孔,既利於簡陋農具的耕作,又利於作物根係的深入。尤其是土壤中含有豐富的鈣、鉀等多種礦物質,其中碳酸鈣含量達8--19%;含其他礦物成分不下50種。這對原始農業的發展都是十分有利的。這裏不僅發現了數萬年前的恐龍、古象、古鹿、鴕鳥蛋等動物化石,還發現了數百處新石器時代古遺存。
  另外,這裏氣候溫和、河流縱橫、雨量充沛、物產豐富,更是原始人類生活和居住的理想之地。特別是平糧台東側南北走向的古老蔡河,為古城內先民們長期用水,以佃以漁等帶來了諸多方便。因此,先帝慧眼獨識此“風水寶地”,將其作為部落集團永久的領土和都城。

二、先陳文化
先陳文化指在周代陳立國之前,在陳地由東夷部族創立的文化。
陳地的土著文化是東夷文化。《左傳·昭公十七年》載:“陳,太昊之墟。”大量的地下考古發現和地上文物遺存與古代文獻記載相印證,證明陳地在公元前40世紀到前30世紀確為以太昊氏為首的東夷族世居之地。
遠古部族區分為三大集團:西方的華夏、東方的東夷、南方的苗蠻。現代考古表明,黃河流域新石器時代遺址文化遺存和人類骨骸中,不同地區確實存在文化區別和人類體質差異。黃河中上遊以仰韶文化為代表,是華夏族。黃河中下遊,河南東部至魯皖蘇,新石器時代文化呈現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的演進序列,是東夷族。《說文解字》釋解“夷”字為“從大從弓”,即言夷人身材高大,擅長弓箭。考古發現新石器時代東方居民有高顱,麵較高,較闊,身材也較高,並且伴有頭部人工變形及拔牙的風俗。他們以鳥為圖騰。
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在陳地有較廣泛的分布。陳地屬於大汶口文化早期的遺址有商水馬村、太康方城、周口市煙草倉庫等9處;屬於大汶口文化中期的遺址有西華小白莊、淮陽王禪塚、周口市煙草倉庫等12處;屬於大汶口晚期的遺址有鄲城段寨、商水章華台、周口水灌台、項城高寺等18處。
龍山文化為大汶口文化(也有豫西仰韶文化的混入)的延續,龍山文化在陳地有最典型的遺存。陳古稱“宛丘”,《竹書紀年》載:“太昊伏羲氏即位都宛丘。”宛丘在今淮陽縣城東南4公裏處的大連鄉大朱村南,今稱“平糧台”。
平糧台古城是我國發掘出的最古老的城堡之一。平糧台古城呈方形,邊長185米,總麵積約3.4萬米2,屬龍山文化時期,時間為公元前2500--前2355年,相當於黃帝的陳部落定居宛丘之後的時期。
公元前5000年,由通古斯和百越混合而成的原始東夷強大起來,擋住了原始漢人繼續東進的道路,東夷的首領華胥氏居住在今天的曲阜。經過多年的征戰和文化交融,華胥氏的後裔在中原地區逐漸與原始漢人混同。公元前4500年,華胥氏後裔一支後來移居漢人故裏甘肅天水成紀(今秦安縣),與當地漢人某男交婚,生下太昊,後來,由於母係氏族社會不知父親在何處,太昊率領族人奔向母係故裏,到達宛丘(今淮陽縣)時,發現該地適合居住,於是定都於此。在宛丘太昊創建了八卦、結網捕魚,由於他特殊的出身,被華北平原西部的原始漢族和華北平原東部的東夷尊為共同的首領。太昊娶西華縣的氏族首領女媧為妻,開創了一夫一妻近親不通婚的先河,擯棄了原始的群婚製。太昊文化是仰韶文化與海岱文化的融合,所以太昊被公推為黃河流域上中遊和下遊所有居民一致認同的人文始祖。太昊時代由於發展了人工飼養家禽、家畜,取代了以往的漁獵生產,所以首領太昊又被稱為伏犧氏(伏羲氏)。
狗是首先被太昊伏犧馴服的,用來為人守戶、報警、保護畜群。時人圖騰崇拜的,認為狗是上天派下來拯救生靈的,是人和畜群的保護神。隨著捏製“泥泥狗”習俗的延續,相繼出現了反映氏族部落圖騰和生活現象的各種造型,都加入了“泥泥狗”的行列。泥泥狗胸前都繪有母係社會崇拜的女性生殖圖案。“泥泥狗”中的人麵猴說明人猴同宗;《詩經》中說:“天命玄鳥(燕子),降而生商”,“泥泥狗”中的飛燕、猴頭燕,都是部落圖騰;“泥泥狗”其他還有反映現實生活的鳩、蛙等二百多種。
太昊薨葬於陳,太昊墓陵今存淮陽縣城北,春秋前有墓,漢以前有祠,宋明以後各帝王均遣官祭奠。經曆代修建,陵園成為我國帝王級陵廟中大規模的宮殿式建築之一。太昊伏羲被稱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是年代及影響早於黃帝、炎帝的民族始祖,所以淮陽太昊陵被稱為“曆代帝王寢陵之首”。
伏犧氏之後,公元前3200年,原始漢人進入了以農業種植為主要經濟生產的階段,首領稱神農氏。神農氏定都宛丘,並遍嚐百草,發明了中醫。神農氏為開拓生產、生活空間,逐漸向東北發展,與生活在今山東西南部的東夷部落斧燧氏發生衝突。神農氏將其擊敗、兼並。隨後,神農氏部落由今河南淮陽地區遷移至今山東曲阜一帶。附近各部落自動歸附,組成部落聯盟。此戰是中國古代文獻中有記載的第一次作戰行動。神農氏文化也是原始漢人與東夷文化的融合。
東夷部族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其勢力範圍分布於豫東、山東、蘇北、皖北和遼東半島,對中華早期文化和民族血脈的形成產生較大的影響。東夷是在中原可堪與華夏抗衡的部族,它與華夏的交往十分頻繁。從中華民族的形成來看,可以說一部中華民族的早期曆史就是華夷對舉的發展史。傅斯年說:“這兩個體係,因對峙而生爭鬥,因爭鬥而起混合,因混合而文化進展。夷與商屬於東係,夏與周屬於西係。”
苗蠻的一個分支長沙武陵蠻的神話裏,也有盤古開天辟地、女媧兄妹配為夫婦綿延人類的傳說。 狗在東夷部族中是充滿靈性的圖騰,長沙武陵蠻也是以狗為其族徽。說明苗蠻也曾參與了淮陽的民族融合。
陳、塦古時是一個字。陳字左邊的“阝”是旌旗的形狀,右邊的“東”字是戰車車輪,上麵載著戈矛,下麵則是土字的會意。整個陳字的含義,是把戰車擺在國土邊界上保衛土地。古代鋒、峰、豐、邦同意通義,陳、陳鋒、陳峰、陳豐、陳邦都是一回事。陳氏部落起源於今寶雞市岐山縣西麵的陳倉山。陳倉山又作陳峰,山上有形若山雞之石,因此又叫雞峰;山下是陳阪。黃帝發明了高輪車,所以又叫軒轅氏,陳氏是黃帝氏族的一個重要分支部落,是黃帝部落的姻親。帝嚳是黃帝長子玄囂(姬姓)的孫子、顓頊的侄子、僑極的兒子。帝嚳母親就是陳氏女,並且又娶陳氏女生帝堯。
陳部落隨黃帝族東遷於肥沃的華北平原,定居在伏羲、神農時代的中國首都宛丘(今淮陽縣),開始由半農半牧轉向農業定居生活。為什麽此地叫作宛丘呢?“丘上有丘為宛丘”,“四方高,中央下為宛丘”,即是說,宛丘的形狀像一個倒扣的碗底。宛丘名聲雖大,其實不過是一座高不過四五十米的小土丘,因為凸立在茫茫無垠的平原上,所以才格外引人注目。這個宛丘,經過數千年黃河與淮河的泛濫淤積,已被泥沙填埋了二三十米,現今殘存的宛丘,僅隻剩下略高於地麵的小土堆而已。後來,宛丘因為陳部落定居於此,開始被稱為陳地。夏商時期,陳部落一直在豫東一帶活動。
榆罔氏之後,炎帝部落演化為共工、四嶽、氏羌三大支。 共工為九州薑戎的共主,發展於今豫東北及冀南地,曾與顓頊爭帝。四嶽為薑姓的祖神,四嶽一支繼承了炎帝稱號,都陳,由於神農氏先前也在此建都,所以後人常常把炎帝和神農混淆;四嶽另一支與黃帝係顓頊婚姻,發展出祝融八姓,最初在今河南新鄭一帶,以後向南發展,至於河漢之間。

三、媯陳文化
黃帝次子昌意兒子高陽(顓頊)出身於黃帝集團而撫育成長於東夷。顓頊都帝丘,死後亦葬於帝丘。顓頊的兒子娶炎帝四嶽為妻,生下祝融氏,被封在河南新鄭;顓頊兒子駱明(黃帝係)娶炎帝共工女,生鯀(姓姒);顓頊的外孫皋陶住泰山一帶,皋陶與兒子伯益都是東夷的首領。
顓頊帝的大兒子窮蟬無能,被分封到東夷的一個小地方姚墟(山東鄄城舜王城, 靠近顓頊帝撫育成長處)。窮蟬以後曆代子孫也大都無能,淪落為平民。窮蟬子敬康、敬康子句望、句望子橋牛、橋牛子瞽叟,瞽叟的兒子重華就是虞舜。
舜生母握登死後,瞽叟續妻,並喜歡後妻的兒子,常常想把舜殺掉,舜都躲過了。舜在曆山(今鄄城東南)耕過田,在雷澤(鄄城、菏澤間)打過魚,在黃河岸邊做過陶器,在壽丘(清豐縣西南)做過各種家用器物,在負夏(濮陽縣東南)跑過買賣。舜很恭順的侍奉一家人。舜20歲時,就因為孝順出了名。30歲時,堯帝問誰可以治理天下,四嶽推薦了虞舜。於是堯把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了舜來觀察他在家的德行,兩女遵守婦道,從不以自己身份高貴而傲視舜的親戚,對公婆孝敬、對小叔謙讓。堯了解了舜,才試用舜去理順五倫道德和參與百官,都幹得很好。於是,堯給了舜一個獨立的封國---虞。後來堯年紀大了,便讓50歲的舜代行天子之政,到四方去巡視。舜被舉用掌管政事二十年,堯讓他代行天子的政務。代行政務八年,堯逝世了。諸部落開始爭奪天子之位,舜的對手有:驩兜、共工、鯀、三苗以及堯的兒子丹朱。舜首先將驩兜、共工、鯀、三苗這四個部落的首領除去,然後將這四個部落趕往四方的邊遠地區。與丹朱的鬥爭則艱苦得多,經曆的時間也長得多。
丹朱作為炎黃大部族的正統代表,勢力強大。舜便作出姿態,表示願讓天子位給丹朱,最後因身邊的諸侯與百姓反對,隻好作罷。他便封丹朱於房陵,使丹朱所率部落成為虞國的賓屬國。為了籠絡人心,舜精心組織了他的權利機構。成員有禹、皋陶、契、後稷、伯夷、夔龍、益、蚤、彭祖等,其中隻有皋陶、契、夔龍、伯夷為東夷族,其餘全屬黃帝族,並且舜、契二人雖然東夷化了,但血統卻是黃帝族。這種權利安排,從心理上淡化了東夷與炎黃部落族係之爭,有力地分化了對手。舜終於擊敗丹朱的勢力,並迫使丹朱陶唐氏成臣服。到此時,舜已81歲,於是正式登臨天子之位。
舜將首都從堯時的平陽遷移到自己的封國虞,又稱蒲阪(山西永濟縣東虞鄉)。蒲阪城內有舜廟,城外有舜宅及二妃壇,附近又有曆山、媯水,這些地名都是從濮州菏澤一帶移植過來的。因蒲阪在媯水(山西省永濟縣蒲州鎮南)之旁,舜的子孫遂以地名媯為姓。
舜任命伯夷(非東夷伯益)為司空,輔佐自己辦事,以光大帝堯的事業。任用禹負責平治水土,任用稷負責農業,任用契為司徒對百官施行五倫教育,任用皋陶yáo擔任司法官。舜又任命垂為工師,統領各種工匠。任命益為朕虞,主管山澤,並讓朱虎、熊羆做他的助手。任命伯夷為秩宗,主管祭祀。任命夔為典樂,掌管音樂,教育貴族子弟。舜又任命龍為綱言官,傳達旨命,報告下情。於是禹創製《九招》樂曲歌頌舜的功德,招來了祥瑞之物,鳳凰也飛來,隨樂聲盤旋起舞。
舜登位三十九年,到南方巡視,在南方蒼梧(湖南寧遠縣南)的郊野逝世,埋葬在長江南岸的九嶷山,這就是零陵。娥皇﹑女英奔向蒼梧,淚灑湘江邊的竹子上。娥皇﹑女英因遇大風大浪,沒於湘江,今天洞庭湖邊有二妃墓。
娥皇沒有生育,女英生有一子,取名商均,因為他沒有治國才能,舜就將天子位禪讓給禹。17年後舜逝世,服喪三年完畢,禹也把帝位讓給舜的兒子,但各部落都歸服禹,這樣,禹就登臨了天子之位。禹將堯子丹朱繼續封在唐地劉邑,舜子商均離開父親封地虞地蒲阪,改封在今河南虞城,分別奉祀自己的祖先。禹還讓他們穿自己家族的服飾,用自己家族的禮樂儀式。他們以客人的身份拜見禹,禹也不把他們當臣下對待,以表示不敢專擅帝位。
虞國商均之後,箕伯、強餘、虞頡相繼繼位。虞頡之後,虞國時存時廢。後來,虞頡次子虞遂的一支後裔被夏朝找到,分封在舜故鄉附近的遂國(今山東寧陽縣),春秋為齊所滅。商湯滅夏以後,找到虞遂另一支後裔,封於陳,逐漸與陳部落融為一體。
虞頡長子虞思居留在虞國故地,其後裔媯遏父,在商末時跑到姬周作了陶正,負責祖先舜擅長的陶器生產,媯遏父子媯滿因父功迎娶周武王長女大姬為妻,榮耀之至!
周武王滅商前夕,攻取親商的虞遂陳國,切斷了商朝同淮河流域嬴、偃姓諸國的援軍,進而滅商。周武王廢掉親商的虞遂後裔,由媯滿取而代之,以奉舜帝之祀。媯滿陳國爵位為胡公,媯滿因此被稱為胡公滿或陳胡公滿。今媯滿的墓在淮陽縣柳湖旁,因城壕水注侵其址,故以鐵錮之,俗稱鐵墓。作為周王朝的血親、和封國的陳國,備受武王及以後的康王、昭王等君王尊寵。
陳胡公媯滿有一後裔媯諸,字伯爰,媯諸孫子媯濤塗以祖父的字為姓,是為爰姓,為陳國上卿。由於爰與袁同音,所以後來子孫便以袁為姓。

四、陳國春秋
陳地優越的自然環境和地理位置,為陳國的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所以在整個西周時期,陳國國力比較強盛,成為西周12大諸侯國之一。陳國在西周時期共傳10君:胡公卒,其子申公犀侯立;申公卒,其弟相公皋羊立;相公卒,其子孝公突立;孝公卒,其子慎公圉戎立;慎公卒,其子幽公寧立;幽公卒,其子釐公孝立;釐公卒,其子武公靈立;武公卒,其子夷公說立;夷公卒,其弟平公燮立。平公七年時,周朝東遷,開始進入東周時代,諸侯"禮樂崩壞",多不義之戰,周室衰微,陳國也由此進入多難之秋。
東周時期,原為中原大國的陳國國勢日趨衰弱。楚、晉、齊交爭於中原,陳國處於四戰之域,無日不處於戰爭的氣氛之中。加之國內多次發生爭奪君位的內亂殘殺,國力不振,終至覆亡。
陳平公卒後,其子文公圉立。文公娶蔡女,生子佗。文公卒後,長子鮑立,是為陳桓公。公元前719年,宋、陳、蔡、衛四國聯軍伐鄭,公元前707年,伐鄭勝利,但陳桓公也去世了,國內因此暴發了一場爭奪君位的內訌。桓公鮑的異母弟弟佗,其母為蔡女,蔡人為支持佗,殺死桓公太子免,立佗,是為厲公。陳厲公也是娶蔡國女子為妻,蔡女與蔡人淫亂,厲公也多次到蔡國奔淫。原來陳桓公的太子免有三個弟弟:躍、林、杵臼。三兄弟聯合蔡人殺死厲公,為其兄複仇。厲公死後,躍、林、杵臼相繼即位,為利公、莊公、宣公。
陳宣公(公元前692-647年在位)的大女兒嫁給蔡哀侯,陳宣公之二女兒息媯嫁給息侯,姐妹二人都很漂亮。前684年,息媯從息國回娘家陳國探親,路過蔡國,蔡候既盡地主之誼,又盡姐夫之情,但因好色而調戲息媯。息媯拂怒而去,息侯得知,火冒三丈,於是借助南方楚國的力量報複蔡候。楚文王自前689年繼承王位,把楚國的都城由丹陽遷到郢,不僅向北攻伐鄭國,還滅除了地處南陽盆地的申、呂、繒等國。息候的借刀殺人之計正好為楚文王東進淮河提供了良機。蔡哀侯在莘地戰敗,被俘虜。楚文王誌在中原,如果殺了蔡侯,諸侯恐懼,必然聯合抵抗,於是把蔡哀侯放了,以示仁德。蔡候恨息侯,心生一計,向楚王敘說息媯的漂亮,楚王魂不守舍,決心據為已有。楚文王於是滅掉息國後,將息侯安置在汝水,並將息媯搶到楚國。楚文王許諾不殺息侯,並立她為王後,因息媯麵如桃花貌似仙,文王又稱她為“桃花夫人”。前681年,息媯為楚文王生了兩個兒子,長子取名熊艱,次子取名熊惲(楚成王)。但是息媯在楚宮三年,終日吞聲飲泣、以淚洗麵。楚文王為了博得她的歡心,在前680年打進了蔡國,將蔡哀侯囚禁。此後,桃花夫人的心情才逐漸開朗起來。
前676年陳宣公(公元前692-647年在位)的三女兒嫁與周惠王為王後。
宣公的寵妃生子款,深得寵愛,宣公欲立款為國君,就殺死了自己親生的太子禦寇。厲公之子媯完(即田敬仲)與禦寇關係很好,媯完害怕禍及於己,被迫帶著自己的家人逃到了齊國。此時正值公元前672年齊桓公在位,齊桓公本打算讓媯完任卿相,媯完推辭。於是,便作了齊國的工正,主要負責齊國的器械生產。媯完以原國名陳為氏。陳完傳至五世孫陳桓子,仕齊為大夫,食邑於田,遂改姓田氏。
前656年,齊桓公侵蔡伐楚,至召陵(今郾城境)還,欲過陳,陳大夫轅濤塗恐陳受害,詐齊出東道。東道惡,桓公大怒,執轅濤塗而去。
前647年,陳宣公死,兒子款繼位,即穆公;穆公卒,子共公朔立;共公卒,子靈公平國立。這時齊桓公稱霸諸侯,陳國被迫跟在齊國後麵攻打楚國。後來楚國勢力強大,陳又臣服於楚。隨後,晉國稱霸,陳又加入到晉的聯盟中。晉楚相爭,陳國處於兩大強國的夾縫當中,隻得朝晉暮楚,惶惶奔波於楚、晉之間以求生存。而就在這個時候,陳國又發生了第三次內亂。
陳國有一個寡婦夏姬,是陳大夫夏禦叔之妻,風流美貌。陳靈公和兩位大夫孔寧、儀行父三人經常跑到城外株林中與夏姬淫樂,大夫泄冶勸諫被殺。前599年的一天,三人在夏姬家飲酒尋歡,嬉戲間,互笑夏姬之子夏徵舒像對方,夏徵舒不忍其辱,靈公被徵舒一箭射死,孔寧、儀行父二人逃往楚國,靈公的太子午也逃往晉國。於是夏徵舒自立為陳侯。當時楚莊王正稱霸,趁此機會,出兵攻入陳國,將夏徵舒車裂於陳都城的栗門之地,並派人到晉國把靈公的太子陳午接回陳國,立為陳成公。但將陳國每鄉取一人遷往楚國,居住在今漢口之東,謂之"夏州"(夏口)。
陳成公病逝,子弱(陳哀公)繼位。哀公娶鄭女,生師立為太子,然而哀公二寵妃,一生留,一生勝。哀公喜留,托弟司徒招照管。司徒招乘哀公生病之機,便殺死了太子師,宣布留為君,哀公上吊身亡。局勢穩定後,招派使去楚說明情況,楚靈王當場殺死陳使,派公子棄疾率兵伐陳,留逃往鄭國,棄疾滅陳。五年後,棄疾回國弑楚靈王自立,是為楚平王,楚平王為博取天下人的好感,把太子師之子陳吳從晉國接回,立為陳惠公。春秋末年,吳國崛起,與楚爭雄,陳國處在吳、楚交兵之地,首尾兩端,惶惶不可終日。陳惠公死後,其子陳柳繼位,是為懷公。懷公欲結交吳國,卻被吳國扣留,後悄然死於吳國,陳國隻好立懷公之子媯越為陳湣公(閔公)。不久吳又來攻陳,陳國向楚告急,楚昭王親駕相救,駐兵城父(安徽亳州東南),吳兵退。隔九年後,吳王夫差伐齊,打敗齊軍後,派人召見陳湣公,湣公鑒於其父客死吳國,馬上應召前往,而此舉又得罪了楚國,楚出兵討伐。終於在公元前479年,楚惠王出兵北伐,殺掉陳湣公,將陳地劃為楚國的郡縣,至此陳國宣告滅亡。
陳國滅亡後,公室貴族紛紛遷徙他地,好多改為他姓,大多數百姓仍居留原地,以陳為姓氏。可以說古陳國之地是天下陳姓的發源地。
從陳地出土文物和史誌記載來看,陳國農業和以麻紡、漆器業、青銅鑄造業為代表的手工業均發展到較高水平。由於地處交通要衝,春秋時期陳國的商業也較為繁榮。《詩經》有《陳風》十首,保留了周代陳國的社會生活和禮俗風情。《漢書·地理誌》:“周武王妻陳胡公以女大姬,婦人尊貴,好祭祀用巫,故其俗好巫鬼者也。”鄭玄《詩譜》稱:“大姬無子,好巫覡,禱祈鬼神歌舞之樂,民俗化而為之。”故有“陳風好巫”之說。《陳風》藝術風格獨樹一幟,兼具有南北文學之長,不僅開現實主義文學風格之先河,而且意境優美,抒情氣息濃厚,具有濃鬱的浪漫主義情調,為後世楚辭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五、陳楚文化
春秋末年,南方楚國急劇北擴,楚兩度滅陳,前479年,陳國歸楚所轄,陳地逐漸楚化。前278年,秦將白起攻陷楚都郢,楚頃襄王退守中原,徙都於陳,並對陳城進行增寬加高的修葺。陳為楚都38年之久,楚頃襄王葬於陳。
楚國占據陳地後,楚文化北上中原,陳地處於楚文化與東夷文化和華夏文化交匯的前沿,楚國定都於陳,這裏一度成了楚國政治文化中心,楚文化與陳地原有的東夷文化交流、融匯,從而形成了一種獨具特質的新型文化----陳楚文化。
楚文化與中原文化有著血脈相通的關聯,被稱為華夏文化的南支。帝顓頊,號高陽,是黃帝次子昌意娶若水土著蜀山氏女昌仆為妻而生下的兒子。顓頊少年時隨著部族向東方返遷,加入東夷部落,定居於今山東曲阜縣,為東夷首領的得力助手,20歲時,更成為東夷首領。此後,顓頊又率領他的部族向西遷徙,挺進中原,打敗共工,稱帝。顓頊次妃勝奔氏/騰隍氏生老童,老童有重黎、吳回二子。重黎、吳回向南遷徙到黃帝故都新鄭一帶。重黎被帝嚳任命為火正(掌管火)祝融,所以人們又以官代名,稱重黎為祝融。但重黎受到帝嚳集團的排擠,帝嚳殺了重黎,另改任重黎的弟弟吳回接任火正祝融一職。這樣,吳回代兄為祝融氏。祝融吳回生子陸終,陸終娶炎帝四嶽族的一支鬼方氏的女媸為妻,後裔分成八支,號稱“祝融八姓”。陸終第六子季連封楚,後裔形成羋mǐ姓部落(後分出昭、屈、景、潘、莊/嚴、班、伍、苗、成、查、熊等姓氏)。祝融八姓最初在今河南新鄭一帶,以後向南發展至河漢之間。
帶有明顯楚族特色文化的成熟,到春秋早期才顯露頭角,這是南下的商周貴族文化與當地土著文化結合的產物。而這種文化的萌生期,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晚期。屈家嶺/石家河文化(與中原龍山文化同時)分布於鄂西北、延至豫西南,它既有屬於土著的鄂西大溪文化與鄂東螺獅山文化特點,又直接疊壓在仰韶文化遺址之上,且有明顯的中原龍山文化的因素存在。這種疊壓與構成關係,說明了先楚部族自中原而下,在南國豐沃的文化土壤中,吸取土著文化的精華,形成自身特性的最初過程,這正是先楚文化多源性和特殊性一體發展規律的萌生期。
至中原龍山晚期,夏朝的政治經濟文化不僅在中原起著主導作用,而且以其先進文化的強烈輻射力,向周邊區域滲透。二裏頭文化的部分先民從伊洛平原南下丹淅、唐白河流域,並沿漢水南漸到長江流域,這些中原夏部族與江漢先楚部族頻繁衝突與接觸。如果說夏文化在江漢平原上出現的僅是一些點,而商文化勢力多頭並進的南下,才真正打破了江南原始文化的整體。《詩-殷武》"撻彼殷武,奮伐荊楚"。武丁伐楚,不僅是開疆拓土,也是對南國銅礦資源的爭奪。商代中期,殷人不僅達到江淮,而且過了長江,過了洞庭湖至湘贛一帶。
羋姓季連生附沮,附沮生穴熊。穴熊12世孫鬻熊時,居於河南淅川縣,投順於周文王為其火師,周封鬻熊為楚祖。至周成王時,鬻熊的曾孫熊繹受封於楚蠻,熊繹受封較鬻熊地位有所提高,但未能與諸侯同列。荊楚逐漸躋身於諸侯之列,處於荊蠻荒野之地的楚王帶領民人""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經過一個多世紀的慘淡經營,楚國在江漢平原紮穩了根。國勢日盛,開始了開疆拓地的進程。而此時的中原,正處於西周末年,王朝與諸國風雨飄搖的窮途。前770年,進入春秋戰國時代,楚國開放進取,革故鼎新,在兼采華夏文化和蠻夷文化之長的基礎上,開始創造出自己的特色文化。
春秋時期,自熊通討隨,自稱"楚武王",成為天下諸侯中第一個挑戰王室,敢於自己稱王的國君後,楚國曆成王到莊王,從僻居一隅的蕞爾小邦,一躍成為拓地千裏的泱泱大國,勢力涵蓋今天的湘、鄂、豫、皖四省,並多次出兵中原,席卷漢淮間小國42,清除了與晉齊秦宋鄭等大國爭霸中原的障礙,飲馬黃河、問鼎王室,敗晉服鄭,威震中原,楚國將其最為輝煌的曆史,留在了中原大地上。戰國後期,楚罹內臣紛爭,強秦逼迫,國土淪喪,楚項襄王一再東遷,曆信陽、淮陽陳、到安徽壽春,前223年為秦所滅。
陳楚文化兼具南北之長,既有尚實際、重思辨的北方文化傳統,又有重想象、尚浪漫的南方文化色彩。陳楚文化所孕育的最主要的思想成果是老子的《道德經》。老子生地苦縣即今河南鹿邑。老子曾作周史官,其思想當然會有周代史官文化的影響。但是,作為一個生於陳地的哲學家,老子的思想形成自然得益於陳地多元化、複合性的文化滋養。老子思想中具有濃重的南方巫覡文化特色。陳楚地區豐富的巫覡之風和原始崇拜的民間背景,對老子哲學思想和他的“道”的觀念的產生,具有深刻的影響和必然的聯係。老子在哲學上使北方豐富的政治-軍事經驗與南方所特有的那種浪漫、優遊、柔靜、華美的精神特質結合起來,並得到思辨性的升華。
陳楚文化以土著東夷文化為基礎,伏羲初、神農初、黃帝陳部落初、炎帝四嶽初、陶唐初、夏初、周初分別融入華夏文化的因子,東周時楚文化則在這裏占據主導。東夷文化始祖是太昊,其圖騰為鳳;南方楚蠻文化的代表是伏羲和龍,而陳楚文化代表是太昊伏羲。太昊、伏羲的合稱正表明了陳楚文化民族和合、龍鳳呈祥的特質。

六、陳郡的曆史
從秦始皇開始一直到不久前周家口取代淮陽,曆代淮陽都是郡、州、府建製,一直是豫東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前209年7月,卒戍陳勝、吳廣在大澤鄉(今安徽宿縣東南)起義,在陳(今淮陽)建立政權。11月,秦將章邯破陳城,旋由陳勝的部屬呂臣破秦軍,複陳為楚。同年,孔子九世孫孔鮒自嵩山來陳,任張楚政權博士,卒葬於陳。
前208年,秦左右校複攻陳,城破。呂臣敗走,複與英布合兵攻秦左右校,破秦軍,仍以陳為楚。
前203年10月,劉邦追項羽至固陵(今柳林),約齊王信、建成侯彭越共擊楚軍。前202年12月,高祖偽遊雲夢,會諸侯於陳,楚王韓信迎於城西,被執。前196年,劉邦封兒子劉友為淮陽王,稱淮陽國。
24年冬,梁王劉永都睢陽(今商丘)起兵,略地至陳。26年更始將蘇茂殺淮陽太守潘蹇附劉永,永以茂為大司馬淮陽王。
52年8月,淮陽王劉延就國。79年4月,徙常山王劉蚋為淮陽王。
184年,黃巾起義軍一部於陳為皇嵩所破。195年12月,兗州牧曹操占領陳地。197年袁術率兵擊陳國,誘殺陳王劉寵及國相駱俊;曹操聞訊引軍擊術,術大駭,南渡淮河。232年,詩人曹植被其侄曹睿封為陳王,後曹植卒於陳,諡思王,今城南有思陵塚。。
310年前趙劉聰遣其子劉粲略陳。352年秋,前秦丞相雄遷陳、潁、洛之民5萬戶去關中。364年2月,前燕將領鮮卑人慕容***攻陷陳郡。371年正月,桓擒陳郡太守朱鋪並宗族送建康斬之。387年正月,後燕將翟遼遣子釗侵陳,晉將朱序擊走之;389年翟遼侵陳。
527年7月,陳郡民劉獲、鄭辯率眾起義,年號天授,不久被北魏州軍鎮壓。528年4月,梁豫州剌史夏侯攻陳。
630年李世民詔太昊陵禁民芻牧。676年11月,以陳州“鳳凰”集,改元“儀鳳”。784年淮西節度使李希烈自稱天下都元帥,與劉洽將曲環大戰於陳州。951年邑人符彥卿被封為淮陽王,其長女嫁給周世宗,被封為宣懿皇後。
962年詔太昊陵建祠,立守陵戶,禁民爭芻牧,每年春秋祀以太牢。976年 符彥卿第六女被宋太宗冊封為懿德皇後。
1022年晏殊以禮部尚書罷知亳州,徙陳州,留有名詩《和王校勘中夏東園》。1029年範仲淹知陳州。
1034年冬,大雪、雨淞,凍折棗。次年春,蠶繭隻三五成收。二麥不熟,包拯上《請免陳州添折風錢疏》。
1056年狄青罷樞密使出判陳州,翌年卒,葬於陳。
1062年沈括任陳州宛丘縣令,嚐研究醫藥,用道士服氣法治療宿疾。
1063年9月,皇子仲為淮陽郡王,改名頊,後繼位,廟號神宗。
1070年張方平以觀文殿學士知陳州,蘇轍被辟為陳州州學教授,居陳三年。1071年冬,蘇軾來陳會其弟,遊覽史勝,賦詩文多篇,《戲弟子由》為傳世佳作。
1128年2月,金人陷淮寧,守臣向子韶戰死,金兵移陳民於河北,大肆劫掠而去。同年,金人再攻河南,宋授韓世忠為麟延路副總管,加平寇左將軍,屯淮陽。1129年正月,起義軍張用、王善攻淮寧,圍城二月,後解去。
1130年9月,宋淮寧鎮撫鎮使馮長寧以城附劉豫。1136年正月,金兀術攻淮陽,韓世忠引兵歸楚州。1137年10月,金兵戍淮寧。1138年金兀術遣王伯龍取陳州。1140年6月,金兀術入東京,淮寧知府李正民以城降金。嶽飛遣部將張憲收複淮寧府,令統製趙秉淵知州事。金人複圍淮寧,趙秉淵棄城走。嶽飛遣孫顯大破金人於陳、蔡界,李山、史貴、韓直敗金人於淮寧。
1162年邑人陳享祖收複淮寧府。3月,金人圍淮寧府,陳享祖全家50餘口  捐軀。宋將杜彥救淮寧,大破金兵。數日後,金兵複陷淮寧,統領戴規戰死。1233年4月,陳州都尉李順兒殺行省粘葛奴申及招撫使劉天啟,自稱行省署元帥都尉,不久被虎威都尉蒲察合達所殺。1337年2月,陳州人胡閏兒(棒胡)在汝寧信陽率眾起義,攻陳州。
1368年3月,徐達取陳州,元守將左君弼以城歸附。朱元璋出巡至汴梁,駐蹕於陳。1371年朱元璋自製祝文,遣會同館副使路景賢來太昊陵致祭,現存有禦祭碑。始由山西等地向邑內移民。1448年詔建太昊陵寢殿、廊、廡、戟門、廚庫、宰牲房等。1462年修建太昊陵後殿、鍾樓、鼓樓、齋宿房、三清觀、居道士、吏目等。1582年大疫,蒼蠅相聚飛,所集之家,人多病死。
1927年武漢政府北伐軍一、二縱隊沿平漢路及其兩側北上;張作霖部在縣城及四鄉駐軍多達35個營,負隅頑抗。5月15日城內駐軍高桂滋旅經蘇文煥、張家修動員反正,並包圍閻曰仁團,激戰三小時,閻團潰逃。
1942年春,大饑,樹皮樹葉吃淨,路旁溝壑屍骨枕藉。全淮陽縣共餓死8.52萬人,外逃6.07萬戶24.28萬人,賣兒女1.05萬人,僅齊老鄉就餓死1.62萬人,死絕749戶,賣兒女56人,賣妻子11人,兩戶自食兒女。
1946年6月聯合國通過河南救濟總署在縣泛區賑濟並設粥廠一處。9月2日,冀魯豫軍區獨立旅和六分區(水東地區)三十團,在太南支隊配合下,首次解放縣城。淮太西根據地的薛孟莊、高堂、張滿集等村試行土地改革。
1947年2月3日中共豫皖蘇軍區獨立旅警衛團和二分區獨立團與國民政府軍八十一師一三八旅在李柿園遭遇,發生激戰。8月劉鄧大軍楊勇部南下過境,縣為其籌集糧晌、軍鞋。16日晨,解放縣城後,大軍抵達新站,17日拂曉,先頭部隊搶渡沙河成功。遂在新站、祝灣架設浮橋,20日全軍勝利通過。8月,中共中原局政委李先念,後勤部長張旺午帶領十三旅開辟華北與大別山通道,在黃集駐紮。9月9日中共豫皖蘇軍區主力在縣地方武裝配合下,第三次解放縣城。
1948年1月,地主反動武裝還鄉團瘋狂殘害農村基層幹部,僅黃集一帶被慘殺者100餘人。2月,劉伯承、鄧小平在沈丘縣直河頭召開部隊、地方縣團級以上幹部會議,糾正急性土改中的錯誤做法。
1949年2月,支援淮海戰役的擔架隊,曆時六個月,轉戰豫、皖、蘇、魯四省,勝利完成支前任務返回。3月21日,縣成立支前指揮部,支援解放軍第四野戰軍過境南下。
1950年春,淮陽專署調縣民工1萬人去周口西疏浚潁河。在全縣範圍內開展土地改革。1961年9月27日團中央書記胡耀邦來縣視察工作;11月省、縣撥專款維修太昊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