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的所謂隨筆

趕上或追上,實在不行就遠遠的跟著吧。真累!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沒有發表過的往事回憶.3.(集中原來的15-21)

(2007-04-02 10:00:05) 下一個
沒有發表過的往事回憶(15)      2007-04-02 10:00:05      
 
(15)小黑豬被人抱走了,戀戀不舍的情結一直解不開。還好每天身邊有一大群“咯咯、嗒塔”叫個不停的母雞們,伸著脖子,撲打著翅膀,瘋狂的搶著苞米粒,它們是一群無憂無慮,象孩子一樣撒歡奔跑的家禽們。平時你看不到它們的蹤影,都在小溪邊刨食草籽,逮捉小蟲子,一個個吃的雞嗉子都歪到了胸旁。
 
   剛下鄉時,家裏沒有精力養豬養雞,高級動物--我們吃的飯還要慢慢掌握呢,那時不是生不著火,就是點不好柴。吃上一頓可口的飯菜就要兩個小時。家裏不習慣用大柴鍋煮飯,就在屋內壘了一個爐子,即能做飯又能取暖。當時吃的雞蛋、煎餅等生活必需品,都是我們用細糧和村民換的,一水瓢雞蛋換一瓢白麵,村民們都掙著搶著和我家兌換。柴草是拿錢買的,六分錢一捆。
 
   春天來的時候,在鄰居張隊長的幫助下,養了十多隻母雞,也沒想到日後母雞會抱雞雛。(抱窩)剛開始引進的母雞都是成年雞,個個長的青春靚麗,有蘆花雞,白樂和,三黃雞,還有雜毛雞。總之每隻雞身上的羽毛都很有漂亮,青的、白的、黃的、花的,五顏六色,七彩紛呈。
 
   群雞剛來的時候,已經給它們搭建了長方形的石頭房子,結實耐用。群雞們並不領這個情,不認這個新家,院子禁錮不住它們想往外飛的念頭,經常會有母雞鑽出柵欄,害的我們拚命的追。有一天我清點母雞的數目,發現少了一隻雞,又偷著跑出去了,那隻母雞還沒走遠,正大模大樣,身脖探腦的走在村街上,我急忙叫上了張嬸和我一起抓雞。我們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和母雞賽跑,經常會鬧的雞飛狗跳,雞犬不寧,總算擒拿到手。
 
   張隊長和我家一個院子裏住,他家的雞當然和我家的雞混雜在一起,一叫“呱呱、呱呱”喂食的聲音,兩家的群雞都會從四麵八方會攏過來,那架勢象戰場上的士兵們使出吃奶的勁,拚命的撿啄食物。有一次兩家人都不在,我那拿著一水瓢的玉米粒,剛一叫喚,呼啦啦兩家的母雞們全都來了,我情急之中,我順手拿起了一根柳條,一鞭子就抽到了張嬸家的一隻雞的頭上,沒想到打個正著,母雞在地上旋轉起來,不大工夫就不動彈了。我上前撥拉沒有反映,真是嚇壞了,急忙三下五除二,把死掉的母雞塞進了張嬸家的雞窩。這件事雖然做的人不知鬼不覺,但在我的心裏一直愧疚不已。
 
   在所有母雞中我發現一隻身著黃花衣的母雞,每天下完蛋後遲遲不肯離開下蛋窩,用嘴嗬護它的“孩子”(雞蛋),不久知道她要抱窩了。這種新鮮事我們家也能幹上,心裏甭提多高興了。從張隊長家要來10多枚個大紅皮,經過土辦法檢驗過的受精雞蛋。讓雞婆抱起窩來。
 
   母雞抱窩一般需要21天才能孵出小雞雛。漫長的等待不說,每當我給雞婆喂食物時,它還能接受我的善意,可給雞婆翻雞蛋時,雞婆就奮力反抗,張開嘴巴叫著,用嘴啄我的手,脖子上的毛會乍起來,象我示威。到了21天的時候,小雞就要出生了,那種心情不言而愉,興奮之中等待著第一隻小雞雛的降臨。母雞半蹲著注視著它的孩子降臨,在敲擊聲中,薄薄的彈殼露出了一個不大的孔,雞雛尖尖的小嘴,用力的頑強的掙脫著彈殼,黃茸茸濕漉漉的小腦袋終於探出頭來,這個過程也要半個小時,隨之整個身體破殼而出,雖然是那樣的微弱,但一個生命就這樣降生了.....
 
  在雞婆竭盡全力的努力下,經過一天多的時間,所以雞雛終於艱難的來到這個世界上,它們也將遵循適者生存的遊戲規則。剛出生的小雞雛在雞媽媽的懷抱裏慢慢成長。每當我看著這群活潑可愛的雞寶寶跟隨雞婆的周圍,掙搶雞婆嘴裏的食物時,很□慕它們無憂無慮田園的快樂生活,雞婆和它的孩子們,也活出了雞世界的精彩。

                           (作者:犀利2559)
沒有發表過的往事回憶(16)      2007-04-13 11:06:01     
(16)張隊長和他的媳婦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在窮鄉僻壤的農村,張隊長一家對我們來說,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生活上的瑣事,生產上的大事,都離不開他們。記得剛來碾盤溝生產隊時,是張隊長迎接我們全家進村莊,幫著我們安置家當,問寒問暖,忙前忙後。那燒得熱烘烘的大炕,貼滿頂棚報紙的茅屋,都是他媳婦的功勞。
 
   張隊長家和我們同住一個小院。初識張隊長給我的印象:典型的東北大漢,身強體壯,濃眉大眼,說一口地道的東北土話,經常說俺們這“_”......(就是 ‘地方’的意思)張隊長發好起施令來,不亞與指揮千軍萬馬,可惜生不逢時,隻能心甘情願當他的村官--生產隊長的職務。
 
    他的媳婦我叫她張嬸,那年張嬸的年齡頂多20歲出頭,張嬸還在“奶”著未滿周歲的孩子(小孩正吃母奶)。她不是東北人,是從山東半島那地方嫁過來的,張嬸個子不高,但長了一副小巧玲瓏的俊俏模樣,美麗豐腴,秀眉杏眼,一笑兩酒窩。按照現代人的標準看,也是個美人坯子。
 
    當時的村級幹部除了村支部書記之外,生產隊長權大無邊,生產生活,下田種地、村民糾紛、紅白喜事、都要負責管理。張隊長很稱職,也很勤勞,一年四季天亮起來後,先挑滿自家一大缸的水,有時捎帶著把我家的水缸也挑滿。春夏交替時節,經常蹲在門前,嚼著媳婦做的山東大煎餅裹著大蔥,那吃相就似秋風掃落葉一樣迅速幹淨。幹了一天活後,進了家門還要劈材,堅硬的榆木疙瘩,在張隊長手中象庖丁解牛,順著木頭的紋理頃刻就劈成兩半,幾個回合就劈成一大抱。
 
   村頭有一口年代久遠,上了鏽的大鐵鍾 ,張隊長每天帶領村民出工前,邊走邊吆喝著“出工了,出工了”,一路走到村頭,敲響大鍾,在清晨空曠的原野上,聽來是那麽的洪亮而悠長。男人們會隨著鳴響的晨鍾一起上工去。
  張隊長帶領大對人馬上山種田去了.(包括媽媽)留在家裏的就剩下我和張嬸及兩個孩子,一個是我弟弟,一個是小名叫"根兒"的孩子,他可是小兩口的寶。從古到今,農村都以男人為重,按照老理說,多生男孩祖墳才會冒青煙,榮光耀祖.家裏如果沒有男孩叫"斷後",賴以生存的黃土地就會荒蕪.當時不采取計劃生育,所以多多益善,每家每戶都要生7、8個孩子。農村生男孩特別為重,根兒也不例外,又是頭一胎,因為這個緣故,張嬸沒有下地幹活.
 
   張嬸睜開雙眼的那一刻起,便會忙得團團轉.先喂嗷嗷待哺的根兒.隻見她把根兒攬在懷裏,毫無顧忌的解開帶有左大襟盤著紐扣的花衣裳,露出鼓漲漲的乳房,根兒象一頭小牛犢,拚命的吸允著,乳汁經過根兒的刺激,瞬間象涓涓小溪而至,奶水會順著根兒嘴角流淌下來.有時會嗆的根兒吐出奶頭,歇息片刻.....
 
  張嬸喂完"根兒",還要喂那一大群牲畜.她家雞鴨成群,豬羊肥壯,玉米滿倉,人丁有望。剛剛放出雞窩的那群雞們舒展筋骨,伸腿拉跨。它們處於產蛋時期。張嬸家的那隻大公雞,盡顯出它的勢頭,直立的紅冠子,黑尾巴向上翹起,呈現出漂亮的狐形狀,公雞展開帶有金紅色翅膀的羽毛,耀武揚威,引航高歌,它的架勢得到了兩家30多隻母雞的青睞,甘願匍匐在公雞的腳下,任憑公雞的臨幸與寵愛.
 
   日頭快正午時,張嬸要趕著做中飯了.我經常吃張嬸家的飯菜,現在回想起來並不一定特別好吃,粗茶淡飯,卻能唇齒留香.中午吃芸豆□土豆,旱黃瓜沾大醬,就著山東大煎餅;晚飯喝上一二碗大碴子粥,一盤小蔥拌豆腐.一碟淹製的蘿卜幹,我吃得竟是那樣可口.
 
  張嬸在閑暇的時候,喜歡坐在炕頭上,抽上一袋煙解解乏.這也是咱東北人的習俗,她早已入鄉隨俗了.東北有三大怪,其中一怪就是:女人叼著大煙袋.張嬸用自家產的煙草,涼幹後擱在笸籮裏存放在炕頭.煙草的顏色深黃,細細聞聞有股青煙葉的暗香.有時張嬸會用煙袋鍋抽上一袋,多數是自己卷煙.一張3乘7厘米見方的小紙片,把煙葉均勻的散在上麵,斜著卷成一頭大一頭小的形狀,用唾沫舔一舔粘貼上.再把卷煙大頭多餘的紙拽掉。每每看著張嬸吸煙的樣子,那種滿足感在煙草中升騰著,幸福的笑容掛在她的臉上。張嬸的故事還很多,她有一雙靈巧的手,家裏的筐藍,下蛋雞的草簍,孩子的衣服,炕上的被褥,樣樣精通,都是她編織製做而成.
 
  話說“孩子老婆熱炕頭”,張隊長和他的媳婦過得和和美美,甜甜蜜蜜。總能聽到他們粗俗的打情罵俏和張嬸嬌嗔的聲音。小農的生活讓他們滿足,讓他們富裕。在張嬸臉上我覓到了中國傳統勞動婦女勤儉持家的美德和善良溫柔的品格.在張隊長身上我尋到了中國普通農民的淳樸厚道和堅實的脊梁!
 
                        (作者 犀利2559) 
由jk張貼 @ 2007-04-13 11:06:01 (357)
jk 評論於:2007-04-13 15:13:57 [回複評論]     刪除
謝謝piao11MM,祝有個愉快的周末!
piao11 評論於:2007-04-13 15:02:13 [回複評論]     刪除
大哥,先頂一下了.
再問候大哥周末愉快!

沒有發表過的往事回憶(17)      2007-04-19 10:52:41     
山東煎餅與白麵 餅
   
(17) 男人堅實的臂膀,忠厚樸實的性格,吸引了膠東半島的善良女人,一個傳兩個,四個傳八個,代代相傳,她們不僅傳宗接代,也把山東媳婦的生活習性帶過來了,祖祖輩輩的口糧,吃的就是山東大煎餅。她們操著一口山東話,製作最拿手的淋煎餅和刮煎餅。
 
    大城市裏長大的我,白麵大米早就吃膩了,就像現在的人們,想吃些粗糧換換口味。來到農村後,全家依然吃著國家供給的細糧指標,看到村民們嚼著硬梆梆,黃橙橙的山東大煎餅還□慕的要命。說實在的,這種山東大煎餅看著好看,吃在嘴裏味道也不錯,可就是費牙齒,咀嚼時太陽穴上的青筋爆出。那年頭農村沒有錢買糖塊,大人孩子們都有一口整齊結實的牙齒,長年累月與山東煎餅親密接觸。
 
   我經常到張嬸家看她怎樣做煎餅。頭天晚上張嬸把碾好的玉米麵加上水,再加上適量的豆麵起到柔韌的作用,經過一夜的侵泡,粘稠的玉米麵充分溶解。一般情況製作一次煎餅,都要做上一大缸,能吃半個月的時間。通常是先淋後刮。
 
   村民每家都有烙煎餅的□子(讀 ao zi),□子以直徑大約一尺為圓,中心微微突起,邊緣較低,全身黑色錚亮。(就像現在北京街頭推小車賣煎餅的工具)還有一隻形似扁長的刮板,用來自製作煎餅的工具。張嬸通常把火點著,木柴把□子燒熱,每次隻舀上一勺玉米麵放在□子中間,用刮板從中央向外旋轉,一直到把玉米麵全部攤在□子上,煎餅見幹後翻過另一麵,一會兒功夫煎餅就熟透了。
 
    刮煎餅就相對麻煩些,用刮板一個勁的戳來戳去,直到完全硬朗,再翻轉燒烤出香味為止。疊的形狀也很特別,煎餅是上下兩頭相對疊,左右疊,形成一個長方形。我經常聞到張嬸家這種香氣,會不由自主的過來湊熱鬧,那味道讓我貪得無厭。每次張嬸做完一大缸的煎餅,都要給我家送來一大摞。媽媽在原來吃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吃法,把刮煎餅抹上一層蜂蜜,然後上爐子小火兩麵烘烤,那焦中帶黃,冒著熱氣的煎餅,吃上一口酥脆香甜,甜嘴叭舌。
 
   山東人吃大煎餅,而我們家吃的則是細糧,讓村民們很眼熱。大多數時間村民會趴在我家的窗前,用粗糙的手擋在額前,向窗戶裏張望,看到媽媽烙白麵餅時,會無端的招來不少村民,他們像我一樣聞香氣而動,這讓媽媽始料未及。要說最有趣的事情就是,隻要媽媽烙白麵餅,我家的炕沿上會坐上一溜的村民,他們眼巴巴看著剛出鍋的,泛著滋滋響的白麵餅,掰開兩半,餅的夾層中冒出稀釋的白糖,咬上一口像麵包一樣鬆軟香甜。
 
   母親繼承了外祖父製作糕點的手法,一盆白麵在媽媽的手中,會變幻出花樣翻新的各種麵食,如小麻花,大油條,花卷餃子香酥餅。烙餅的平鍋隻能裝四張餅,一鍋下來分給在座的每個村民,他們手捧著熱騰騰的餅,嘴裏絮叨著:我含著我含著,說著揣進了懷裏還是不肯吃。媽媽明白他們的意思,隻有第二鍋他們才能美美的吃上一口就走,沒準都帶給了孩子和老婆。
 
   媽媽的手藝贏得了村民的好感.也因此得到村民的愛戴。現在的大超市雖然也有賣圓圓的小點心煎餅,但比起我小的時候吃過的刮煎餅,那也是小巫見大巫了.
 
                          (犀利 2559)
由jk張貼 @ 2007-04-19 10:52:41 (460)     
jk 的評論     回到頂部
jk 評論於:2007-04-20 14:52:55 [回複評論]     刪除
應該是我糊塗了,暈,刮煎餅的工具還不一定買得到,碰運氣吧,如果勞大架送來,那麽我該鋪幾十裏紅地毯迎接?想要的東西多了,待慢慢想來。
阿涓 評論於:2007-04-20 13:35:07 [回複評論]     刪除
看看JK兄糊塗了不是,明明阿涓讓你開車兩日,你卻隻開一天,當然找不到那蝸居啦。哎!找不到回家的路可是不賴阿涓哦。:D
冰激淩先欠著吧,刮煎餅的工具到是要回去找找看,有了一定買回來,開車給您送加州去。:D
順告:阿涓6月回北京,JK兄有什麽吩咐嗎?:D
jk 評論於:2007-04-20 13:14:31 [回複評論]     刪除
阿涓何時要回北京?,可以吃到了,饞啊!要,當然要給帶兩根油條回來。隻是上次開了一天的車,沒找著蝸牛居,無趣地回頭卻又找不到回家的路。欠阿涓的冰激淩呢都不知道什麽時候能夠給。哎!!回去倒是可以帶一把括煎餅的工具,記得是"T"字形的。
阿涓 評論於:2007-04-20 13:05:01 [回複評論]     刪除
俺要回北京了,馬上就可以吃到了,JK饞嗎?要不要給你帶兩根油條回來?:D欠阿涓的冰激淩呢?什麽時候給?:))
jk 評論於:2007-04-20 11:48:03 [回複評論]     刪除
要來配方我就公開貼上,讓饞蟲們DIY解解饞。其實刮煎餅沒有那烙煎餅的 ao zi,不容易做的,手巧的可能慢慢刮得出來。最想要的還是油條,好久沒吃到正宗的。
阿涓 評論於:2007-04-20 08:52:54 [回複評論]     刪除
JK,要來配方也給我一份吧,好想試試看,其實我都不知道是什麽樣子的,哈哈。
jk 評論於:2007-04-19 22:58:39 [回複評論]     刪除
阿涓,路石一定不會漏了你的印章的,雖然是小女人,但麵子也不特別小吧?等會就來了,你看希望都得到了。這煎餅油條啊我早上去信要配方了,讓犀利引出饞蟲來,突然好想吃正宗的----
阿涓 評論於:2007-04-19 13:53:59 [回複評論]     刪除
我也想吃山東的刮煎餅!:D
JK不但推銷路石的印章,還兼推銷山東煎餅啊。哈哈。。那印章,阿涓去大師那裏求了,不知阿涓是否也有JK兄的那份麵子呢,期待ing!

沒有發表過的往事回憶(18)      2007-04-27 17:26:09     
18)--- 《聽廣播和看電影》
 
    這個世界有了光,然後有了影。電影是一種能夠將光影關係玩弄得最出神入化的現代發明。
 
    電影作為大眾傳媒最有效的視覺藝術,象現在的電視、廣播、報紙一樣是人們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好的作品震撼人心,流芳百世。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我是看著中外著名的電影成長起來的白雪公主。而到了二十世紀60年代中後期,“文革”的開始,以批判“文藝黑線專政論”為前奏,造成了文藝、電影戰線上一場空前的浩劫。在1966─1972年長達7年的時間裏,接受所謂的偉大的文化大革命運動而完全停攝了故事片,因而造成了中國電影史上罕見的空白期。電影像花朵一樣枯萎衰竭,好似沒有天空,沒有陽光,沒有空氣,沒有水分。
 
    生於五六十年代的人都知道,每天的廣播中播放的隻有“八個”樣板戲:白毛女、紅燈記、沙家_、海港、智取威虎山、奇襲白虎團、紅色娘子軍及交響音樂沙家_。而沈陽的遼寧藝術劇院排練的舞劇、話劇,都取材於八個樣板戲,聽得看的眼睛和耳朵根子都起□子。人們的思想被禁錮了愚弄了。那時的我還是孩子,無憂無慮,天真無邪,每天和小女孩們跳忠字舞,過家家,踢毽子,跳房子和男孩們打瓦片,擅煙寶,抽冰_(ga)占長城。
 
    當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我家下到農村的那段時間,知識的貧乏達到了極點,家裏的書都被我翻夠了,別說電視沒有,連廣播都是定時開播的有線廣播。村民每家每戶牆上都有一個小喇叭,我再也聽不到中央電台少兒欄目每天清脆的:“小喇叭開始廣播了,嗒滴嗒,嗒滴嗒,嗒滴嗒噠噠的聲音了,聽不到小叮當、三毛流浪記和啄木鳥的故事了,更聽不到我的學校,每天中午播出的越南戰爭中的南方來信
.....
 
    在農村每天清晨6點,晚上五點,大蘇河公社對農民廣播開始播出,不管你睡醒沒睡醒,耳朵不是自己的,硬性灌滿我不熟悉的內容。忘記開頭序曲是什麽了,隻依稀記得廣播的都是公社每天的大事情,就是現在的新聞,還有農民兄弟關心的水土保商,節氣諺語的小知識,好人好事、預報天氣變化等等。在我的印象中沒有聽過收音機,好像功率達不到那個閉塞的小山村。
 
    看電影可是老少爺們,大姑娘小媳婦,半大孩子們心目中的奢侈品。每年好像有那麽幾次電影,在不同的公社輪流放映。隻要在廣播中發出有關電影的消息後,大人和孩子們開始坐立不安,提早等待。不管路途有多遠,或在不在一個公社,行動方便的村民們,都會不遠十裏八裏步行前往。那心情比過年吃大肉還要興奮。
 
     真的到了看電影的日子,村民們早早的收工,早早的吃飯,準備上路。我家住的小山村離公社有五裏的路程,這五裏路其實很遠,村民走得快要50分鍾到達,孩子們上學時,連玩帶走就要一個多小時。每年看電影多半是夏、秋兩季。記得一次是傍晚時分,太陽還沒有完全下山,一抹夕陽紅透了半邊天,村民們三五成群,孩子們結伴前行,一個個樂不可支,走在山路上一路小跑,那種心情不言而喻。翻山越嶺,腳下生風,天漸漸的黑了下來,走了近一個小時的路程,快到公社時,離電影開演隻差了一刻鍾。
 
    一般放這種電影都是在露天觀看,在公社的一個學校的大操場上,此時已經人山人海,事先掛在半空中白色碩大熒幕的前後,已經人頭攢動,離家近的早就搬個小板凳沾上好地方,象我們離公社遠的人隻能屈尊,隨便找些秫秸墊墊,隻要不太硌屁股就行了。
 
    那時的影片都是文革前拍出的戰爭年代的經典老電影,讓人們百看不厭。電影如期開始了,躁動的人群霎時安靜下來,播放的是戰爭片子《小兵張嘎》小演員聰明機智,有勇有謀,把嘎子的“嘎勁兒”表現的淋漓盡致,創造了一個兒童觀眾心目中的小英雄形象。上千人的電影大軍隊伍,在看電影時幾乎是鴉雀無聲,神情專注,偶爾聽到咳嗽的聲音,大人和孩子有尿都要憋著,生怕漏掉一個畫麵。 後來還看過《董存瑞》《英雄兒女》等故事片。
 
    看完電影人們還沉浸在影片的情節中,但趕路回家才是最重要的。急忙聚齊小火伴,還要有大人相陪,一隊隊人馬又開始趕山路了。那天的月亮還算圓,崎嶇的山路上,如水的月光照著空曠的原野,要穿過一個叫“徉子溝”的村莊才能到達我們住的“碾盤溝”。雖說人多,但我緊緊跟隨其後,生怕掉了隊,因為村民要走近路,穿過一片墳地。聽大人說夜晚有鬼火,風在耳邊吹起,樹葉沙沙作響,令人毛骨悚然,頭皮都立了起來,偶爾遠處隱隱略過一閃一閃的綠光,我也不敢看周圍的墳頭,隻顧低著頭,深一腳淺一腳急速行進,幾乎是在奔跑。雖然有流動的村民保護我們,但我終生不能忘記那漆黑的夜晚,幽幽的鬼火......
 
   雖然看電影象經曆了人世間的考驗,她考驗了你的耐力,你的承受力和你的膽量,我都贏刃而解,知難而上。隻要有電影,我必去無疑。
 
                            (作者 犀利2559)

沒有發表過的往事回憶(19)      2007-05-22 09:01:41     
“五月榴花照眼明”的夏天,是輕柔的微風,碧綠的樹木,潺潺的小溪,芊芊的青草,無不讓我流連於大自然的美麗。此時我的小弟弟他已經會步履蹣跚了,媽媽看到弟弟漸漸長大,不能再耽誤我上學,就從東北老家請來了我二姨家的表姐。

說起表姐,她當時剛剛中學畢業,無事可做,就先到我家解燃眉之急。她隻比我大三歲那年十七。雖是在縣城長大的表姐,骨子裏卻有著大家閨秀的氣質。這要歸結我們是同一個外祖父。外祖父年輕時就學做糕點,有一首絕活,打下一份產業。在整個縣城同一條街上有兩大戶;一戶是祖父是經營的藥材店叫“長發和”,另一個就是外祖父經營的糕點店叫“振興常”,也因此門當戶對,父母結為連理。

表姐是在外祖父的庇護下長大的。聽媽媽講表姐小的時候,經常背著小手到外祖父的家裏,進門就說:我來了。言外之意,要想吃外祖父做的剛出爐的糕點。她的聰明伶俐,巧八哥的嘴深受外祖父的喜愛。二姨是我媽媽的二姐,一輩子生了八個孩子,表姐在我二姨家裏,男女大排行老五,女孩排行第二。所有的家務活都不用她做,別看孩子多,表姐也是嬌生慣養。

說起我真正認識表姐,還是在“文革”動亂年代,父親當時被打成走資派,兩派鬥爭激烈,(八三一和遼革站)其中一派竟把我父親抓走,被關進號稱“白公館”的東北工學院院內,由於父親態度好,每天寫檢查,造反派忽略了對父親的看管。父親終於在一個漆黑的夜晚逃出了“地獄”......造反派不依不饒,每天到我家查看父親的行蹤。還揚言要用孩子換大人。因此媽媽被迫把我送到東北老家--也就我的二姨家暫避風頭,一住就是三個月。那時我就覺得表姐人長得漂亮,家裏家外很有人緣。
 
表姐最愛開懷大笑,不見其人,先聞其聲。表姐的到來,一下子把我給解放了,就像看到了“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那樣興奮。表姐很聽媽媽的話,隻要是媽媽交代的任務,她都唯命是從。照顧弟弟比我還要精心,家裏所有的活都會幹,像個小大人似的,挑水、做飯、劈材、喂豬喂雞、樣樣能做,是個行家裏手。我對她也敬三分,因為她訓斥我的時候,嚴厲的聲音和媽媽一樣。

我經常和表姐商量去野外玩耍,表姐背地裏讓我出去,總是一句話提醒我;快去快回,別讓我三姨知道了。隻要我的小夥伴秀芹一有空的時候,我們約定上山采山果,我盡情的奔跑、馳騁在叢山峻嶺中......有一次秀芹要帶我采一種野生的當地人叫“托盤”的刺莓果,是一種有大拇指大小的紅紅的,吃在嘴裏像草莓味道的果實。順便可以采集些野生的山芹菜和山白菜,我欣然同意。
 
我記得非常清楚,雖然是初夏,但北方的夏天早晚涼中午熱,我還穿著毛衣毛褲。當我把采來的山果和野菜用一個方形的鍋蓋裝著,滿懷喜悅的進了家門,表姐正在往大鍋裏舀水準備做飯。她看見我采了山芹菜,劈頭蓋腦把我罵了一頓,說我采的山芹菜有毒,那都是媽媽告訴表姐的,她嚴格執行媽媽的命令,讓我把山芹菜馬上扔掉。我辛辛苦苦采來的怎麽一句話就扔了呢,我也上來了掘脾氣,竟和表姐爭執起來,互不相讓,情急之下,表姐和我動起手來,我當時柔弱瘦小,哪裏是表姐的對手,隻聽啪的一聲,她一把把我推到了大柴鍋中,表姐又動作神速,拽著我的胸襟又把我拉出大鍋。我欲哭無淚,竟嚇呆了,隻覺得渾身上下象個落湯雞,濕漉漉、透心涼的水,沁在身體裏瑟瑟發抖。表姐遲疑了一會,把我領進屋裏,換上幹爽的
衣服,我卷曲在炕頭上取暖時才委屈的哭了。表姐沒有先前的憤怒,語氣緩和了許多對我說:這件事不要告訴我三姨,還批評了我的任性。好象她一點錯誤都沒有似的。

時過竟遷,現在想起來雖然表姐厲害,但她做事是有原則的。我始終遵守諾言,這件事的發生媽媽一直不知道。後來表姐對我的態度好了許多,對我不再大聲喧嘩,大聲指責,說話的語氣變得溫柔了。這也我童年記憶中姐妹之間的一個秘密。
 
由jk張貼 @ 2007-05-22 09:01:41 (3050)  
 
jk 評論於:2007-05-23 22:20:14 [回複評論]     刪除
謝謝柳青青 作者的記憶力相當好。
柳青青 評論於:2007-05-23 18:51:11 [回複評論]     刪除
真佩服你對童年往事有這麽清晰的印象。

沒有發表過的往事回憶(20)      2007-06-10 11:36:36     
(20)妹妹
 
  (20)一生中我與兄弟情同手足,而和妹妹的情結卻是肝膽相照。妹妹比我小四歲,和父母親一同下鄉的時候年僅9歲,還是個小不點。說來話長,我當時身體瘦弱,小弟年齡才幾個月大,妹妹在我家三個孩子中身體最好,別看她出生在上個世紀60年代困難時期,可沒有虧了她的嘴,八個月大時,因為家裏人口多,(姥姥沒戶口,)城市到處鬧饑荒,糧食不夠吃,隻能把姥姥和妹妹送回東北老家,保證牛奶使勁的喝。
 
    您沒聽說吧,過去叫“小日本”,現在為什麽不叫了,因為有一句話算是至理名言:“一杯牛奶強壯一個民族。”說的就是喝牛奶的好處(題外話)妹妹在姥姥家喝著牛奶慢慢成長,一直到四歲才被接回沈陽。雖說在縣城長大的妹妹,飽喝牛奶的緣故,比起同齡孩子高出一截,虎頭虎腦,但就是不認媽媽。為此母親想盡了
一切辦法,挽救這段斷乳期的感情,所有好吃的糕點水果,都呈在妹妹的麵前,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跑肚拉稀。
 
    我和妹妹從小到大感情篤深。別看她比我小,都是她讓著我,大小事情我說了算,因為我長得瘦小,在外麵受欺負時妹妹獨擋一麵,和別人大打出手,處處維護我的利益。我呢隻能施點小恩小惠,妹妹犯了錯誤,媽媽動怒時,便上前替妹妹解圍辯護,一般是動嘴不動手,小姐倆配合默契。有好吃的東西我留著,看妹妹吃完後,出其不意的拿出來,妹妹樂的直拍手。總覺得姐姐象魔術師一樣能變出想要的糖果。
 
  等到下鄉後,媽媽經常把妹妹當男孩子使用,按照現在妹妹自己的話說就是粗使丫頭。妹妹的地位不如我和弟弟,首當其衝攬下家裏的重活,比如:上河套打水、劈材、去野外采山菜喂豬,到自留地拔草摘蔬菜,還經常到深山溝拖木材。她比我幸運的是還能上學。別看妹妹隻有九歲,可身體的高度和我差不多,人小鬼大,會冒出許多希奇古怪的想法。媽媽了解妹妹性格倔強,犯了錯誤在牆邊罰站,但從來不會挨打,因為在媽媽的內心深處,總覺得虧欠了妹妹的母女情。
 
     記得剛來農村不長時間,家裏燒火的劈材一部分是老鄉送的,大部分都是花錢買的。當時時冬□月,滴水成冰,晚上聽著北風呼嘯,白天寒風刺骨。有一天,妹妹竟背著媽媽和老丫(她的小夥伴)進山了。大人們借著雪的慣性拉著爬犁,去馱頭年存放在山裏的木頭,孩子們經常尾隨其後跟著去玩,捎帶拖回或扛回一捆劈材。誰成想:妹妹也學著山裏孩子的樣子,從幾裏之外硬是拖回三米多長,直徑有80公分的一根椴木。當妹妹進院子的一刹那,我和媽媽驚呆了,看到妹妹用胳膊和手夾著黝黑又粗的木頭,步履蹣跚的走進門來,木頭倒在雪地的聲音聽來振聾發聵。我後來試了試根本拖不動。進屋後妹妹脫掉了手捫子(棉手套)和在雪地上行走已經濕透的鞋子,趴在炕頭上取暖。一雙小手凍得象貓咬一樣鑽心的疼痛,小臉被風吹得通紅發紫,媽媽隻好用雪給妹妹搓揉解暖。誰會想到妹妹竟能用一雙小小的手,扛起家庭的重擔。
 
   春暖花開的時候妹妹上學了,每天往返翻山越嶺10裏山路,媽媽一再囑咐她注意安全,和同學搞好關係。妹妹從小聰明伶俐,學習總是第一。到農村上學後更是名列前茅。農村孩子也是軟的欺硬的怕,剛接觸同學時,隻有老丫和她好,很多同學都是一個村的,他們認為下到農村就象“四類分子”一樣接受改造,經常在途中找茬打妹妹,可是她並不示弱當場還擊,用小溪中的鵝卵石追著拚命的打......不打不成交,村裏的小夥伴被妹妹的精神懾服了。後來他們都成了妹妹的心腹,妹妹回報他們的辦法,用媽媽給她的零花錢,到公社的供銷社買回餅幹和糖塊分給小夥伴,緣分從此結下了。
 
   曾經聽妹妹說她上學的時候,險些被水衝走,令人膽戰心驚。初夏交替,雨水接二連三的下個不停,原來的小溪流一夜之間會漲滿,水聲轟響,滔滔不絕。妹妹上學都要過一座獨木橋,其實不是橋,隻是一塊木板橫跨岸的兩端,窄窄的隻有一尺多寬;人走在上麵,耳邊聽著咆哮的流水聲,木板的顫抖加劇了內心的膽怯,一不留神就會栽到水中。妹妹曾經掉進滾滾的洪水之中,順著水流一直往下遊衝去,多虧水不太深,踉蹌之中,急中生智抓住了河水中的木頭,才得以平安。因此她學會了非比常人的遊泳姿勢,不是蛙泳,也不是蝶泳,更不是狗刨。妹妹在水裏,腿的動作是一種類似美人魚的尾巴左右搖擺,妹妹的浮力很大,用身體可以帶走不會遊泳的人一起潛行。
 
     妹妹的故事很多,她喜歡大自然的春華秋實,采蘑菇、掏鳥窩、抓青蛙、爬樹坐在樹叉上吃山果。象個小猴子那樣頑皮可愛。妹妹從山裏回來,經常是用衣服兜著野山果滿載而歸,胸前的衣服,被果汁沁的星星點點,青青紫紫,象孩童塗鴉似的圖畫。媽媽總是假裝嗔怪她,但妹妹卻百般狡辯,還能得到媽媽的獎勵,給她些零花錢,這讓我又嫉妒又□慕。
 
    現在妹妹在異國他鄉的美國,經常看我發到這裏的文章。妹妹日子過的很富足,生活很幸福,一家三口其樂融融。妹妹夢寐以求就是希望我們姐妹早日團圓,緣媽媽心中的一個夢想。
 
                                  (作者 犀利2559) 
由jk張貼 @ 2007-06-10 11:36:36 (593)  
 
jk 評論於:2007-06-12 18:31:12 [回複評論]     刪除
redtruck 應該是姐姐吧。
redtruck 評論於:2007-06-12 14:47:44 [回複評論]     刪除
介 個 妹 妹 地 性 格介 麽 帥 氣 ! 咋 介 麽 像 額 尼 !嘻 嘻 額 有 自 戀 症 !
jk 評論於:2007-06-11 11:08:14 [回複評論]     刪除
鬱青青好. 犀利2559 是一個jj的筆名.謝謝你。
鬱青青 評論於:2007-06-10 22:41:41 [回複評論]     刪除
犀利2559是大哥嗎?是不是筆名?寫得真好!

沒有發表過的往事回憶(21)上      2007-06-19 14:05:32     
21)我的母親(上)

台灣作家柏楊說:“如果沒有曆史,人類的生存就茫茫無所歸依,所有生存中的顛簸、匍匐、掙紮、奮鬥,都是洶湧波濤中的一葉扁舟,沒有舵手,也沒有彼岸。”用這句名言來形容母親一生流離顛沛再適合不過了。

我的母親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公眾人物,一生中沒有給我們留下任何財產,隻留下了兩本她親手摘抄的筆記,那上麵記錄了古今中外名家的經典語句,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做一個品學兼優的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臨終前的一段時間,囑托我一定要把其中的一本摘抄筆記交到妹妹手中,(妹妹在美國)那是母親畢生的心血和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伴隨她走完了68年的曆程。



說起母親,她1930年年底,出生在吉林省乾安縣一個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中,外祖父經營著水果糕點店,不愁吃不愁穿,但母親在家裏卻得不到公正的待遇,不招人喜歡。母親上有兩個哥哥,兩個姐姐,母親是老五,下有一個妹妹,一個弟弟。1931年日本侵占軍侵占了沈陽,爆發了“九.一八”事變,隨之日本軍的鐵蹄踐踏著東北三省,八年抗戰,戰火燃遍全國。沒有人性的小日本釋放了老鼠細菌戰,每家每天都死去親人,母親的小妹在家中是個古怪精靈,能歌善舞,卻遭到了不幸,被傳染上鼠疫,外祖父最疼愛母親的小妹,寸步不離守護著她,臨終前我的未曾見麵的小姨,睜開雙眼艱難的說出了這樣一句話:爹,我是天上的,我要去了,外祖父當時就查閱了康熙詞典,說這個孩子要歸天了。一個跳獨舞的精靈就這樣夭折了,外祖父痛心疾首,外祖母終日以淚洗麵。在母親幼小的心靈中,打下了不可磨滅的痛苦烙印。

小日本變本加厲,經常出入外祖父店中,見什麽拿什麽,家境日見衰落。

當時母親隻有七八歲大,患上了痢疾,家裏顧不上母親的疾病,無人過問,一直拉了一個月也不見好,最後竟然把母親送給了親戚。母親已經記事了,到了人家吃了幾片藥,病竟神奇般的好了。母親想念自己的親人,最後自己跑回家,再也不回親戚家了,為此母親也落下了身體瘦弱的體質。母親生性剛強,性格堅毅,當時家裏還能供起母親上學,她聰明好學,值得一提的是母親具有得天獨厚的音樂潛質,中學畢業後,剛剛解放,就直接當上了縣城中學的音樂教師。母親如天籟般的聲音,柔韌的指尖,能彈出靈動的旋律,能唱出動人心魄的歌聲,經常讓窗外聚集了無數雙好奇的眼睛......後來母親嫁給了我父親,一個比母親家還有錢的大戶,也算是門當戶對。

飽經憂患的母親,1951年從家鄉隨父親來到沈陽,憑借自己的能力考上了遼寧人民廣播電台文藝部,後自學成才,一直到退休為止。母親工作上雷厲風行,井井有條,為人正直善良,謙虛謹慎,從不阿諛奉承,卑躬屈膝。寫一手好毛筆字,能出口成章,最引人□慕的是學習馬恩列斯毛的著作,舉一反三,運用自如。崇拜費爾巴哈,黑格爾的論點;欣賞貝多芬,斯特勞斯,舒伯特的音樂。精通諸子百家,特別是偏愛研究孔子的《論語》,涉獵古今中外名著。一生中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剪裁報紙,然後分門別類。這種習慣已經潛移默化,耳濡目染傳染給我們這一代。

母親一生中是一位受人愛戴的剛強女人。在她工作的地方,不論是領導還是群眾,都佩服母親的才幹和為人。母親在文藝部主編配樂小說、詩歌、散文;剪輯廣播劇,電影,帶出許多德才兼備的年輕人,獲得無數個省級乃至全國的大獎。被譽為“張大筆”和“咱屋媽”。前者才華橫溢,後者公認的好人緣。

曆史卻讓人們進入黑暗的時空隧道,動蕩的文化大革命開始了,文藝界的波瀾比任何單位都來得迅速而猛烈。母親沒有被帶上黑幫的帽子,但受到了強烈的衝擊,眼看著父親被革命造反派抓走,無能為力。母親當時身懷六甲,在沒有父親的日子裏,母親學會了抽煙,用香煙麻□靈魂,掩飾心中的苦悶。隨之而來的是弟弟的降生,加劇了母親走上一條人生的艱難曆程......(待續)
(作者 犀利2559)
 
由jk張貼 @ 2007-06-19 14:05:32 (673)  
jk 評論於:2007-06-24 17:12:14 [回複評論]     刪除
飄啊,她們在大陸有時上這還是不很順利,我這也算舉手之勞吧,也順便沾點人氣。

作者的記性好,我經曆的她都差不多經曆過,隻是當時她還小,還不必為了活著而拚力氣,就這點不同。謝謝好飄一如既往地支持。
piao11 評論於:2007-06-24 13:58:20 [回複評論]     刪除
艱難的日月沒能磨滅聰穎堅強的的母性。。。
沉重的歲月
偉大的母親
大哥真不簡單
一如既往地幫助朋友貼此好文感動。。。
大哥
上次看到米蘭在你真便順走了粽子就來偷吃了留言不見了阿估計偷東西吃的結果。。:)))
好牛問好給大哥
jk 評論於:2007-06-22 11:35:11 [回複評論]     刪除
redtruck 阿J笑笑地說:多麽偉大的胸懷啊,佩服得很。哈哈哈!問個早安!
redtruck 評論於:2007-06-22 10:20:40 [回複評論]     刪除
1+1=22個 粽 子 哈
redtruck 評論於:2007-06-22 10:19:15 [回複評論]     刪除
以德抱怨,是我們常聽到的一句話了,人們通常理解的“以德抱怨”什麽意思呢?就是說:孔老夫子教我們,別人欺負你了,你要忍,被打碎牙齒也要往肚子裏吞,別人來欺負你,你反而應該對他更好,要用你的愛心去感化他,用你的胸懷去感動他。這就讓人感覺很有點肅然了。想想看,如果我一巴掌呼過去阿J, 阿J還笑笑說打得好啊,你越打我我就要對你越好……遇到這種情況我也會感動到傻眼,這多好一孩子,多偉大的情操啊……
jk 評論於:2007-06-20 17:44:16 [回複評論]     刪除
阿 J還沒準備好,所以暫時還不能倒數記時阿,也就不能罰社麽。MM的確太聰明了。其實罰不罰粽子都沒關係的,不都放這裏嗎,拿吧,不罰也可以拿啊,罰的也是這裏拿的。 嘻 嘻 !
redtruck 評論於:2007-06-20 17:24:27 [回複評論]     刪除
阿 J阿,社 麽 時 候 讓 額 驚豔阿 ? 多 等 一 天 罰 一 個 粽 子 哈 ! 從 今 天 開 始 !嘻 嘻 !介 個 主 義 太 棒 料 ! 額 咋 介 木 聰 明 尼 ?
jk 評論於:2007-06-19 22:50:41 [回複評論]     刪除
redtruck 阿 J家的沙 發 經常是空著的,你來就別走了。
配 上 好 聽 的 音 樂 或 者好 歌 阿 J也喜歡啊,但是還沒懂,老是要朋友幫忙,花時間教我,真的不好意思開口,所以就一直不會。下次吧,慢慢學著,說不定哪天阿 J突然貼上自己唱的驚豔一回。哈哈哈!
redtruck 評論於:2007-06-19 18:57:04 [回複評論]     刪除
阿 J阿 ! 好 感 人 的 故 事 ! 為 社 麽 不 配 上 好 聽 的 音 樂 或 者好 歌 ?
redtruck 評論於:2007-06-19 18:54:58 [回複評論]     刪除
阿 J地 沙 發 ! 大 家 都 忙 著 吃 粽 子 去 料 ! 額 先 享 受 一 下 !

沒有發表過的往事回憶(21)中      2007-07-01 11:37:30     

往事漫記--(21)我的母親(中)作者 犀利2559母親那時象變了一個人,上班回到家裏,少了往日的歌聲,多了幾聲歎息。我已經懂事了,看到母親日漸憔悴的臉龐,鬢角淡出幾絲白發,愁苦無奈掛在眉梢。每天我盼望母親回來,又怕見到母親,不知道怎樣安慰,畢竟我還是個孩子。後來聽說父親逃出樊籠,母親才長舒
了一口氣,前往河北老家看望父親。

再後來的日子, “文革”接近尾聲,1969年8月母親在動亂的年代生下了弟弟。休息56天之後上班後,母親單位和全國一樣大搞三結合運動,毛澤東提出了英明決策:五.七戰士走五.七道路。母親單位站在時代的前沿,堅決執行最高指示。隻有軍人家屬免遭其難不用下鄉,其他人全部下放。極左的運動思潮,給千家萬戶帶來了災難,母親也在範圍之內,不管你有什麽理由,一聲令下就得出發。母親牽連了父親,十冬□月,帶著我們全家奔赴那山清水秀的地方,一幹就是兩年多。

母親骨子裏堅韌不拔,知難而上,再大的困難都是她一個人頂著。父親那時為了支援清原縣大蘇河公社中學教育,剛到農村就上調到中學當名譽校長。家裏的大事小事全部落在了母親身上,母親為了改造思想,與農民打成一片,奮筆疾書寫了一份入黨申請書交到了公社黨委,母親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個優秀共產黨員的稱號。母親柔弱的雙肩,從下鄉的那一刻起就沒有停息,象一頭老黃牛,吃的是草,擠的是奶,鞠躬盡瘁,任勞任怨。母親在凜冽的寒冬,在料峭的初春,在炎熱的夏季,在蕭蕭的深秋,一年365天跟隨農民兄弟們上山種田,施肥、春播、插秧、鋤草、耪地、收割、運糧。肩膀紅腫了,腰累彎了,手磨起了血泡,臉曬黑了,但我沒有看到母親流一滴淚,母親從沒有怨言,一直這樣摸爬滾打了1000多天。

我要講述的感人事件都是發生在我的家裏和農民身邊。從打我記事起,發現母親特別害怕動物,隻要是帶毛的動物,母親看後都會退避三舍。農村可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林中叫的,家裏養的,滿眼都是動物。這可把母親下壞了,挑水的時候怕狗咬,上山的時候怕蛇追,看到牛和驢,雞和豬,乍著膽轟著走。不然不會把家裏的燕子窩捅掉。

(前篇往事敘述過)剛下鄉時,家裏的兩間幹打壘的茅草屋無人居住過,一切安排都是鄰居張隊長布置停當。灶台火焰熊熊,屋內吊上了棚頂,糊著報紙,經過冷漲熱縮,牆上掛著一層亮晶晶的霜,屋內溫度隻有5、6度,我們晚上睡在滾熱的大炕上,用翻餅烙餅形容再恰當不過。嬌嫩的皮膚被火炕烙的生疼,鼻子尖用手一摸透心冰涼。第一夜母親就經曆了大戰,我是在微弱的煤油燈和咚咚咚的聲音中醒來,母親正高舉手中的木材棒,站在炕上用力的捅著頂棚,一下兩下,然後側而傾聽。我問媽媽:大半夜的幹什麽呢?母親說別吱聲,棚頂有動靜。停了一會我還真聽到了一種(xisu)的聲音,象是蛇快速爬行,令人毛骨悚然,母親繼續她的動作,聲音從一端滑落到另一端,終於無聲無息。這還不算,全家沒來幾天母親又經曆了另一次戰鬥,半夜三更母親把我叫醒,我趕快穿上衣服和母親來到堂屋,這裏是做飯的地方,有灶台,水缸、劈材和生活用品。

母親告訴我說,老鼠掉進裝糧食的大缸裏了,讓我幫她的忙。其實母親是想讓我給她壯膽,我端著煤油燈來到大缸前,大缸足足有一人多高,缸口碩大近一米寬,家裏的糧食裝在袋子裏存在缸中,誰曾想老鼠是個盜賊,長這麽大也沒吃過細糧,當仁不讓,自作聰明,身陷大缸,不能自拔。母親不敢消滅它,我當然也害怕,沒見過吱吱亂叫的大老鼠,蹬著賊溜溜的小眼睛,上串下跳,拚著命的往上爬,缸深又滑,大老鼠隻能坐以待斃。我和母親小心翼翼,用棍棒擋著把糧食拖出水缸。目標直對大老鼠,隻聽梆梆梆的敲擊聲,照準老鼠的頭和身體猛打,大老鼠毫不示弱,邊打老鼠竟然順杆爬往上爬,眼看著就上來了,母親沒了底氣,我順手拿起地上的劈材塊,狠狠的戳了下去,這一招還真管用,老鼠瞬間不動了,我和母親一鼓作氣活生
生把老鼠至於死地。

經曆了兩次大戰,母親好象變得勇敢了。每天清晨我都被驢的叫聲驚醒,開始以為是驢哭了,母親告訴我那是驢叫,母親就是母親,她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熟悉了雞鴨鵝狗的語言,適應了飛禽走獸的環境。發展到後來,母親從不敢摸雞到自己殺雞,這個轉變過程歎為觀止,適者生存用在母親身上,顛撲不破。  每天清晨,母親天不亮就起炕,喂完弟弟,喂完豬雞,給我們做好早飯,耳邊聽著張隊長上工的吆喝聲,又迎接新一輪的太陽。(待續)
 
由jk張貼 @ 2007-07-01 11:37:30 (308)

沒有發表過的往事回憶(21)下      2007-07-01 11:45:07     
我的母親(下)                (作者 犀利2559)  藝術家說:生命是一副不朽的畫,是心靈的交匯。母親不僅帶給我
生命,更讓我理解了生命的意義,每一個曆史階段,都記錄了母親走過的風雨曆程。為了寫好母親,我經常會在半夜醒來,搜尋記憶中母親的點點滴滴,串起清晰的碎片,剪輯出完整的畫麵,最多的影象還是下鄉時的艱辛。 

 母親一生勤儉持家,年輕時工資待遇就很高,每月70元人民幣,(父親掙得更多)在當時看來家裏很富有,我小的時候,住著50多平米的大房子,通紅的地板,寬敞的窗戶。然而一夜之間,一切都發生了變化,從天堂一直跌落到地獄。下放到農村後,母親從燒火、做飯,挑水、劈材開始,適應陌生的生活,漸漸了解到農民兄弟姐妹家境貧寒的窘狀,貧窮落後的根源,但母親沒有能力挽救這些貧困戶,隻能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幫助他們。   

生老病死是個自然現象。在農村我最怕辦喪事。下鄉的頭一個春天,咋暖還寒,隔壁鄰居家王大叔的媳婦因病死去,留下兩個無依無靠未滿十歲的孩子,親人的突然病逝,給王大叔心靈造成了悲痛。母親知道他家很困難,買不起做壽衣的布匹,出於好心為王大叔買了三米白布,連夜趕製壽衣。家裏有一台蜜蜂牌的縫紉機,這是唯一的家產,竟派上了用場。

從剪裁到製作,甚至是衣服上係的繩子,都是母親親自縫製。製作的當晚,在我的腦際中,隱隱約約交替出現的是‘噶噠噶噠’想個不停的機器聲音,一直聽到公雞打鳴,天空放亮,母親一夜沒有合眼...... 清晨,我來到院外,隔著木柵欄就能看到一口黑色的大棺材佇立在王大叔的院子中,心裏咚咚跳個不停。可母親卻能沉著冷靜,繞過院子為王大叔送去溫暖。從那以後,母親成裏了村裏的義務裁衣員,不論是大人或孩子的衣服,一把尺子就能量體裁衣。

還經常拿出錢來,買些衣服和感冒藥,問寒問暖,接濟村民。

母親心靈手巧出了名,不僅做一手好飯,還理一手好發。我在往事漫記中,曾經描寫過母親能烙出鬆軟可口的白麵餅,但最拿手的是用小火□出香氣四溢的紅燒肉,這肉多半是野豬肉和_子肉。還沒有進屋,香味會蔓延到院子中。此時,家中多半炕上地下,坐滿了知識青年和單身的五.七戰士,他們象現代人那樣飽吹餓唱,高談闊論;五.七戰士滿腹經綸,知識青年道聽途說,家裏一下子開了鍋,熱鬧非凡。

紅燒肉讓大家吃得心花怒放,經常是風卷殘雲,一掃而光。我和妹妹擠不上桌,隻能在外屋地卷著煎餅蘸些肉湯。後來母親特意給我們留出一份,才能解解讒。

  吃完飯還有節目,母親要給大家剪頭發。母親的手藝是在年輕時自學的,不知道的人以為學過專業,殊不知:母親是拿我的頭發練就了過硬的本領,我小的時候梳的是三齊頭,在此基礎上推陳出新,能剪出各式時髦的男頭,從剪、推、削中會讓你變一個人。那些臭美的知識青年,當然是我家的常客了,經常是一晚上要剪幾個頭。我和妹妹為了減輕母親的負擔,都留起了小辮子。母親隻給知識青年和村民們剪頭發了。

說起給村民剪頭發,真是不容易。天氣暖的時候在院子裏,村民自動擁到我家,每個星期都閑不著,村民們長年累月不洗澡,身上帶著浸油的難聞氣味,脖子上的皴(chun)很厚,母親從沒有嫌棄過,經常燒一大鍋水,剪完頭後讓他們洗頭,這種舉動從不間斷。母親的為人因此贏得了村民的愛戴,憨厚的村民用原始等價交換的方式,把他們在山上打來的山雞、野兔、_子;采來的木耳、靈芝、蘑菇拿來回報母親。

  最讓人難忘的是母親身體單薄,卻要一直跟隨男人們風裏來雨裏去。在村頭有一片水稻田,初春時節豔陽高照,清清的水中能映出人的影子,田埂上一蔟蔟裝滿稻秧的筐簍,母親雙腿插在冰涼刺骨的泥水中,躬著腰奮力用手插下春天的稻苗;秋天的時候,稻浪滾滾,一派豐收的景象,母親的身影又出現在幹涸的稻田裏,一眼望不到頭的稻浪,把母親的身影淹沒在殘血的夕陽中......插秧、收割都是男人幹的活,可對母親沒有例外,隻有一個區別,母親總是步履艱難的最後一個回到家中。
  
母親天資聰明,親曆親為做出了許多常人難以想象的事情,隻要是別人會做的母親都要嚐試,而且做的象摸象樣。比如做炕桌,從破板子、鋸木頭到刨、推、鑿,利用空閑時間,不幾天就能做出小炕桌。後來把這個有紀念意義的小炕桌帶回城市,妹妹高考複習時一直放在床上使用。

  母親的名聲大振,經常會傳到公社,很多人知道母親不僅能幹、能唱、還會寫文章,公社領導便讓母親寫心得體會,寫出在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的感想,號召全公社的五.七戰士都學習母親的典型事跡。母親的
出色表現,終於站在鮮紅的黨旗下莊嚴宣誓:我自願加入中國共產黨......   母親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講不完,母親的形象,始終是立體的。就象歌詞中唱到的:有個生命不願放棄,去尋找自己的天和地。母親在彌留之即,眼角留下了最後的一滴淚,那是遺憾的淚,那是對遠方妹妹的心底呼喚,做最後一次無力的張望,臉上的皺紋漸漸舒展開,微啟的雙唇已經無法用語言表達,母親的生命從急促到無息,慢慢的慢慢的停止了,就這樣走完了生命的輪回。

  文學家說:生命是一場春夢......
有一種花,它看似一株草,實為一朵花。它的一生隻為了開一朵不起眼的小花,但勝過任何一種名貴花草。開完後,它因身盡力竭而死去,那是生命最美麗的體現。
它的生為花;死也為花,是一曲永恒的生命之歌---這就是我的母親。
 
由jk張貼 @ 2007-07-01 11:45:07 (515)     

jk 評論於:2007-07-13 08:37:28 [回複評論]     刪除
謝謝來訪,想回訪卻無門可進,隻好回複在此,謝謝你!
孤獨之火 評論於:2007-07-13 01:26:05 [回複評論]     刪除
非常感動,為你的母親。非常感謝,為你的樸素而準確的語言以及描繪。第一次忍不住要向作者表達自己的感受,隻是想告訴你,你所記錄的一切都是非常有價值以及有意義的。讀過你的文字的人會毀銘記於心的。
祝歲月安好,對人生的激情永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