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醫科學嗎?

(2009-07-14 23:06:48) 下一個
野性



中醫在現代醫學傳入之後就成為一個“問題”。而這個 “問題”在激烈論爭了一百年之後的今天仍然是個“問題” (這個現象本身就是個奇怪的“問題”)。

這個 “問題”就是關於中醫的科學性。質疑者與捍衛者一直未達成共識,相互難以說服對方。前者責後者不懂科學,後者責前者不懂中醫。倘若一局外人問一句,你為何不能讓對方懂你?是不是自己也表述不清自己?

問題就在這裏。一個世紀過去了,中國的科技事業在許多領域早已達到世界水平。然而,在進行分門別類的具體知識與技術的學習與研究中,人們忽略了科學觀科學精神的探討與普及。 六十年代以來,當代兩大科學哲學家,波譜(以其證偽主義)和庫恩(規範-革命觀),將傳統科學觀予以深刻的更新之時,我們卻在國內僵化的哲學課上接受一套一世紀前的樸素科學觀和顛倒辨證法(馬恩顛倒了黑格爾辨證法)的空論。

在這種背景下,有關中醫的科學性論辯水平有限是不言而喻的,更何況還存在許多不著道兒的誤會與抬杠。當然,不是完全乏善可陳。但總體而言,仍如操著兩種不同語言的人在對罵,許多方麵說的不是一回事。

如果中醫也象其他大多數古代醫學一樣已經是“過去時”,那末,作為曆史文化問題,怎麽爭論都無所謂。可中醫是“正在進行時”, 國家撥巨資辦學支持其發展,大量的中醫畢業生在接手著一個個待治的生命,對這門性命攸關的學問就不能不認真對待。如果對它的認識是一筆糊塗帳,幾十所中醫大學豈非誤人子弟,而臨床豈不誤人性命。我在畢業實習時,親眼看著自己的病人在科班出身的老師用中藥治療致貽誤病機而死。該病人按支氣管肺炎收入院,誰也沒想到他會死。按當時的慣例,輕病人用中藥,重病人用西藥。等他重到用西藥時,為時已晚。這個病例,我一輩子也忘不了。

多年來,中醫界的醫療事故,一直因為中醫缺乏規範標準,無法立法。近年國家中醫局著手搞中醫規範標準,立即有人反對,說那就不是中醫了。這種反對不是一點道理沒有。但沒有標準,無法立法,庸醫騙子大行其道,受害的是病人。

新一代中醫接受中西醫雙重訓練,理應科學地繼承發揚中醫學精華。遺憾的是,到底什麽是精華,在這末多屆新中醫學者大夫心目中至今仍無共識。

以我自己在國內中醫大學學習教學科研的多年體會而言,缺乏正確的科學觀是最根本的症結。他導致中醫教學教的核心不是實實在在的症侯學和藥效學,而是雲裏霧裏的玄學。著名老中醫印會河曾批評當時中醫學院辦成了史學院,文學院,神學院。話雖極端,卻切中時弊。現在的中醫教學或許有所改變,但也不會有大的改革。

我曾在自己任課的班上試將自己的“新”觀點講給學生,沒想到引起一場小地震。那時,我的觀點已係統化,發表的文章或會議發言開始引人注目。後在朋友們的鼓勵下,完成了一本小冊子,較係統地敘述了自己的觀點,盡管是粗線條的。該書剛出版 (1991),我就漂流海外。反應如何也未知其詳。 但我也知道,不會有太多的人關注這類書,盡管這個問題一直糾纏不休。 次年回國拆信,有讀者求書二封,還有中國中醫研究院中心研究所所長來信,邀請我去主持哲學方法論研究室,想是該書的一點效應。 而我從那時起卻與中醫拱手揖別,漸行漸遠。

剛才網上檢索了一下,發現本書有網絡版,也有被引用和評論推薦的文章。又想起三四年前,廣州中醫大學一本科學生讀後竟搜到我的EMAIL地址試著聯係,告訴我這是本全然不同的書,很受啟發。這讓我覺得既欣慰又悲哀。欣慰得是自己的辛苦多少還有點價值。悲哀的是,這說明,近二十年了,我書中討論的問題依然未過時。 說明這方麵的研究沒什麽大進展。現代科學各領域再經典的著述都不可能在二十年後還有人推薦,除非不斷改寫再版。

這兩天,小軒討論起中醫的科學性,明顯又呈論爭態勢,但看起來還沒有人象我那樣係統地探討過這一問題。恰好前年出來進修的一位年輕教師,借去我唯一一本留念冊,將之翻拍了,也給我留了一份。帖出來交流一下到不太費事,希望對感興趣的人有所啟示,也希望由此得到批評反饋。如果確實仍有價值,修改充實後再版,也未可知。

簡要地說,本書以宏觀掃描和微觀分析相結合的方式,評價中醫的科學性。以庫恩的規範-革命觀之望遠鏡曆史地宏觀考察,中醫在形式上有自己的規範,應被稱為科學。但以波譜嚴謹的證偽主義戒尺衡量,中醫理論中嚴重的不可證偽因素,大大削弱其理論的指導作用。中醫臨床真正起作用的基本不是其解釋一切的理論之網,而是點點滴滴用生命與直覺智慧換來的大量技藝之珠。古人俗語:秀才學醫,籠裏捉雞。事實是,誤入理論迷霧的儒醫,療效從來較差。今天的中醫教學的誤區就在於此。站在今天的高度看,中醫處在嚴重的危機階段,按照庫恩的理論,是需要科學革命之時。科學革命的結果是提出新規範,重新定義學科。本文在對中西醫特色的比較中,指出中醫的獨到臨床發現 (注意:是獨特現象的發現,不是理論)--病理性體質現象,以及體質治療方法的積累,是重新定義學科的基礎。

原作讀者對象是中醫專業人員。為使本科二年級學生也能讀懂,我的敘述極其通俗。相信這裏許多非本專業網友讀來也不會感到晦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曾德 回複 悄悄話 中醫亟待科學化,規範化和現代化,連我這個外行都看出來了。望作者繼續努力,為國爭光,造福於人,讚!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