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this.width=450"quality="high"wmode="transparent"/>散文:在天晴了的時候..."> 450)this.width=450"quality="high"wmode="transparent"/>散文:在天晴了的時候..." /> 在天晴了的時候 - 博客 | 文學城
個人資料
林貝卡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在天晴了的時候

(2011-12-19 13:55:27) 下一個

散文:在天晴了的時候
作者:戴望舒,朗誦:徐濤

在天晴了的時候,該到小徑中去走走。給雨潤過的泥路,一定是涼爽又溫柔。炫耀著新綠的小草,已一下子洗淨了塵垢。

不再膽怯的小白菊,慢慢抬起它們的頭,試試寒,試試暖,然後一瓣瓣地綻透;抖去水珠的鳳蝶兒在木葉間自在閑遊,把它的飾彩的智慧的書頁,曝著陽光一開一收。

到小徑中去走走吧,在天晴了的時候:赤著腳,攜著手,踏著新泥,涉過溪流。新陽推開了陰霾了,溪水在溫風中暈皺,看山間移動的暗綠——雲的腳跡——它也在閑遊。


林貝卡 2011秋 於美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3)
評論
林貝卡 回複 悄悄話 回複imagine45 & 飄塵永魂的評論:

謝謝你們欣賞和留言。
飄塵永魂 回複 悄悄話 雨後新晴,小徑,小草,小白菊,小水珠,小溪水處處閃爍著溫馨的光芒。
imagine45 回複 悄悄話 這文,這聲音, 這兩副畫, 配合的真是美----
林貝卡 回複 悄悄話 徐濤,煤礦文工團話劇團演員,配音演員,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導演係,2002年被評為全國小說演播藝術家。(摘自百度百科)

戴望舒,中國近代詩人、翻譯家。1929年4月,出版了第一本詩集《我的記憶》,這本詩集也是戴望舒早期象征主義詩歌的代表作,其中最為著名的詩篇就是《雨巷》。1932年11月初赴法國留學,先後入讀巴黎大學、裏昂中法大學。不過在留學期間,他並不喜歡去課堂聽課,而是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了翻譯外文著作上。當時他翻譯了《蘇聯文學史話》、《比利時短篇小說集》和《意大利短篇小說集》等,另外還研讀了西班牙作家的許多小說集。1936-1938年任教於同濟大學。1936年6月,與穆時英的妹妹穆麗娟結婚。1936年10月,戴望舒與卞之琳、孫大雨、梁宗岱、馮至等人創辦了《新詩》月刊。戴望舒通法語、西班牙語和俄語等歐洲語言,一直從事歐洲文學的翻譯工作,他是首個將西班牙詩人洛爾卡的作品翻成中文的人。(摘自維基百科)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