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當然不會隻在情人節才有。假使原本就沒有愛情,節日過完了依然無有。相反,如果愛深情篤,那也是可以天天過節的。但我們討論的中心不在這裏。我們的話題是關於所有的西方節日。
究竟怎樣對待西方節日,自然也想到始終縈繞在腦海之中又驅之不散的一些問題。它們有時讓我產生一種沉重感。
從我個人出發,對西方的節日並不熱衷。但是也不排斥。剛到國外的那年聖誕除外,我的確恨過它。因為它讓我想家,雖然有德國朋友的邀請,還是感到了難言的孤獨。在國外的節日不會寂寞,有的是那種難以排遣的孤獨-在你沒有找到合適的排遣方式之前。雖然聖誕節學校和其它的慶祝活動也都去參加。後來大多數聖誕和複活節假期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過,不是和中國朋友一道相約去滑雪,就是自己去其它地方旅遊。
一個國家的節日就是這個國家的文化,雖然現在的節日往往已經脫離了文化的本質和內涵。而唯利是圖的商家更是把文化的節日炒作得麵目全非。盡管有的節日有著濃厚的宗教色彩,還是有不少德國青年不知道聖誕和複活節的原因,更不知道這個節日原來不是用來慶祝的,他們會過得很熱鬧,甚至瘋狂。而德國有的中老年人也會跟著去熱鬧,盡管他們是知道原因和內涵的。但這並不是說他們忘記了自己的文化。
更多的時候,節日過得是一種心情。
歡樂和悲傷都具有很強的感染力,節日可以讓大家共享歡樂,釋放一下單調枯燥,煩瑣無奈的日常生活壓力。節日可以找回失落的心情,慶祝眼前的盛會,甚至進入未來的憧憬。而我們選擇了到國外來讀書,工作甚至生活,就不可避免的要接觸他們的文化,節日也不可避免地走進了我們的日常生活,幾乎大多數假期都和節日有關,我們可以閉起眼睛,但是卻無法排斥。
說一次親身經曆。有一個才認識不久的朋友,剛買了新房,邀請我們去做客。時間安排在大家都有假期的聖誕節。他們有兩個孩子,我們自然買了兩份禮物。給上小學的女兒買了一盞新穎的藝術和照明兩用的書桌台燈,給上中學喜歡曆史的兒子買了一套20本的曆史百科全書。孩子們收到禮物很高興。和那個可愛的女孩子一道裝好了台燈,她突然對我說:阿姨,這是我八年來得到的第一件聖誕禮物,我真高興。還沒等我反映過來,男孩子也走進來說:那套書也很好,謝謝阿姨。不過,我最恨聖誕節。兩個孩子的話讓我很吃驚,我不知道平時在學校他們需要承受什麽樣的心理壓力。
吃飯的時候他們的父親告訴我們,他想要孩子保持中國的傳統文化,不要忘本。所以他選擇了不過西方的任何節日,每年唯一的慶祝就是中國的春節。孩子們每人給父母磕一個頭,分別得到裝著父母壓歲錢的紅包。開始三十晚上守歲,後來孩子們不肯,也就放棄了。他們平時對孩子教育嚴格,學習成績也不錯。但是不穩定,兒子的成績可以全年級最好,也可以不及格。而且他從來都拒絕讓母親參加他的任何家長會(父親工作忙也不去,其實母親日常生活語言能力並不差)。從以後的交流中了解到孩子很聰明,但過度敏感,並且有明顯的自卑心理。
這種例子我還有很多,這裏恕不能一一例舉。海外華人的自我認同和社會接納是一個太大的題目,我沒有能力去闡述。但是我想,一個人的自信應該是和他的接納寬容成正比的。文化是沒有國界的,隻有對自己的文化精髓了解透徹才會不怕外來文化的影響。如果海外華人的子女都能有機會了解我們中華民族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曆史文化,那將來“我們的節日也能感染友邦鄰國的時候,…真正達到文化交流的最高境界…享受自己的經典也享受舶來的浪漫。”( ZT 霧中飛雁的 『情人節隨感:舶來的浪漫也醉人』)
鏈接在此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502&postID=3712
好像誰說過,有問題就證明我們在進步。
希望和大家共同探討,也算是一種學習吧。
200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