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虔謙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文章發表於中華日報副刊

(2015-03-15 18:21:46) 下一個

品讀北美 20153
中華日報副刊 2015225

大年夜的鞭炮聲

文/虔謙

兒時老家過年的那些“節目”,已經成了我血中的一部分。兒時的農曆新年,有著沉甸甸的物質內涵,有著繪聲繪色的情景,甚至有著夢幻般的詩意。隨著新的生活形 態的不斷發展延伸,許多傳統的習俗在悄然消逝中,即便是農曆新年也不例外。有一年春節我回家探親,發現一些往日過年的“節目”已經不再。除了個人感到失落 外,我也為新一代人感到幾分悵然,因為在他們的生命裏,少去了故鄉千年傳承的那份特別的詩意。

 

幾十年過去了,老家過年的情景依舊曆曆在目。

先是大掃除。屋裏四方牆角均要清掃到;塵埃、蜘蛛網等通通清除。床板要拆下來,抖落可能的害蟲,用清水洗過,在陽光下晾曬。如此等等。

接著貼新聯。每次貼新聯時,往年對聯上的字還依依可見。雖然對聯的套路都差不多,但是我記得從來沒有一幅對聯上的句子是和往年一樣的。新,過年一定要新!

穿新衣服是新年新氣象的顯著一環。這個可不像皇帝的新衣那麽空靈,老家過年的新衣服是不含糊的。平時省吃儉用,一到新年,男女老幼皆新——新衣,新褲,最好再配上新鞋襪。

和北方人大年三十吃餃子不同,閩南老家三十團圓夜吃的是春餅(老家話叫“潤餅”)。 那餅皮極薄,裏麵的料有:炒米粉,高麗菜,肉、蔥,胡蘿卜,筍、蛤蜊,花生,海苔……有時還有豆幹等等。口重一點的人可在放入餡料前先在薄餅上塗一層辣,味道極佳!二十年海外生活,我最思念的家鄉飲食,就是潤餅。

大年三十要發壓歲錢。小時候沒有什麽錢的概念,所以對發壓歲錢印象並不特別清晰。

接下來便是新年鞭炮奏鳴曲了。初一淩晨兩三點,鞭炮聲開始響起,幾乎是不間斷地一直響到早晨六七點!年三十前的一切積蓄:體力的心理的,物質的精神的……在 這一刻得到宣泄和爆發;這激烈而喜樂的響聲,驅散了一年最冷時分的寒氣,向千家萬戶宣告:人們期待並為之辛勞已久的節日到了,終於到了!

初一親戚間陸續走訪熱聚,初二開始即是朋友間的溫馨了。
親友賀喜活動熙熙攘攘延伸到初八,初九便迎來閩南大節:“天公生”。這一天的隆重程度不亞於初一。鎮 上的人們一年辛苦勞作、節衣縮食,這一天卻要準備豐盛的食品,敬拜上蒼;感恩他們心目中的“天公”,並為來年的平安順暢祈禱……

初九一過,新年的殿軍——元宵節呼之欲出。為了做糯米製品過十五,得先搗米: 把糯米放入石槽,用石錘不斷地錘,直至把米磨成粉。每年奶奶都要做這份辛苦的活兒,我們三個孩子也會輪流幫忙。不光我家,左右鄰舍也一樣。所以從初一到十五的那個期間裏,耳邊總響著沉沉的、直往心裏去的搗米聲。

元宵湯團因家而異。像我家,奶奶會用糯米團捏出各種家禽:雞、鴨、狗、羊什麽的。這些糯米團捏成的小家禽,有的當天煮了吃,有的放著當擺設。有了那擺設,過年的感覺就會拉長許多……


在老家過年的多部曲中,有聲音的給我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 一個是那 “嗵嗵” 的搗米聲,另一個,便是那淩晨綿延幾小時的新年爆竹。

由於第二天要穿新衣服,要放鞭炮,要吃好的……好事多多,所以大年三十晚上很多人都徹夜不眠,我也是。大年初一不僅充滿喜氣,也充滿希望。我眼睜睜躺在床 上,默默地期待著天亮。哪家的鞭炮率先劃破淩晨的天空,我的心便為之一振。接著,第二串鞭炮響了,然後就是第三串、第四串…… 此起彼伏,那劈裏啪啦的爆竹聲,像一首迎接新年的歡樂頌,萬家接力,一直把這歡樂頌唱到天亮。


每年,家裏都要提前把鞭炮買足了。淩晨一到,一般都是爺爺,或者是爺爺和哥哥一起點燃那一長串的鞭炮。有時候,我會站在一旁觀看。雖然捂著耳朵,心裏卻是異常的興奮。

大年初一淩晨的鞭炮是非常激動人心的,它拉開了十幾天農曆新年季節的序幕,也拉開了整個新年的序幕。除舊迎新,舊年的一切,隨著那強勁熱烈的爆竹而逝去;擺在人們眼前的,是全新的一年,全新的希望和期盼。

那一年我再回故鄉時,老家的民居狀況已經起了巨變: 平房院落很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公寓樓。似乎與此有關聯的,是消失了那始於淩晨、綿延不斷、清脆響亮的串串鞭炮聲。同時消失的,還有那讓大地都震顫的搗米聲。沒有了熱烈爆竹的大年初一早晨,天氣顯得格外寒冷,時光顯得呆板;至於詩意,哦,我好懷念那初一淩晨鞭炮聲聲的璀璨詩意!

那鞭炮聲,它一定還在哪裏藏著,我要把它尋回來。

我想我一定能把它尋回來。


虔謙寫於2014年1月17-21日,佳思地  (
原文題目 “大年初一的鞭炮聲”)

小說《吉女花》 40 於曉蕙出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