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

孤帆遠影, 一陣風, 來去無蹤
個人資料
正文

風雨亭VS回歸亭

(2006-05-26 21:30:51) 下一個


麥理浩徑第五段行經獅子山麓, 到九龍凹, 可遇風雨亭及回歸亭, 兩亭相鄰, 卻有很大的差別, 不過殊途同歸, 其功能都是一樣的。

風雨亭由有心人仕合力用木頭搭建的長方形四角棚, 因其小而簡陋, 姑且也稱為棚, 題匾“風雨亭”三字筆道遒勁, 兩旁還有對聯“小亭有緣便行客, 名山無福不能遊”, 對得雖不算工整, 但非常切“亭”, 一旁黑版上的“長篇大論”, 日後將一一錄來分諸於同道;

回歸亭則由政府所建的水泥鋼筋木頂六角亭, 和政府在其他山道上所建的亭相似, 最突出的是一塊大橫匾, 上題“香港回歸紀念亭”七個大字, 雖然做得似模以樣, 但字寫得很幼稚, 一看署名, 噢, 原來是出自首任特首董建華的之手, 沒想到這野徑閑亭, 也很有政治氣氛, 卻可惜沒了文化色彩。不論市民對董特首的喜好程度如何, 這字題得就實在不敢恭維了。

看著那邊的風雨亭, 這回歸亭除了占著交匯點的有利位置, 不外大一點、堅固一點外, 於文化素質, 真是相形見拙。

這後建的回歸亭, 為何沒有令風雨亭消失呢, 一是風雨亭的生命力強, 生於自然; 二就是造化弄人, 要讓回歸亭獻醜了。也怪回歸亭的建造者不黯民意, 在這荒山野徑建亭, 卻勉強安上個回歸的名堂, 弄巧成拙, 雖則可能無心, 卻造成了一山二虎的尷尬局麵。

希望政府做事做得有文化一點, 至少不要貽笑大方吧。順便提一下, 此處有兩個相隔二三十米的指示牌, 同樣指上獅子山頂, 一個曰500米, 另一個曰400米, 自相矛盾, 誤導上山人士, 特別是初訪者, 真有點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漁農署標錯距離者遠不止僅此一處。

佐料∶當日在望夫石看直升機吊水救山火的情形, 來兩張開開胃, 點綴一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