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漢學家沃爾夫岡·顧彬(右一)在論壇上發言。朦朧派詩人楊煉(中)、“民間寫作”代表詩人楊克(左一)在聆聽。
醞釀已久的首屆中國(寶安)國際詩歌論壇暨名家詩歌講座昨在寶安區圖書館新館舉行。著名漢學家沃爾夫岡·顧彬、朦朧派詩人楊煉、詩人楊克,以及來自粵港澳 等地和美國、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的百餘名詩人齊聚寶安,分享詩歌創作心得,交流對中國現代詩歌的理解和認識。
“中國現代詩歌具有國際背景”
沃爾夫岡·顧彬、楊煉、楊克首先以“現代詩歌對人類的精神重構”為主題展開詩歌對話。“中國現代詩歌的發展是具有國際背景的。”顧彬表示。這位德國著名的 漢學家、翻譯家和詩人,是德國波恩大學漢學係教授,曾於2013年獲得德語最高翻譯獎。幾十年來,顧彬在德國講授、傳播中國文化,在中國講授、傳播歐洲文 化,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貢獻。顧彬一直深愛著中國詩歌,他曾將北島、楊煉、張棗、翟永明、梁秉均等中國詩人的作品翻譯成冊,在歐洲出版,是最早向西 方詩歌界譯介中國現代詩歌的人。
“借用顧城說過的話,我們現代人都和蟲子一樣,生活在火車盒子裏。”顧彬說,現代詩歌就像一扇窗戶,使人的思想獲得解放。顧彬認為,研究中國現代詩人並不 需要了解中國文學,他以顧城、北島、歐陽江河為例,認為這些詩人在創作中受歐美詩人的影響更大。他表示,中國現代詩歌是國際的詩歌,一位好的中國現代詩人 應該是具有國際背景的。
“傳統是今人寫就的書”
楊煉認為,中國詩歌的深度和生存的難度是相稱的。楊煉以長詩《諾日朗》出名,曾被推選為“十大詩人”之一。他自稱“全球化意義上的中國詩人”,認為中國現 代詩人應站在全球化的立意上,理解過去幾千年來中國基層人民的感受。“不理解中國,就不理解全球化;不理解全球化,就不能理解中國詩歌的立足點。”他說, 寶安就像全球化的肚臍眼,這裏充滿了生存的挑戰性,而在這裏生活的農民工詩人,用詩歌詮釋了“精神重構”,讓世界聽到了他們的聲音。
“傳統是不停向昨天提出問題,是活在今天的人寫就的書。”楊煉用富有詩意的語言,描述了中國現代詩歌和中國傳統的複雜關係。他以自身創作經曆為例,其代表 作《同心圓》即是以《易經》為結構,組合起詩和散文的多重探索,短詩集《十六行詩》則與宋詞的上下闋結構相仿。“實驗詩歌也是某種意義上的古體詩。”楊煉 說,他正計劃出版一本中國現代詩歌集,通過現代詩歌打開中國過去三十年的思想地圖。
擔任此次論壇主持的楊克,是中國第三代實力派詩人、“民間寫作”代表詩人之一,他同時是廣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楊克認為,中國的傳統已經深深浸入了中國詩人的骨子裏,無論詩人是否與國際有溝通,都深深影響著詩人的創作。
“中國詩人血液裏流著民族的史詩”
“我們的血液裏流著一首詩,是中華民族的史詩。”從石岩街道成長起來並獲得國際詩歌獎的打工詩人郭金牛說,中國現代詩人要站在中國傳統詩歌的角度,重塑現代詩歌的語境,“中國的詩歌帶有本民族的提問,隻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作品被選入高考試卷的寶安本土詩人朱巧玲、《文心》季刊總編輯施雨、澳大利亞華文出版社社長莊偉傑、混語版《世界詩人》雜誌總編輯野鬼、《香港文學報》總編輯張詩劍、香港《圓桌》詩刊總編輯秀實等詩人,也發表了各自的感想。
在互動環節,顧彬、楊煉、楊克分別朗誦了自己的作品,美國詩人蒂姆·C·赫森、加拿大詩人伊爾琳·瑪麗·彭德爾頓、加拿大詩人肖恩·M·道格拉斯及其他詩人各自朗誦了一首中國現代詩歌作品。
此次講座由深圳市讀書月組委會辦公室、深圳市文聯、深圳市作協、寶安區委宣傳部、寶安區文聯、寶安區作協及深圳市伶仃洋詩社、大道文化公社、打鐵文藝部落等單位聯合舉辦。
(寶安日報見習記者王悅/文 郭航/圖)
轉自:文心社:http://wxs.hi2net.com/home/news_read.asp?newsid=86846
《商湯的後代》英文版榜上有名
禾原2014年三期最佳作品
禾原三期詩歌選萃 禾原三期散文選萃 禾原三期短篇小說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