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讀書心筆

寫日記的另一層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來,夜深人靜,借境調心,景與心會。有了這種時時靜悟的簡靜心態, 才有了對生活的敬重。
個人資料
不忘中囯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財經觀察 1956 --- 與流動性共舞:7位頂級私募2009年投資之道

(2009-04-20 20:15:34) 下一個

【名家訪談】與流動性共舞:7位頂級私募2009年投資之道

 

   

 

    每到年初,《巴倫周刊》都要舉辦圓桌會議,邀請一些成績卓越的投資人講解投資經驗,《證券市場周刊》將這一投資界優秀傳統帶入中國資本市場。

    331日,7位國內頂級私募基金經理聚首深圳,參加本年度的《證券市場周刊》圓桌會議,主題是經濟走勢、流動性、通貨膨脹,當然,還有投資策略及對價值投資的理念。

    圓桌會議後至今,這些私募的預判得到驗證,A股市場強勁上揚,上證綜指漲幅逾6%,圓桌會議所提到的新能源投資主題股票表現搶眼。

    7位私募基金經理分別是:深圳武當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田榮華,深圳新同方投資管理公司董事長劉迅,深圳三羊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少立,上海睿信投資管理公司董事長李振寧,深圳明達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郭達偉,深圳金中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鄧繼軍,上海尚雅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常昊。

    在全球金融危機大背景下,世界經濟仍處在危機進程之中,見底不知何時……中國4萬億的投資拉動已經初見成效,巨大的信貸投放帶來的流動性寬裕支持A股走出獨立行情,成交量陡然放大,仿佛牛市重來。

    331日,7位國內頂級私募基金經理聚首《證券市場周刊》圓桌論壇煮酒論投資,一致認為中國經濟將在全球陰霾的環境中率先複蘇,中國資本市場將成為全世界最好的投資場所。同時,他們切磋投資理念,布局2009A股策略,勾勒選股邏輯,並預測可能引領下一輪經濟增長的領跑引擎。

    以下是詳情。

 

    《證券市場周刊》圓桌論壇嘉賓名單

 

    姓名      公司及職位

 

    田榮華    深圳武當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

 

    劉迅       深圳新同方投資管理公司董事長

 

    林少立    深圳三羊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振寧    上海睿信投資管理公司董事長

 

    郭達偉    深圳明達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

 

    鄧繼軍    深圳金中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

 

    常昊       上海尚雅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

 

    第一部分

 

    中國經濟將率先複蘇

 

    證券市場周刊:本輪全球性的經濟危機既帶來風險又呈現了難得的曆史機遇,中國能否借本次危機真正的崛起?

 

    田榮華:這次經濟危機是中國綜合國力和產業競爭能力提升的重大契機,中國經濟將率先走出周期底部,並成為世界經濟複蘇的火車頭。

    在目前的金融體係下,世界經濟高度一體化,結構性經濟危機將是我們未來發展過程中必須經常麵對的問題,但對不同經濟體影響是不一樣的。以上世紀幾次經濟危機為例,每次金融危機會對一些國家有利,對一些國家有害,也會催生新的引領經濟、走出蕭條、走向複蘇的先導性行業。

    如果再過5-10年來看本輪經濟危機,對中國經濟和金融的影響將是正麵的,這可能是中國的金融體係、實體經濟、綜合國力相對地位提升的重要契機。中國的經濟發展質量將借此次經濟周期波動得到提升,產業升級和新能源、節能環保行業得到長遠發展,優勢品牌企業將走出國門,成長空間進一步打開。這次經濟危機,很可能是由新能源行業作為先導性行業引領整個經濟走出低穀,這點最看好中國。

    對於進出口問題,也並沒有想象的那麽嚴重,因為中國的產業競爭力在這輪經濟危機中是增強的,而歐美國家的很多產業基礎被打破了。技術工人失業,工程師轉行或去其他國家,這些負麵作用在危機期間沒有顯現,一旦危機過去,當地需求上來後,他們的產品提供能力沒有了,還是要向中國這樣的國家進口,剛性需求釋放後使得中國產業競爭力更強了。以前中國很多產業是靠壓榨競爭,毛利率非常低。相信經濟危機後,中國很多子行業的龍頭公司將自然而然成為世界型的企業,毛利率和競爭力大幅上升。

    展望未來10年,由於全球資源約束及中國經濟總量的規模約束,中國GDP平均增速難以達到過去20年的平均增速。但由於世界性產業布局變化、模仿學習帶來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人均資本的不斷積累、人口素質的提高、城市化進程、產業在東中西部間的梯度轉移,中國經濟仍有望維持8%的增速。

 

    林少立:中國將是這次全球性經濟危機的最大受益者,每次世界性的危機都會催生一個強國的崛起。

 

    中國的鐵礦石有60%需要進口,原油超過50%需要進口,在經濟危機導致商品價格大幅下跌的情況下,中國是受益者,為控製更多的世界資源提供了曆史機遇和戰略擴張機會。

    中國的國力在增強,相比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在本輪全球經濟衰退中,中國的基本麵已有質的飛躍,金融體製改革使得中國的金融係統更穩固。1998年我國銀行的壞賬率有30%-40%,而2008年隻有4.35%1998年國內企業稅前利潤率隻有3%2008年達到了7%。截至2008年年底,中國外匯儲備是1.9萬億美元,占全球外匯儲備的29%。為什麽美國對中國這麽重視?這在10年前是不可能的,過去10年間中國外匯儲備增長了10倍,為中國在世界的話語權打下基礎。中國30年的改革開放,為下一輪經濟騰飛打下很好的基礎,契機就是這次經濟危機。

 

    劉迅:中國在這次金融危機裏麵受創較小,有條件在這次經濟危機中占便宜。首先是資產負債表沒有受破壞,中國企業還賺了不少錢回來,現金流狀況不錯;其次,國內市場空間很大;最後,從勞動力來看,尚未發現進入市場的勞動力在減少。

    這三個條件決定了中國有條件在這次金融危機中崛起,但能不能真正崛起,還需要其他條件支持。現在說中國的經濟前景已經非常明朗,還為時尚早。

    我認為中國企業在海外並購的成功概率是比較低的。必須承認,我們有能力管理低成本的製造業公司,如富士康、比亞迪等,但管理IBM這種高成本、產品需要創造力的公司,我們還沒有看到成功的案例。此外,我們也不得不注意到貿易保護主義和投資限製現象在危機中不斷抬頭。中國企業一定會在海外成功,現在還不能下定論。

    我不是特別支持走出去,國內仍有很大空間可以做。從我們的投資策略來說,麵對這樣的環境,很多企業一方麵資產負債表已經有了準備,另一方麵應該選擇有創造力的人來從事管理,利用這次市場洗牌的機會逐漸擴大市場占有率。

 

    鄧繼軍:全球經濟危機為中國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中國經濟出現的問題比美國要小很多。而且,我國外匯儲備和財政狀況也是非常好的。最關鍵的一點,我們的金融體係非常穩固,不像美國或者歐洲出現那麽大的問題。

    事實上,我們發現越是在出現重大災難性事件時,中國的政治體製和政府執行力更能體現出比其他社會方式的優勢,以走出低穀。但在如今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下,中國要率先複蘇,現在下結論還過早。中國不太可能獨善其身,隻能說受到的衝擊比較小,因為中國政府有很強的政策推動力和調控力,我們的負債水平在全球比較低,對此我個人比較樂觀。

    我國企業走出去做投資,總體上我個人是比較反對的,因為我們對國外的遊戲規則或者對國外的人脈、人文的東西了解還很少。但是由於我國在原油、礦產方麵都比較缺乏,我讚成中國應該更多去投資這些資源類的東西。

 

    李振寧:此次全球經濟的實質就是寅吃卯糧。美國經濟蓬勃發展幾十年後,進一步發展已經沒有動能了,怎麽辦?隻能靠寅吃卯糧,美國政府、企業和個人欠下的債務相當於美國GDP3倍。

    對於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美國麵臨兩種選擇,一種選擇是讓美元大幅貶值,這樣欠中國的2萬億美元就變成1萬億甚至5000億,但這樣,美國在世界GDP中的比重將大幅下降,其國際威望和地位也將急劇下降。還有一種選擇是借債還錢,這是一個痛苦的過程。

    現在怎麽辦?說白了還是在寅吃卯糧。900萬美國人的房子麵臨沒收,奧巴馬說政府替你們擔點,銀行再少收點利息。事實上那900萬人隻具有租房能力,不應該買房子,這樣繼續做下去,還是解決不了問題。未來美國也許會走日本當年泡沫破滅後的路,但不至於馬上急劇下跌或者一敗塗地,會走一個平緩的、多年無增長的路來消化前麵的寅吃卯糧。同時,歐洲在此次危機中的損失不比美國小。

    次危機實際上對中國是天賜良機。以前總說能耗高,是因為鐵礦石和原油等價格都控製在別人手裏,現在所有大宗商品原材料的價格都跌下去了,是中國的巨大機會。

    我覺得最有投資價值的地方在中國。很多人說中國股市的市盈率到了2030倍,超過美國、歐洲。但美國市盈率怎麽能低呢?AIG、通用汽車、美洲銀行等都是巨虧,市盈率怎麽可能總保持20多倍不動呢?研究發現,美國計算市盈率,是扣除掉虧損的,隻計算盈利的公司,而且其中有撥備的也不計算。美國股市的市盈率可能是負數,這樣比,中國的市盈率不高。

 

    郭達偉:中國的經濟相對來說彈性和回旋餘地是比較大的。因為老白姓的物質還沒有達到極大豐富,基礎物質需求還比較大,往上尋求發展的欲望和動力都非常的強勁。在商品價格低廉的情況下,中國老百姓的購買力還是很強的。上一輪經濟危機中我國企業的很多存貨都是靠下鄉讓農民去消化的,這是中國一個巨大的優勢,美國就不具有這樣的優勢,中國的經濟處於快速成長的青年期,上漲的動力很大,我非常看好中國經濟。

    這次對於A股市場確實是一個很大的機遇,因為A股市場是相對封閉的,至少資金是封閉的,是多頭市場,中國民眾投資品種相對比較少,在這種情況下A股市場通常是溢價的,隻有在這樣的危機背景下,才難得有機會讓很多股票估值達到價值區間,甚至到低估的水平。所以,本次危機對於價值投資風格的投資者來說,是很難得的機會,如果一直在形勢很好的情況下,很多A股股票是很難用一個合理的估值去買到的,而現在大家恐慌的時候,恰恰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貪婪一把。

    很多經濟學家都預測本輪經濟調整在2009年一季度可能已經見底,證券市場已經提前反應,在2008年的11月份的1664點也已經見底。請談談本輪經濟調整是否已經見底?本輪股市調整是否已經見底?今後這兩者構築的趨勢將如何演變,是逐步攀升還是震蕩前行?

 

    田榮華:中國經濟是否見底的判斷很複雜,但是至少2009年會觸底。中國經濟在2009年步入短期通縮,國家政策刺激、投資拉動和製度保障形成階段底部,預計下半年會走出階段性底部,並轉換為更加健康的內生性增長。就是說,中國經濟的長期潛在增長率趨勢性下降,但是增長質量提升,單位能耗、環境汙染和社會成本會降低,總體增長成果會提高。

    全球經濟危機正處於深入的延續過程中,預計將在2010年上半年走出衰退,下半年艱難複蘇。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決定放寬按公允價值對金融資產進行計價的會計準則,給予金融機構在資產計價方麵更大的靈活性。會計準則的改變將從賬麵上把金融機構的損失縮小一半,金融機構的資本金、杠杆都會改善,信用評級得到提升,業績會大規模提升,現金流也會得到改善。這將慢慢影響到美國和歐洲的實體經濟,實體經濟也會得到複蘇。所以,新會計準則的通過意味著整個世界經濟危機見底。

    我認為中國股市已經見底,現在是一個很好的投資機會。因為市場和經濟波動不同步是常態,市場一般會領先經濟。巴菲特說聽到知更鳥報春的時候,春天已經過去了。所以,投資布局一定要提前,一定要在經濟見底之前做。

 

    李振寧:中國經濟出現了一些見底跡象,最壞的時期已經過去了。中國雖然沒有去杠杆化的問題,但由於所有的企業都有企業金融化的特征,即在原材料上漲時傾向於增加庫存,下跌時減少庫存,這本身就帶有投機性。所以,一旦訂單受到外圍經濟影響,就出現了去庫存化的過程,這個過程在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一季度已經差不多完成了。

    我認為A股市場的合理點位為3000-4000點,3000點以下都是價值恢複性上漲和糾正性行情,資金不斷尋找估值窪地,並糾正到位,再尋找其他窪地,行業輪動特征明顯。

    我認為,去年11月份上證指數1664點就是熊市的底部,從1664點到今年春節前的行情是由熊到牛的過渡,從春節前的收盤點位1990點至今已處於牛市初期,又步入牛市上升軌道,無論從投資者的心態、成交量等各方麵看,中國已率先回到長期牛市中。

 

    鄧繼軍:中國經濟是否走出底部區域,還需要通過更多宏觀數據去觀察,現在處於一個築底過程。中國對外依賴度很強,不可能在危機中一枝獨秀,需要消化過剩產能,經曆痛苦的產業調整過程在所難免。

    A股市場股指現在是上下兩難,跌不會太深,漲到一定位置,由於估值過高又要掉頭向下。所以2009年的整體格局就是震蕩市,不可能再出現單邊下跌,個股的機會要比2008年多,擇股非常重要。

    股票的價格水平取決於兩個因素:一個是企業盈利狀況,另一個是流動性。此時,流動性占上風。根據宏觀經濟數據進一步考量,當企業盈利水平上升時,市場會走出一個基礎更穩固的牛市行情。所以,我們認為2009年投資者的回報會更好。

 

    劉迅:現在A股估值已經處於底部,但還不好說經濟已經複蘇,企業業績不會很快上升,經濟模式也沒有實質改觀。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今年12月份工業企業利潤增長數據同比下降37.3%,並不樂觀。PMI等指標確實在回暖,房屋、汽車的銷售量也不錯,是一些亮點,但並不能充分證明經濟已複蘇,發電量數據也不支持經濟見底的判斷。

    在這場危機中,中國的財富並沒有被消滅,政府的財政政策是強心針,但光靠強心針經濟能不能活過來,還不能下定論。雖然財政有能力繼續維持當前的經濟增長,但是經濟增長質量不會很高。事實上,我認為中國還是有很多值得投資和值得去開放的領域。第一步政府的強心針打下去之後,下一步應該開放投資,因為僅靠國企、央企去做一些大的項目,是有一定的風險的,這麽多年的產業升級和企業發展證明,國企不是最有生命力的企業形式。應該把銀行裏的錢變成更有效率的資本,投到經濟體中去,才能提高企業競爭力,才能把財富變成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更有力地推動我們的經濟增長,這樣經濟形勢會更加樂觀,下一輪的消費升級才能到來。我相信這是經濟崛起的一個更有希望的途徑。

 

    林少立:評判中國經濟是否見底的標準不同,看法也不同,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中國的經濟會越來越好,金融危機導致中國一些沒有競爭力的中小企業消滅,反而對那些有競爭力的企業是很好的時機。如果本次把經濟危機比喻成一場病的話,可能歐美國家正處在刮骨療傷階段,而中國隻是在吃中藥調養。

    我認為,中國股市的底部肯定領先於經濟底部,也先於全球股市的底部。從全球股市曆史數據來看,股市曾在一年內跌幅達到50%以上的前10個國家和地區中,有8個在次年的漲幅都在50%以上,香港股市在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中表現亦是如此。A股市場去年暴跌73%,今年以暴漲坐收的概率較大。所以,我們對今年A股行情比較樂觀,預計至少有30%-50%的漲幅。

    :根據曆史經驗,一般來說要持續兩年以上經濟增長才會出現通貨膨脹,但是我們的通貨緊縮也是剛剛出現,經濟複蘇也不甚明朗,那麽下麵通縮和通脹會怎樣演變?會不會出現滯脹?各位最關心未來哪些數據的出台,用以判斷通脹和通縮?

 

    田榮華:通縮、滯脹、通脹具體怎麽判斷,與經濟複蘇的程度和進度有關係。從目前看,全球經濟仍處於危機過程中,但是我們要在危機過程中看複蘇。

    我判斷,將來是一個結構性的通脹和結構性滯脹並存的局麵,為什麽這樣說?在有些先導性、優勢性的行業,首先資源品價格漲了,往下傳導至中遊製造業,再傳到下遊的消費,如果能傳到下遊,這個行業就能從蕭條轉向通脹。但有些行業就不一定,上遊的資源價格漲了,往中遊傳導,傳導到一半,發現下遊需求上不去,消化不了,就成為滯脹。所以,在經濟複蘇期間肯定有些行業首先開始通脹,有些行業滯脹,不斷往下打通,不斷有新的行業從滯脹走向通脹,經濟才可能走向全麵的複蘇和高增長。

    在數據方麵,我認為采購經理人指數(PMI)是很重要的,分行業的工業生產值的統計也非常重要。一些行業本身在不景氣的階段,如果後麵複蘇,看到同比增長非常顯著,那麽無論從價格上還是量上,都會出現價量齊飛的局麵。這些行業是我們要選擇的先導性行業,在中國優勢性的行業,也是我們要判斷的指標。

 

    鄧繼軍:我也很擔心滯脹問題,如果到了下半年外需和消費沒有恢複,經濟發展速度會降低,海外和中國投放了大量的高能貨幣,現在美國還未出現乘數效應擴張,很多金融機構還處於惜貸的狀態,一旦經濟出現複蘇,通脹會抬頭,這時政府又去回收過剩的流動性,整個經濟將在通脹和通縮間徘徊前進。

    中國經濟經過連續20年的高速增長,又出現了2007年這麽大的上升波浪後,應該不太可能在很快時間裏就重新恢複過來,有一個比較漫長的震蕩行情或者結構性機會。我感覺今年要做好投資,有兩點最重要,第一是要敢賣,第二是要敢買,這實際上還是建立在對個股的挖掘和研究上,不是簡單的趨勢性判斷。

 

    劉迅:我一方麵讚同經濟將在通脹和通縮之間徘徊的前進;另一方麵,同意次貸危機的根源是寅吃卯糧的說法。美國的問題是要收縮消費,但政府卻在維持消費,這種模式使得股市和期貨市場在通脹預期和通縮預期之間交替,對解決實際問題的作用不大。

    想要對症下藥,首先要看美國的消費,房地產開工這些數據,然後看中國的生產、發電量和中國的出口狀況,如果這些數據還能支持,說明這種模式還能維持下去。

 

    林少立:作為國家來講,溫和的通脹,較高的經濟增長,是共同的追求,但是金融危機使得經濟的冷凍來得太快,使經濟處於通縮狀態。中國在去年12月份開始,貸款大量增加,美國采取印鈔票的策略來應對經濟危機,接下來可能會麵臨通脹問題。我們要做的是防止通脹泡沫過大,把通脹控製在合理的水平上。

    可以關注的指標不僅是CPIPPI,還可以去觀察一些上遊指標。比如,消費零售總額的情況,發電量的情況,還有企業的開工率、產品的庫存等,假如當一個行業的供求發生轉變的時候,價格必然上漲,比如鋼材,現在大家的庫存還沒有消化完,開工率隻有60%的情況下,通縮還會維持一段時間。在中國來講,隨著政府積極財政政策和寬鬆貨幣政策的實施到位,物價可能會慢慢上行。

    從大方向看,各國貨幣都在貶值。做股票應該看大趨勢,不要特別關注一兩個月內通脹指標的增減。

 

    郭達偉:現在很多人擔心通縮又回到通脹,實際上,目前我國的貨幣乘數依然很低,如果沒有得到民眾信心和金融機構信心的支撐,錢沒有很快的流動起來,通脹的到來不會真的那麽快。所以,我們要密切關注期貨市場、股票市場、房地產市場有沒有真正的活躍起來,巴菲特是用總市值/GDP指標判斷一個國家的經濟是否變熱,這是值得參考的。

 

    第二部分

 

    新能源行業或是下一輪的領跑引擎

 

    證券市場周刊:每一輪經濟危機之後都要有一個新的行業來帶動,那麽這次金融危機也一定會催生新的引領經濟、走出蕭條、走向複蘇的先導性行業,正如上麵田總所講,很可能是由新能源行業引領整個經濟走出低穀。那我們就具體探討一下未來新能源行業的投資機會。

    323日,財政部下發了《關於加快推進太陽能光電建築應用的實施意見》和《太陽能光電建築應用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明確提出2009年補助標準原則上定為20/Wp,據說這個相當於成本的30%,大家怎樣看太陽能行業的投資機會?

 

    田榮華:具體講,我更看好新能源行業中的太陽能和混合動力機械行業。日益嚴重的資源壓力使新能源可能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相關行業的投資機會可能貫穿未來許多年,這個是人類生存發展方式革命的中長期投資邏輯。

    太陽能作為能源之母,一旦瓶頸被打開,則行業生存發展空間無窮大。我認為混合動力汽車的發展前景將讓位於太陽能,因為太陽能涵蓋的行業範圍非常廣闊,行業空間非常深遠,以前隻是德國、西班牙這兩個國家,加上日本、美國加州,對太陽能進行補貼,現在中國也開始進行全麵補貼,這是新能源行業特別是太陽能行業曆史性變革的標誌。

    此外,太陽能行業目前都是一個一個小企業,但未來一定將出現像殼牌、美孚石油、中石油、中石化這樣的大公司。所以,太陽能行業上下遊產業鏈都值得關注。

 

    林少立:我看好新能源行業,全球各國政府在加大投入支持太陽能的政策,這對產業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國太陽能市場一直沒有開發,本次補貼政策的出台是啟動中國太陽能行業的重要標誌和根本性的變革。相比十大產業振興規劃這類暫時性的政策,我更看好持續性的政策。相信針對太陽能行業還將會有持續性的政策出台。

 

    鄧繼軍:對於太陽能行業,政府補貼,加上原材料和組建價格以及鍍電成本在下降,貸款成本的下降,使得太陽能發電成本從高不可攀在一定的條件下轉化成可以實現。風力發電是我們重點研究的領域,前景廣闊。

    新能源動力汽車盡管最近被炒得很高,但很多技術路線並不明確,多是概念炒作並沒有說服力。對於此類的投資機會,應該按價值投資的理念,趨勢投資去擇時,輕倉參與,捕捉交易性機會。

 

    郭達偉:新能源是國家政策扶持的行業板塊,是積極的,但並不應對此過於樂觀,因為國家給與補貼的行業都不是賺大錢的行業,通過補貼是讓這個行業生存下去,沒有一個行業是靠政府的補貼來成為一個巨大行業,隻有其成本優勢和各方麵的優勢使公司能進入一個高速發展並且盈利狀態時,才可以賺大錢。

    太陽能作為淨潔能源是非常好的行業,但不可能最終占據整個能源中的很大比例。因為太陽能發電後需要儲能。新能源行業的多個子行業中,我更看好新能源汽車。我們在巴菲特買入前就去看過比亞迪,當時覺得比較貴,經過這輪炒作後就更貴了。對於新能源行業的投資策略是要看什麽時候能實現產業化,何時能真正進入經濟生態,我們會選擇一個更好的時點來介入。

 

    第三部分

 

    充裕下流動性的投資策略

 

    證券市場周刊:各位對後市的投資策略具體是怎樣的,從政策預期,流動性注入的持續性,企業盈利與經濟見底的預期以及A股估值水平等方麵來評述,青睞的投資板塊和主題有哪些?

 

    田榮華:首先,目前從政策麵上看是投資中國證券市場的黃金時期,現在是中國自有證券市場以來政策最寬鬆的一個階段,中國政府今年的預算赤字可能將達到9500億元,創曆史新高。赤字預算給我們充分的信心,罕見的強勁流動性投放為資本市場帶來估值的提升。

    2002年我國財政赤字處於次高點,當時處於非典期間,中國經濟曾出現了4個月的停滯,經過財政赤字和流動性注入後,2003-2007年中國經濟都是穩定的高增長。所以2009年即便進入通縮,也是短期通縮,持續時間不超過一年。而且,我國的財政和貨幣政策還有很大的空間,流動性釋放的空間很大。

    從產業政策看,目前房地產市場在放量,如果成交量不能有效放大,相信政府還會繼續出台一係列刺激房地產的政策。預計房地產市場會與經濟一起複蘇,在複蘇前,房價可能還會有所下跌,估計跌幅不大。一旦地產和金融複蘇,整個經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此外,幾大產業振興規劃的實施細則不斷落實,對經濟和行業的正麵影響,其作用會慢慢傳導出來,體現在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上。

    預計上市公司和行業的盈利提前經濟見底,前低後高。我認為,上市公司利潤在三季度後同比和環比的增速會非常的顯著,為二季度帶來很好的投資的前瞻性環境。從市場估值來看,估值水平有望提升,當前PE17倍多,雖有所提高,但仍處於曆史底部區域。

    總之,我們認為2009年將擺脫2008年的單邊下跌市,進入平衡偏強的市場,自下而上的研究型機會將會比較多。具體看,首先可能出現在優勢行業的優秀公司和二線藍籌公司;其次,還有一種是公司所處行業雖平平,但競爭力突出,業績仍能逆勢增長,這類公司容易被市場忽視,比如偉星股份、宗申動力等,經濟危機使得實力小的對手都退出了,毛利率雖減少但淨利潤增加;最後是基本麵出現突變的公司。

    鑒於2009年平衡市的特征,對應實體行業產業發展變化的邏輯,行業輪動的特征會比較明顯,要利用行業輪動獲得資本市場的收益。行業性機會可能出現於三部分:首先是新能源及節能環保行業;其次是受益於政府投資拉動的行業,包括基建、機械、電力設備、通信設備等,這些是外力驅動不是行業內生的,是波段操作的中短期投資;最後是經濟複蘇和資本市場估值反彈中的先導性行業及高彈性行業,包括資源類、地產類、金融服務類等。

    此外,我們還可以關注2009年主題性的投資機會,包括並購重組、創新、區域經濟機會。其中,並購重組的機會包括央企、地方國資委主導的資產整合及民營企業並購與重組;創新及產業升級包括節能環保、先進製造業、新材料研發與深加工、航天軍工、二板風險投資類等;區域經濟機會涉及世博會、迪斯尼、亞運會、大運會、城市經濟圈建設等。

    投資時還要注意避開解禁壓力,最好選擇大小非更願意增持的資產。

 

    證券市場周刊:田總,能具體說說為什麽中國A股市場與全球主要市場的估值相比偏高是理所當然?

 

    田榮華:由於我們處於一個比較封閉的市場,投資機會缺乏但中國企業具有更高的成長性,A股市場與全球主要市場的估值相比偏高是理所當然的。

    首先,中國和發達國家比,中國和德國、日本總的GDP差不多,如果把每個經濟體當成一個大企業,中國和德國日本的企業並不是一個類型。一方麵,德國和日本的土地、資源很少;另一方麵,德國和日本的國內市場、人口很少,既沒有基本的財富,又沒有消費市場,但中國既有廣大的國土麵積,資源總量比他們大得多,同時作為一個上下遊一體化的國家,中國巨大的下遊市場是簡單加工類的國家無法比擬的,適用資本市場的估值當然不同。再把中國和美國相比,中國的GDP總量隻有美國的1/5,人口是美國人口的幾倍。中國國家的成長能力和美國處於不同的階段。中國主流企業的成長階段和美國也不同,美國很多企業是世界性的,所以世界經濟的波動和美國企業的波動是同步的。中國企業是在從全國向全世界擴張的過程中,因此中國資本市場估值高於美國也是正常的。

    再看中國和發展中國家相比,巴西、俄羅斯是簡單粗放的資源出口型國家,2008年世界經濟波動的時候,俄羅斯經濟負增長20%,巴西經濟負增長8%-12%,而中國仍然是正增長。中國和印度比,中國的基礎建設、硬件水平和產業配套至少領先印度二三十年,印度的民族特性也與我們不一樣。所以,中國企業比印度企業的估值高也是理所應當的。

    其餘的其他小國經濟體和中國更是沒法比,所以應該突破視覺上障礙,勇敢投資於中國這個主流市場和主流經濟體。

 

    林少立:我認為2009年的牛年勝似牛市,個股精彩紛呈,希望投資者不要被去年的熊市嚇壞了,1664點就是這輪行情的底部。投資策略上,如果說2007年是持股為王2008年是現金為王,那麽2009年是個股為王。借用毛澤東的論持久戰來闡述對股市的應對策略。2008年屬於戰略防禦階段,麵對全球金融危機,股市全麵下跌,應以運動戰為主,遊擊戰和陣地戰輔助之。2009-2010年處於戰略相持階段,國內經濟見底,股市出現結構性分化機會,應以遊擊戰為主,運動戰輔助之。2011年之後是戰略反攻期,經濟複蘇,股市上漲,應以運動戰為主要形式,將陣地戰提到重要地位。

 

    郭達偉:從後市的政策預期方麵,因為從曆史上看,中國經濟一冷就容易出現過冷,套用一句曾國藩的詩:養活一團春意時,撐起兩根窮骨頭。就是說,在經濟下滑的時候,我們的國家和政府希望經濟是春意盎然的,盡量使市場保持活躍度。在經濟沒有出現明顯過熱和泡沫前,政府管理層總是很精心的嗬護市場,所以預計出負麵消息的幾率非常低。

    經濟見底的時間難以判斷,企業盈利狀況還不好說,目前A股的估值水平17倍多,但是存在虛假的問題,因為占市值很大的銀行股非常的便宜,使得A股整體PE看上去比較低,實際並不便宜。

    我認為銀行股的上漲難度較大,一般如果沒有大量資金的支持,大盤股向上走的難度是比較大的。2009年不是一輪大的牛市行情,所以藍籌股很難有突出的表現。2009年在底部區域做一個箱體震蕩整理行情,隻是箱體的上下幅度空間會比較大一些。但是一些個股表現會超乎意料。

    在具體的投資決策中,關鍵是看一個股票有沒有被高估,如果被高估,或已經找到更好的標的、或者企業基本麵驟然變差,該賣還是要賣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