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安靜

世事煩亂多憂,外不能省其身,內不能察其誌,啾啾然無以排擾,唯有素筆書胸臆。字裏藏廬焚香,心內淡然飄遠。采丹青渲雅意,握點滴現美麗
個人資料
安靜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離離》

(2005-02-21 07:52:57) 下一個






漢字之美,不僅在於其本身的結構有諸多趣味,更在於它們所勾畫出的意境常常使人心搖神馳。



記憶中的丁香樹下,是一片鬱鬱蔥蔥的長草地,風起時,搖曳生姿。皆因當年尚在稚齡,隻知其美,卻不知何以述其美,斟詞酌句終不滿意。後來無意中在《詩經》的《王風》和《小雅》中見到“彼黍離離,彼稷之苗。”“其桐其椅,其實離離。”大有豁然開朗的感覺。原來草木之叢茸翳薈竟可用雙疊的“離”字形容。那是怎樣的一種風韻呢?

讓我們先來追溯“離”字吧:說文解字裏最早對“離”字的分析有三種: 首先確定了其形,即繁體之"離"。再確定其音從"佳",從"離"。"佳"者,"鳥"之象也,是為"離"之意符;"離"者,是為"離"之聲符。"離"原是鳥名,即今所謂"黃鸝"。由此可見“離”字之美竟有幾分未見其形先聞其聲的氣勢。。。。第二種分析獲悉於說文的“日”部和“易”部。。按八卦之講,以“坤”為地,以“離”為日。日出地則明,故離有明義,這一講給“離”字染上了一道亮麗的色彩。第三種分析也是今天大多數人們對“離”字的唯一的領會。由甲骨文中考究“離”字與“麗”通假,每每有“連相比並”或者與“連相比並”相關的意思,從而上升至“析分為二”的層次。即為“分”“別”,乃所不見也。不見則使人傷,詩詞所傳中經典的當數杜工部的“三別”了,一紙離別意,滿腔慽慽情。“離”字之淒楚昭然筆端。

明釋了“離”意,再回過頭來玩賞“離離”,其風其韻便不言而喻了。兩字疊用,便如荷衣之雙影,花容之複瓣,嫋嫋婷婷,難舍難忘。而幾重意思重疊起來的意境則更加醇厚了。讀罷戴望舒的《寂寞》篇中“園中野草漸離離”一句時:就被這種委婉而精切的表現手法深深折服。仿佛初讀《雨巷》驚詫於詩中的那股冷冷的美麗,再一次驚詫於一股冷冷的美麗中。《雨巷》中有薄霧離離,《寂寞》中有野草離離。而那丁香的香韻與野草的野韻便在這離離的姿態中散發開來。惹得讀者的眼神也便在這韻味中離離起來。再遠一些看去,離離之草既稱野,芳園必定是蕭索的,詩人寂寞淒惋的情懷在此登台。園境,心境,詩境,一目了然,真是可圈可點。而另外一首的膾炙人口 “賦得古原草送別”用“離離”一詞所喚起的“一歲一枯榮”的倉涼意境,不禁使得這種寂寞格外美麗起來。同時也調動起生機無限。我們不獨領略到原上草那不高自貴的神情與不侵自奪的姿態,更領略到該學會與之交融的文化的多樣性與傳統的自尊性。這怕是作者賦予文字的最高意義吧?

坦然接受掙脫古代思維的樊籬以建立現代意象構思的概念,但是卻也對穿越舊典意象去感悟一個字竊喜。甚至覺得這比晝醒聽風,夜眠聽雨,來悟天如何老,地如何荒要有趣的多,或許隻是自己對漢字太癡迷了些也未可知。然而因“離離”一詞而對草木以及與草木有關的人和物所產生的濃厚興趣實實是毫無疑問的。

偶然的一天,在BBS上認識了一個叫“青草”的女孩,清心雅致,妙語如珠,喜歡在雨中漫步;喜歡在文中思考;喜歡在失落時枕曲解憂;喜歡在得意時放歌抒懷。兩人相談之下,即刻傾心。想象中的她必定兼有青草的柔美與韌性。當然她也有調皮的時候,比如前幾天好好的就忽然想換個名字,既想保留她“青草”原有的氣質,又不想保留這“青草”簡單的符號。我在突然間就想到了“離離”這個很有味道的疊詞。托賴於古典詩詞的熏陶,它已經成了草木果的昵稱。也托賴於現代詩詞的雕琢,它已經成了朦朧美的翻版。最主要的是我感覺我可以在離離青草的一枯一榮裏,找到優雅女孩的一顰一笑。。。難得是她一見此名即喜,我有些得意,遂夜成此文。今回頭再閱,竟是不知所雲,嗬嗬。。惶恐,慚愧之至。

水墨安靜隨筆於2005年1月德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